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社會改善民生工作調研
時間:2022-01-19 11:27:00
導語:和諧社會改善民生工作調研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改善民生,不斷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對我市實現全面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民生基本情況
自“十五”以來,經濟進入一輪快速發展時期,經濟綜合實力的增強,為改善和解決民生問題提供了一定的基礎,居民收入、就業、教育、醫療等關系民生的幾個主要方面都取得了較快的發展。居民收入方面,近幾年,“兩個收入”基本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
近幾年,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政府在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供給方面的能力有所增強,但相對于經濟發達地區,我們在改善民生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現在:一是居民收入水平相對較低。我市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86%,農村居民純收入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90%左右,收入水平較低從根本上制約了民生的改善;二是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投入不足。一方面,我市城市化水平較低,公共設施建設還比較薄弱,能為居民提供的公共服務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受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財政實力相對較弱,總體還是以“吃飯財政”為主,能用于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投入等方面的還不足。三是發展不均衡。一方面,由于經濟發展水平差異,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在民生發展水平存在明顯差異;另一方面,分配結構不合理的現象也比較明顯,社會不同群體、不同行業、不同部門,收入差距較大。
二、積極履行職能,努力改善民生
近幾年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我委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努力發揮部門職能,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積極推進“兩個轉變”,促進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努力服務民生、改善民生。同時,下一階段,我們將按照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的要求,進一不轉變職能,增強服務意識,為改善民生作出積極的努力。
1、強化規劃和年度計劃的導向作用,提高對民生的重視程度。堅持“以人為本”的導向,編制和實施全市第十一五經濟發展規劃。我們在十一規劃編制過程中,把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為規劃得基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特別是對與普通民眾利益攸關的醫療、教育、養老等民生問題作為規劃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在規劃確定的27個指標組成的指標體系中,改變了過去以經濟指標為主的模式,把主要內容放在有關民生指標上。其中反映人口、資源、環境的有6個指標,反映公共服務和人民生活的有9個指標。指標設計充分體現了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這兩大戰略思想,落實以人為本和“五個統籌”的基本要求。通過規劃的編制和實施,對我市“十一”五期間加強和改善工作將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在年度計劃編制上,我們也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導向,在編制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調控目標過程中,我們對原有的指標體系進行了大幅度的修改,確定了包括經濟總量、經濟結構、人民生活、社會發展與生態建設等四個方面16項指標,涉及到民生問題的有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城鎮登記失業率、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人口自然增長率和環境質量綜合指數等六項指標。同時,我們在對各縣(市、區)綜合考核中,進一步加大民生問題的考核力度,引導各地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把落實民生問題作為考核的重要內容,真正讓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2、大力發展服務業,擴大就業改善民生。擴大就業是最為積極和有效的解決民生之路,而發展服務業是擴大就業最有效的途徑。我市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料0.8個百分點,而同期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全市從業人員的比重提高了10.4個百分點。據有關方面測算,每投資1億元可提供的就業崗位,工業是500個,服務業是1000個。因此,從擴大就業角度看,服務業就業容量最大。服務業是就業主渠道。發改委作為服務業發展的牽頭部門,堅持制造業和服務業雙輪驅動,加大服務業推進力度,促進服務業的快速發展。近幾年,我們通過抓大市區服務業發展,抓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抓服務業項目推進,在市區積極打造城北物流集聚區、汽車產業服務集聚區、市場集聚區、旅游集聚區、職教集聚區和商務集聚區等六大集聚區,推動服務業走集聚發展之路,推進全市153個服務業重點項目,為服務業快速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下一階段,我們將按照加快發展現代物流、金融保險、科技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大力培育信息服務、商務服務等新興服務業,全面提升商貿、旅游、文化和房地產等傳統服務業的思路,進一步提高服務業發展水平,發揮服務業對就業增長的持續推動能力。
3、加快重點工程建設步伐,不斷完善公共服務體系。重點項目建設,不僅是保持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為社會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有效載體。近幾年來,我委以八大類重點工程為載體,積極推進包括社會事業、城建、交通等關系民生的一批重點工程。完成社會事業、基礎設施等重點工程投資180億元,其中社會事業項目完成投資近10億元,推進職教園區建設、師范學院及工學院新校區建設、公園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為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提高居民生活質量起到了積極作用。今年,我們在八大類重點工程項目中,啟動了涉及交通運輸、公共安全、衛生健康、生活居住、環保生態、教育文化、舊城改造等領域工程,總投資逾20億元,包括了四院康復樓、市傳染病院病房樓、數字化地震臺網建設等一批事關民生的重點項目,這一批項目建成,也將為解決我市居民醫療、教育等民生問題發揮積極的作用。
4、加大各類資金的爭取力度,為改善民生提供資金支持。針對我市醫療、教育、文化等公共實施相對比較薄弱的實際,我委緊緊抓住國家向民生投入傾斜的機遇,多次上北京、跑南京,積極爭取國債和省補等各類資金,加大對社會事業的投入力度。去年我們先后核實編報了全市污水處理項目,組織申報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公檢法司、災后重建工程和社會事業國債項目,并與有關部門共享信息,共爭取國債和省專項資金近3億元,其中僅教育、文化、旅游、衛生等社會事業一項,就為新四軍紀念館(紅色經典旅游項目)、市田家炳中學、職教中心、建湖縣人民醫院、東臺婦幼保健所以及6家鄉鎮衛生院爭取國債資金2300多萬元。下一階段,我們將進一步抓住國家加大對農村衛生、文化等領域投入的機遇,積極爭取國家扶持資金,為我市改善民生提供資金支持。
- 上一篇:醫院護理新一年工作部署
- 下一篇:淺談神經內科住院病患感染防控應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