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局關于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情況報告

時間:2022-06-21 04:05:00

導語:就業局關于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情況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就業局關于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情況報告

為積極推進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工作,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今年以來,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結合返鄉農民工實際情況,通過加強動態監控、采集用工信息、注重政策宣傳、強化就業服務、落實扶持政策、推進勞動協作等措施,積極引導返鄉農民工有序流動,有效的促進了返鄉農民工轉移就業或就近就地就業。

一、基本情況

1、全市勞動力資源情況。截止2009年底,全市共有農村勞動力萬人,其中富余勞力萬人,外出務工經商萬人,就地從事二、三產業的萬人。

2、返鄉農民工人情況。截至2010年2月12日,全市外出務工人員總數萬人,累計返鄉農民工萬人,占外出務工總人數的%。

3、返鄉農民工春節以后外出務工情況。春節后,截止2月25日,我市返鄉農民工外出務工已達萬人,其中省外轉移就業萬人,本地就近就地轉移就業農民工萬人;滯留農民工數萬人,其中自愿創業農民工萬人,等待外出就業萬人。

二、我市引導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的主要做法

(一)建立監控點,加強動態管理。為了幫助返鄉民工多渠道就業和就近就業,在全市18個鄉鎮和3個涉農街道設立監控點,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部設立就業和社會保障信息聯絡員,采取實名制管理,對村里返鄉民工情況進行調查摸底,建立臺賬,實行返鄉民工周報制。同時,在月

日至月日,我局組織全市各鄉鎮(街道)、村勞動保障工作人員開展了返鄉農民工調查摸底活動,建立健全了各類基礎臺賬,準確掌握了各類勞動者的培訓需求、就業情況和創業意向等。

(二)收集用工信息,努力拓寬轉移就業渠道。一是深入市各類用工單位廣泛收集用工信息,重點加強對工業園區新建項目跟蹤服務,全面摸清全市用工需求情況,分門別類建立臺賬。二是成立了3個勞務信息對接考察組,分別到上海、蘇州、昆山、浙江、溫州、青島、煙臺、北京、天津等長三角、京津唐、環渤海經濟圈進行收集崗位信息。經過仔細篩選,共收集到適合農民工的就業崗位43608個。三是舉辦勞務協作洽談會,攜手打造“勞務合作聯盟”。為拓寬就業渠道,密切培訓機構與勞務輸出地的聯系,2月22日下午,我局與煙臺市、南通市就業服務部門及30多家用工單位和淮北煤電技師學院、烈山區職教中心、淮北市新科技學校等13個教育培訓機構舉行了勞務合作洽談會,共同研究如何對我市勞動力進行訂單式培養和轉移就業,促進我市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在有組織的勞務輸出活動中實現跨地區轉移就業。四是及時互通信息,在“淮北就業網”、《淮北就業報》設立返鄉農民工轉移就業信息專版,及時轉移就業崗位信息,協調淮北日報、淮北晨刊及電視臺跟蹤報道農民工轉移情況及各地采取的幫扶措施經驗。

(三)注重政策宣傳,歡迎引導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一是將中央、省、市近出臺的就業創業優惠政策編成宣傳單,免費向農民工發放;二是通過新聞媒體進行廣泛宣傳,讓返鄉農民工從電視里了解到當前的各項優惠幫扶政策;三是深入汽車站、火車站、街道(鄉鎮)和社區(村)舉辦政策現場咨詢活動,現場解答農民工提出的各類問題;四是制作《熱烈歡迎淮北籍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創業》等宣傳橫幅,分別懸掛在火車站、汽車站和全市各街道(鄉鎮),營造政策宣傳聲勢,讓政策宣傳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截止2月25日,全市共發放最新政策宣傳單份,深入鄉鎮舉辦現場咨詢活動場,懸掛橫幅標語21條,有效地確保了各項優惠政策深入農村,深得民心。

(四)圍繞農民工需求,強化就業服務。一是分別市、縣區人力資源市場設立了農民工創業就業服務專門窗口,為每位前來求職、創業的農民工免費提供職業介紹、職業指導、政策咨詢、就業失業登記、創業扶持等公共就業服務。二是在全市各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組織開展了為期一周的“返鄉農民工與就業崗位對接活動周”活動,一周期間全市共舉辦促進返鄉工就業招聘會場次,提供就業崗位個,入場求職達萬人,達成就業意向

人,簽訂勞務協議份。同時,我局還創新服務模式,聯合區縣政府及市有關部門,分別在濉溪縣南坪鎮、烈山區古鐃鎮、相山區仁和小區、杜集區石臺鎮舉辦了促進返鄉農民工、失地農民就業等不同主題的“就業服務大逢車下鄉”活動,將就業信息、就業崗位、創業就業政策送到農民工家門口。共提供就業崗位個,發放宣傳資料萬份,達成就業意向人,簽訂勞務協議份。三是組織技能培訓,提升轉移就業能力。在新聞媒體公布全市農民工技能培訓定點機構名單、培訓工種和聯系方式,引導農民工自主選擇培訓機構和培訓專業工種;建立了農民工技能培訓登記臺賬,引導定點培訓機構開展定單、定向培訓,做好技能培訓、轉移就業和自主創業的有效銜接。截止2月25日,全市已培訓農民工人次,其中開展技能培訓人,培訓后就業率達%。

(五)落實優惠政策,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針對不少返鄉農民工自主創業的意愿,我市將返鄉農民工納入創業政策扶持范圍,在貸款發放、稅費減免、工商登

記、信息咨詢等方面提供支持;對有一定資金、技術和創業意愿的返鄉農民工,廣泛開展創業意識教育,激發他們的創業熱情,引導其走創業之路。同時,在返鄉農民工就地創業優惠政策方面,我市將適合于返鄉農民工企業的投資少、見效快、市場前景好的創業項目免費提供給有創業愿望的農民工。同時在稅收優惠、金融信貸、就業扶持、創業服務等方面給予支持。另外我市有返鄉農民工創業園,對入園企業落實場地、租金、稅費減免等相關扶持政策。目前,全市開辦返鄉農民工創業培訓班2班,共培訓返鄉農民工近60人,有16人走上了自主創業之路。

三、存在的突出問題

1、我市就業人數仍呈剛性增長態勢,大中專畢業生、下崗失業人員、農村富余勞動力等人群就業問題突出,勞動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將更加突出,就業形勢更嚴峻。

2、對農民工培訓能力較弱。一方面雖然我市建立了覆蓋全市農村的三級培訓基地,但這些培訓機構未能充分發揮現有培訓資源的作用。另一方面培訓機構師資弱、條件差、手段較為落后,個別培訓機構存在流于形勢的現象。

3、農民工返鄉創業困難較多。一是缺乏農民工返鄉創業具體可操作的政策措施;二是創業融資難。一部分返鄉創業者手頭資金不足,還有些創業成功者想擴大生產規模,他們想從銀行獲取貸款支持,但卻十分困難。特別是小額擔保貸款政策對農民工創業的扶持力度不夠,甚至存在政策落實不到位現象,融資難已成為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最大障礙。三是部分創業者難尋創業場所。。

四、下一步對策建議

(一)貫徹文件精神,確保政策落到實處。要認真貫徹省委皖發〔2009〕7號《關于切實做好當前就業工作的意見》,特別是促進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各級組織要將文件上的措施及優惠政策全部落實到位,尤其是返鄉農民工就業問題,更要高度重視,充分發揮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和辦公室以及鄉鎮就業和社會保障事務所的作用,要細化扶持農民工就業的政策,組織督查組一項一項加以落實。對領導不重視、抓得不力,要進行批評;對抓得好的,要給予表揚,確保農民工就業落到實處。

(二)為返鄉農民工創造更多就業崗位。一是以我市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試點城市為契機,推動創業促就業工作的深入開展。加強小額擔保貸款發放工作,爭取全年發放萬元。二是加強對創業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市、縣區創業服務指導中心,市、縣兩級要分別設立創業扶持基金,重點扶持返鄉農民工和困難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創業,給予一定的創業補助和貼息。加大對勞動密集型小企業的扶持力度,重點扶持返鄉農民工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和服務業,創辦農村經濟實體。三是繼續實施幫助困難企業穩定就業崗位計劃,落實“三緩、四降、兩補貼”困難企業幫扶政策,采取靈活用工、彈性工時、協商薪酬等辦法,實施特別培訓計劃,引導困難企業不裁員或少裁員,穩定現有崗位。

(三)加強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就業能力。一是要改進培訓方式。改變以往廣撒胡椒面、質量不高、效果不好的短期培訓方式,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大力開展校企合作,實行訂單培訓和定向培訓,使農民工得到培訓后能隨即上崗。支持企業開展農民工上崗前的技能培訓,在企業培訓農民工且簽訂勞動用工合同后,給予培訓經費補貼。也可在農民工輸入集中地,組織開展異地集中培訓。二是要倡導資格培訓。對接受組織培訓的農民工,通過考核鑒定合格后,為他們頒發相應等級的職業資格證書。

(四)大力宣傳激勵,營造創業氛圍。要利用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加大對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及返鄉民工就業安置政策的宣傳力度,宣傳推介一批返鄉民工自力更生、就業創業先進典型及其成功經驗,呼吁社會關注返鄉民工,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引導返鄉民工盡快由“打工者”向“創業者”的角色轉換。同時,對涌現出的返鄉創業成功典型和有影響力的農村經紀人進行大力表彰,增強他們自身的社會影響力,以帶動更多的返鄉農民工創業。此外,各類社會團體和民間組織也要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搞好宣傳引導,通過組織召開座談會、聯誼會、社會調查、印發鄉情宣傳資料等形式,宣傳本地區發展優勢和優惠政策,營造“輸出勞動力,帶回生產力;輸出打工者,引回創業者”的社會氛圍,為廣大返鄉民工再就業、創業提供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