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工程對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的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28 11:01:00
導語:創業工程對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的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總面積920平方公里,轄10鄉6鎮,435個行政村,總人口80.2萬人,是一個傳統農業縣,5年前各項經濟指標在全省排序中下游。2002年以來,縣委、縣政府以“創業工程”為統攬,大力發展工業經濟,不斷優化產業結構,統籌城鄉發展,在全縣形成了不事張揚、拼搏爭先的創業精神。經過幾年的艱苦創業,全縣經濟和社會事業呈現出了又好又快全面發展的強勁勢頭,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在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中,我縣在全國的位次由2001年的700位躍到2007年的305位,前移了395個位次;在全省縣(市)2007年綜合實力排序中,由2001年的73位上升到2007年的35位,前移了38個位次,連續兩次進入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十快縣”行列。
一、實施創業工程的基本情況
××縣過去基礎差,底子薄,特別是廣大干部群眾的思想觀念比較保守,因循守舊,缺少想干大事、敢干大事的創業氛圍,甚至存在“談工色變”的情況。2002年底,新一屆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清醒的認識到,加快發展,必須解放思想,把解放思想作為今后一個時期的重要工作認真抓好,激發和調動全縣上下的干事創業激情,在全縣實施統攬全局的“創業工程”,一年開展一個主題活動,一年一個目標任務,強力推動××經濟社會的大發展。2003年,開展了“非公經濟發展年”主題活動,大小項目一齊上,全縣非公有制經濟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縣歷史上第一次有了投資億元以上的民營企業。2004年,開展了“項目建設年”主題活動,歷史上第一次有了投資億元以上的外商獨資企業。2005年和2006年“創業工程”的主題確定為“項目攻堅年”和“招商引資年”活動,特別2005年,根據黨中央關于新農村的戰略要求,我們又把工作重心下移,在廣大農村深入開展了“農村勞動致富競賽”活動,從底層點火,在全縣上下形成發展合力,通過吸引大企業集團對我縣的優勢資源進一步深度開發,實現了大項目和主導產業的快速發展。2007年的主題是“治庸計劃”,以全面提升廣大黨員干部的執行力和落實力為重點,狠抓干部隊伍作風建設,服務經濟發展環境。通過深入實施“創業工程”,真抓實干壓任務、壓擔子,全縣干群的思想觀念有了很大變化。一次次主題活動激發了廣大干群干事創業的激情,全縣上下面貌煥然一新,形成了有為有位,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謀發展的良好局面。催生了平寶煤業首山一礦、首山焦化、宏源焦化、滿盈公司、超凡紡織等一大批投資上千萬、超億元的項目群,促進了工業經濟超常規、跨越式發展。2007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26.7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突破50億元,比2002年凈增48.5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突破3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4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690元。今年以來,我縣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上半年,全縣完成國內生產總值73.1億元,同比增長15.6%;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1億元,同比增長33.6%,其中稅收1.7億元,占一般預算收入的比重達到81%;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29.9億元,同比增長23%。
二、主要做法與成效
(一)狠抓經濟發展主題,努力實現××崛起
1、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積極推進創業。一是積極論證、儲備項目。我們結合資源特點,論證儲備了一批資源優勢項目,特別是緊緊圍繞煤焦化工行業及相關產業,拉伸產業鏈條,發展下游產品。總投資約需100億元的4×60mw坑口電廠和設計年產原煤300萬噸的首山二礦是我們近幾年來論證儲備的兩個大項目。目前,這兩個項目的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進,有望明年開工建設。今年以來,又論證了180萬噸重介洗煤、10萬噸甲醇、20萬噸二甲醚、5萬噸苯加氫等9個項目,其中投資億元以上的項目7個,首山焦化有限公司優質焦及化工、中電龍源復合水泥等項目正在建設中。二是發展循環經濟,實現污染物零排放目標。利用煤炭開采和洗煤過程中產生的煤矸石和廢渣作為新型建材的原料,興建了金潤新型建材廠,既避免了煤矸石占地,又使煤矸石變廢為寶,產生了新的經濟和社會價值。為避免煉焦過程中產生的煤氣直排造成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通過招商引資分別興建了煤氣利用項目明源燃氣發電廠、華寶玻璃有限公司和粵泰、創意等陶瓷生產項目。其中明源燃氣發電項目總投資1.1億元,建設裝機容量為2×6mw;華寶玻璃有限公司電光源節能玻璃管項目總投資9000萬元,年可產各種型號節能燈管3000萬件,實現產值2億元;粵泰陶瓷有限公司投資5000萬元,年產400萬平方米墻體材料,年可實現產值4000萬元;創意陶瓷有限公司投資8000萬元。三是拉長園區產業鏈條,提高煤化工產業附加值。在拉長煤化工產業鏈條上,重點引導企業發展煤氣制甲醇、二甲醚、苯加氫以及粗苯、硫胺、焦油深加工等煤化工下游產品,提高煤化工產業附加值。首山焦化有限公司在前兩期工程的基礎上,又開工建設了150萬的優質焦項目、20萬噸二甲醚等項目。全部項目建成后,焦炭生產可達到300萬噸、甲醇30萬噸、粗苯和硫胺各3萬噸、二甲醚20萬噸、焦油加工30萬噸、苯加氫5萬噸、選煤200萬噸、矸石磚1.2億塊,實現產值100億元,利稅25億元。該產業園被許昌市政府確定為九大工業聚集區之一,區內的煤焦化產業被河南省中小企業局認定為“河南省首批重點產業集群”,2007年其產值在全省首批29家產業集群中位列第三。
2、深入開展“農村勞動致富競賽”活動,激勵全民創業。為激活創業主體,2005年我們在全縣農村開展了鄉鎮與鄉鎮比項目,看產業支撐帶動;村與村比發展,看村容村貌變化;戶與戶比致富,看文明富裕程度;黨員與黨員比幫扶,看模范作用發揮為主要內容的“四比四看”的“農村勞動致富競賽”活動。通過活動的深入開展,激發了農村廣大干群創業致富的積極性,促進了農村農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初步形成了東部優質糧、北部優質煙、中部蔬菜種植、西南部畜牧養殖塊狀農業產業帶。全縣蔬菜種植總面積達到35萬畝,成為許昌市“花菜藥”三大特色農業之一。尤其是煙葉種植迅速發展,被確定為國家級優質煙示范區。2008年全縣煙葉面積達到14.3萬畝,被中國文聯民間藝術家協會命名為“中國煙草文化之鄉”、“中國煙草文化研究基地”。
3、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實現農民多渠道創業。××縣勞動力資源豐富,我們把勞務輸出做為富裕農民的重要途徑,大力發展勞務經濟,由勞動部門牽頭,農業、教育等部門配合,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初、高中畢業生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引導農民外出創業。如:麥嶺鎮一初中畢業生到*外資鞋廠打工,后來他拿全部積蓄注冊了“明智鞋業有限公司”,截止目前,已在東莞、深圳發展連鎖店100多家,帶動了我縣幾個鄉鎮農民加盟經營連鎖店。安排外出務工營業員300多人,實現了外出務工全家創業的良好局面。在抓好外出創業的同時,我們又積極向外出經商成功人士,推介××縣的創業發展環境,鼓勵他們回歸創業和參與小城鎮建設,催生了諸如超凡紡織有限公司、雙奔紡織有限公司、迪可向前等一批回歸到創業的民營企業。農民孫長記利用外出經商原始積累和銀行貸款投資6000萬元辦起“超凡紡織有限公司”,安排農村富勞動力和下崗職工800多人,人均月工資1000元以上,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社會就業壓力,促進了農民增收。
4、創優發展環境,服務全民創業。凡在我縣投資的項目建設均實行“零接觸”,在全縣實行審批一站式辦公,一條龍服務,鄉鎮全部設立便民服務大廳,極大地方便群眾和外來投資者降低創業成本,制定出臺了“優化發展環境十項制度”,開展了以“嚴肅處理一批頂風違紀的人和事、依法查處一批破壞發展環境的典型案件、公開曝光一批阻撓發展的反面典型”為主要內容的“三個一批”活動,嚴查“四亂”現象,并深入開展了“群眾評議部門”活動,營造了寬松優良的干事創業環境。
(二)建設和諧××,努力使創業成果惠及民生
1、實施教育強縣戰略。為解決群眾上學難問題,從2005年開始,我們在全縣實施了“教育強縣321工程”,即建好3所高中、20所初中、100所中心小學。調整教學布局、優化教育資源,使更多的學生享受到了高質量的教育。目前,××高中進入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行列,在校學生達到6000多人;縣實驗高中進入市級示范性高中;縣三高被確定為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2007年全縣普通高中入學率達到85%以上,提前4年實現了國家“十一五”規劃提出的普及高中教育的目標,中招、高考成績連年位居許昌市首位。同時,為建立解決貧困家庭優秀學生上不起高中或大學問題的長效機制,確保不讓一位優秀學子因貧困而失學,我們成立了××縣“成就未來教育助學基金會”,對品學兼優考入大學或正在高中就讀的家庭困難學生進行資助,解決他們渴求知識的愿望,努力實現一人讀書受益,可能三代脫貧的效果。目前已籌集資金近1000多萬元,兩年來共資助了500余名考入大學或正在高中就讀的貧困學生,資助金額達160多萬元。
2、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多方惠及農民。一是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近兩年××縣高標準建設了縣醫院和鄉鎮衛生院,全縣醫療衛生條件得到明顯改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已覆蓋全縣16個鄉鎮,參合農民達65萬余人,參合率達到93.5%,僅今年上半年補助農民看病資金3101萬元,受益群眾達到21.5萬人次。二是解決農村“五保戶”養老問題。按照省、市要求,2007年高標準完成了首批15所中心敬老院建設,全縣集中供養五保老人已達1500多人,集中供養率達到了34%。今年,縣委、縣政府提出年底集中供養率達到60%以上,提前兩年實現省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三是著力解決城鄉弱勢群體的生產生活困難,2007年全縣發放城鄉居民低保資金903萬元,五年累計發放3446萬元,有近3萬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
3、扎實做好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實現多渠道惠民創業。在通過上項目、大力發展工業經濟吸納就業的同時,縣委、縣政府積極采取措施拓展就業渠道。一是加強職業技能培訓。2005年以來,卓有成效地開辦了汽車、服裝加工、美容美發等專業培訓,培訓6000余人,培訓后就業率達72%。二是多渠道增加就業崗位,促進就業。在圍繞第三產業等領域,擴大社區公益性就業崗位。同時,縣財政加大資金投入,重點解決“4050”等大齡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的問題。三是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鼓勵下崗職工創業。認真落實上級各項再就業扶持政策,擴大再就業優惠政策的覆蓋范圍。近三年來,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小額擔保貸款630萬元,減免稅費380萬元,新增城鎮就業1.84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4546人,安置“4050”人員實現再就業1491人。
(三)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為深入實施創業工程提供組織保證
1、強化學習培訓,提高干部素質。一是加強機關學習。全縣明文規定“每周不少于4小時”,雷打不動,日積月累,創新內容和方式,縣委書記崔國欣同志還向全縣干部推薦《可以平凡不能平庸》一書;二是開展學歷教育。對全縣機關干部明確提出學歷要求,今年春季已有450人重返課堂,晉升文憑;三是舉辦培訓講座。10次聘請省內外知名人士,為全縣領導干部開舉“學堂”,放眼世界,提升層次;通過多種方式和途徑培訓干部,兩年來12次集中培訓科級干部近5000人次,尤其縣委書記崔國欣同志,親自為全縣領導干部作十七大精神輔導報告;四是注重干部能力培養。近兩年交流科級干部233人,選派一些年輕領導干部到困難和艱苦的地方去,選派98名縣直中層干部到農村或業務部門來,選派120名科級干部到南方熟練招商,每人每年撰寫2篇調研報告。
2、完善管理制度,促進作風轉變。縣委組織部等部門,相繼研究制定16個配套文件,涵蓋了教育培訓制度、重大決策制度、環境建設制度、行為規范制度、效能監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等。各單位也修訂了機關制度,并匯集成冊,重要的制作上墻,其中特別明確了政務公開、服務承諾、首問負責、限時辦結、責任追究5項效能制度,做到處處有章可循,事事有規可依。以上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加強了干部的管理監督,促進了工作作風轉變。
3、強化責任追究,提升工作效能。針對部分黨員干部存在的“滿、庸、疲、浮、私”和“心庸、志庸、才庸”現象,縣委、縣政府出臺了《關于深入實施“治庸計劃”的意見》,明確了不會作為、不愿作為、胡亂作為3個類型16種平庸行為,作為整治重點,規定了懲戒方式和程序。特別對經濟社會發展相關指標進行季度考評、排名通報,末位者在全縣大會或電視上予以“曝光”;對年度目標的考評,還要嘉獎成效突出的單位,調整不相適應的干部;對當前的中心工作加強督察,出現問題堅決追究。僅今年上半年,就先后對6個單位和9名責任人進行了效能告誡,有力地促進了效能提升,為全縣發展經濟提供了堅強保證。
三、幾點體會
(一)解放思想,大膽突破原有的思維定勢是加快經濟發展的基本前提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解放程度決定經濟發展的速度。要發展必須破除不思進取、安于現狀的思想,樹立開拓進取的競爭意識;破除等靠要思想和無條件發展論,樹立只爭朝夕的機遇意識;破除縮手縮腳、因循守舊的思想,樹立敢想敢干的創新意識。實踐表明,只有思想的大解放才能帶來思路的大開闊。思路對頭,事半功倍,前幾年,我們招商引資上項目我們的目標是300—500萬元,大一點的就感到壓力很大,而現在兩、三千萬元的項目感覺也很平常。我們正是突破了原來的思維定勢大力發展工業上項目,使得全縣經濟步入了持續、快速的發展軌道。
(二)項目建設做支撐是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
無工不富,工業是一個地區經濟“起飛”的引擎。××縣過去工業項目少,經濟基礎差,自我發展能力弱,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就必須抓好項目建設,擴大招商引資,借助外力做大經濟總量。我們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大力招商引資,借助外力謀求發展。在招商引資中,我們突出重點,不是凡商必招、凡資必引,而是圍繞煤炭、煤化產業,注重引進相關的配套企業前來投資,延長和補充產業鏈。讓外資與本地優勢產業、優勢企業打造功能性組合,使優勢產業更優,從而使縣域經濟更具吸引力和活力。
(三)以工業的理念反哺農業是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有效途徑
無農不穩,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必須在大力發展工業經濟的同時,不斷創新經濟發展思路,以工業理念謀劃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幾年來,我們把更多的創業成果惠及到農村和城鎮下崗、困難家庭,確保了農村的和諧穩定,促進了經濟發展。
(四)良好的投資發展環境是加快經濟發展的基礎工程
環境就是資本,環境就是生產力,一個地區能否抓住發達地區企業二次創業時向欠發達地區轉移的機遇,吸引大批的外來企業前來投資辦廠,關鍵取決地該地區的投資環境是否形成了“投資效應”。河南金貝特種金剛石有限公司是一家專門生產超細顆粒金剛石的公司,該公司負責人原打算把公司建在外地,我們主動找上門,多次邀請他到我縣創辦企業,并幫他辦好了一切登記手續和硬件設備,老板被深深地感動了,又帶動兩個同類項目落戶我縣。
(五)強有力的干部隊伍和良好的干事創業氛圍是加快經濟發展的根本保障
發展思路確定后,干部隊伍就是決定因素。一個地區要想有大的發展,首先是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整合干部隊伍力量,形成團結奮進求發展,齊心協力抓經濟的戰斗集體。其次要堅持任人唯賢的用人導向,激勵縣鄉干部出色地完成本職工作。三是要在發展過程中錘煉黨員干部隊伍,由實踐去檢驗和培育敢闖敢干的黨員干部。近年來,我縣黨員干部的思想認識明顯提高,工作作風明顯轉變,跑項目、跑資金、抓落實的積極性普遍增強,涌現出了一大批思想意識超前、作風扎實、勇于拼搏優秀干部,為縣域經濟實現快速發展提供了組織保障。
- 上一篇:金融危機對縣域經濟影響的調研報告
- 下一篇:縣域經濟科學發展觀學習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