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途徑

時間:2022-07-18 08:48:00

導語: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途徑

隨著改革的逐步深入,經濟社會中的一些深層次矛盾逐步凸顯出來,其中,地級州市直接管轄縣市這一行政管理體制,已嚴重制約和阻礙了縣域級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地級州市權力過于集中,對縣市統的過死,造成縣市級政府自主權過小,從一定程度上講,一些縣市幾乎成了上級政府的一個行政單位,一個執行機構,或是一個派出機構,缺乏因地制宜,獨立自主的決策權,很難成為一個完整的一級獨立行政的政府組織。省委、省政府根據中央精神,借鑒江浙經驗,審時度勢,作出了“強縣擴權”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重大決策。這是一個非常正確的決策,是合乎經濟社會和城市發展規律的決策,是促進縣域經濟大發展的決策。

我市是湖北省首批20家擴權縣市之一,自2003年試行擴權以來,由于實行與省直管縣市基本一樣的待遇,推行“信息直達、項目直達、資金直達和財政直管”的行政管理體制,擴大了自主權,提高了行政效率,經濟社會的發展明顯加快。

一、結合發改部門的職能和業務談一下對擴權的認識和我們的做法

省委、省政府實施“強縣擴權”策略以來,下放了200多項行政審批、審核權限,涉及20多個政府部門,其中涉及發改部門的有幾十項。我們認為“強縣擴權”是縣市政府加快發展經濟的一個新的機遇,從擴權的內容和實質上看,是一個時空和效率概念,更是一個特殊資源的概念。我局針對擴權的機遇,充分利用上級下放的權,限超前思維,做好擴權這篇文章。要求全局上下用足、用活、用透下放的權限,深入挖掘潛在的權限,打好擦邊球,在進度上趕,在力度上拼,力爭把全市的項目盡快納入省、中央的計劃籠子。具體做法為:

一是組織全局干部學習、研究分析擴權的事項,讓每名干部都知道擴權中下放給本部門的權限有哪些,深入研究如何用好這些權限,使其發揮作用,產生效益。

二是及時向社會和相關部門,尤其是經濟部門和企業通報下放的權限,為他們事辦提供方便和快捷的服務。

三是及時了解其他部門下放的權限,將所有下放的權限進行綜合,編制成邏輯網絡,深入分析其中的有機聯合和潛在機遇,聯合這些部門交叉組合使用下放的權限,促進經濟快迅發展。

二、結合擴權中的實際工作談一下“擴權”中存在的問題

“強縣擴權”是創新行政管理體制的好的改革措施,可以消除阻礙縣域經濟發展的體制性障礙,提高縣市行政管理的積極性、創造性和責任心。減少行政審批、審核環節,節約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但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認為關鍵在于落實和進一步深化,而且必須實行政政、財政與人事三項改革同步推進,才能取得實效。目前,擴權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一是部分擴權事項擴權前后沒有變化。因為下放的200多項權限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虛權,沒有實質性意義,而恰恰需要下放的權限卻又未下放。

二是管理權限與事務性工作有所混淆,下放的權限沒有實際意義。在下放的200多項權限中,有些是部門自身應履行的義務和職能工作,并非管理權限,讓人有純屬增加擴權數量的感覺。

三是整個擴權事項缺乏規范的程序,從擴權開始至今沒有形成一套科學規范的制度與程序。對如何規范上報的程序和標準格式沒有嚴格限定,隨意隨機性較大,有些權限處于似下非下的狀態,經常有變化,讓人難以準確把握。

四是舊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一時難以全面適應。“強縣擴權”是一個新的改革措施,上下級同時都要適應,在工作上相互對接,上級指揮慣了,下級也聽慣了,造成上級一時難以割舍手中的權限,各種關系非常微妙,比如省有關部門仍習慣于以地市州為單元下計劃、報項目和召開各種會議,中間環節沒有減少,給的直通車搭不上。總之,為了區域部門利益,地級州市對有關權限明放暗收,讓縣市難以全面真正放開手腳。

五是在擴權事項上配套政策沒有跟上,缺乏立法保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是一項浩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全面科學考慮,必須統籌規劃,必須兼顧各方利益,必須遵循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從理論與實踐和法律上準確定位。目前的縣市擴權,我們認為只能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試驗和探索,在這個過程中,有許多需要研究的東西,比如,擴權事項中,單純的擴權顯得有點孤立,各項配套政策滯后,缺乏統籌兼顧和協調,缺乏強有力的監督和深入推進,尤其是缺乏立法保障。因為截止目前,省委、省政府對擴權只是通知和意見,沒有納入法制的軌道,比如縣市政府領導的人事任命仍然被地級州市掌控,僅就這一點縣市領導在擴權上就不敢與地市州領導較真。這是一個真實而普遍的現象。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為,既要看到工作中的難度和困難,又要看到改革和發展的大趨勢,要立足現實,搶抓機遇,埋頭苦干,認真落實擴權工作,充分利用好上級下放的各項權限,一心一意謀發展,促進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為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