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服務體系建設情況調查報告
時間:2022-12-22 03:19:00
導語:市場服務體系建設情況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市市場服務體系建設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下取得顯著進展,對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貢獻份額增大。為掌握我市市場服務體系建設發展的基本情況,研究“十二五”期間我市場服務體系建設的總體構想、發展重點、發展目標,以及政策措施,今年4月,我局組織專人,針對全市市場服務體系建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查,現將有關調查情況報告于后:
一、全市市場服務體系建設情況現狀
建區設市以來,我市經濟建設取得顯著成就,市場服務體系建設隨著城市商業發展總體水平的不斷發展和城市規模的日趨擴大而迅速發展,已成為流通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連接產需、引導消費、促進生產、拉動經濟增長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當前受世界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增長壓力加大,加強市場服務體系建設對于搞活流通擴大消費、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據統計,2008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80億元,比07年增長22.9%。全市現有商業網點12903個(其中賓館106家,餐飲店635家,美容美發洗浴242家,批發、零售商店7890家,連鎖經營企業94家,物流配送中心50家,電子商務100家,社區商業網點總數1313家),建筑面積132.5萬平方米,營業面積109萬平方米,從業人員18萬人。其中:年交易額3000萬元以上的交易市場26個,2009—2012年規劃建設28個;營業面積3000平方米以上的商業設施16個,2009—2012年規劃建設7個;商業特色街14條,總長度9560米,2009-2012年規劃建設8條,總長度2600米。截止2008年底,全市累計建設“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家店2595個(日用消費品農家店1519家,農資農家店1076家),新增銷售收入12732萬元、營業面積87811平方米、解決就業人口8795人、上繳稅1304.5萬元。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目前我市市場服務體系發展中存在的核心問題是市場體系很不健全、很不完善,有場無市和有市無場現象并存,主要表現是:專業市場缺、綜合市場小、便民市場少。
1、規模不大。我市市場服務體系相關業態每年都能以較快的速度遞增,但各種業態規模不大。一是批發零售業規模以上企業占的比例很小,銷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很低,不到5%;二是缺乏在全省乃至有影響力,對地方經濟起帶動作用的大型市場。主要原因是我市現有消費品市場缺乏地方產業依托,新建大型市場也以“買進賣出”的初級市場為多,使市場的競爭力和輻射力受到限制。同時,傳統的市場交易方式仍占主流,市場集約化組織化程度較低。我市市場投資管理主體缺乏創新意識和現代流通理念,合作空間小,經營方式因循守舊。受自身實力所限,又過分注重眼前利益和短期投資回報,因而仍以傳統的商鋪式交易為主。單體市場分散,實現規?;?、集約化的步伐緩慢。如*市西城市場雖然列為國家“雙百市場”工程項目,但無論交易額還是交易方式與省內其他市州重點市場比都有一定差距。截止2008年,我市建筑面積在3000平方米以上、成交額在3000萬元以上的各類商品交易市場只有26家。
2、結構不優。我市各類商業網點傳統業態如餐飲業、零售業、批發業、住宿業等傳統行業穩步發展,在第三產業中所占比重也較大,而新興商業業態發展比較滯后,所占比重不高,仍處于分散、規模小、單打獨斗的局面,導致市場服務體系結構不盡合理。一是具有現代產業結構特征的現代物流、旅游、金融保險、房地產、科技文化、信息咨詢、中介服務等新興行業所占比重低,制約了一、二產業的協調發展和第三產業的壯大。二是我市從事商業經營的企業、個體戶大多層次低、規模小,經營實力較弱,競爭能力不強,即使新辦的企業和個體也是經營單一,缺乏規?;⑵放苹I化的經營,缺少競爭力較強的服務類企業。在批發零售、餐飲住宿業、生活服務及交通運輸業方面,存在設施滯后,規模不大,檔次不高,鏈條不長,運營機制不靈活,運營方式陳舊,服務環境差,經營領域狹窄,安于小打小鬧有利即歡的問題。在物流業方面,市內的一些物流服務只能承擔簡單運輸,缺少裝卸、倉儲、存貨管理及分撥、分銷、包裝、流通加工等增值服務。
3、發展不平衡。2007年,市政府了《*市城市商業網點規劃》(巴府發[2007]18號),對*市主城區和恩陽、清江、興文等3個組團城鎮的各類商業網點、生活服務業發展都做了科學的規劃,這對于完善我市城區市場服務體系、理順流通管理職能、增強流通業的活力和效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長期以來,由于對農村市場網絡建設和擴大農民消費重視不夠,農村市場服務體系建設發育不健全,商品流通網絡相對薄弱,商品雙向流通渠道十分不暢,農民“賣難”、“買難”的問題仍然相當突出,從我市情況看:一是農村流通網絡不健全。我市188個鄉鎮中目前有近70%的鄉鎮沒有集貿市場,許多鄉鎮特別是邊遠鄉鎮仍沿襲千年來逢單雙日“趕集”或“趕場”的交易習慣進行商品交易,既阻塞交通又不安全。有60%以上的農民認為購買生產和生活資料不方便。隨著企業改革改制的深入,過去國有商業、供銷社在農村設立的商業網點已基本退出,加上現在到鄉鎮開連鎖店的大型流通企業還不多,農民購入的消費品及農業生產資料95%以上來自流通方式落后的“夫妻店”、代銷店、流動商販和集市,農民很難買到貨真價實的商品。二是農村商品流通成本高。由于農村交通條件落后,市場分散,商品運輸等費用較之城市要高,農村流通企業資金周轉較慢,綜合成本普遍高于城市。三是農村商品監管工作薄弱。目前假冒偽劣農資及日用消費品大量流向農村,農村市場欺行霸市,強買強賣,價格欺詐的事件時有發生。
4、資源挖掘不夠。*具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特別是旅游、房產等新興產業發展帶來了極好的機遇,但由于這些資源沒能得到很好的挖掘,各種商業網點配套還不完善,新興商業業態還沒有很好的和旅游資源開發結合,如我市光霧山、諾水河景區各種商業配套設施還不完善,缺少上檔次的餐廳、賓館,對游客吸引力不強。
5、管理體制不順。由于市場服務體系是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門類多、范圍廣,管理職能分散在各部門,管理體制不順,機制不活,政出多門,只強調部門和行業發展,沒有把市場服務體系建設作為一大產業從全局高度進行指導,對于社會亟需發展的行業缺乏統一的管理、規劃和監督,如商業網點和市區集貿市場規劃管理,物業服務管理,居民服務業管理等。缺乏幣場調節、資金滾動發展的激勵機制,難以從整體上制定統一的規劃和發展政策,難以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的需要。
6、政策引導不夠。一是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對發展現代商貿服務業認識不高,重視不夠。發展現代商貿服務業,要象發展工業一樣重視,才能把現代商貿服務業發展起來。二是政策引導不夠。在發展現代商貿服務業方面,缺乏政策引導,各項政策的落實力度還有待加大。
三、加快推進市場服務體系建設的思路
1、加快市場服務體系災后重建。一是深化認識,把握機遇。一方面,我們既要增強危機意識,又要積極從危機中發掘機遇、把握機遇,一方面我們又牢固樹立項目意識,努力推進災后重建項目工作。二是尊重科學,統籌推進。在災后恢復重建和重大項目建設中,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做到科學制訂規劃、統籌推進建設,確保又好又快。三是加強協調,加快建設。要建立專門的工作協調機制,及時協調解決項目審批、資金籌措、建設用地、環境評價等方面的問題,嚴格落實促進項目開工建設的相關政策,推進災后恢復重建項目加快建設。四是嚴格管理,嚴肅紀律。要嚴格質量管理,每個項目都切實加強質量管理,嚴格執行項目的規劃、建設標準、設計方案和國家技術規范,力爭把每一項工程都建設成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優質工程、精品工程。
2、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一是強力推進市級重點項目建設。按照“續建項目提前完工、新上項目提前開工、儲備項目提前立項、前期工作提前完成”的要求,切實加強對市級重點項目建設的組織領導,進一步分解細化工作目標,落實重點建設項目的工作主體、責任主體和實施主體;加大統籌協調和要素保障力度,為重點項目建設創造良好環境;認真落實重點項目建設督促檢查、定期通報、績效考核、責任追究等制度,切實加大工作力度,強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確保全面完成各項目標任務,為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打好老區建設發展翻身仗做出積極的貢獻。二是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今明兩年再新建和改造一批農家店和農村商品配送中心,重點建設村級店,切實擴大農家店覆蓋面,2009年,全市新建和改造1000個農家店,其中直營店建設比例不低于50%,確保農家店基本覆蓋全市所有的鄉鎮和行政村,初步形成農村日用消費品、農副產品、再生資源回收、農業生產資料、商務信息服務、村民生活服務的“六大”新型流通網絡體系。
3、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快構建現代商貿物流體系,支持培育一批現代物流企業,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為生產生活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以兩個市級商貿物流園建設為龍頭,依托我市豐富的農產品資源,開展運輸、倉儲、裝卸、分類、包裝、加工、配送等一條龍服務,發展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的物流體系。加大物流基礎設施的技術改造投入,完善功能,培養人才,提高現代物流的組織及裝備水平,促進傳統運輸、貿易服務業由經營型向綜合物流服務型轉變
4、加快啟動鄉鎮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程。加快啟動農產品批發市場升級改造工程,進一步整合全市現有農產品流通、加工、倉儲等資源,利用3—5年左右時間,各縣(區)新建或改造一個上規模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和一戶大型農產品流通企業(省雙示范工程),帶動全市100個左右鄉鎮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初步形成通暢的農產品流通網絡。繼續實施“雙百”市場工程,加強信息系統、檢驗檢測系統和冷藏保鮮、衛生、質量安全可追溯、物流配送等設施建設。積極推動“農超對接”,支持大型連鎖超市、農產品流通企業與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建立農產品直接采購基地,培育自有品牌,促進產銷銜接。
5、加快實施市場服務體系“十個一”工程。按照定位準確、布局合理、設施齊備、功能完善的原則,積極培育發展城市區域商業中心,提升商圈集聚、輻射和服務功能。到2011年,各縣(區)基本實現商貿“十個一”目標,即至少培育一個中心商圈(銷售金額3-5億元)、一條商業特色街、一個綜合批發市場、一條餐飲娛樂夜市、一個商業示范社區、一批物流配送中心、一家龍頭商貿企業、一家三星級賓館、一家餐飲名店、一批星級農家樂,以滿足區域居民消費需求,促進商業可持續發展。
6、加快制度、規劃建設進程。加大政府宏觀調控力度,加快制度建設進程。一是建立規劃的實施機制。根據《*市城市商業網點規劃》,建立年度跟蹤監督制度、中期評估制度和終期檢查制度。加強對規劃實施監督檢查,分年度工作計劃的制定要與規劃協調一致,市場服務體系的重要建設項目,應符合規劃確定的發展重點和領域。各縣(區)要盡快啟動商業網點編制工作,充分考慮市場培育發展的規律性和中長期發展的需要,著眼于全市的大局,按嚴格把關,謹慎布點。杜絕“先上車后買票”、“先建設再規劃”,趕時間,追求短期效應的傾向。二是加快政策研究。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盡快研究出臺規章制度,進一步規范市場發展秩序。
四、加快市場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建議
一是加強領導,營造良好發展氛圍。一要健全組織領導。成立市場服務體系建設發展領導小組,研究制定全市市場服務體系建設發展戰略、規劃和政策,協調解決市場服務體系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二要加快整體規劃。對全市市場服務體系和商業網點情況進行普查和評估,聘請專家高起點編制市場服務體系發展總體規劃,把服務半徑做大,聚集更多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
二是進一步優化政策與服務環境。按照《*市人民政府關于搞好流通擴大消費的實施意見》(巴府發[2009]17號)文件要求,進一步落實好支持流通業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加大財政資金對流通業和市場服務體系建設的投入,切實抓好流通骨干項目的規劃建設,搞好各類批發市場的改造升級,增強流通發展后勁。積極爭取中央、省財政農村物流服務體系發展專項資金和促進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加大對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城市商貿服務體系建設的支持力度。落實好列入國家鼓勵類的商業用電、用水實行與工業用電、用水同價政策。
三是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提高管理水平。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確定市場主體,實行政府主導、法人治理、依法管理、扎口收費、部門支持,提高市場管理經營服務水平。同時把市場管理與城市管理相銜接,要成立專門的市場管理機構,認真研究、徹底解決馬路市場問題,促進市場的盡快形成和健康發展。
- 上一篇:司法局創新教育年終總結
- 下一篇:服務貿易現存的問題與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