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安全生產監管調研思考
時間:2022-07-17 08:01:00
導語:企業安全生產監管調研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小企業是安監部門的主要監管和服務對象,也是安全生產監管的重點和難點之一。要實現安全生產形勢的根本好轉,必須加強對中小企業安全生產的綜合監督和管理。
一、中小企業安全生產的現狀
我市共有中小型企業4510余家,從業人員13萬余人,涉及化工、機械、冶金、煤礦、非煤礦山、造紙等十多個行業。近年來,根據市委政府建設“平安××”的戰略部署,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和“安全發展”的指導原則,各縣(市、區)高度重視,安監部門加強監管,全市中小企業的安全生產狀況有了較大的改觀,主要表現在: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對安全生產的重視度和全社會對安全生產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生產經營單位業主的社會責任感逐步增強;企業員工的法律保護意識有所提高。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但是,工礦商貿、危險化學品等重點行業和領域安全生產事故仍然時有發生,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去年以來,全市工礦商貿企業共發生各類事故18起,死亡19人。這些死亡事故全部發生在中小企業,包括生產作業過程中的起重傷害、高處墜落、機械傷害、物體打擊、灼燙致人死亡等。分析其原因,大部分是從業人員“三違”(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所致。因此,加強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是當前一項十分緊迫和重要的任務,對中小企業安全生產監管任重而道遠。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企業主體責任落實沒有真正到位。大部分中小企業安全生產投入不足,“重生產,輕安全”現象突出,沒有從根本上把職工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存在僥幸和麻痹心理。
二是個別企業業主法制意識淡薄。有的企業主根本沒有法制意識和法律觀念,對存在的隱患熟視無睹,不把企業的安全生產當回事,不學習《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漠視執法人員的監管。
三是大部分企業員工的安全意識和防范技能低下。隨著經濟建設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農民工和外來務工人員涌入生產、建設第一線,他們從事的大都是礦山開采、建筑施工、有毒有害等臟、累、險工種,沒有經過嚴格的安全培訓就匆匆上崗,既是事故的直接受害者,又是事故的直接制造者。
四是企業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專業知識不高、作用不明顯。大部分企業安管員都是“半路出家”,在企業臺帳資料、隱患查找、應急預案、事故處置等方面業務知識匱乏,管理威信不高,工作地位較低,存在“不會管、不敢管、管不了”的現象。
五是政府的安全生產監管力量嚴重不足。我市安監系統目前有機關正式編制工作人員35名,平均每人要監管中小企業近100家。這與當前相對嚴峻的企業安全生產形勢很不相適應。
三、加強中小企業監管的建議
一是加強法制宣傳。中小企業安全生產要管好,企業法定代表人是關鍵,“普法”是前提和當務之急。通過“普法”宣傳教育,以切實提高企業負責人的主體責任意識、法律意識和社會意識;提高職工群眾的風險保護意識、安全防范意識和社會參與意識。一要利用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充分運用社區、學校、企業的墻報、黑板報、宣傳窗、橫(條)幅、標語以及戶外大型廣告等形式,營造氛圍;二要運用多種手段進行宣傳。如知識競賽、有獎競答、巡回宣講、集中培訓、企業、車間、班組的“三級”教育、演講比賽、文藝演出、圖片展覽等;三要選擇重要時段進行宣傳。根據不同季節和重要節慶特點進行重點宣傳;四要運用典型事(案)例進行宣傳。堅決曝光已發生事故和安全生產行政執法案例,以案說法。五要廣泛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月”活動。以每年6月份的全國“安全生產月”為載體,廣泛組織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活動,要在宣傳力度、廣度、深度上狠下功夫,要在社會的參與面上狠下功夫。通過宣傳使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特別要注重農民工和外來務工人員的安全知識和防范技能的培訓教育。
二是加強隱患排治。要消滅事故,首先要消滅隱患。排查整治隱患是企業安全生產的核心內容。企業務必牢固樹立“抓生產必須抓安全”和“安全就是經濟效益”的理念,把握安全生產的細節和細微之處,制定企業安全生產規劃和工作計劃,規范安全生產管理,把本單位安全隱患的排查和治理作為一項經常性、持久性的工作切實抓緊抓好抓出成效。一要發動企業職工查找隱患。職工工作在生產第一線,他們對設施、設備、環境、場所的安全狀況最清楚、最了解,只有把職工群眾的積極性充分的調動起來,各種隱患就會無藏身之地。二要邀請專家查找隱患。專家是隱患的“克星”,一些重大和隱蔽性較強的隱患只有依靠專家才能發現,并提出科學合理的整改措施。三要認真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活動。通過經常性開展有組織的安全生產大檢查,不斷發現隱患、消除隱患,確保企業安全生產。四要加大投入,積極實施隱患的整改和治理。發現隱患只是查清了“病因”,只有下大力氣整改隱患才算是斷了“病根”,才能把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企業對發現的隱患一定要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制訂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投入必要的資金,按計劃認真實施整改。整改完畢后必須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進行評估和驗收。同時,新改擴建項目與安全設施必須落實“三同時”制度,即安全設施與主體工程必須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生產和使用。
三是加強應急管理。事故是可防可控的,但有時又是難以避免的。為確保企業和職工生命財產安全,必須平戰結合,有針對性的加強對爆炸、火災、有毒有害氣體泄漏等各類突發安全事故的應急演練和訓練,切實加強企業自身的應急管理工作。一要組織專業技術人員,編制針對性和操作性比較強的總體應急救援預案和專項預案及應急處置方案。二要配足配齊必要的應急裝備、器材和物資,并確保器材完好、物資充足。三要組建訓練有素的應急救援隊伍。四要經常開展應急救援演練和職工使用應急裝備的操練活動,保證企業一旦發生事故,能拉得出、打得響、用得上,避免事故發生后驚惶失措,把事故對企業和社會造成的各種損失降到最低程度。四要做到企業與政府互動。特別是企業預案要與政府預案相銜接;企業演練與政府演練相一致;企業應急管理與政府應急管理相匹配。
四是加強安監隊伍建設。安監隊伍的整體素質是做好安監工作的關鍵,必須進一步加強新生安監隊伍的業務建設、思想建設、作風建設和組織建設。一要打造學習型隊伍。安全生產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多學科、多領域,要建立健全終身學習機制,把加強安全生產知識學習作為隊伍建設的重要抓手,用過硬業務指導企業安全生產工作,履行好國家賦予的安全監察職責。二要打造效能型隊伍。以機關效能建設為契機,不斷改進工作作風和辦事效率,以優良的作風服務于企業。三要打造廉潔型隊伍。加強黨風廉政責任制建設,認真落實各項廉潔自律規定,做到“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在企業中樹立安監隊伍廉潔高效的良好形象。四要打造服務型隊伍。經常深入企業,熱情幫助、指導企業破解安全生產中的難題,樹立安監隊伍在企業的良好口碑。
五是加強聯合執法和綜合治理。要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形成政府、市場、社會三位一體的“大安全”工作格局。一要分清責任,明確任務。要根據各部門職能,進一步劃清安全生產監管職責和任務,真正落實“誰主管,誰負責”和“屬地管理”原則,減少職能上的重復和交叉,理順綜合監管和專業監管、屬地監管的關系,消除安全生產監管盲區和死角。二要綜合監管,敢于較真。綜合監管的核心內容是:督促、指導和協調,因此,作為安全生產綜合監管部門,要著重于處理好與各專業監管部門的關系,善于統率,敢于較真,發揮各專業監管部門的作用,營造融洽的工作環境,起好安全生產“帶頭人”的作用。對一時不能解決的重大安全生產問題要及時提交安委會或市政府討論決定。三要建立健全聯合執法機制。安監部門要牽頭組織好各項綜合性安全生產大檢查和專項整治,配合專業監管部門開展各個領域內的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指導各地開展轄區內的安全生產檢查工作。在重大安全生產違法行為查處、重大事故調處上要形成聯合執法和辦案機制,牢牢掌控全市的“大安全”工作。
六是加強考核激勵和責任追究。安全生產講得最多的是責任問題,但要真正落實責任必須建立嚴格的考核激勵制和責任制。一要精細化考核。安委會對各成員單位、市區各鄉鎮,各地各部門對本轄區、本系統企業,各企業對下屬車間、班組的考核不能走過場,搞形式化,一定要對照年初的管理目標逐項逐條地進行定性和定量的考核,并作出公平、合理的評價。二要人性化激勵。要建立科學的安全生產績效評估體系和激勵機制,獎優批劣,引起全社會對安全生產的共鳴,真正形成“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企業全面負責,群眾監督參與,全社會廣泛支持”的格局。三要無情化處罰。對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要堅決予以停產停業整頓,直至關閉;對非法建設、非法生產、非法經營的行為要堅決予以打擊;對失職瀆職行為要堅決按黨紀政紀予以查處;對造成重大責任事故的要嚴格按照《刑法》修正案六和《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第493號令)堅決予以從重處罰。
七是加強科技興安,實現本質安全。一要堅決淘汰。對嚴重危及生產安全的工藝、設備要堅決落實淘汰制度。二要大力推廣。如礦山中深孔爆破技術、危化品阻隔防爆技術、車輛的gps定位系統等先進適用技術和設備要大力推廣。三要制定安全生產技術改造獎勵政策。對企業在隱患整治和技術改造過程中,用于安全生產的投入達到一定額度的,政府應給予一定的獎勵和補貼。
- 上一篇:無形資產準則新問題探索論文
- 下一篇:經濟轉型對會計理影響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