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中學畢業生跟蹤調查報告

時間:2022-02-20 10:08:00

導語:農業中學畢業生跟蹤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中學畢業生跟蹤調查報告

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大學生就業體系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畢業生就業工作已經成為學校學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畢業生就業率以及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體現了社會對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認可度,也關系到學校的招生質量和生源。為了全面了解系畢業生在步入工作崗位以后的思想品德、專業技能、專業知識、專業對口和適應工作程度等情況的調查,掌握用人單位對其各方面能力的評價以及畢業生、用人單位對系教育教學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為學校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農業中學對種植類、養殖類屆畢業生進行跟蹤調查,報告如下:

一、調查對象

1、農業中學對種植類、養殖類年畢業學生

2、畢業生所在用人單位

二、調查內容

1、畢業生基本情況

2、畢業生所在用人單位基本情況

3、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

4、用人單位、畢業生對教學的建議

三、調查方式

(一)問卷法

經畢業生本人答填后返回;向用人單位發放《農業中學用人單位情況調查表》,經畢業生所在用人單位答填并蓋章后返回。畢業生每班發放,回收26份。

(二)電話訪談法

(三)座談法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用人單位性質分析

今年的畢業生跟蹤調查數據表明:隨著家經濟結構和大學生求職預期的轉變,私營企業已經成為畢業生就業的首選。在被調查的畢業生當中,在私營企業工作,占到被調查人數的50.71%。這與私營企業規模不斷壯大,用人門檻低有很大關系。相反,畢業生進入有、集體和機關事業單位則相對比較少。

(二)就業單位規模分析

在今年的畢業生調查中,系學生超過半數在企業規模相對較小的單位工作,單位規模主要集中在50人以下和50—100人的企業,本次調查的畢業生在這兩類單位工作的分別占到36.5%和34.6%。其余100—500人占到15.1%,500—1000人占到9.5%,有4.3%的畢業生工作單位規模超過1000人。

(三)月收入情況調查

在本次調查中,近幾年的畢業生工作收入基本都達到1000元以上。其中月收入在1500—2000元的最多,達到38.2%,其次為1000—1500元達到31.2%,另外在本次調查的畢業生當中也不乏高收入者,在被調查的畢業生里面有18人月收入超過2500元,占到總數的6.47%。從今年的情況來看,高收入者比例有一定的提高。

(四)工作流動性分析

正常的人才流動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條件,但是過于頻繁的人才流動也會給正常的經濟發展帶來阻礙。今年的調查表明:系畢業生跳槽現象比較頻繁,統計中發現共有75.5%的畢業生有過跳槽經歷。其中更換過一次單位的占有48.2%,更換過二次和三次的分別占15.8%和7.3%。另外有4.2%的畢業生更換工作崗位有3次以上。

(五)專業對口情況分析

從調查的結果中發現,系畢業生就業后所從事的工作與在校所學專業對口者占35.5%,基本對口者占41.8%,兩者之和為77.3%;而有22.7%的畢業生就業后所從事的工作與在校所學專業不對口,造成這種原因的是金融危機的影響擴散,導致就業壓力加大,本專業對畢業生需求量萎縮,學生就業的難度加大,有些降低就業標準和預期。

五、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相關評價

(一)用人單位對院畢業生稱職情況的評價

對用人單位情況的調查,們分兩部分進行分析。一是畢業生在用人單位的總體表現分析,二是用人單位對系畢業生的綜合評價方面分析。

1、畢業生在用人單位的總體表現分析

對用人單位滿意度的調查,通過圖六可以發現用人單位對系畢業生的綜合評價比較好,其中優秀的達到41.5%,稱職的達到43.80%,兩項相加已達到了85.3%。另外基本稱職有13.6%,不稱職比率為1.10%

2)、用人單位對系畢業生的綜合評價方面分析

通過表一發現,系畢業生在計算機能力、思想道德、業余愛好、專業技能和心理素質等方面的綜合素質得到認可的。所學的知識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時以較強的社會交際能力和良好的工作作風得到所在單位的認可,而外語能力、自學能力、創新能力等素質方面相對較差,自學能力、外語和創新能力評價為一般的分別占到26.5%、20.5%和24.7%。

六、畢業生就業質量調查分析

1、畢業生工作環境調查

從調查中發現,系近幾年的畢業生工作環境較好,在調查的學生當中有75.2%的學生認為工作環境很好,工作環境一般的有18.5%,工作環境差的僅為6.3%。

2、畢業生就業質量調查

今年院組織老師對大量的畢業生進行了走訪,通過走訪發現院前幾年的畢業生當中,有很多人在事業上一定有了較大成就。有很多學生通過幾年的努力已經成為所在單位的業務骨干或者單位領導,也從一個方面說明系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比較強。另外從調查的結果和用人單位的評價情況來看,們學生經過大學三年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能力,并且學生的能力得到所在單位的認同。這無疑是對系學校工作的最大肯定,也從一個方面說明系的教學質量在全系所有老師的努力下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八、調查結果對們的啟迪

通過本次調查,得出的結論是系畢業生的總體水平已經得到社會的認可,學生素質比以前又有了很大的提高,就業質量較好。但是系學生存在的問題也值得們去注意,特別是外語水平、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們要為學生提供各種方式來加強薄弱環節的提高,加強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1、進一步加強大學生素質教育

隨著教育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對于人才的培養和教育有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學校教育的發展方向已由應試教育逐步轉向綜合素質教育,這是以提高人才素質為重要內容和目的的教育,是一種更加注重人才人文精神的綜合素質的提高,重視人才人格的不斷健全和完善,也就是說更加重視使大學生學會“做人”的教育理念。抓好綜合素質教育,就是對于提高全民族的綜合素質,促進家的繁榮富強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2、進一步加強就業市場的建設

系近年來處于高速發展時期,畢業生人數逐年不斷增多,就業壓力隨之增加。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就業壓力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第一、就業市場的建設不夠齊全,沒有與企業建立長期關系。第二、招生專業設置前瞻性不夠,有些專業設置時課程和實訓夠用,但三年后有些意料之外的變化。

3、進一步加強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

就業指導作為就業工作中的重要一環,們要在以往的工作上加大力度。此前們在日常就業指導之外,們經常邀請學院就業指導辦公室的老師為們的畢業生開設相關的就業講座,因為此種模式受利范圍比較小,所以們在日后的工作中把就業講座貫穿大學三年,除邀請學校的老師外,們還將邀請邀請一些教育、人事部門分管人才資源的負責人,企業人力資源部的人事經理與在校大學生分享就業經驗與成長的經歷;組織大學生走進企業、走進學校、走進管理部門、走進行業、走進市場。與此同時,們還要加強學院就業網的利用率,加大就業網的宣傳,進而提高系就業指導工作的效率

4、進一步加強大學生的社會實踐教育

事實證明,社會實踐是高校學生接觸社會的重要渠道,在引導學生融入社會、適應社會、服務社會過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為促進大學生社會化的一條有效途徑。而們的畢業生剛步入社會無法避免有很多的不適應,應組織學生積極參加校內、校外的社會實踐,以檢驗所學知識,培養獨立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畢業后適應社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