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委員培訓班輔導報告
時間:2022-09-24 10:21:00
導語:政協委員培訓班輔導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尊敬的周主席、各位副主席,各位委員,同志們:
非常高興有機會與大家一起共同學習政協理論知識,共同探討人民政協的實踐工作。
說起政協,大家都知道,但具體到政協的性質、地位、作用,政協的主要職能及履行職能的方法、途徑以及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政協委員,也就是說政協到底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政協委員的權利和義務是啥?上下級政協組織之間是什么關系?可能有很多人就回答不上來了。就此,我重點講四個問題。一是正確認識人民政協的性質、地位和作用;二是把握人民政協的主要職能和履行職能的原則、方式;三是了解政協委員的權利和義務;四是明白人民政協各級組織的關系。由于我到政協機關工作時間不長,也是政協組織中的一名新兵,對政協理論知識是在干中學、學中干,講得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正確認識人民政協的性質、地位和作用
由于對人民政協的性質、地位、作用的不了解或誤解,社會上流傳著一些偏頗的說法,我歸納了一下,大概有以下幾種:一是“花瓶和擺設”說?!盁釤狒[鬧三五天,冷冷清清一整年”。認為政協就是一種形式,不起什么作用,也起不了什么作用。“說說白說,議議白議,提提白提”。二是“清閑和正歇”說。“無職無權無人找,無憂無慮無煩惱?!闭J為政協機關是第二老干部局,政協工作人員整天享清閑,政協是“正歇”。三是“找碴”說。認為政協是“大牌子、空架子、老頭子、找碴子”,好像政協就是整天瞪著眼,找人毛病提意見,跟人過不去。這些說法和看法都是極端錯誤的。
那么該如何正確理解人民政協的性質、地位、作用呢?在談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談下《政協章程》。為什么要先解釋一下政協章程?因為,我這里所講的一些理論、觀點都是以政協章程為準的。政協章程是參加人民政協的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共同的行為準則,是各級政協設立組織開展工作的基本依據。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完成了建立新中國的歷史使命,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等三部重要法律,其中包括《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政協全體會議代行人大職權的政權機關作用已經結束,原有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不再適用。因此,政協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制定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當時的解釋是:之所以叫《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是因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以各派、各人民團體為基礎所組成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組織,它的規章定名為“章程”是比較適當的,這可以同國家機關的組織法和條例有所區別,可以避免同國家權力機關所通過的具有強制性的法律效力的“法”和“條例”相混淆;也正如黨派和人民團體的組織規章一樣,其中基本包括總綱和組織條文兩部分,而它的名稱則稱為“黨章”或“會章”或“章程”,如中國共產黨的黨章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
(一)人民政協的性質及其含義
政協是什么?李瑞環同志講過,“政協就是政協,要不比不套?!边@實質上就點明了人民政協的性質,即政協本身所具有的區別于其他組織的本質特征。新修訂的政協章程在總綱中指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庇纱丝梢姡嗣裾f性質的第一層含義就是“統一戰線組織”。統一戰線是一個政治概念。一般而言,統一戰線是一些不同的階級、階層、政黨、集團以及國家,為了實現一定的共同目標,在國內或國際間相互結成的聯合。簡要地說,統一戰線就是一定社會力量的聯合。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統一戰線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自成立時起,人民政協始終作為統一戰線組織而存在,并隨著統一戰線的發展而發展。統一戰線的性質貫穿于人民政協的組織構成、委員結構、議事原則、工作方式和活動方法等各個方面。早在1939年10月,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就指出:“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三個主要的法寶。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成績,也是中國革命的偉大成績。”從1949年9月成立時起,人民政協共同綱領、人民政協組織法以及政協章程都對政協作為中國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組織的性質作了明確規定。進入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以后,我國的統一戰線進一步擴大,已經發展成為由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組成的最廣泛的聯盟,人民政協也發展成為包括以上各個方面的由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組成的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作為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組織,人民政協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巨大的包容性。它的參加單位包括了中國共產黨和8個派以及無黨派人士,共青團、工會、婦聯、青聯、工商聯、科協、臺聯、僑聯等主要的人民團體,我國56個民族、五大宗教團體的代表人物,港澳特邀人士和臺灣同胞以及其他各個界別的代表人士,匯集了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的各個方面,真正體現了整個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大聯合。所以,同志說:“在新的世紀,統一戰線作為黨的一個重要法寶,決不能丟掉;作為中國共產黨的一個政治優勢,決不能削弱;作為黨的一項長期方針,決不能動搖?!笨倳浽趹c祝人民政協成立55周年的講話中強調“必須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為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組織的作用,不斷為黨和人民事業的發展增添力量。”
人民政協性質的第二層含義,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的特點和優勢,它的形成和發展,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我國在辛亥革命后,曾一度照搬西方的多黨制和議會制,后來又實行國民黨,結果都失敗了。我們現在所講的中國派,有些發端于大革命失敗后,大多數形成和發展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當時是作為積極抗日和反對獨裁統治的愛國民主力量出現在政治舞臺上的,愛國、民主是他們共同的目標和基礎。各派和無黨派人士從長期革命斗爭的經驗和教訓中,從國民黨打壓迫害與共產黨的團結合作的鮮明對比中,從共產黨的正確主張和模范行為中,逐步認清了只有共產黨代表了民族的希望與前途,從而接受了共產黨的主張,選擇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共產黨結成了風雨同舟、和衷共濟的親密關系。人民政協的成立使這種合作關系有了統一的組織形式,并成為我國政治制度的重要特征和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階段,各派成為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事業的參政黨。1956年4月25日,在《論十大關系》的講話中,正式提出了與各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他指出:“究竟是一個黨好,還是幾個黨好?現在看來,恐怕是幾個黨好。不但過去如此,而且將來也可以如此,就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956年9月,中共八大宣布:“在今后,我們認為,應當采取共產黨和各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编囆∑酵驹谛薷狞h章的報告中對實行這個方針的意義作了說明:“各派能夠對于我們黨提供一種單靠黨員所不容易提供的監督,能夠發現我們工作中的一些我們所沒有發現的錯誤和缺點,能夠對我們工作做出有益的幫助?!敝泄彩粚萌腥珪院?,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推進,“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8字方針,發展成為“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16字方針,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為我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得到進一步明確和完善,并走上規范化、制度化軌道,堅持和完善這項制度被寫入中共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1989年,中共中央頒布了《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明確提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指出人民政協“是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一種重要組織形式”。十六大召開后不久,總書記在走訪各派中央和全國工商聯時指出:“中共十六大把統一戰線和這項基本政治制度寫入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堅持的基本經驗,表明了我們黨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堅持和完善我國這項基本政治制度不可動搖的決心?!苯衲?月份,中共中央在認真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頒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指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
說到這里,我想簡單介紹一下政協與人大的區別。中國政治制度的基本結構是在中國共產黨的統一領導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政協與人大都是我國政治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的政治生活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又有很大不同。(1)二者的性質不同。人大是最高權力機關,政協是最高協商機關。人大代表國家意志,政協反映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的愿望與要求。(2)二者產生的方式不同。人大通過選舉產生,政協通過協商產生。人大按地域組團,政協按屆別編組。(3)二者的職能不同。人大主要是立法和任命,對“一府兩院”實行法律監督;政協主要是建言與立論,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4)二者的工作范圍不同。人大主要是對“一府兩院”的法律監督,有比較明確的工作范圍,政協的協商監督、參政議政則范圍更廣,所謂“無邊無沿,無底無蓋”。
人民政協性質的第三層含義就是“人民政協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民主”一詞來源于希臘語,本意是人民政權。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民主是有階級性的,不存在所謂“超階級”的“純粹”民主。列寧說過:“資產階級民主同中世紀比較起來,在歷史上是一個大進步,但它始終是,而且在資本主義制度下不能不是狹隘的,殘缺不全的、虛偽的、騙人的民主,對富人是天堂,對窮人和被剝削者是陷阱和騙局。”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為爭取人民民主進行長期斗爭并取得偉大勝利的產物,從誕生之日起它就是新中國的重要民主機構。進入新時期以來,人民政協在我國民主政治建設中的作用進一步加強。鄧小平明確指出:“人民政協是鞏固和擴大我國革命的愛國的統一戰線的重要組織,也是我國政治體制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和實行互相監督的重要形式。”同志強調:“人民政協是我國政治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政治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我國各派參政議政、團結合作的重要場所,有利于使各派的意見和主張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得到充分表達。它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包容性,有利于吸收各民族、各團體、各階層、各方面人士的參與國事。它實行民主協商、求同存異的工作原則,有利于廣開言路、集思廣益、尊重多數、照顧少數,促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它堅持把發揚民主與加強團結統一起來,有利于形成融洽和諧、生動活潑的局面。堅持和完善人民政協這種民主形式,既符合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又體現了中華民族兼容并蓄的優秀文化傳統,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一大優勢。”
(二)人民政協的地位和作用
1、人民政協的地位。人民政協的地位和作用是由其性質決定的?!稇椃ā芬幎ㄎ覈膰w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與此相適應,我國的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同時實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我們知道,實現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組織形式是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實現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重要組織形式是各級人民政協。這就表明了人民政協在我國政治體制中的地位:人民政協是我國政治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同志強調“人民政協是我國政治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政治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痹缭?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后,政協還要不要繼續存在,以及如何發揮政協的作用,在當時引起了熱烈的討論。在政協二屆一次會議開幕之前,召開了有共產黨、各派負責人和無黨派民主人士參加的座談會。他指出:“人民代表大會是權力機關,有了人大并不妨礙我們成立政協進行政治協商,各黨派、各民族、各團體的領導人物一起來協商新中國的大事非常重要。憲法草案就是經過協商討論使得它更完備的。人大的代表性當然很大,但他不能包括所有的方面,所以政協仍有存在的必要?!蓖瑫r,又指出:“政協不能搞成國家機關,因為人大和國務院是國家的權力機關和管理機關,如果政協也搞成國家機關,那就成為二元了,這樣就重復了,民主集中制就講不通了?!彼€指出:“政協不僅是人民團體,而且是各黨派的協商機關,是黨派性的機關?!蓖镜倪@次談話,明確了政協在人民代表大會成立以后的性質、地位和作用,成為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依據。
2、人民政協的作用。由于人民政協不是國家權力機關,也不是行政管理機關,而是統一戰線性質的協商機關,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所發揮的作用與人民代表大會和各級人民政府所發揮的作用又有很大的不同。人民政協作為實現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一種重要組織形式,在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指出:人民政協“過去發揮了重要的歷史作用,今后在國家政治生活、社會生活和對外友好活動中,在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團結的斗爭中,將進一步發揮它的重要作用”。政協章程在總綱中指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要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在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事業、共同致力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政治基礎上,盡一切努力,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能團結的人,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維護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不斷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為實現我國各族人民的根本任務而奮斗。概括起來,人民政協的作用主要是:廣泛聯系和團結各方面人士,充分反映各方面的意見和要求,進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組織參加政協的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參政議政,積極推動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
(三)人民政協的特點和優勢
政協章程修正案關于人民政協性質的表述,反映了人民政協區別于其他機構、組織的本質特征,也決定了它具有其他組織所不具有的特點和優勢。
1、人民政協的特點。人民政協具有三個特點。一是廣泛性。人民政協是我國各黨派、各團體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組成的統一戰線組織,因此具有政治上的巨大包容性和組織上的廣泛代表性。人民政協實行“大團結、大統一、囊括一切代表人物”的方針,其參加單位中包括了中國共產黨和8個派以及無黨派人士,共青團、工會、婦聯、青聯、工商聯、科協、臺聯、僑聯等各主要人民團體,我國56個民族,五大宗教團體的代表人物,港、澳特邀人士和臺灣同胞以及其他各個界別的代表人士,匯集了新時期愛國統一戰線的各個方面,真正體現了整個中華民族的大團結、大聯合。二是黨派性。人民政協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和組織形式,它是以黨派和團體為基礎組成的。黨派是人民政協的重要組成單位,各派可以以政黨名義在政協發表意見,提出提案,開展參政議政活動。人民政協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貫徹“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積極促進中國各黨派之間的團結合作。為了體現多黨合作,在政協組成上,中共黨員一般不超過委員總數的40%,派和各方面黨外人士不少于60%,并保證派和無黨派人士在政協常委和領導成員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比如,十屆全國政協299名常委中,非中共常委195名,占65.2%,中共常委1*名,占34.8%。十一屆市政協現有委員名,其中非中共委員名,占%,中共委員名,占%。三是協商性。人民政協匯聚了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各種不同的意見和要求,可以通過人民政協反映出來。在協商議事時,人民政協實行實行平等議事、求同存異的原則。在協商討論問題時,充分發揚民主,允許和鼓勵發表各種意見,既聽取和反映支持的贊同的意見,也聽取和反映批評的、反對的意見,既尊重多數人的共同主張,也照顧少數人的合理要求,各種意見都如實反映到決策機關中去。
2、人民政協的優勢。早在1993年,原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同志在全國政協八屆二次常委會議上就指出,人民政協至少有這么幾條優勢:一是人才薈萃,智力雄厚,能夠深入研究一些宏觀的、重大的、深層次的問題;二是代表性強,信息量大,能夠反映群眾的意見、愿望和要求;三是位置超脫,視界寬闊,能夠比較客觀地提出意見和建議;四是下通各界,上達中央,能夠發揮民主渠道作用。以人才薈萃為例,十屆全國政協2200多名委員中,兩院院士就有600多人;**市十一屆政協336名委員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有281人,占83.6%,其中有中高級職稱的177人,占52.7%。
從以上所講,我們可以看到:政協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巨大的包容性,不同于一般的社會團體和一般的統戰組織;政協是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統一戰線組織,不是國家權力機關,因而不同于我國的人大;政協是具有中國特色的政治協商機構,不搞西方資產階級那一套政治模式,因而從根本上不同于外國的議會。它是扎根于中國大地、符合中國國情、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政治組織,是中國政治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政治制度中的一大特點和優點。了解政協,關鍵是要加深對政協性質和特點的認識。我們要保持政協固有的性質和特點,不比不套,堅持政協就是政協,要按政協章程介紹政協、宣傳政協,不要去比照外國,這是我們要注意把握的重大問題。
二、人民政協的主要職能和履行職能的原則、方式
(一)人民政協的主要職能
政協章程第二條就規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和地方委員會的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簡稱政協的“三大職能”。政治協商是對國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針以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在決策之前進行協商和就決策執行過程中的重要問題進行協商,即我們常說的協商于決策之前。政治協商是人民政協的首要職能,也是人民政協存在與發展的重要依據,是中國共產黨和各派、無黨派人士長期合作共事的優良傳統,是我國政治制度的一大特點和優勢。通過協商,可以廣泛聽取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的意見,促進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通過協商,可以增進理解、擴大共識,使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成為大多數人的自覺行動;通過協商,可以發現和集中群眾的智慧與經驗,依靠群眾的力量克服困難、解決問題;通過協商,可以協調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維護和發展團結穩定的政治局面。大量事實證明,有協商比沒協商好,真誠相待、肝膽相照、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協商,對于我們的工作只有益處,沒有害處。
民主監督是對國家憲法、法律和法規的實施,重大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通過建議和批評進行監督,即我們常說的監督于執行之中。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是人民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監督既包括統一戰線組織內部中國共產黨和各派之間的互相監督,也包括各界代表人士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進行有組織的監督。中共中央要求進一步加強這種監督,人民群眾希望切實開展這種監督,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下大力氣搞好這種監督。人民政協包括了各黨派、各團體、各界別的代表人士,能夠充分反映社會各個方面的看法;人民政協人才薈萃、智力密集,能夠提出切實的深刻的意見;人民政協是國家政治體制的組成部分,其監督活動既有規范的形式,又有制度的保障。充分發揮人民政協民主監督的作用,有利于聽到來自不同方面的意見,有利于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有利于及時發現和改正錯誤,也有利于防止和消除腐敗現象。
參政議政是人民政協的又一主要職能。參政議政是對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以及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進行協商討論。通過調研報告、提案、建議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機關提出意見和建議。參政議政與政治協商、民主監督是一致的,但又不等同于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不僅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的拓展和延伸,而且是對這兩大職能的整合與升化。一般說來,政治協商、民主監督以國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針、重大問題為中心議題,以各級領導機關為具體對象,以會議為主要形式,并依據一定的程序和規則進行。盡管近些年來,全國政協及地方各級政協不斷探索政治協商、民主監督的形式,但政治協商的互動性仍然不強,民主監督這種非權力監督往往難以擺脫被動局面。因此,政協的這兩種職能給人以超然物外的“超脫”感覺。而參政議政則不同,它是一種為了維護各黨派、各界別所代表的群眾的政治經濟利益的政治參與,體現了政治關系的本質。
(二)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若干原則
人民政協在履行職能中,除了按照政協章程開展工作外,還要堅持一定的原則。系統提出人民政協履行職能若干原則的是原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同志在1995年6月全國政協八屆十三次常委會上提出的必須堅持的四條原則,在1996年的全國政協八屆十七次常委會上,李瑞環又重申并對這四條原則作了系統論述,這四條原則的主要內容是: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必須服從和服務于國家大局;必須注意從實際出發;必須加強同有關部門的配合。隨著國家政治經濟生活的發展,一些新的理論觀點的提出和實踐,政協工作中的一些重要原則也得到了不斷豐富和完善。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十屆全國政協三次會議上指出:聯系人民政協的發展歷程,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政協工作中的一些重要原則,既是我們過去的寶貴財富,也是今后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經驗,值得我們倍加珍惜。賈慶林強調要堅持五條原則:第一,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我國社會主義多黨合作事業蓬勃發展的首要政治前提,也是人民政協事業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要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發展道路。堅持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與中共中央始終保持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的一致。要按照黨的思想路線,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使人民政協事業真正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第二,堅持把促進發展作為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第一要務。發展是解決中國當前各種問題的基礎,也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要牢固樹立政協工作是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一部分的觀念,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把各黨派團體和各族各界人士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在促進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中體現人民政協的作用和價值。第三,堅持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實行團結和民主,是人民政協性質的集中體現,是人民政協產生和發展的歷史根據。要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切實把這兩大主題貫穿于人民政協工作的各方面、貫穿于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全過程,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貢獻力量。第四,堅持推進履行職能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開展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是人民政協的主要職能,也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內容。要健全有關重大問題決策前協商的制度,有組織有計劃地把政治協商引向深入;完善民主監督機制,暢通下情上達的渠道,加大民主監督的力度;圍繞改革和建設的重大問題傾聽和反映各方面的意見,積極參政議政,努力推進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第五,堅持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政協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協助黨和政府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人民政協履行職能、開展工作的重要依據。要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堅持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傾聽人民的呼聲,體察人民的意愿,反映人民的要求,千方百計協助黨和政府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妥善處理各方面的利益關系,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三)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主要方式
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主要方式也就是人民政協的運行,即通過什么途徑進行工作。人民政協的運行包括會議制度和人民政協的經常性工作兩個方面。
1、會議制度。會議是人民政協履行職能和政協委員發揮作用的的基本形式?,F有的會議制度主要有:全體委員會議制度、常務委員會會議制度、主席會議制度和秘書長會議制度、專門委員會會議制度。除此之外,還有根據形勢、任務和工作需要召開的協商座談會、情況通報會、意見聽取會、研討會等。全體委員會議每年召開一次,全體委員參加,是政協履行職能最高層次的形式。常委會議一般一個季度召開一次,全體常委參加,也邀請一些有關人士如非常委的地方政協主席、各專門委員會的負責人參加。這兩種會議是委員們反映情況、發表意見、提出建議最主要的場所。政協的會議貫徹“民主、求實、團結、鼓勁”的方針,堅持求同存異的原則,實行不抓辮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的“三不主義”,提倡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風氣。特別是在全體委員會議期間,黨政領導、政府有關部門的負責同志都要到委員小組上來參加討論、聽取意見,政協委員可以在會上面對面地向領導同志反映情況、建言獻策,發表自己的真知灼見。
2、經常性工作。人民政協的經常性工作是指在全體委員會議、常委會議閉會期間,按照政協章程的有關規定,組織委員開展的各項工作和活動。主要有學習工作、委員視察工作、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提案工作、專題調研工作、建言立論工作、文史資料工作。這里我重點講一下委員視察、專題調研和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工作。
(1)委員視察。視察是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是委員了解情況、檢查工作、研究問題、建言獻策的重要途徑,是委員行使民主權利、開展民主監督的重要渠道,也是宣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主要形式。這項工作是1955年倡導開展的。政協章程和《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等重要文件中,都把視察作為委員的一項權利給予了明確規定。視察具有以下作用:一是委員們通過這種高層次、參與廣、影響大的視察活動,了解情況,開闊眼界,達到知情明政的目的,并得到學習和提高;二是發現和了解一些重要情況和問題,同時也對地方或部門工作產生直接或間接的督察和促進作用。有圍繞重大問題組織的視察,也有就群眾共同關心的重要問題組織的視察;有對某些重大問題進行比較深入的專題性視察,也有以了解一般性情況為主要目的的參觀考察等等。視察后要寫出視察報告,送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
(2)專題調研。專題調研是政協和委員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的必要準備和基礎性工作。專題調研與委員視察,兩者意義相近,但在目的方法、人員構成和地域范圍上有所不同。專題調研到實地觀察、調查、分析、論證,目的在于查便就里,具有深刻細致地觀察分析研究的要求。政協的各項報告、建議、提案都應當建立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政協各專門委員會是常委會領導下組織委員開展經常性活動的工作機構,專題調研是專委會的主要任務之一。專題調研,要在研究上下功夫。研究工作決定著調研水平的高低和作用的大小。要在調查的基礎上,深入進行研究,以提高建言立論的質量。去年以來,市政協圍繞事關**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些重大問題,組織委員就我市外來投資企業發展環境、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實行情況、“空心村”問題、景區門票優惠政策執行情況、和諧社會建設、科學制定“十一五”規劃,發展循環經濟等問題深入開展專題調查研究,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為科學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20*年5月圍繞市委、市政府開展的“招商引資活動月”活動,市政協及時組織5個專委會和各界別市政協委員,就我市外來投資企業發展環境開展聯合調研。針對外來投資企業發展環境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意見和建議。市委主要領導給予了充分肯定,對有關部門抓好落實提出了明確要求。20*年6月至7月,市政協組成19個調研和視察組,采取市縣兩級政協聯動,省、市、縣三級政協委員和各派、無黨派、工商聯等各界人士參加,調研和視察相結合,明查和暗訪相結合的辦法,對全市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實行情況進行了調研和視察。參加這次調研和視察人數達245人,明查暗訪了234個村,為市委、市政府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提供了決策參考。圍繞“十一五”規劃的制定建言獻策是今年政協履行職能的一項重要內容。今年5月份以來,市政協圍繞這一議題,召開會議,聽取全市“十五”計劃實施情況及“十一五”規劃進展情況的通報,組織委員對“十一五”規劃涉及的重大領域、重大問題進行詳細、深入地分析研究,形成專題報告,報送市委、市政府決策參考。市委副書記、市長毛超峰對《關于市政協十一屆十次常委會議建言全市“十一五”規劃情況的報告》作出批示,要求將報告“送各位副市長閱”,并對報告中涉及的產業結構調整、實施農業科技產業化、推進科技創新資源優化配置等建議進行了研讀和重點圈畫,決定就有關問題同政協委員們進一步協商,征求委員們的意見和建議。10月21日,市政協召開“十一五”規劃專題協商會,毛超峰、李中哲等領導同志帶領有關職能部門負責同志進一步聽取了委員們的意見和建議。毛超峰指出,全市廣大政協委員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從不同角度提出了許多加快**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將對全市編制“十一五”規劃起到重要的作用。他要求規劃編制的政府綜合部門和業務部門要認真總結、整理這些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充分消化吸收,把這些意見和建議體現到全市“十一五”規劃的制定中,貫徹到當前改革發展穩定的各項工作中。
(3)反映社情民意。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是人民政協近幾年非常重視的一項工作。李瑞環同志指出:“社情民意就是指社會生活的基本情況和人民群眾的意見、愿望。社情不等于民意,但社情包含民意;民意不等于社情,但民意是最重要的社情,在許多情況下,社情就是民情。因此,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最重要的是反映民情民意?!彼€指出:“統一戰線中各黨派、團體、各界黨外人士,聯系著各自的群眾,代表各自群眾的利益,反映各自群眾的要求。他們站在不同的角度想問題、提意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既有共識,也有歧異;既有正確的意見和建議,也有不那么正確,甚至錯誤的看法。唯其如此,才能真實、準確地反映社會現實。從這里,我們能夠了解到通過其他渠道不易掌握的社會信息和情況,聽到不易反映上來的呼聲和意愿,獲取難以得到的建議和批評。這將有助于我們黨在研究形勢時,更全面地掌握實際情況,做到胸中有數;在制定政策時,更準確地體察群眾心理,做到符合民意;在解決問題時,更切實的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需。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贏得人心,真正獲得廣大群眾的擁護、支持,永遠立于不敗之地?!绷私夂头从成缜槊褚馐钦f履行職能的重要基礎和關鍵環節。第一,群眾中確有許多意見亟待反應,許多建議希望引起重視;第二,黨和政府應當及時了解群眾的意愿,把握社會各方面的情況;第三,政協委員聯系著各個界別、各個階層的群眾,可以多渠道地匯集群眾的意見,直接反映給黨政決策部門。做好反映社情民意的工作,有利于政協更好地履行職能,使協商更加切實,監督更加有效,參政議政更加富有成果。
在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方面,近年來,市政協把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工作作為擴大政協影響力的一個知名品牌著力打造,努力探索新形勢下做好社情民意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市政協主席會議把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作為履行職能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和檢查,及時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市政協主席趙功佩對社情民意工作高度重視,不僅出思路,提要求,而且身體力行,在調研中發現線索,在座談中收集素材,在走訪委員中了解信息。對每期《社情民意》都審核把關。他多次強調,政協的各項工作、活動都要包含、反映社情民意的內容,做到心中有“宗旨”,眼中有群眾,腦子里想的、手里干的都要體現反映社情民意,真正把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貫徹到政協各項工作的全過程,作為協商議政的基礎,建言獻策的依據。并明確提出,要把《社情民意》打造成政協工作的一個具有知名度的品牌刊物。目前,市政協的社情民意工作呈現出收集和反映信息多,涉及范圍廣,領導批示多,社會效果好的良好局面。如今年編發《社情民意》21期,其中13期被市委、市政府領導批示,許多具有宏觀性、前瞻性的意見和建議引起了市委、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重視和采納,不少群眾關注、反映強烈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和落實。可以說,現在市委、市政府領導對政協報送的社情民意非常重視,每期必看,而且批示率很高。今年9月中旬,全國政協辦公廳研究室考察組對我市政協社情民意信息工作進行了全面考察,并對我市政協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取得的成績給予了高度評價。近日,全國政協辦公廳下發文件,同意**市、天津市河東區等11個市(區、州)為第二批全國政協辦公廳研究室信息局信息聯系點。
三、政協委員的權利和義務
委員是政協工作的主體。為保障政協委員充分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責,政協委員除了享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外,政協章程還賦予政協委員在政協組織中享有的權利。這些權利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1)委員有參加本會會議和本會組織的活動的權利;(2)委員在本會會議上有表決權利;(3)委員在本會會議上有選舉和被選舉權利;(4)委員對本會工作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5)委員有通過本會會議和組織充分發表各種意見、參加討論國家大政方針和各該地方重大事務的權利;(6)委員有對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工作提出建議和批評的權利,以及對違紀違法行為檢舉揭發、參與調查和檢查的權利;(7)委員有退出政協的自由;(8)委員有在堅決執行會議決議的前提下聲明保留不同意見的權利;(9)委員在受到政協組織處分后有請求復議的權利。
政協章程規定的政協委員的義務有:(1)遵守和履行政協章程;(2)遵守和履行本委員會全體委員會議和常務委員會會議決議;(3)地方政協委員還應遵守和履行政協全國委員會的全國性決議和上級地方委員會的全地區性的決議。
為保障政協委員的權利,政協章程、中共中央有關文件和全國政協的有關規定,對切實保障政協委員的民主權利都作了明確的規定,主要內容有:(1)《政協章程》總綱中指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和地方委員會,依法維護其參加單位和個人按照本章程履行職責的權利?!保?)《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指出:“在政協的各種會議上,要切實保障政協委員提出批評的自由和發表不同意見的自由?!保?)《政協全國委員會關于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規定》第九條指出:“政協委員的民主權利應受到保護。在政協的各種會議上,各種意見都可以發表。”
- 上一篇:公司營銷中心經理述職報告
- 下一篇:衛生防疫站個人述職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