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農民收入變化調查匯報

時間:2022-06-27 04:33:00

導語:鎮農民收入變化調查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鎮農民收入變化調查匯報

自治縣是山區農業大縣,全縣總面積4507平方公里,擁有耕地83萬畝。掩映在崇山峻嶺間的坐落在鞍山最南部,曾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近年來,這個村無論是群眾生活水平還是村容村貌,都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脫穎而出。在曾經流行這樣一句話,“中間只隔一條道,道東道西兩重天”。道東的大山村比較富裕,許多農民搞起多樣致富產業,還有一些人在鞍輪集團上班;而道西的則貧窮落后,農民不善于搞產業調整,也不愿意到企業打工,只守著自家一點土地過活。落后的觀念讓越來越貧窮。

為了更好的了解我的家鄉農民收入變化情況,我在家里的親人和鄉鎮府的支持下進行了一系列調查,并做了一份報告總結。

一、村民的就業現狀

為了讓村民轉變觀念,村主任帶領村干部幫助村民聯系到鞍輪集團以及大連等地企業去打工,現在全村600戶農民中幾乎家家都有人外出打工賺錢,每人年均可增收8000元以上。而村里的地則由少數人承包起來,形成了規模效益。村里剛建成占地4000平方米的現代化蔬菜加工廠,每年可以對6000噸蔬菜進行加工。經過3年發展起來的2000畝無公害蔬菜基地也實現了機械化自動排灌,生產出來的蔬菜絕大部分經蔬菜加工廠加工后賣到大連、鞍山等各大城市的超市,年產值可達300多萬元,僅蔬菜一項全村人均收入提高近1000元。找到致富良方的農民,人均收入從不到2000元一舉升到4660元。村里還多方籌資,新建了1500平方米的小學教學樓,修建便民橋6座,村組道路20余公里,實現了組組通橋涵,90%以上的農戶用上了電話,近300戶富裕農民先后住進了樓房。2000余農戶經營以溫室山野菜為主的“苦味產業”,年戶均收入達到2.2萬元以上。正如該縣經營“四味產業”的農民所說:“政協主意好,政府抓得實,農民的好日子沒個跑。

二、新農村建設新視點

用新的視野把握大局,用新的視點思考現實,切實定位工作的出發點,找準結合點、挖掘切入點,明確落腳點,是當前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年,將抓住機遇,用足用活國家支農惠農政策,動員一切力量實現農業產業化要有新進展、農民收入要有新提高、農村改革要有新突破、社會事業要有新發展、社會風氣要有新變化、黨的建設要有新舉措。農業總產值力爭突破10000萬元,比去年增長10%,農民人均收入增長8%。

(一)一轉多變

“一轉”就是要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按照“工業化”的思維方式經營“三農”。要用工業化的視點思考農業產業化,推進單一農業向復合高效農業轉變。要切實克服規模就是產業化的落后觀念,把科技和效益放在第一位,用延長農業產業鏈和單位面積最大效益吸引規模,實現農業產業化。

“多變”,就是在具體的實際操作上,方法要多,變數要多。一是“糧變肉(蛋)”。大力發展畜禽產業,加速推進糧食過腹轉化,到年底,全鎮要有30%的糧食轉化為肉蛋,豬、牛、羊、雞飼養量要增加40%。二是“小變大”。以無公害蔬菜基地為代表,通過發展合作經濟、推進土地流轉和專業化生產,把千家萬戶的小生產逐步整合成大規模、大生產,形成規模效益。三是“少變多”。充分發揮各家各戶優勢,通過依靠科技發展多種經營,實現由“一元”增收向“多元”增收轉變。四是“粗變精”。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大力發展精細種植業和精深加工業,全力加大出口麻櫟、出口蔬菜的種植面積,新上農副產品深加工企業。五是“農變工”。通過對二、三產業的加速發展,轉移農業富余勞動力,實現由農民向市民、向工人的轉變。年農業勞動力工人化要達到60%,外來打工人員要增加到4500人。

(二)一策多略

“一策”,就是堅決貫徹“打造三力,強鎮富民”的指導思想。“打造三力”就是打造新甸建設氣勢上的活力,經濟上的實力,環境上的魅力。狠抓集體經濟和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發展實力--強鎮;狠抓個體經濟和致富產業,增加農民收入--富民。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一切為新甸發展服務。

“多略”就是在具體的工作方式上,要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大目標,多角度、多渠道地謀劃工作新方略。一是傳統創新的方略,在科技成果運用上下功夫。就是要提升、加快科研成果和實用新技術在傳統產業上的推廣應用,重點在糧、畜、果、菜、食用菌產業上實現新突破,通過科技聯姻、技術指導、資金扶持、市場銷售等全方位服務,切實把傳統產業資源轉化為效益。二是產業延伸的方略,在農副產品加工上下功夫。通過大力發展糧、菜和食用菌等農副產品加工業,牽動產業發展,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副產品附加值,帶動農民走向市場,推進農業產業化,增加農民收入。三是統籌協調的方略,在開放聯合上下功夫。廣泛宣傳,廣交朋友,廣用人才,在鞍輪附屬企業、龍頭企業、農民致富產業、服務行業等領域,加快同工業和城市的交流與合作,特別是對于“彩色飛碟”等一批具有國內、國際領先水平的新項目,要放開手腳招商引資,全面推進農業企業化、工業集團化的實現。四是政策保護的方略,在政策運用上下功夫。要切實運用好國家各項扶持“三農”政策,敢于設想,敢于爭取,敢于碰硬,敢于拼搶。通過對政策的積極爭取和靈活運用,不斷增加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發展后勁,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

年將圍繞這一發展策略,緊緊抓住“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落實的有利時機,更多地把項目和資金的“協調”、“爭取”作為主攻方向。既要把計劃中的項目找準落實,又要把自身優勢開發成新的項目,做到項目開發下有底線,上不封頂。尤其是要重點圍繞鞍輪集團、小城鎮建設、區位環境、人文環境等投資優勢尋求更新更多的開發項目。年計劃中的底線建設開發項目是:利用惠農政策千方百計支持鞍輪集團的發展;投資500萬新上保營機械設備配件廠;投資300萬元新上大福修配維修中心;投資300萬元擴建木工機械設備廠;投資300萬元啟動鎮磚瓦廠;投資200萬元擴建新鑫無公害蔬菜基地;投資200萬元構建腰嶺村養殖基地;投資300萬元擴建面向冰峪風景區服務的“飲食服務小區”;投資100萬元擴建衛生院;投資300萬元完善中心校為標準寄宿式學校;投資50萬元完成金礦村4公里柏油路工程。

(三)一局多式

“一局”就是要把新農村建設納入全鎮工作的一盤棋。統一規劃布局,統一指揮部署;各行各業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分工協作,全面開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局面。

“多式”,就是在具體的工作方法上,要科學整合社會資源,按照社會資源的范圍、產業、功能的不同來確定不同的經營和管理模式。一是“三農”聯動式資源整合。就是充分整合農村、農業和農民這三大基本社會資源。充分認識和利用農村現實的機遇地位,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總攬新甸全局,科學制定發展規劃,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全面推進新甸改革。要充分認識和利用農業現實的項目和資金地位,圍繞新甸區位、資源、環境等特殊優勢,大力培育龍頭企業。堅持高起點、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發展方向,集中發展外向型蔬菜加工廠、兩個繅絲廠和糧食酒廠,帶動農副產品和農戶走向市場。要充分認識和利用農民現實的政策地位,積極穩妥地做好土地流轉和轉讓工作,切實抓好生產基地建設。要按照標準化、專業化、區域化和服務系列化的生產要求,繼續擴大“新鑫無公害蔬菜基地”面積,完善其余8個專業村的生產基地建設;積極發展新型合作經濟組織,架起基地與農民之間緊密相聯的橋梁和紐帶。二是“三產”聯衡式經營方略。就是要用發展的觀點、快富的觀點科學處理好新甸一二三產業之間的關系,實現“強鎮、發商、富民”。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要把新上工業項目與新上龍頭企業、農事企業、致富項目等同對待,用工業化的管理模式推進農業產業化。要確定第三產業對一二產業的服務和促進地位,正確把握經濟發展、小城鎮建設與第三產業的平衡關系,重點解決好農副產品批發、飲食商貿提檔、休閑場所齊全、環境秩序文明等急需解決的問題。更為重要的是要把鞍輪集團定位在牽動新甸一二三產業加速發展的核心地位。三是“三輪”聯轉式功能驅動。就是最大限度地發揮鎮、村、戶三個建設主體的功能,實現三個輪子一起轉。要充分發揮鎮級的主驅動功能、村級的傳帶功能和農戶的“旋轉”功能,切實把鎮級的發展愿望化為村、戶的發展熱情,落實在具體的發展項目和成果上。要結合新甸實際,充分運用政策和典型的引導、科技和服務的指導、榮譽和利益的誘導,切實調動全鎮上下的積極性,讓鎮、村、戶三個主體以大功率、大作為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奮勇前進。

三、農民增收的新亮點

(一)積極落實惠民政策促進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

近日,黨委、政府召開全鎮各村、各單位負責人及全體機關干部參加的工作會議,傳達上級有關惠民政策。要求全鎮緊跟市、縣工作思路,發展農村經濟,落實好惠民政策,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年全鎮將新建標準化溫室大棚500座,每座大棚將享受市、縣補貼1萬元,此項工作現已全面展開。預計這項工作完成后,會使農民收入增加200余萬元,將會帶動農業經濟的新一輪大發展。

(二)庭院經濟已成為該縣農民增收新的亮點

縣是山區大縣,有著發展庭院經濟的諸多優勢,許多農民在自家庭院內,充分利用每一塊空間發展種養項目增加收入。腰嶺村村民石成明利用家住山坡間,山上有林,山下有水的有利地勢,發展養雞業,如今已建設雞舍30余間,發展存欄蛋雞5000多只,年收入達到4萬多元。楊家堡鎮蘇家堡村村民王銀剛,在自家庭院內建起標準化豬舍育肥豬,年收入達2萬多元。一個并不算大的院子,能創造出如此可觀的經濟收益,被越來越多農民看好。如今,縣農民們在發展種養短、平、快致富項目的同時,又把目光盯在了發展綠色養殖、種植業上,收入倍增。隨著種養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作用,廣大農民在以住宅為中心發展庭院經濟的基礎上,又利用自留地擴大了庭院經濟的種養規模。庭院經濟的發展,在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產出率,增加了農民收入的同時,又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更加速了農業現代化進程。

四、縣未來建設的主要任務和工作重點

(一)理清發展思路。鞍輪企業要發揮自身與市場結合緊密的優勢,針對結對的特點,大力提供智力支持,幫助村支兩委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和計劃。

(二)發展經營項目。鞍輪企業要結合實際,發揮優勢,為結對新店鎮發展一定的經營項目,幫助發展集體經濟。搞好村企合作,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等形式,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權合理流轉,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引導企業對農業資源進行綜合開發。

(三)搞好農民培訓。企業要著眼于農民素質的提高,在基礎教育、職業技術教育、思想文化建設等方面,積極想辦法、出主意、拿措施,必要時采取捐資助學、結對幫扶等方式,力所能及地幫助農民解決教育方面的困難和問題。

(四)提供就業崗位。鞍輪等企業要多方搜集就業信息,幫助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就業。企業也可根據自身實際,安排一定的后勤、餐飲、保潔、保管、保安等就業崗位,吸納本地農民工,為農村剩余勞動力創造就業機會。

(五)興辦好事實事。企業要本著“量力而行、盡力而為”的原則,從農民群眾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做起,大力支援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益事業發展,盡快改善農村落后面貌。

總之,通過此次調查我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家鄉,更了解了農民的收入情況,也對我們家鄉的發展更加充滿了信心。未來幾年我的家鄉將會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