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電建設管理調查報告
時間:2022-03-31 03:06:00
導語:小水電建設管理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基本情況
我縣單站裝機容量5萬千瓦及以下的小水電站共有57座,小水電站總裝機23071kW,年發電量4641萬kWh,項目總投資10201萬元。
(二)小水電管理體制
由于歷史原因,我縣的小水電管理比較混亂,行業管理由原來我縣成立的縣小水電公司負責,后來縣小水電公司撤銷后管理權限歸縣水利行政主管部門,項目的技術審查由水利行政主管部門負責,項目的核準(審批)由發改部門負責,接入系統由電力部門負責,上網電價由縣物價部門上報上級發改部門審批。
(三)小水電建設管理運行情況
一是項目沒有辦理建設核準手續。57個水電站中只有21個電站辦理了立項手續,36個電站均沒有獲得項目核準手續。
二是部分項目業主以招商項目規避行政許可。有的項目是政府招商項目,政府在開展招商活動時承諾提供良好的投資環境,部分業主即以此規避行政許可,既沒有按規定程序申報建設核準手續,也沒有進行項目招投標,在項目簽約后就匆匆上馬。個別項目屬“四無電站”并進行了銷號清理,但相繼發出停建通知后仍然繼續施工建設。
三是項目前期工作十分滯后。水電建設項目是江河開發治理工程,直接關系到水資源利用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項目的前期工作不僅時間相對較長,而且前期經費投入相對較大。因此,絕大多數項目根本就沒有開展勘察或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
四是項目管理相對比較混亂。按照規定,水電站建設項目的勘察設計權和開發建設權應由發展改革部門按要求進行核準,事實上大部分項目并未經發改部門核準卻開工建設,造成了水電站建設項目管理相對比較混亂。
二、小水電開發的成效
我縣小水電具有就近開發、就地成網、投資方式靈活、投資周期短、見效快、對生態沒有大的影響等優點。在帶動地方經濟發展、促進扶貧開發和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夯實農業基礎設施、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條件等方面,具有較大的影響。
(一)小水電拉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我縣小水電總裝機達2.3萬kw,年均可發電4641萬kw·h左右,上網電價以2010年標準每度電0.28元算,可產生產值1300萬元左右,對縣域經濟的拉動按1:7測算,將達到10000萬元。若分別按6%、17%的地稅和國稅率計算,年可產生稅收300萬元。
(二)改善了生態環境。我縣農村大部分地區的生產、生活用能,也主要靠消耗森林資源或煤炭資源獲取。如果加快農村小水電開發,用小水電代替燃料,既可解決農民生活燃料問題,又可逐步調整農村用能結構,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還可促使我縣生態逐步得到恢復,更可以保護水質。
(三)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
大力發展小水電,是解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用電需求,培育農村水電支柱產業,帶動相關產業,促進地方社會生產力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途徑,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有力支撐和基礎保障,直接關系廣大貧困山區、老少邊窮地區人民的根本利益。發展小水電,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是貧困地區實現資源向資本轉變的必然選擇。
三、存在問題和原因分析
我縣小水電開發雖然前景可觀,但在開發中或待開發仍然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縣境內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很大,但實際可開發量較小。
(二)前期工作難度大。按有關要求,項目實施前需做好流域水力發電專項規劃、水資源論證、開發項目水土保持方案、開發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地質災害危險評估、項目安全生產專題報告、項目建設核準等大量工作,這些專項工作涉及部門多,且許多項目審查審批權限在省市級,各部門審查審批的時間雖有規定,但還是需要相當一段時間來完成,容易帶來招商難和實施難。部分業主沒有進行項目報批手續。
(三)多數小水電開發的業主都是私營或個體合作,工程建設所涉及的土地、林地等征用時沒有進行地質、環保等評價。
(四)大電網對農村電力市場的高度壟斷,利用電網管理的調度權對小水電采取限時、限量和限價的“三限”政策,嚴重損害小水電企業的利益。
(五)小水電自身管理上的問題,也制約著小水電效益的發揮。一是現代化程度低,造成市場競爭力較弱。小水電站本身規模小,現代化程度低,電量生產有限,生產成本伴隨著工程造價和建設成本的逐年上漲而不斷攀升,成本的居高不下直接影響到小水電企業的競爭力。二是分散經營,行業缺乏凝聚力。小水電是一個弱勢行業,小水電將來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社會效益、環境效益以及其公益性的地位是否能得到全社會的認可。目前眾多的農村小水電企業采用的是分散式粗放經營,小水電行業處于一種相對比較混亂的狀態之中,行業的凝聚力低,缺乏一個為行業的發展獻計獻策,關鍵時刻能代表行業出面,維護本行業利益的行業組織。三是重建設、輕管理、少研究,小水電技術明顯落后。長期以來,小水電因受規模、資金、技術等因素的制約,在制度管理、安全管理、技術管理等方面均較為落后。近年來,隨著投資主體的進一步多元化,許多承包經營或私營電站大量出現,使行業管理更加混亂,給小水電的發展帶來非常大的隱患。企業缺乏長遠意識,只注重眼前利益,安于現狀,對開發應用先進技術缺乏熱情,技術創新能力不強,造成小水電技術明顯落后。
四、我縣小水電建設管理的建議
(一)制定合理的小水電上網電價。小水電具有地方性、政策性和準市場競爭性等特征,全國大多數省份出臺了保護小型水電的電價政策,一些省份已經按廠網分開、竟價上網原則實行同網同質同價。對小水電較低的上網電價,省政府應按公用產品的定價政策,制定能維持小水電運行發展的合理電價。
(二)嚴格按小水電站的基本建設程序進行,促進小水電站開發的健康發展。隨著小水電站開發投資項目的增加,一些投資者為加快進度、降低前期費用支出,采用了規避基本建設程序,減少前期工作論證等手段。而前期工作論證不充分,將可能會增大投資風險,基本建設程序不完善,將可能對公共安全帶來嚴重隱患,投資者應按照基本建設程序進行投資。要加大對違規者的處罰力度,促進小水電站開發的健康發展。
(三)認真思考,加大力度,做好我縣小水電開發的前期工作。一是要樹立倒計時意識,各有關部門要在縣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積極配合,做好我縣小水電開發的各項工作,認真對我縣小水電開發情況進行認真梳理,對具備開發條件的及時組織上報進行審批。二是對我縣已簽約的小水電站進行認真清理,凡是未開展工作的,由縣政府限時收回開發權,重新簽訂開發業主,一切責任由開發業主負責;對具備條件尚未開發的小水電進行疏理,加快招商引資步伐,明確業主,使我縣的小水電開發得到充分的開發。
(四)有關部門應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強對小水電資源開發的政策處理協調工作,尤其對政府有償出讓的項目要給予更多地支持和幫助,在切實維護當地農民群眾利益的同時,也要保護好開發業主的合法權益。
(五)保護好生態環境,促進我縣小水電的可持續發展。小水電作為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在開發過程中,必須做到水電開發和水利工程建設之間的統籌安排和合理規劃,堅持工程建設要與水資源的綜合開發協調統一,確保生態環境不受破壞,或破壞后要盡快恢復。一是要做好小水電資源開發利用規劃,按照“統籌兼顧、科學論證、合理布局、有序開發、保護生態”的原則,嚴格小水電項目建設程序和準入條件,要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法》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等有關規定,依法實行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并按規定程序審批。二是要強化后續監管,落實各項生態保護措施。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規范工程建設管理各項活動,確保工程質量和安全運行。三是建議擴大公眾參與,強化社會監督。對涉及公眾環境權益的小水電開發規劃和建設項目,規劃編制機構和建設單位應當在報批開發規劃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前,采取便于公眾知悉的方式聽取公眾意見。四是對工程建設實施過程中的生態破壞,要采取固定、治理、綠化相結合的環保措施,達到既穩定地質,又美化環境的綜合治理效果。
(六)搞好山體穩定性評價。由于我縣地貌形態復雜,小水電分布不均,山體不穩定,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發育地帶,尤其當巖體破碎臨空時,易導致失穩和變形,特別是在短時暴雨及人為擾動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易釀成地質災害。為保證安全,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建議業主作好山體穩定性評價。
當前,我縣小水電已迎來最好的發展機遇,廣大投資者應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機遇,通過行業創新,確立小水電可持續發展所需的內部機制,理順小水電與大電網的外部關系,順應水電開發的戰略轉移,把小水電行業的持續發展與我縣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結合起來,又好又快地促進小水電發展。
- 上一篇:稀土金屬產業發展調查匯報
- 下一篇:黨政干部績效考核經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