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局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調研報告
時間:2022-05-17 03:08:00
導語:氣象局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調研對象的后勤服務工作基本情況;省局后勤服務工作現狀分析;積極推進后勤服務社會化的思考;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聘請專業公司與自我服務相結合的辦法,在兩個單位取得了成功,他們一致認為,因為有專業公司的介入,機關后勤管理更加到位、更加省心,既節約了資金又提升了保潔和維護的專業水平、省局園區的后勤服務工作由省局后勤服務中心承擔,中心下設辦公室、物業服務部、后勤管理室、綜合治理室、招待所、財務核算中心、車隊等七個內設機構、現有職工97人,其中在職職工56人,退休職工41人,現職處領導3人,科級干部10人、省局后勤服務中心的物業服務工作按其崗位劃分為水暖工、電工、木工、環衛綠化、保潔等工種,基本形成了面向全局、配套相對齊全的“小而全”式的服務設施和服務項目、觀念不新、能力不強、機制不活、提高思想認識,轉變固有觀念、加強自身建設,增強能力建設、逐步推進后勤服務社會化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是機關后勤改革的必然趨勢,是機關后勤走向市場、與市場經濟融合的必然選擇,也是機關后勤走服務商品化、管理人性化、經營多元化、運行機制市場化的發展模式的必然選擇。為了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學習借鑒機關后勤管理工作經驗、探尋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有效途徑,我們組織有關人員到省水利廳、省林業局調研后勤服務社會化和物業管理情況。獲得的啟示是:隨著后勤服務社會化的推進,后勤職工的危機感增強,后勤服務必須圍繞氣象事業發展勇于創新,后勤服務社會化也將為氣象后勤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使后勤工作擁有更為廣闊的創業空間和展現能力的舞臺——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勢在必行。
一、調研對象的后勤服務工作基本情況
省水利廳和省林業局的后勤服務工作情況既有相似之處,也有鮮明的個性特點,他們都將機關辦公區的保衛、綠化、保潔工作委托給物業公司管理,機關服務中心通過各處室每月打分、評價等形式對物業公司工作情況進行考核,服務滿意度達到90%以上;物業公司根據機關服務中心提出的意見及時作出改正和完善;而水電暖維修保障工作仍由機關后勤部門負責。省林業局還將宿舍區的物業管理工作一并交給物業公司負責,包括保衛、綠化、保潔、收發、家委會等。這種聘請專業公司與自我服務相結合的辦法,在兩個單位取得了成功,他們一致認為,因為有專業公司的介入,機關后勤管理更加到位、更加省心,既節約了資金又提升了保潔和維護的專業水平。
二、省局后勤服務工作現狀分析
(一)后勤中心基本情況。
1.機構設置情況。省局園區的后勤服務工作由省局后勤服務中心承擔,中心下設辦公室、物業服務部、后勤管理室、綜合治理室、招待所、財務核算中心、車隊等七個內設機構。主要工作包括:機關辦公車輛和辦公家具管理,屬于單位自行采購的政府采購事宜,省局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維修改造,以及水電暖維修保障、保衛、綠化、保潔、收發、家委會等物業服務工作。
2.職工隊伍狀況。現有職工97人,其中在職職工56人,退休職工41人,現職處領導3人,科級干部10人。在職職工平均年齡43歲。其中:21-30歲6人占總數的10%,31-40歲16人占總數的28%,41-50歲26人占總數的46%,51歲以上9人占總數的16%。大專以上學歷人員占67%,中級職稱人員占職工總數的26%。但是缺少精通后勤管理和物業管理方面的專業人才。
3.服務運行情況。省局后勤服務中心的物業服務工作按其崗位劃分為水暖工、電工、木工、環衛綠化、保潔等工種,基本形成了面向全局、配套相對齊全的“小而全”式的服務設施和服務項目。但是,由于缺乏競爭意識、質量意識和品牌意識,加之缺少專業人員、管理水平有限、服務保障能力不足,使得物業服務工作仍然局限于零工式的修修補補和粗曠式的衛生保潔模式,只能完成基本的后勤保障服務工作,沒有發掘并形成有自身特色、多元并存的物業服務機制。
(二)制約后勤工作發展的因素。
1.觀念不新。一方面后勤職工在地位、待遇和發揮作用等方面有被邊緣化的感覺,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有待于提高;另一方面省局園區內職工和居民一直享受無償服務、福利服務,后勤服務由省局“埋單”的依賴性較強,這種思想觀念很難在短時間內改變。
2.能力不強。相當一部分后勤管理干部是由后勤服務崗位走上管理崗位的,缺乏相應的管理知識、管理能力和創新意識,距離氣象業務工作對后勤保障不斷增長的新需求和對后勤建設提出的高標準,現有的后勤服務保障工作能力與各方面實際需求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3.機制不活。現有的一些管理方式、運行機制無法適應現實工作的需要,業績考核評價體系和獎懲制度不完善,協作機制、激勵機制有待于進一步加強,特別是鼓勵主動思考、積極創新和提高能力的機制尚未建立。
三、積極推進后勤服務社會化的思考
調研的情況和分析的結果說明,后勤服務社會化是機關后勤服務工作的發展方向。只有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轉換機制、調整結構,才能形成具有氣象部門特色的后勤產業;只有主動打破條框束縛,建立激勵機制,請進來與走出去并舉,借助他人之力,才能推動省局后勤服務快速發展,才能有能力為職工工作、生活和氣象事業發展提供精細化、專業化、產業化的后勤服務。省局后勤服務中心如何實現圍繞服務需求走漸進式社會化之路,如何堅持以人為本、轉換服務機制、不斷探索建立市場導向和多元并存的服務體系,才能為保障機關高效運轉、業務安全運行、職工和諧生活做出積極貢獻……這是實現機關后勤服務社會化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因此,推動省局園區后勤服務社會化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一)提高思想認識,轉變固有觀念。
鄭國光局長在全國氣象后勤工作座談會暨后勤工作協作會成立大會上指出:“氣象后勤工作是氣象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氣象事業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支持氣象事業發展的重要依托,也是樹立氣象部門社會形象的重要窗口。”要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教育,充分提高干部職工的思想認識,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到新時期后勤工作在氣象事業中的重要地位,增強光榮感和責任感,提高隊伍凝聚力;要始終緊緊圍繞服務于“氣象”這一中心,自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加強與各單位之間的溝通協調,了解實際需求,主動提供服務。
(二)加強自身建設,增強能力建設。
一是加強學習,提高素質。既要認真學習理論知識、后勤業務知識和現代科技知識,也要學習一些氣象知識,了解業務發展和需求。二是加強制度建設。規范工作內容、方式和標準,明確工作程序,提高規范化、制度化水平,逐步建立結構完整、內容全面、形式規范、層次分明的后勤保障體系。三是轉變作風,求真務實。要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的精神,深入實際,加強調查研究,不斷改進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辦實事,求實效。四是加強服務,提高質量。做好服務是后勤工作的本職,后勤工作要圍繞“服務改革、服務發展、服務工作、服務生活”開展工作,把“主動、熱情、周到、細致”的要求貫穿到后勤服務保障工作的始終,不斷增強服務的時效性,不斷提高服務標準,不斷提升服務層次,確保各項服務工作真正做到快捷、便利、優質。
(三)逐步推進后勤服務社會化。
機關后勤服務要堅持服務社會化的方向,就必須適應市場經濟的特點和要求,在組織形式上有所轉變,打破“小而全”、福利型、封閉式的自我服務格局,建設開放的社會后勤服務體系。后勤服務社會化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也是一個選擇的過程,機關后勤無論是引進社會服務,還是自身走向市場,都面臨著改革時機、改革范圍、實現形式、運作機制的選擇。省局園區后勤服務社會化工作可采取有步驟、分階段的方式推進。
1.試點階段。以引進物業公司負責防災減災樓的物業服務工作、派員參與大樓的物業管理為試點,邁出走出去、引進來的第一步,既能保證防災減災樓的正常運行,又能學習物業管理方面的先進經驗。派到物業公司的后勤職工劃歸物業公司管理、邊干邊學,物業公司負責對這部分人員進行考核,考核結果同報酬掛鉤并由后勤中心發放工資。參與大樓的物業管理工作是學習先進經驗、提高人員素質的有效辦法,可以提高管理人員的管理經驗,增強職工的服務意識和能力,促進后勤工作上水平、上臺階。
2.推廣階段。適時擴大后勤服務社會化范圍和規模,將整個省局園區的保安、綠化、保潔等工作,交給物業公司負責。后勤中心內部實行崗位管理責任制以及選聘、獎懲制度,建立靈活有效的分配激勵機制,保留精干的后勤管理隊伍,負責與地方有關部門的工作聯系、與物業公司的工作協調,保障機關和直屬單位各項工作正常運行。
3.完善階段。隨著后勤服務社會化不斷引向深入,把搞好內部服務作為走向市場的起點,通過建立有償服務機制,逐步實現后勤服務社會化,將無償服務、福利服務變為有償服務、經營性服務,最終把機關后勤服務推向市場,實現商品化、市場化和專業化。
- 上一篇:加快鄉村公路建設為新農村奠定基礎
- 下一篇:農合社創建省級示范點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