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保護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時間:2022-11-10 08:37:00

導語:生態環境保護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態環境保護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根據××學組發[2009]6號文件精神,市政協辦公室牽頭組織市環保局、市國土資源局、市發計委、市農林水牧局四個單位對課題四“加強可持續發展和區域經濟融合發展對策研究”的第1個子課題進行了深入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市資源和環境的基本情況

資源和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大,同時對環境的破壞也日益加劇。如何以最低的環境代價確保經濟持續增長,同時

還能使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已成為當代所有國家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一大難題。而我市是處于資源匱乏、自然環境相對較差的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

面臨極大的挑戰。

首先××市屬于干旱缺水地區,屬嚴重的資源型缺水城市,地表水資源極其匱乏。根據××市在××河上的分水協議,××市在××河占有的地表水資源為每年0.97億立方

米/年,人均占有僅為84立方米/年。地下水資源是維系全市居民生活用水及工農業生產用水的主要水源,全市地下水補給量為1.7億立方米/年,可開采量為1.2億立

方米/年,可開采系數為0.59,目前年開采總量為0.52億立方米/年,扣除現有地下水開采量,全市地下水開采潛力為0.5億萬立方米/年。近年來,隨著全市國民經

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開干齊鄉的農業開發,地下水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地下水位每年以1米左右的速度下降,我市開干齊區域一帶的泉水已經干枯,一些自流承

壓井開始出現季節性斷流。

其次我市是一個土地資源匱乏的城市,根據2005年土地利用現狀數據統計,××市轄區總面積110989.21公頃。其中耕地面積13699.59公頃,園地面積263.31公頃,

林地面積12425.09公頃牧草地面積約72761.90公頃,其他農用地2708.11公頃,居民點及工礦用地面積3757.50公頃,水利設施499.27公頃,交通用地面積721.85公

頃,未利用土地面積3973.30公頃,其他未利用地180.29公頃。我市戶政管轄人口29.4萬。隨著經濟的發展,龐大的人口數量與資源的相對短缺的矛盾日益加劇,同

時,由于生產生活中對資源不合理的開發,造成了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

二、保護生態環境存在的問題

(一)工業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1、嚴重的水體污染。××市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工業廢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大部分城市生活污水經城市排水管網輸送城市污水處理廠和氧化塘進行處理。少

量的工業廢水的排放則因其污染成分復雜,排放濃度高,量大,難以治理并直接或間接地排向地表水體,造成嚴重的水污染。春夏季又引污水灌溉,造成土壤質量

下降

2、大氣污染。工業生產產生的大量廢氣,不合理的排放造成嚴重的大氣污染,不但破壞了生態環境,還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和正常的生活質量。

(二)水資源開發存在問題

1、地下水開發利用不協調

(1)地下水開發嚴重超采。由于大量開采地下水,引起市區地下水水位持續下降,1992年—2007年間最大降深達6.17米,多年平均降幅達0.37—0.68米。

(2)水資源管理權分離。水質管理和水量管理分離,管水源的不管供水,管供水的不管排水,管排水的不管節水,管節水的不管治水。河道管理和水源地保護相

分離,××市供水水源地保護由城建局負責,農林水牧局作保護規劃,農七師負責管理××河水的調度。

2、生態系統惡化?!痢潦械乇硭Y源貧乏,淡水資源年補給量比較少,隨著××河飲水工程進一步完善,天然河道的水在河流上游就被引入了防滲引水渠,使××河對

地下水的補給功能大大降低,這不但影響到了××河流域的生態環境,對地下水的水質降低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隨著城市各項事業的不斷發展,用水量會不斷增加

,水資源供求矛盾愈加突出,城市和工業用水擠占農業用水,生產和生活用水擠占生態環境用水的現狀日益嚴重。超采地下水導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或疏干地下含

水層,使得原本依靠地下水生長的植物嚴重枯萎和死亡,造成地面沉降和生態系統惡化等現象。

3、水資源浪費嚴重。2007年,全市萬元gdp取水量為158.75立方米,人均用水量遠高于其他地區和全國平均水平,總體用水效率和節水水平還很低,與先進地區

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水利工程老化,田間設施差,配套不完善,灌溉方式陳舊;工業設施陳舊、節水水平低,我市許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多為傳統企業,設備

陳舊,技術和管理落后,用水重復利用率低;人們節水意識淡薄,節水器具普及率低,在加上政策管理措施薄弱,節水機制不完善,節水管理不規范等原因造成水

資源的嚴重浪費。

(三)地土資源開發和利用存在的問題

1、城市土地利用結構不盡合理

××市城市用地總面積由1996年的23.25平方公里增至2006年的24.78平方公里,年均增幅15.3%,各類城市用地除特殊用地之外,其他各類用地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長

?!痢潦芯幼?、工業、道路廣場及綠地等四類主要用地占城市建設比重為55.73%,根據<<城市用地分類標準與規劃建設用地標準>>(gbj137-90),城市建設用地結

構距離國標城市規劃規范(60%-75%)還有一定的距離。

2、城市土地生態建設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隨著城市經濟水平的提高,有關城市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園林綠化、住宅和基礎設施等建設項目投入較多,因而也更為持續?!痢潦性诔鞘谢M程中不僅關注發展

速度,更關注城市化質量的不斷提高。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區域環境噪聲值等指標亟需加強,以增加對土地生態建設的投入,創造更好城市生態環境。

3、土地浪費現象較為嚴重。"十五"期間我市的土地開發項目大部分未經環保部門審批,高質量高起點的土地開發面積較小,土地缺乏統一長遠科學的規劃。部分

土地開發規模大,實際開發能力小,只顧數量,不求質量。有的土地開發項目因為資金困難,抽水成本較大,水量不足,而引發擱荒等生態風險問題。

4、土壤質量下降。在土地開發過程中擾動了地表,原始植被破壞嚴重,開發后通過機械壓實土壤,破壞了土壤結構。部分土地因為資金的原因,在開發后長期閑

置,處于半擱荒狀態,農田防護林建設沒有及時到位,減弱了水土保持能力,在遇到強暴雨時,攔蓄地表徑流及涵養水土能力低,引起或加劇了水土流失,也造成

了土壤肥力下降,生產力降低,甚至土壤風蝕、沙化,成為荒漠。另外,污水灌溉也是導致土壤質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踐行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幾點建議:

(一)加強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宣傳,使人民群眾真正認識到環境保護的迫切性與重要性,鼓勵公眾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

各項環保政策。環保部門要積極行動起來,尤其是在3月12植樹節、6月5日世界環境日、2月2日世界濕地日、3月22日世界水日、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6月25日中國土地日等節日采取各種形式宣傳環保知識。

全市各單位、各部門從自身做起廣泛開展節水節能活動,在全民節水節能活動中起模范作用。各級機關要普及節水節能用品,完善水表、閘閥防漏設施,加強用

水計量和統計,減少“跑”、“冒”、“滴”、“漏”現象,加強用電管理,辦公人員做到人走機停,杜絕長明燈,不浪費每一度電。

(二)實行水資源統一管理,加大水資源保護力度

1、加強水資源統一管理。應專門成立由市長直接領導的,黨辦、政辦、宣傳、水利、計劃、經貿委、建設、環保、農業、林業、畜牧、氣象、土地等相關負責人

共同參加的水資源開發利用小組,對水資源進行統一的管理,堅決執行五個“統一”的方針。即:統一管理、統一規劃、統一調度、統一管理水質水量、統一征收

水資源費,從根本上改變各部門協調不力,推諉扯皮的現象,形成高效的運作體系。

成立由兵團、部隊、駐市單位主要領導組成的水資源管理委員會或領導管理小組,制定統一管理目標,共同商討解決水資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全面加強保護有

限利用水資源,達到水資源不受污染的目的,防止一邊保護,一邊污染的現象。

2、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提高企業的準入門檻,對國家明令禁止、污染嚴重的項目一律不予批準。對已經且造成污染的企業,特別是對我市造成重要污染的

企業,按照以新帶老的原則,把污染治理與工業結構調整、企業技術調整、企業技術改造和推行清潔生產與企業污染治理結合起來,進行統一規劃,綜合治理。

3、制定企業節水制度。通過對主要工業企業用水測試工作,摸清企業用水現狀與用水結構,分析節水潛力。制定并主要企業或產品的用水定額,逐步實現用

水定額管理與節水評估,審核制度。工業企業要做到用水計劃到位、節水目標到位、節水措施到位,管理制度到位。同時,對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加強對水資源的

循環利用和節水技能的采用。

(三)加強土地利用規劃管理,發揮規劃的“龍頭”作用

1998年審議通過的新《土地管理法》,明確規定要按照土地利用規劃嚴格審批和管理土地,確立了規劃在用地制度中“龍頭”地位。

1、認真審查把關,嚴格建設用地審批管理。土地管理部門要根據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需要,做好建設用地供地的長期計劃與年度計劃,嚴格批地,杜絕粗放式

的“圈地”現象。采用行政、法律、經濟、技術等多種手段、多種措施充分消化吸收被閑置的土地,在審批用地中應該對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作嚴格審查。

2、加大城市土地結構優化力度,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效益,創建人居優秀城市。

要合理布局城市用地,從追求單一地塊的利用效益最大化轉變為追求城市土地整體結構功能的最優化。注重生態環境建設,增加綠地面積,加強對生活垃圾無害

化處理和噪聲污染整治,給人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3、通過土地置換來顯化城市土地資產價值

目前,××市土地利用方式仍處于粗放型向集約型過渡階段,城市土地利用結構不盡合理,一、二、三產業用地比例不協調。效率低下的工礦企業或行政機構占用

土地附加值高的城市中心地段,而部分商業用地相對比重較小且區位優化度不高。為了實現土地優化利用的目標,目前最佳的途徑是在企業改制和城市土地使用制

度改革的基礎上,轉換土地使用功能,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將利用率低和綜合效益差的土地置換出來,重新配置。

(四)加強領導,強化監管,建立有效的環保監督責任機制。

不斷強化組織領導,完善監管體系,形成一個黨委領導、人大、政協監督,政府負責、環保牽頭、部門配合、輿論引導、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全方位多層次的工作格

局;根據各階段環境保護工作的要求,明確責任和目標任務,切實做到有領導專門抓、有專人具體負責,確保各項工作穩步有序開展;嚴格依法辦事,建立監管責

任追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