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調研小結范文
時間:2022-08-31 11:15:00
導語:教育調研小結范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對全市民辦教育(義務教育部分)進行調研。調研組聽取市教育局、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情況匯報并先后到子校、京四中、中學、學校、學校等十六所民辦學校了解情況,月11至20日。調研重點是市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及民辦學校辦學情況。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參加了調研。
一、基本情況
隨著經濟發展和外來務工人員的增加,近年來。市各級政府強化依法管理,使民辦教育取得長足的發展。全市現有民辦中小學(含職業中學)共有219所,校生6.7萬人,占全市中小學在校生總數的11.5%三城區民辦小學在校生3.8萬人,占三城區小學在校生總數的32.9%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民辦職業培訓學校69所,年培訓量為5萬人次。
占全市普通中學教師的9.88%民辦小學專任教師2262人,民辦普通中學專任教師1439人。占全市小學教師的12.33%職高教師173人,占全市職高教師的16.27%教師的學歷以中專、大專為主,其中除聘用的退休教師具有教師資格外,大多不具備教師資格。教師的平均工資約500元,幅度為250至1500元以上。
與全國名校合辦,民辦學校辦學水平參差不齊。由企業舉辦的辦學水平高。如四中、中學、川外附中學等學校。管理規范,教學質量好,設施設備較為先進,收費較高,學生大多是來自中、高收入的家庭。個人舉辦,以外來務工農民子女為主的民辦學校,辦學水平在逐步提高。如白云興農中學,辦學理念新穎,內部管理機制靈活,發展為現該校已擁有學生2000余人,教職員工250多人,學生公寓、實驗室、運動場等教學設施齊全的完全中學,2009年高考成績名列我市前列,并被教育部評為優秀民辦中學。由于該校教學質量高,設施設備先進,一些市常住人口子女也要求進入讀書。達興學校在充分依托28中的教育資源,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質量,解決流動人口子女義務教育方面積極探索,初見端倪。
制定《市民辦中等學校審批暫行辦法》和《民辦流動兒童少年初中必備辦學標準》成立了民辦中學設置評審委員會,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根據我市民辦教育的現狀。規范民辦學校的辦學標準。從2001年起,每年撥民辦教育專項補助經費20萬元,幫助民辦學校購置教學設備,其中80%用于幫助流動人口子女學校。2009年,市政府撥專款300萬元用于民辦學校建校貸款貼息,幫助民辦學校的發展。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民辦學校的學籍管理、教學業務、德育工作、師資培訓、教師職稱評審等方面進行統一的管理,加強民辦學校規范管理。
二、問題和困難
相關政策不配套。調查中感到民辦教育促進法》中規定“民辦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國家鼓勵金融機構運用信貸手段,1義務教育法》和《民辦教育促進法》宣傳力度不夠。支持民辦教育事業的發展”新建、擴建民辦學校,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公益事業用地及建設的有關規定給予優惠落實得不好,認識普遍不到位。民辦學校申請信貸,不能以舉辦者投資興建的校舍作為抵押,制約了民辦學校的發展。征用土地新建、擴建民辦學校,沒有相應的優惠政策,手續復雜。民辦學校的學生由于不具有本市戶口,不能升入本市重點高中,而升入普通高中也需交3000元借讀費,民辦學校認為這直接影響民辦學校初中階段的辦學規模及水平,也是不平等待遇,同時我市也失去一批優秀的高中生資源。一些辦學者對教育的公益性認識不足,辦學急功近利,對學校建設和發展缺乏長遠規劃。
辦學規模小。辦學者有熱情,2民辦學校內部管理不規范。市民辦學校90%流動人口子女學校。但缺乏現代教育管理知識,常常是家族式管理,而聘用的校長沒有管理權,缺乏監督制約機制,不利于學校的規范管理和學校的長遠發展。
設備簡陋,3相當一批民辦學校教育教學設施不能達標。辦學條件差。多數學校是租賃民房作校舍,教室面積窄小,采光不足、通風不良,有的教室就是通道。課桌椅多是公辦學校淘汰的新舊不一,教具配置不齊,實驗設備簡陋,影響學校教學質量。一些學校缺乏安全保障措施,學生活動場地少,課外活動受限制。以流動人口子女為主的學校收費往往較低(約80-500元)僅能維持教育教學低水平運作。
穩定性差。生源以流動人口子女為主的民辦學校里,4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教師的來源是進城打工的鄉村教師和外地非師范畢業的大中專生,大多不具備教師資格和職稱。教師工資偏低,大多沒有辦理養老、失業、醫療保險,教師沒有安全感。學校與教師之間沒有正規的聘用手續,雙方缺乏制約機制,教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
相當一部分民辦學校的生源是外地進城務工農民子女,5教學質量令人擔憂。除興隆中學等少數學校外。家長對學校的教學質量要求不高,學生基礎差別大,加上教學水平的原因,至使教學質量難以達到義務教育規定的要求。初中生的畢業合格率低。
但市場需求量大的家政服務、藥業加工等專業卻很少,6職業培訓專業結構不盡合理。市的職業培訓設置的專業雖然有四十多種。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脫節。
三、建議
提高全社會對民辦教育的認識。通過各種宣傳方式,1加強對《民辦教育促進法》宣傳。形式多樣的宣傳民辦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傳國家鼓勵民辦教育的政策和法規,充分調動社會各方力量參與民辦教育的積極性,引導民間資金流向教育,多渠道籌措教育資金,擴大教育資源,以滿足人民群眾對不同層次教育的需要。讓更多的人了解民辦教育,支持民辦教育,為民辦教育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合理調整學校布局。各級政府應將民辦教育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2制定民辦教育發展規劃。對各類民辦教育的布局規模、辦學條件、生源、師資進行全面的統籌,制定民辦教育的發展規劃,引導民辦教育健康有序的發展。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審批民辦學校,合理布局,保護合法辦學,嚴厲查處違法辦學,遏制惡性競爭。同時在流動人口密集地區,整合公辦學校的辦學資源,盡快實現進城務工農民子女接受義務教育以流入地的全日制公辦學校為主目標。
改善辦學條件。隨著農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3加大民辦教育的扶持鼓勵力度。外來人口子女入學需求日益增加,市民辦教育處于快速發展時期,政府應依法逐年增加對民辦學校義務教育的專項投入,促進教育公平,積極探索有效可行的辦法,幫助民辦學校解決貸款發展問題。
提高辦學水平。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將民辦學校納入統一管理,4加強校長及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學籍檔案和教師人才檔案,對民辦學校的教師資格認定,職稱評定,業務培訓、評先評優與公辦學校一視同仁,制定相關的政策,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制,積極鼓勵公辦學校的教師向民辦學校流動,以吸引優秀教師到民辦學校任教。
堅持公益性原則,5加強對民辦學校的管理和監督。誠信辦學。建立和完善有關審批和督導評估制度,通過督導評估,對民辦學校辦學方向、教育教學質量、總體運行狀況進行規范管理,促使學校依法辦學,規范運行,健康發展。遵循社會與教學發展規律,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一個時間內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合理設置職業教育專業。職業培訓機構要調整辦學方向,6以市場需求為引導。按市場需求設置專業,增強實用型和操作型技能培訓,探索和民辦學校接軌的方式,以適應我市的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需要。
- 上一篇:舞蹈對青年人格進步的意義
- 下一篇:貫徹踐行科學發展觀活動整治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