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級后備干部培育調研報告
時間:2022-03-08 06:03:00
導語:村級后備干部培育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級干部是黨聯系廣大農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黨的政策、方針在農村的具體執行者,村干部能力、素質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農村經濟的繁榮、穩定和發展。近年來,洋坪鎮委、政府把加強農村干部隊伍建設作為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基礎性、長遠性、全局性的工作來抓,使農村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普遍增強,基本能夠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但是,由于體制內外一系列因素的影響,在村級后備干部培養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際,現就該問題進行一個粗淺的探討。
一、存在的問題
經過走村訪戶的調查,部分村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村級干部后繼乏人,后備干部培養難、上崗難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四個方面:
1、來源不足,選苗難。隨著勞務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量農村青年外出務工,今年元至8月,我鎮外出務工人數達到8500人,占農村勞動力的42.5%。青年大量外出,特別是有一定文化水平和經濟頭腦的青壯勞動力的離開,使得留守農村的多為老、弱、病、殘群體。據統計,我鎮的904名農村黨員中,35歲以下的只有106名,僅占總數的11%,高中及中專以上的只有148人,占總數的16%,這種由勞務經濟發展帶來的農村優秀人才流失,使得原本就有限的村干部后備干部資源更加稀少,后備力量嚴重不足,可供培養的農村后備干部越來越少,選拔優秀青年到村任職的難度越來越大。
2、渠道不暢,培養難。在當前情況下,對村級后備干部的教育管理還沒有任何的硬性措施作保證,最為突出的問題是缺少讓后備干部經受實踐鍛煉、提高實際工作能力、取得群眾認可的長效性措施,使得對后備干部培養多流于形式,不能達到適量儲備、合理鍛煉、需時選任的目的,到真正需要使用時,部分后備干部因為群眾威信不高、政治成熟度不夠,在村“兩委”換屆選舉中不能順利當選,造成后備干部使用率不高。
3、壓力不輕,工作難。由于我鎮行政村區劃面積較大,山區村較多,占全鎮農業人口總數的0.3%的村干部,要為近34203名農民搞好服務,平均每一個村干部要服務近400名群眾,工作范圍輻射近4個平方公里,工作量很大。同時,隨著民主化、法制化進程逐步推進,農村各項工作的程序性、規范性的要求越來越多,群眾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但農民的素質還存在差距,村干部在工作推進過程中,往往大多數群眾希望辦的事,又受到少數群眾的反對,村干部要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去做部分群眾的政治思想工作,進行耐心細致地說服、教育和引導,但往往效果不明顯,村干部進退兩難,兩頭受氣,做群眾工作的難度很大,這不僅挫傷村干部的積極性,也讓許多人對村兩委工作望而卻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把更多優秀人才選配到村“兩委”班子隊伍中來。
4、待遇不高,吸引難。年我鎮農村三職干部工資待遇平均為4125元,年為4456元,年為4813元,雖然工資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但收入總體上不高,剔除物價上漲因素,再扣除必要的工作成本,實際每個村支部書記平均每月實際只有300元左右的收入(每個村支部書記每個月需要150元左右的電話費、80元左右的車修燃料費),一般村干部每月只有200元左右的收入(一般村干部每個月需要50元左右的電話費、60元左右的車修燃料費),山區村、貧困村的村干部全年工資收入幾乎沒有留存。由于大多數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村干部當選后不得不主動放棄了自己原來從事的創收項目、產業和經濟實體,加之農村稅費改革后村級集體經濟實力明顯下降,大部分村級干部的后續保障很難落實,就就使得村干部個人的家庭經濟往往限入了比較困難的境地,成為“經濟上的窮人”,村干部崗位喪失了應有的吸引力,不能凝聚發展人才。
二、相關對策
為切實加強村級組織建設,拓寬村級干部隊伍來源渠道,優化村級干部隊伍結構,結合我鎮實際,提出相關對策如下:
1、創新選用方式。在破解選人難上狠下功夫,破除“論資排輩、搞平衡照顧”的舊觀念,樹立“無功就是過,經濟上不去就是錯”的新觀念,做到以發展業績論英雄。拓寬選人渠道,不但注重從初高中畢業生、致富能手、復員退伍軍人中選拔村干部,還從外出務工經商人員和高校畢業大學生中不拘一格地選拔和任用村干部。打破過去那種選人用人僅局限于本村的局面,只要是符合組織規定,廣泛聽取群眾意見,以嚴格、公正、透明的程序選拔的人都可以用,做好村級后備干部人才庫的建設工作,對優秀人才登記建檔,實施動態管理,及時把那些思想開放、頭腦活、群眾威信高、致富能力強、樂于為群眾辦事出力的能人,推選進入村“兩委”班子。
2、加大培養力度。在培訓上加力度,充分發揮基層黨校的陣地作用,定期對村級后備干部進行培訓,重點加強關于黨的方針、政策等理論知識學習,加強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和基本知識、現代管理、法律法規、實用技術等方面的培訓,有條件的村可以選派后備干部到職校脫產學習,切實增強技能水平。在鍛煉上搭舞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適時適量安排后備干部在村級群團、經濟組織中擔任一定職務,實現“定崗鍛煉”,在換屆選舉時依法依規引導群眾把有發展潛力的村民和黨員選進村民代表和村組長隊伍,通過直接與村兩委“打交道”,促使后備干部盡快成長,熟悉體制機制的運作規律,為將來干部配備打下基礎。
3、適當提高待遇。去年年省委、省政府高瞻遠矚,由省財政按2000元/村、縣財政按1000元/村的標準增加農村干部報酬,但即便如此,村級組織保工資、保運轉的缺口依然較大。建議上級能夠在綜合考慮農村人口、面積、工作難度等因素的基礎上,對村級辦公、工資發放、民主建設等經費支出全口徑預算,加大轉移支持力度,并按每3到5年保持適當增幅,進一步優化農村干部工作環境,提高村干部待遇,同時,適時配套出臺村干部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實施辦法,切實增加村干部工作的源動力,不斷調動村干部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 上一篇:互聯網安全管理緊急通知
- 下一篇:廣電行政執法難題調研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