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科學發展觀工作調研報告

時間:2022-07-16 08:00:00

導語:工會科學發展觀工作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工會科學發展觀工作調研報告

困難職工,作為一個社會的弱勢群體,他們的思想狀況、精神狀況必然與其物質生活條件相一致。低下的生活水準,窘迫的生活環境,使他們從總體上不可能有振奮的精神狀態,沉重的生活壓力已成為沉重的思想壓力,使這一社會群體存在著與其他任何社會群體不盡相同的思想情緒。如果忽視了對這個特殊群體的關注和幫助,就會影響整個職工隊伍的穩定,進而影響我們整個社會的和諧。所以做好困難職工的幫扶工作在當前至關重要。

關注、關心困難職工不僅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也是工會作為群眾組織的一項基本責任。為深入貫徹總書記視察××市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的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做好我區困難職工幫扶工作,本著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區總工會通過下發調查表、到相關機構了解調查、直接入戶等方式,對全區困難職工這個弱勢群體的思想以及生活狀況進行了專題調查,對困難職工群體的構成作了深入了解,并對這一群體的生活狀況進行了認真分析。聯系幾年來工會系統對困難職工幫扶工作所進行的努力探索和實踐,在深入分析的基礎上,匯總情況如下:

一、困難職工生活狀況及困難原因分析

在所調查43家企事業單位的345名困難職工中,下崗及因其他原因未上班職工71人,占被調查困難職工總數的20.6%;已退休職工108人,占被調查困難職工總數的31%。從對調查所得數字的分析中表明,造成這些家庭生活陷入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本人或家庭成員患有大病,醫療費用較高而影響家庭正常生活(這種情況占被調查困難職工總數的36%);第二,家庭收入較低,子女較多,從而造成支付子女義務教育階段以外的學歷教育費用困難(這種情況占被調查困難職工總數的26%);第三,部分困難職工,由于企業欠發、停發工資,造成無工資收入,且家庭人口較多,造成生活得不到保障;第四,下崗或失業職工,家庭收入低且沒有納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補貼(低保),從而影響家庭日常生活(第三、第四個原因占被調查困難職工總數的27%);第五,家庭中有無就業能力的殘疾人,或由于意外災害或其它原因,造成職工家庭生活困難(這種情況占被調查困難職工總數的11%)。

二、工會困難職工幫扶中心主要幫扶措施及情況

困難職工幫扶中心集工會救助、幫扶、就業、維權為一體,通過熱線電話、直面接待、來信反映等形式,對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生活困難的職工進行幫扶,切實維護困難職工的合法權益。通過不斷完善一把手負責制、困難職工動態管理、包保預警等各項制度,建立健全定期救助、平時重點救助、發動社會救助、實施自救等措施,不斷加大扶貧力度,擴大救助規模。

05年以來,通過“兩節”送溫暖活動、季度救助、金秋助學、日常救助、造血扶持、困難勞模救助及其它救助方式,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已總計救助特困職工2294人次,發放救助金152.5余萬元。在長效幫扶措施方面,經過與有關部門協商,建立了為特困職工發放特困證制度,在困難職工及其家屬在就業、就學、就醫等方面能夠得到一定的實惠,已累計為1200余名特困職工發放了特困證,使困難職工直接受益約19.9萬元;同時共有87名黨政一把手對174名特困職工實行聯系包保責任制,帶動了各級工會干部對困難職工全部實施了包保責任制度,對72名特困職工實行了“綠卡”跟蹤預警制度;此外,還對有自救能力的4名職工共出資近萬元,實施了“造血”扶持,幫助他們開辦小賣部,電器修理部及家庭養殖,使他們擺脫了困境、實現了自救。通過不斷的努力,幫扶工作得到了全區廣大職工的認可,產生了積極的社會效應。同時也實現了送溫暖工作由活動型向機制型、由分散型向集中型、由單純辦實事型向強化監督保障型的轉變,全區沒有一戶職工因生活困難而過不去,從而極大的維護了職工隊伍的穩定。

三、工會幫扶工作存在問題及建議

回顧過去幾年來的困難職工幫扶工作,從中發現還存在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如部分單位對幫扶工作重視程度不夠,對幫扶政策落實不到位;對幫扶工作認識片面,支差應付、草草了事的思想在一些基層干部身上存在;貧困戶自身的懶惰思想使幫扶難度加大;少部分單位和干部不重視智力開發和科技項目輸入,認為給了錢、物就完成了幫扶任務,不回訪復查,不為幫扶戶的脫貧作長遠打算,只注重短期幫扶效果,不謀求長期發展,使幫扶工作成效不夠顯著。

那么,怎樣發揮救助中心作用,把扶貧解困工作做得更加完善呢?我們認為應該加強以下幾方面工作:

幫扶中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須要創新思路、工作機制和工作方法。要深入分析當前困難職工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進一步開闊思路,要把治標與治本相結合,既要著眼當前,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多做雪中送炭,解燃眉之急的工作,又要立足長遠,推動扶貧解困長效機制的建設;既要解決好困難職工當前面臨的突出問題,又要在健全社會保險等方面做好超前的維護工作;既要重視個別職工的特殊問題,又要重視多數困難職工的普遍問題;既要善于發揮工會自身力量和優勢,又要善于借助方方面面的社會力量形成合力。

首先,以困難職工幫扶中心為主要平臺,努力完善困難職工日常幫扶和緊急救助機制,把對困難職工的救助工作作為工會服務大局、為本地區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的重要任務來抓,要經常深入基層,深入職工群眾,體察職工的情緒,關心職工疾苦,了解他們的生活是否改善,對工會幫扶的需求和意見,同時也要全面了解其他職工的困難情況,建立本單位的困難職工檔案。做到特困家庭情況清、經濟收入清、思想動態清、貧困原因清、技術特長清、求職愿望清、幫扶措施清。

其次,不斷建立完善各項長效幫扶機制。緊緊圍繞困難職工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生活難、就業難、就醫難、上學難、訴訟難問題,建立并完善黨政領導(一把手)負責制度、困難職工動態管理制度、包保、預警制度等,為他們提供及時、有效的幫助,促進問題的有效解決;要通過加強領導、建立健全機制,突出重點、狠抓政策落實,循序漸進、逐步延伸拓展,典型引路、搞好分類指導,監督落實、確保工作實效,建立幫扶長效機制,使幫扶工作成為社會救助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社會保障制度的有效補充,發揮第三道保障線的作用。

第三,不斷創新幫扶方式。要堅持以人為本,在給錢、給物的“輸血”式幫扶方式的基礎上,努力在送技術、送知識的“造血”式幫扶上下功夫。在加大對下崗困難職工技能培訓力度的基礎上,積極爭取有關部門的政策扶持,同時不斷完善工會與政府聯席會議制度,力爭通過各方努力,使困難職工早日擺脫困境,提高生活質量。

第四、加強宣傳,積極做好困難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廣泛宣傳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宣傳黨和政府對困難職工的關懷,幫助他們堅定戰勝暫時困難的信心和決心。同時,要高度重視困難職工反映的問題,能夠解決的要及時幫助解決。一時解決不了的,要實事求是地講明原因,耐心細致的做好解釋工作,并積極向有關方面反映,提出建議,督促問題妥善解決。

第五,積極與政府有關部門協調、溝通,爭取在政策、資金等方面得到更多支持與幫助。同時,要積極爭取社會各界對送溫暖活動的支持,通過社會化發動、公益化募集方式,并通過創建愛心超市、愛心醫院、愛心學校等,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到救助貧困職工的行列中來,融社會之資作為救助全社會貧困職工的資金保障,以擴增送溫暖基金總量,提高對困難職工的幫扶救助能力。

總之,工會組織作為黨聯系職工的橋梁和紐帶,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應始終以高度的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把幫扶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我們要站在落實科學觀發展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完善幫扶制度、豐富幫扶內容、拓展幫扶渠道,通過送信息、送健康、送物資、送政策、送崗位,使工會成為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展示工會形象的窗口、社會保障機制的補充、下崗職工就業的媒介、調解社會矛盾的通道。通過為困難職工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真正使這些職工體會到工會組織的作為,體會到黨和政府的關心,體會到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同時通過開展此項工作,促進社會秩序健康穩定的發展,促進助人為樂、扶貧濟困新道德風尚的形成,為和詣社會的建設做出工會組織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