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配方中存在的問題調研報告
時間:2022-12-23 10:52:00
導語:中藥配方中存在的問題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中醫藥事業的發展,諸多病毒的變異,臨床醫師為患者治療或預防疾病使用中藥的是越來越多,用藥范圍越來越廣,而中藥的品種來源及其藥效成分、藥理作用或臨床應用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患者的治療效果與用藥安全,筆者曾從事藥品質量檢驗監督工作15年,發現中藥配方中存在較多的問題:
一、超量用藥
超量用藥是目前中醫處方十分普遍的現象,處方中藥味的量明顯超出《中國藥典》規定的常用量。中醫在診治中按辨證論治的原則為患者開具的處方,不僅配方嚴格,而且各藥味的用量多少都直接影響到治療的效果。當藥效成分達到治療劑量時方可生效,而不是量越大越好。如果加大用量,臨床治療范圍就會發生改變,有的毒副作用就會增強。如檳榔3~9g用于行氣消脹,增大至30~60g時用于驅蟲。細辛的使用自古有“細辛不過3”之說,即臨床用量超過3g時,可能造成肝、腎急性損害。隨著用量加大,有些中藥甚至產生相反的藥理作用。如紅花,其小劑量水提液可輕度興奮蟾蜍心臟,大劑量則有抑制作用。低劑量的麥冬可增加冠脈血流量,增強心臟收縮力,但大劑量時作用相反。又如木通用量為3-6g可利尿通淋,清心火,通經下乳,大劑量則引起急性腎功損害。由此說明,中藥的常規用量是祖國醫學千百年實踐經驗的總結,是合理、正確的,不經科學研究,不可隨意增大臨床用量。
不少中醫藥人士認為,當前中藥存在炮制不規范、人工栽培養殖品增多等問題,引起質量下滑,只有增加用藥量才能保證藥效。這種看法是片面的。首先,隨著中藥材生產及中藥飲片質量管理的不斷加強,中藥質量在不斷提高。況且中醫常用的很多大量品種,數百年或更長時間以來就使用人工栽培品,沒有存在質量下降的問題。至于新出現的栽培品,目前尚沒有其有效成分含量普遍低于野生品的趨勢,只要加強管理,規范生產,中藥質量是有保障甚至是可提高的。
二、藥味偏多
處方藥味偏多,即每劑藥方由近20味藥甚至更多的藥味組成,這實際上是用藥超量的一種特殊表現。自不同地區調查發現,由于處方藥味偏多,處方平均用藥劑量均高達約200g/劑,甚至以上,最重有達782g/劑。用藥味數偏多使“君、臣、佐、使”的規律難以體現,不僅影響到中藥療效發揮,而且在煎藥時由于眾多化學成分的干擾或相互作用,可能產生不利的化學變化,導致中藥的不良反應。
三、藥品質量較差
“假冒偽劣中藥飲片不僅貽誤病人治療,而且會對中醫的辨證施治產生嚴重誤導”。藥品質量較差,主要表現在:一是不按要求購進藥品,向無證經營者、上門推銷者購藥,法律意識不強,中藥經營秩序混亂,藥品質量觀念淡薄,違反《藥品管理法》規定,部分中藥經營人員及醫療機構采購人員片面追求經濟效益,淡化了藥品質量觀念,放松了進藥渠道的選擇,致使大量的散裝中藥飲片流入市場。造成中藥飲片質量低劣。二是不合理替代,使用某些藥物時,藥房人員常與療效類似品甚至似是而非的混淆品相互替代,如用來源于豆科的廣金錢草替代報春花科的金錢草,用雖同屬于天南星科但互不同屬的水半夏取代半夏,用毛茛科的九節菖蒲代替天南星科的石菖蒲,用游蛇科赤練蛇代替蝮蛇科動物金錢白花蛇等等。替代品有時為醫生所為;有時為藥房誤配。替代品在化學本質上與藥味正品多有較大差異,故相互替代將影響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這些中藥互不同屬同科,所含化學成分迥異,有的即使部分療效一致,但其作用機理也會有差別,因此替代品明顯存在不合理性和安全性。
四、角注遺漏
這是一個較常見而又較多的問題。中醫處方的“角注”是指在處方藥名前、后注示說明性術語,用以對該藥味的來源或產地、規格、炮制加工、煎法用法等情況作出說明。目的是保障用藥準確、用藥質量及服用后的療效與安全。角注的具體內容、目的主要有:一是說明藥材的來源或產地,如川貝母、北山楂、懷地黃、川黃柏等。二是指明炮制要求,如生首烏與制首烏,生大黃與酒大黃,三是說明特殊煎法服法。如礦石、貝殼、甲殼類藥味須注明“先煎”,,大黃、、薄荷、番瀉葉、成香等“后下”。此外,還有另煎、包煎、沖服、烊化等等特殊要求,均有利于患者服用或療效發揮。
總之,規范中藥飲片包裝,能夠有效避免假劣飲片的出現,杜絕出現“方對藥不對”的現象,確保醫生藥方的正確實施。事關防病治病安全有效的大事,中醫處方的調配是一項十分嚴謹的技術工作,不僅要求書寫認真、細致規范,還要求臨床醫師徹底弄清每一處方藥味的品種規格、炮制加工、藥效成分、理化性質、毒副作用,以及正品與地方習用品、易混品之間在名稱、療效應用等方面的異同。處方用藥涉及到醫與藥兩個方面,在臨床醫師辨證論證、理、法、方、藥完全正確的前提下,還要求藥房配方時做到準確無誤。一方面,拒絕混淆品與偽品是藥房的最基本的職責。另一方面,藥房人員還應能夠在用藥品種來源、藥材飲片的理化性質等方面對醫師用藥給予咨詢建議及監督。此外,藥品從業人員還應定期組織學習新的藥物知識,不斷提高業務技術。這樣方可從根本上保證中醫處方用藥的準確、科學、有效與安全。
- 上一篇:證券民事賠償制度研究論文
- 下一篇:證券交易市場民事賠償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