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農莊定位工作調研報告

時間:2022-12-24 10:34:00

導語:生態農莊定位工作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態農莊定位工作調研報告

20世紀末,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和農業高新技術的應用,各地、市、城郊及鄉鎮結合自己的農業特點、自然資源和文化遺產相繼建成了具有一定規模和一定面積的高新農業科技示范園區。這些園區內,主要栽植果樹優良品種、稀有蔬菜和新潮花木,在綠化設計和道路規劃方面遵照了園林的規劃原則與要求,有的還設立了一些園林藝術小品和其他娛樂服務設施。整個園子除生產農副產品之外,還可供人們參觀游覽,這就是農業觀光園的雛形。

城鎮居民面對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紛紛開始向往“回歸大自然”的休閑、恬靜生活。每逢周末和假期,都不約而同地去尋找綠色空間和清新的娛樂場所,以領略、感受、體驗田園和鄉村的樸實生活,從而獲得緊張工作之后的恬靜和放松。另一方面,一些居民也漸漸厭倦了游歷名山大川后的旅途勞累,且常有“看景不如聽景”的遺憾,于是就自然而然地瞄上了距離比較近的高新農業科技示范園區。而這些園區也非常樂意接納游人,既可處理產品,又可獲得一筆非常可觀的門票收入,且可以借游人之口做活廣告,傳播既快又易為人接受,比在廣播、電視上做廣告更經濟實惠。這樣,生態農業、園林綠化與生態旅游很自然地結合了起來,形成了一類獨具特色的科技示范園,我們將之稱為農業觀光園。

由此可見,農業觀光園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一種新思路,屬于農業生產的一種體制創新。它既是現代園林發展應用的一種特殊形式,也是觀光農業的一種形式。它的顯著特點是以金融資本為基礎,以科技為先導,以市場為導向,以高效為目的,重點突出參與性、觀賞性和娛樂性,充分體現農游合一性。

目前,農業觀光園的類型劃分尚無統一標準,各地大都是結合各自的主營項目和地方特色來劃分和命名的。這里根據農業觀光園的應用特點將其分為三類。觀光農園以生產農作物、園藝作物、花卉、茶等為主營項目,讓游人參與生產、管理及收獲等活動,并可欣賞、品嘗、購買的園區為觀光農業園。它又可細分為觀光果園、觀光菜園、觀光花園(圃)、觀光茶園等。如北京的朝來農藝園。農業公園把農業生產、農產品銷售、旅游、休閑娛樂和園林結合起來的園區稱為農業公園。這類園在休閑、旅游、度假、食宿、購物(農產品)、會議、娛樂設施等方面比較完善,注重了人文資源和歷史資源的開發。是一種綜合性的農業觀光園。。教育農園,既兼顧農業生產、農業科普教育,又兼顧園林和旅游的園區可稱為教育農園。其園內的植物類別、先進性、代表性及形態特征和造型特點等不僅能給游園者以科技、科普知識教育,而且能展示科學技術就是生產力的實景;既能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又能陶冶人們的性情,豐富人們的業余文化生活。從而達到娛樂身心的目的。

據專家預測,進入2l世紀,農業是重要的娛樂產業(觀光農業)。農業觀光園作為觀光農業的主體必將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因此,農業觀光園設計的指導思想應該是以人為本,充分體現有機農業產業回歸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符合自然生態景觀生成規律。設計原則是因地制宜,以植物造景突出觀光農業的特點;造型簡潔大方、新穎,富于詩情畫意;總體布局要體現小中見大,景中有景,使之具有現代農業特色的園林意境。農業觀光園的規劃設計要體現農業高科技的應用前景。在這里高新技術物化后將能充分顯示出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巨大威力,這也是每一個農業觀光園的特色和閃光點,是吸引游人的主要景點內容。因此,設計時,應把現代農業高新技術作為重要景點,盡可能地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觀賞性及藝術性。農業觀光園的規劃設計應納入城市(鎮)的總體規劃。要緊扣城鄉融合的關系,力爭做到田園中有城市,城市中有田園,同時按高起點、高標準、高層次、高科技、高品位的目標對現有園區進一步改造、擴建,或建設新的農業觀光園。農業觀光園的規劃設計應堅持多產業一體化方向。農業生產過程、農家生活和鄉土文化是農業觀光園的主體,因此要充分挖掘文化內涵與積淀,突出資源優勢和特色,豐富內容。園林規劃設計和觀賞植物造景如建筑、小品、配置和布局等是農業觀光園的調味品,能喚醒和提高人們的審美意識和水平,旅游設施、項目和優質的服務是農業觀光園的熱點(賣點),規劃中將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達到對游人的科普教育、科技引導、生態保護意識的喚醒之目的,才能把農業觀光園建設成為探索真理、崇向科學、宣傳精神文明的重要場所。

現在,人們對農業觀光園發展前景的認識進一步提高,已經認識到農業觀光園是觀光農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必須以可持續發展的觀點來規劃、建設和使用它。開發和經營中的短期意識問題、資源掠奪式開發問題、技術人員缺乏和農民缺乏技術培訓問題等正在逐步扭轉。農業觀光園的發展方向是產業化、科技化、國際化。農業觀光園既是城市居民的樂園,也是農村農民的公園和增加收入的市場。因此,農業觀光園是一個多產業一體化的新的產業,是21世紀新型的生態農業形式,具有權為廣闊的發展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