干部考察方式思考
時間:2022-06-27 11:17:00
導語:干部考察方式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干部考察是選拔任用干部、強化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環節,也是做好干部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在干部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堅持“考察激勵實干、選拔注重實績”的原則,加大干部量化考察的比重
現行的干部考察辦法,是以體現對干部德、能、勤、績、廉等方面的定性要求為出發點的,這完全符合黨的選人用人原則。但是定性考察的資料信息比較籠統,受考察者個人素質、經驗、知識面、判斷力等主觀因素影響較大,考察的質量難以統一把握。因此,加大量化考察的比重,實現定性考察與定量考察相結合,對提高考察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1.看財政的貢獻率。財政貢獻率體現了一個地區為國家做了多少貢獻,應作為對地方黨政班子考察的第一量化指標,包括:本地區的財政收入中每年上繳了多少,減少國家轉移支付多少,財政收入占本地區GDP的比重多少。并按絕對值和增速排序,分類進行統計,并結合各地的基本情況進行考察,解決發展本地經濟要靠自己不要依賴國家的導向問題。
2.看財政的保障率。財政保障率體現了一個地區的干部為老百姓做了多少事,這也是評價干部的重要標準。考察的范圍應包括:一個地區的離(退)休干部“兩費”、教師和公務員基本工資的發放情況;在保證以上款項及時足額到位的前提下,每年在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方面,如教育、衛生、文化、水電路設施建設及城市(鎮)建設方面投入財力多少;在下崗職工再就業、城鄉扶貧濟困方面財政支持多少;醫療、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障制度建立得怎么樣,需要財政補貼部分是否足額到位等。該項考察只需到當地機關干部和群眾中聽一聽、實地看一看就可以得到結果。
3.看一、二、三產業的絕對值增量。它體現的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從第一產業絕對值增量的增減可以看出種植業結構的調整力度。從第二產業絕對值增量的增減可以看出工業運行質量以及技術改造、新產品開發和招商引資等方面的工作情況。從第三產業絕對值增量的增減可以看出當地就業情況,了解當地群眾的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反應一個地區經濟的繁榮程度。
二、堅持“使用中鑒別、實踐中認知”的觀點,擴大干部考察的空間與時間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惟一標準,干部考察作為發現人才和發掘領導才能的過程,其主要依據來源于對考察對象工作實績的分析。但由于干部本身具有多重性和復雜性,所以在具體考察過程中,應堅持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不僅要考察其一時一事,還要考察其全部歷史、全部工作;不僅注重定期考察,而且注意平時掌握情況;不僅要聽領導的意見,還要聽群眾的意見;不僅要知其所長,而且要知其所短;不僅要考察工作圈,還要考察其生活圈,從而盡可能準確地了解和把握每一名領導干部的特點和能力,為人盡其才提供依據。
1.有計劃地召集研討會,觀察干部的能力特征。研討會具有開放性、寬松性和不確定性等特點,一般來說,與會者心情都比較放松,也敢于發表一家之言,個體才能展現得比較充分。通過干部發言的側重點,可觀察其屬于再現型領導還是發現型、創造型領導;通過其研討發言中提出的質疑,可觀察其發現問題的準確性和思維的縝密程度;通過其提出的解決辦法,可觀察其思路是否清晰、是否具有全局意識和創新意識,是否能將理論與實踐結合;通過其在研討會上的表現以及表達效果,可觀察其個體影響力及實際能力等。
2.不定期參加基層班子會,了解干部的綜合素質。班子會往往討論決定一個本地區、一個部門的重大事項,是領導干部履行崗位職責的主要形式和手段,也是其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干部管理部門可通過有計劃但不定期參加基層黨委會議、擴大會議和查閱會議記錄等方式,親自觀察干部在研究討論工作過程中的各種表現,例如如何處理各種利益關系,以及對于不正之風、反腐敗、處理“特定”問題,如)的態度和認識程度等,掌握班子成員的政治思想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政策水平、領導能力和工作作風,直接掌握每一名干部尤其是黨政一把手堅持民主集中制和履行崗位職責的自覺性。
3.進行前延性跟蹤考核,掌握干部的整體面貌。只要到考察對象曾經工作過的地方走一走,聽一聽,看看干部群眾的反映,并把了解到的情況再與現實工作表現相互印證,科學地分析異同,便不難掌握一名干部整體面貌。同樣.在考察過程中,我們除堅持歷史的、聯系的觀點外,還應堅持發展的觀點看一個人,充分考慮當時、當地的歷史背景、外界條件、自然資源等多種因素,這樣考察結果才能更加客觀公正。
三、堅持“不拘一格、重在發展”的思想,實現考察與使用的有機結合
干部考察是干部使用的關鍵環節,干部使用是干部考察的主要目的。在考察過程中,我們盡可能把一名干部的優點和缺點都考察準,但在考察結果的應用即干部的選拔任用上,切不可求全責備,而應從把握思想政治素質、能力水平、班子整體結構等方面的要求出發,敢于打破常規,揚長避短,用當其才,用當其時,實現考察與使用的有機結合。
1.打破框框限制,注重實際能力。為更加適應實際工作需要,在各級領導干部的配備和使用上,不應把年齡、性別、民族作為限定的標準和條件,而應注重實際工作能力,包括總體謀劃設計能力、完成工作任務能力、創新能力、外部協調能力、解決自身問題能力和處理突發事件能力等。
2.體現優勢互補,增強整體合力。干部考察作為干部選拔任用的關鍵環節,必須從領導班子結構的整體需要來把握,因此,干部考察不但要考察出其綜合素質,還要拿準主要特點、特長和缺點不足,以便于合理搭配班子,優勢互補,增強整體合力。一個合理的班子結構,應該在年齡上做到梯次配備,形成新老交替的良性循環;在知識和專業上做到相濟互補,每個班子成員都要具有分管工作范圍的專業知識;在氣質上做到求同存異,實現班子成員氣質、性格上的剛柔相濟。
3.提高政治待遇,保證穩定發展。一個優秀的基層一把手,其工作組織認可,群眾認可,而且確實具有較高的素質和能力,組織上將其提拔到上級單位或調到條件好一點的單位工作,給予他一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是令人鼓舞的。但從一個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長遠利益出發,黨政正職不宜過于頻繁調整,縣級黨政主要領導有一人至少在一個縣要工作3—5年。因此,只要本人愿意,應突破公務員管理條例的限制,就地給予一個相應的政治待遇而穩定其一至兩屆的領導崗位,會更有利于一名干部實際作用的發揮及當地經濟的穩定發展。干部提拔、交流是為了促進工作,通過給予相應的政治待遇來肯定一位主要領導的工作,以此來激勵他在本職崗位上創造更多的業績更有利于促進工作,這應該成為在干部管理與使用上的一種積極的選擇。
- 上一篇:黨建工作方式方法的思考
- 下一篇:渠灌區泥沙處理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