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改制黨員管理調研報告

時間:2022-02-06 10:12:00

導語:企業改制黨員管理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改制黨員管理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辦事處目前共有黨員805名,設35個黨(總)支部。轄9個社區,其中有5個成立了黨總支。目前已移交社區的改制企業28個(其中市級12個,區級16個),已移交社區改制企業黨員人數463名,占全體黨員數的57.5%。在個別社區的比例則更高,如關家社區黨總支158名黨員中有139名為改制企業黨員,**社區黨總支83名黨員中有73名改制企業黨員,扶青社區黨總支162人中有126名改制企業黨員,三個社區黨總支中改制企業黨員的比重均在80%左右。

改制企業黨員中,年齡結構情況:

45歲以下28%

45~60歲42%

60歲以上30%

文化層次情況:

初中以下(含初中)43.5%

高中(含中專)42.3%

大專以上14.2%

二、調查情況反饋

此次調研采取個別走訪,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表等方式進行。其中個別走訪了改制企業黨員20名,分別在扶青社區和關家社區召開座談會3次。共發放調查表格240份。因為調查表采取無記名方式進行,更能反映改制企業黨員的生存現狀及思想狀況,所以情況反饋也著重參考調查表格的情況反饋。

此次調查表格共發放240份,收回174份,調查表設計了11個單項選擇題,一個簡答題,其情況統計如下:

1、企業改制后,是否還在支部過了組織生活。

一次17.24%一次以上56.90%

沒有24.14%棄權1.72%

2、企業改制后,是否進行了再就業

是8.62%沒有37.93%

做了點臨時工作44.83%棄權8.62%

3、企業改制后,家庭生活和以前相比有什么變化?

好一些3.45%差一些55.17%

差不多37.93%棄權3.45%

4、企業改制后,是否享受了城市低保

享受20.69%沒有享受43.10%

不需要享受10.34%棄權25.86%

5、企業改制后,是否還經常關注時事政治

經常44.83%偶爾43.10%

沒有5.17%棄權6.90%

6、企業改制后,黨組織關系轉到社區,您怎么認為:

好67.24%不好3.45%

不好說27.59%棄權1.72%

7、企業改制后,黨費還按照交納嗎?

按時55.17%不按時27.59%

沒有交13.79%棄權3.45%

8、現在全市黨員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您認為這項活動:

必須認真開展79.31%稍微學習一下就行了12.07%

不知道,沒聽說0%棄權8.62%

9、現在社區正在招募社區義務工作隊隊員,您愿意參加嗎?

愿意63.79%不愿意10.34%

無所謂18.97%棄權6.90%

10、您最希望組織幫您解決的具體問題

再就業46.55%低保15.52%

醫保12.07%住房8.62%

棄權17.24%

11、您最希望社區黨支部為黨員做哪些事情

經常性組織學習36.21%經常組織文體活動13.79%

建立黨員活動室44.83%棄權5.17%

簡答題設置為您對辦事處居委會還有什么意見、建議,收回建議23條,涉及黨員教育管理的9條,居民生活的9條,要求改進作風等5條。

三、黨員現狀分析

1、改制企業黨員生存狀況亟待改善

從調查表的第2、3、4、10間的情況看,一是再就業很不理想,174名黨員中,真正有固定性工作的只有15人,僅占8.62%,完全失業66人,占37.93%,還有相當一部分黨員靠撿點破爛、打點零工過日子。要求幫助解決再就業的呼聲最高,174名黨員中有81人提出。二是城市低保覆蓋面較小,改制企業黨員中享受比例為20.69%,還有15.52%的黨員提出了要求,認為不需要的只有10.34%。三是改制企業黨員生活幸福感差,認為改制后生活好一些的僅3.45%,這個比例非常低,而認為差一些的占55.17%,超過了一半,在個別走訪和座談中也發現,改制企業職工和黨員居住的地方環境衛生普遍較差,如反映強烈的有原糖果糕點廠、印刷廠、毛巾廠、皮革廠等。因為這些地方沒有集體資產,相當一部分居民不愿甚至無能力承擔物業管理費,致使家屬樓下水道堵塞、垃圾成堆。改制企業黨員中生活沒有保障的現狀還比較嚴重,如毛巾廠的張林中,改制后通過努力成了一名水電維修工,但不幸患上了直腸癌,現兩口子都賦閑在家,還有一名10歲的小孩讀書,生活全靠低保救濟和親戚資助。還有部分黨員的職工醫保沒有解決,甚至在關家社區還有兩名黨員無房居住,經濟適用住房也買不起。由于生活困難,改制企業黨員精神面貌普遍不太好。

2、改制企業黨員管理亟待規范

從調查表的第1、7、11題反映的情況看,一是企業改制后黨組織生活很不正常,我處企業改制大部分在四年以前搞完,但黨員移交大部分在2007年和2008年才進行,中間有幾年的空白期無人過問。黨員移交社區后,社區的承載能力也非常有限,社區黨務工作者的素質和能力也很難適應改制企業黨員數量的迅速增長,還有的社區黨支部還存在認識上的偏差,認為改制企業黨員進來是一個“包袱”,這些都導致改制企業黨員移交后管理工作滯后。過了一次以上組織生活的僅有56.9%的黨員,按時交納黨費的只有55.17%的黨員,這就說明還有近一半的黨員沒有過上正常的組織生活。其次是改制企業黨員活動無場地、無經費。很多企業在改制時本身經費就非常緊張,根本無暇顧及改制后黨員的活動場地及經費問題,有的僅僅在移交時由行業主管部門撥了少量的資金(一般是200元/人),解決不了根本問題。據調查,在已實行黨員移交的28個改制企業中,為黨員考慮了活動場地的僅有2個,適當考慮了一點資金的有10個,還有8個既無場地,又無資金,而社區的承載能力又非常差,目前條件相對較好的扶青社區的會議室最多也只能容納50人,改制企業黨員連個開會的地方都沒有,更別說有黨員開展學習、文體活動的場所了。在調查中,建立黨員活動室的要求占的比重比較大,達到了44.83%。硬件設施的缺失也為黨員的教育管理帶來很大的難度。

3、改制企業黨員的思想素質教育亟待加強

改制企業黨員思想呈現一種散漫和復雜的趨勢,一是部分黨員由于受黨培養教育多年,思想素質比較過硬,黨性修養很強,所以在調查中發現,關心時事政治的黨員達到87.93%,其中經常關心的有44.83%,認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要認真開展的占79.31%,不知道、沒聽說的沒有,這說明企業改制黨員的政治素質還是比較高的,二是企業改制黨員基本上能接受組織關系轉到社區的現實,有67.27%的黨員認為轉到社區好,有63.79%的黨員愿意參加社區義工隊,但也存在一些黨員思想教育方面的比較嚴重的問題:一是黨員參加“”和學習實踐活動的積極性還不是很高。一部分黨員習慣了以前企業的管理模式,轉到社區來好象是掉價了,不太愿意接受社區黨組織的管理;有27.59%黨員對轉到社區管理選擇了“不好說”,一部分黨員要忙于生計,有的甚至長期在外,無暇顧及組織生活,還有少部分黨員比較自由散漫,加之已經多年未過組織生活,意識逐漸淡漠。二是部分黨員先進性不強,只要組織解決問題,不愿意向社會作貢獻。在成為社區義工問題上,有10.34%的黨員不愿意,18.97%的黨員選擇了“無所謂”,在走訪和座談中,黨員談問題多,講奉獻少,談落實待遇多,講發揮作用少。三是部分黨員怨氣多,牢騷大,甚至對組織和政府產生抵觸情緒,由于相當一部分黨員生活困難,就業無門,造成情緒低落、失望、埋怨。部分黨員在改制過程中對原有企業管理人員或行業主管部門的意見大、矛盾突出;短期內難以平息。有的黨員不僅起不了先鋒隊員的作用,反而在有的時候成了矛盾的中心和焦點。

四、加強改制企業黨員管理的思考

1、思想上高度重視。改制企業黨員是改革的產物,發展的產物,改制企業黨員由企業向社區的“回歸”是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之后的必然結果。但這個黨員群體數量大,思想復雜,情況特殊,各級黨政部門要高度認識加強改制企業黨員管理的極端重要性,因為改制企業黨員從某種意義上講是改制企業職工中的典型代表,他們還具備一定的號召能力和組織能力,管好了,用好了,能夠起到維護大局維護穩定的正面作用,而一旦管不好,用不好,則成為引發社會矛盾甚至群體性事件的推進器。各社區黨組織更要從講大局講團結的角度歡迎改制企業黨員的“回歸”,他們不是社會的“包袱”,而是社區的財富,他們不是社區的客人,而是社區的主人。在資源享有上,在經費投入上都要將改制企業黨員的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改制企業或行業主管部門要為改制企業黨員提供條件開展活動,對目前還有留守處或資產尚未處置完畢的企業或行業主管部門要盡量考慮黨員活動的要求,不能把黨員移交了就象是甩了包袱,剩下的事情什么都不管了。

2、生活上多加關懷。改制企業黨員首先是人,是人就有人的基本需求,有人的思想和尊嚴。一個衣食尚且沒有保證的人要他去發揮先鋒隊員的作用是不夠現實的,一個長期失業依靠低保救濟過日子的人既影響他的生計,更有損他的尊嚴。所以,解決改制企業黨員生活上的一些困難成了我們各級各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

(一)加強就業培訓,就業介紹,努力解決改制企業黨員的就業問題。和改制孿生的是失業,失業問題是改制企業黨員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尤其是“4050”人員中,依靠個人的力量確實不好找工作。街道辦事處和社區要加強這些黨員的就業培訓,使他們能掌握一定的技能,要發揮勞動保障部門的職能和社區勞動就業中介的作用,積極為改制企業黨員提供就業信息,創造就業機會。

(二)加強困難黨員的生活救濟工作,要摸清底子,哪些改制企業黨員是生活最困難的,在社區低保時給予適當傾斜,在醫保大病救助等方面多提供服務。平時對困難黨員多走訪,節時多慰問,在黨員中開展結對扶貧幫困活動,讓他們真正感受到組織的溫暖。

(三)加強改制企業黨員(職工)集中居住區的社會管理,這些地方往往都是房子比較破舊,環境衛生差,社會治安比較亂,社區服務設施少的地方。看看其他地方的小區,環境優美,治安良好,功能齊全,他們的反差和失落是顯而易見的,他們成了被這個社會遺忘的角落。要解決這個問題,街道辦事處和社區要多幫他們想辦法解決物業管理的問題,環境衛生的問題,社會治安的問題。目前,我們在幾個社區組織義工隊進行環境衛生清理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管理上力求創新。改制企業黨員群體龐大,思想不齊,情況復雜,在管理上,既不能象對待機關事業單位黨員一樣嚴格要求,也不能象對待社區原居民黨員一樣一概而論,而是要根據改制企業黨員的特點、需求來進行。

(一)實行分類管理,對年老多病、行走不便的黨員不要求集中學習活動,由支部將相關資料送上門去;對長期在當地工作生活的身體較好的黨員實行比較嚴格的“”及教育管理制度;對長期外出務工且人數比較集中的黨員可在外建立流動支部,社區支部可通過郵寄資料或通過街道辦事處黨建網進行學習教育;對有固定工作的不在本轄區的黨員可實行組織關系的再次轉移,加入工作所在單位黨組織開展活動。

(二)著重平臺建設。黨員接轉后,既要立即建立黨員組織機構,更要幫助其建設好黨員活動平臺。在接轉時就要著重提出平臺建設的問題,使黨員的活動有保證。接轉時未能解決場地的,在項目建設時(很多改制企業資產處置后都有項目建設)向開發商提出黨員活動平臺建設問題。實在不行,社區居委會要主動承擔責任,或者在居委會活動場地上考慮,或在社區單位實現資源共享解決。

(三)提供適量經費保障。各級財政要適當考慮改制企業黨員活動經費,改制企業黨員上繳的黨費可采用返還的方式用于購買資料,開展活動。街道社區還可就改制企業黨員活動適當的爭取轄區內企業的資助。通過多渠道解決資金困難,保證改制企業黨員一年有一至兩次主題活動。

4、建設上激發熱情。在加強改制企業黨員教育管理的同時也要注重黨員作用的發揮。

(一)著重提高黨員的社區歸屬感、自豪感,讓黨員認識到社區是自己的家園。

(二)保證黨員的政治權利,實行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民主決策時都將改制企業黨員納入進來,增強改制企業黨員的社區主人翁意識。

(三)有意識的開展社區活動,通過社區文化活動來重建精神家園,開展社區義工活動來塑造良好形象,開展平安創建活動來凝聚黨心民心。讓每個改制企業黨員都參與到建設平安社區、和諧社區中來,與整個社區溶為一個整體,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使這部分黨員不再打上“改制企業”的烙印,真正成為和諧社區、和諧社會建設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