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獎補工作調研報告
時間:2022-01-04 08:42:00
導語:財政獎補工作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開會難集中,意見難統一。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進步,農村村域面積不斷擴大,人口增多,群眾居住較為分散,特別是農閑之余,農村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經商,人員更難集中,給召開村民大會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同時,由于一些村民認識水平較低,在就公益事業表決時,往往采取實用主義、本位主義態度,對直接受益和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看得較重,靠近自家或本組的則同意,反之就反對。
(二)籌資難到位。一些非辦不可的公益事業,即使是在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上通過了,但持反對意見的一部分群眾,在籌資過程中,一定有不肯自己拿錢,出現“誰同意誰掏腰包”的現象。
(三)“一事一議”制度操作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的實施,是以群眾投入為主,國家投入為輔.在實際操作中,部分群眾不履行籌資籌勞義務,在群眾中造成了極壞影響,對此,除輿論批評外,沒有法律依據而強制執行,最終造成籌資籌勞不到位,影響了農村公益事業的健康發展。
(四)村民的思想認識還不到位。干部群眾對“一事一議”政策認識上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一部分農民錯誤的認為,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公益事業是各級政府應該為農民做的事情。因此,固然是“一事一議”通過了,形成了決議,由于思想上的抵觸情緒,而不積極交款的情況時有發生。
農村“一事一議”制度作為一項新的政策和措施,目前在執行中雖然遇到了一些困難,但這是改革的必然現象,作為新生事物,不能簡單地否定它,應采取相應的對策,加以規范和完善:
一是要進一步轉變思想觀念。要不斷加強“一事一議”政策的宣傳,提高干部群眾的民主法制意識。要努力適應稅費改革后的農村形勢,認真研究新形勢下農村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轉換工作思路,改革工作作風,轉變工作方法,明確工作重點和中心,真正使農村干部從等、靠、要的圈子中走出來,積極開展建設。
二是要加強引導和服務。使村級組織充分認識“一事一議”的重要性,明確議事程序、議事范圍和上限標準。堅持走群眾路線,充分尊重農民的民主權利,讓農民參與“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全過程,逐步形成全體村民都來關心本村公益事業的良好氛圍。同時,認真組織科學測算“一事一議“方案,使方案切合實際,充分照顧群眾的經濟承受能力,做到量力而行辦事業,不花過頭錢,不做過頭事。
三是要堅持籌資籌勞的“上限”原則。上級文件明確規定,全年“一事一議”的籌資人均不超過15元,籌勞不超過10個工,困難再大,問題再多,也不能超出這個上限,否則,會影響群眾的積極性。
四是要不斷壯大集體經濟,逐步減少群眾籌資。采取有效措施,積極發展農村經濟,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不斷增強基層組織自我發展能力,逐步減少村級“一事一議”籌資,實現農民的“零負擔”。
五是盡快規范和完善農村“一事一議”的相關政策法規。盡快研究制訂一事一議的具體政策規定,或者將其提升到法律層面,從而使“一事一議”有法可依,讓“一事一議”逐步走上法制化軌道,確保“一事一議”規范運作,促使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整體推進,實現農村的可持續發展。
實行村級公益事益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是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2009年一事一議政策的實施過程中,我鎮將按照量力而行、群眾受益、民主決策、上限控制、專款使用、財務公開的原則,正確處理好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項目與減輕農民負擔之間的關系,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穩步推進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的實施。
(一)建立健全一事一議民主議事機制。認真貫徹落實《安徽省村民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管理實施辦法》,按照“村民自愿、直接受益、量力而行、民主決策、合理限額”的原則,規范議事程序,明確議事范圍,確定限額標準,細化管理措施,正確引導農民自愿出資出勞。所議之事要符合大多數農民的意愿,議事過程和結果接受群眾監督。
(二)做好一事一議項目的服務引導工作。在充分考慮農民的經濟承受能力的基礎上,大力宣傳村級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積極做好籌資工作。
(三)積極協調,爭取財政獎補資金的投入。2009年,我鎮將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積極發動群眾籌資籌勞,爭取更多的財政獎補資金的投入。
(四)建立健全項目及資金監管制度。建立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及資金使用情況公開制度,重點公開項目內容、工程概況、施工期限、村民籌資、社會捐贈、鄉鎮投入、部門幫扶及財政獎補情況,接受社會各界及人民群眾的監督。
- 上一篇:勞保局創業就業扶持經驗交流材料
- 下一篇:食衛局檢查情況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