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區旅游品牌調查報告

時間:2022-04-01 08:37:00

導語:地區旅游品牌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地區旅游品牌調查報告

“十二五”時期,我縣將進入發展的“高速時代”,同時伴隨著“休閑時代”到來,大力發展以休閑養生產業為主的生態旅游業迎來歷史新機遇。在縣第十二次黨代會上,縣委提出了“全力打造礦產品精深加工和產業承接的重要基地,粵港澳優質農副產品的供應基地,休閑養生的生態福地,贛粵邊際宜居宜業、文明幸福的精致新城的‘三地一城’”的奮斗目標,其中打造休閑養生的生態福地,將促進旅游產業真正地由弱勢產業向強勢產業、向戰略性支柱產業轉變。

一、我縣發展休閑養生旅游產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休閑時代,改變了人們的旅游消費方式,以提高生活質量為目的,融休閑健身、養生求知等于一體的輕松、快樂而富有意義的休閑旅游已成為消費主流。旅游業作為低碳產業,國家、省、市都非常重視,在政策上也予以多方面傾斜。從市場需求看,旅游消費已經從旅游觀光轉向文化體驗、休閑養生,把休閑養生融入旅游,是旅游產業多樣性發展的必然趨勢。我縣具有發展休閑旅游業的區位優勢、生態優勢、資源優勢和后發優勢,在縣委、縣政府對休閑旅游產業發展的高度重視下,今后一個時期,將是我縣休閑旅游業加快發展不可多得的歷史機遇期。我們要順應旅游業的內在發展規律,尋找比較優勢,實行錯位發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休閑旅游業作為一項綜合性產業,其內容涉及方方面面。我縣旅游業加快發展需應對以下挑戰。

(一)財力支撐的有限性。隨著旅游市場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區域旅游市場的競爭加劇,城市品牌形象競爭已處于白熱化狀態。特別是周邊縣市先后將旅游業列為優先培育的重點產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相對于周邊縣市,不論是設施建設、宣傳促銷,還是政策獎勵,我縣在資金投入上存在明顯差距,難以為我縣休閑旅游業加快發展提供財力支撐。

(二)產品結構的滯后性。旅游消費已經從旅游觀光轉向文化體驗、休閑度假,需要我們更加注重旅游產品的多元化、特色化和軟硬件配套發展,以滿足不斷提升的旅游消費需求。我縣的旅游產品還處在以觀光為主的發展階段,還沒有完成結構升級,現在提出發展休閑養生的生態旅游,還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

(三)品牌知名度較低。隨著旅游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品牌化經營已成必然趨勢。我市贛縣、龍南的“客家牌”,瑞金、興國、于都的“紅色牌”在全國都有一定的知名度,而我縣提出的生態休閑“養生牌”才剛剛起步。

(四)旅游人才嚴重不足。旅游行業的發展依賴于人力資源,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我縣旅游正面臨人才短缺的嚴重挑戰。無論是管理人才,還是服務人才,都與我縣發展旅游的大格局不相稱。我縣旅游業人力資源總量不足,旅游專業人才不足,旅游企業管理觀念落后等都有待提升。

二、我縣發展休閑養生旅游產業的比較優勢

圍繞發展休閑養生旅游產業,綜合分析我縣旅游現狀,我縣旅游產業具有以下比較優勢。

(一)區位優勢

我縣地處最南端,60%的邊界與廣東省的翁源、連平、始興、南雄等縣市接壤,素有“南大門”之稱。縣處在105國道、贛粵高速公路、京九鐵路與106國道、京珠高速公路、京廣鐵路的國家二級標準公路連接線上。在建的大廣高速在縣境東側設出入口,縣城將融入珠三角地區(廣州)2小時城市圈內,交通便捷,人流、物流來去快捷方便。

珠三角地區相對集中且發達的城市群,對于我縣旅游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是現代旅游業休閑養生的特點日趨明顯,城市緊張生活中的人們普遍希望能夠就近就便放松疲憊的身心,因而出現了近年來全國各地城市周圍農家樂的普遍興起。我縣得天獨厚的溫泉資源和生態優勢,是發展休閑養生產業的獨特優勢。根據近年客源市場分析,珠三角游客仍是來我縣旅游的主力軍,所以做大做強珠三角地區休閑養生“后花園”這塊旅游“蛋糕”具備一定條件。

(二)生態優勢

我縣屬中亞熱帶季風型氣候,地處九連山與車八嶺兩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地帶之間,東臨九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靠車八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山地資源十分豐富,千米以上的山峰多達6座,有奇峰峻險的丹霞地貌,是贛江和珠江二大水系的源頭,林業用地面積達191萬畝,占全縣國土總面積的83.8%,全縣森林活立木蓄積772.4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82.51%。是全省苗木產業發展重點縣、野生動植物產業發展重點縣,縣境內有桃江源省級自然保護區、省級森林公園、省級濕地公園各1個,生態環境狀況指數位列全省第6位,被列為省級生態縣重點創建地區。特別是南亞熱帶天然闊葉林資源非常豐富,重點生態公益林面積57.41萬畝,超過全縣林地面積的30%,建設了省內規模最大的以林木種苗繁育為主的高峰科技園,以桂花等珍貴樹種種質資源保存開發利用、休閑養生的桃江源生態科技產業園兩個林業平臺,全縣已建各類綠化苗木基地面積已達3600多畝,在全省率先建設了林業產業工業園區。

我縣環境空氣質量常年保持在優良(二級)以上,空氣質量三項主要指標—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總懸浮顆粒物濃度有200天以上優于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一級標準,境內主要河流桃江、黃田江水質常年保持在Ⅲ類水質標準以上,其源頭及眾多支流水質更是經常達Ⅰ類、Ⅱ類水質標準,可直接飲用。

(三)資源優勢

旅游資源豐富,宗教旅游勝地天龍山、國家級森林自然保護區車八嶺、形態多樣的客家圍屋(祠堂)、南逕溫泉、仙師宮、龍興湖、獅子寨、瑤山寨等等,都是旅游觀光、休閑養生的好去處。

天龍山寺歷史悠久,始建于明代萬歷年間,距今有四百多年歷史。傳奇的佛教文化,歷代均有名士慕名前往,題名刻碑。明學家王陽明曾登山覽勝,留下“四季不凋青春色,人杰地靈出英豪”的千古佳句。南逕溫泉水質類型為碳酸鈉型,礦化度1158.85毫克每升,PH值為6.6,水溫63℃,日流量為1512立方米,溫泉中含有豐富的氡元素,其含量之高為國內罕見,對于治療關節炎、風濕病、麻痹癥等病狀具有良好的療效。古老的客家圍屋,朗朗的客家話,火辣辣的客家山歌,獨具特色的客家飲食,構成一幅幅濃郁的客家風情畫。境內有全省唯一的瑤族行政村和2個少數民族聚居村落。獨具特色的瑤族風情讓你留連忘返。座落在群山環抱之中的縣城,梅子山翠綠,桃江河清澈,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無不盡情的享受著這份寧靜,祥和。

(四)后起優勢

對旅游來說,后起也是優勢。因為后起,我們可以做更高起點更高標準的旅游規劃;因為后起,我們可以汲取更多成功和失敗的發展案例;因為后起,全縣上下有更強烈的責任感,時不我待的發展緊迫感。新一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旅游產業的發展,隨著我縣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農村現代化和發展生態化的縱深推進,必將為我縣休閑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

三、我縣休閑養生產業發展策略

(一)總體思路

“十二五”,我縣將著力打響“秀山麗水、養生福地”品牌,構建以“生態、休閑、養生”為主題,綠色山水為主線,田園風光、民俗風情和紅色資源為特色,地域文化為底蘊,生態為賣點的大旅游格局。打造四大旅游板塊:精品山水休閑板塊、歷史文化休閑板塊、民族風情休閑板塊、產業觀光體驗休閑板塊。加大旅游項目招商引資和對外宣傳推介力度,逐步使成為生態旅游熱區和沿海發達地區特別是珠三角地區休閑養生的“后花園”。

(二)工作措施

1、加強領導,制定規劃,高位推動休閑旅游產業發展

一是成立工作推進小組,協調旅游工程建設。打造休閑養生生態福地是一項綜合工程,涉及到文廣旅游、林業、環保、水利、農業、國土、鄉鎮等多個部門,單靠旅游部門難于有力協調方方面面的工作,建議縣里成立以分管縣領導為組長的工作推進小組,其它相關單位為成員,定期不定期召開協調會,高位推動各項工作的落實。各鄉鎮、各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把發展旅游產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大統籌協調、政策支持、資金扶持力度。縣委、縣政府每年對旅游產業發展情況進行年終績效考核,對綜合考核評價優異的單位給予表彰獎勵,對工作落實不到位、考核評價較差的單位予以通報批評。

二是制定全縣旅游總體規劃,描繪旅游發展藍圖。必須繼續堅持規劃先行、以人為本、精致的理念,高標準加快編制以休閑養生為重點的全縣文化生態旅游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高標準編制好南逕溫泉度假區組團的專項規劃,精心包裝南逕溫泉休閑療養會議旅游度假區組團項目,通過招商引資向外推介,落實投資主體,盡早開工建設。盡快完善完成天龍山佛教養生旅游度假區組團專項規劃等。

三是制定旅游人才發展規劃,提供旅游發展人力資源保障。旅游人才發展,前提是強化人才觀念,加大現有人才的培訓力度,積極引進外部優秀人才,實施整體性旅游人才開發工程,優化旅游人才的成長環境。縣旅游局擔負著全縣旅游規劃和管理工作,但目前縣旅游局還只是一個副科級事業單位,且人員編制只有4名,旅游專業人才缺乏,難于適應現在旅游產業發展的要求。建議參照周邊縣市做法,對我縣旅游管理機構提升格次,增加編制,強化旅游管理機構對全縣旅游工作的規劃管理,宣傳開發和服務引導職能。

2、突出重點,完善設施,打造生態休閑旅游“四大板塊”

近年來我縣圍繞打造“生態休閑旅游”這個品牌,“四大旅游板塊”已初見雛形,但由于投入資金不足,開發品味不高,經營模式落后,各景區景點還沒有形成品牌效應。下一步,要以南逕溫泉度假區、圍屋客家民俗風情區、南北線農業觀光區為重點,形成春有田園風光,夏有中灘清涼,秋有桂花飄香,冬有溫泉沐浴的“四大休閑旅游版塊”。一是精品山水休閑板塊。建設和提升南逕溫泉度假區、中灘靜養中心、天龍山景區、梅子山公園等精品景點,特別要高品位開發南逕溫泉度假區,以溫泉度假區為龍頭,帶動南逕桂花觀光帶、蘭花觀光帶、體驗式農業觀光帶的發展。有效保護、合理開發利用桃江旅游資源,重點開發水上運動休閑項目。二是歷史文化休閑板塊。重點以圍屋、曾氏宗圣宗祠、李氏祠堂等具有歷史文化旅游價值的古村和古跡為核心,深挖其歷史故事和傳說,展示客家傳統的生產生活用具,將整個村打造成歷史文化景點。三是民族風情休閑板塊。凸顯全省唯一瑤族村的優勢,打造民族風情特色村。以互動體驗的方式,吸引游客參與到瑤民生產生活中,融入大自然,體驗勞動樂趣。四是產業休閑板塊。以現有的組培中心、臍橙等產業為基礎,大力發展桂花、蘭花、厚樸等芳香產業,打造現代農業生態休閑旅游項目。

3、優化政策,加強宣傳,提升生態旅游的品牌知名度

一是加大政府引導性資金投入。要將旅游發展專項資金列入年度縣財政預算安排,每年安排100萬元以上旅游發展專項資金,用于編制旅游規劃、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建設、舉辦節慶活動和旅游隊伍培訓、旅游宣傳網站建設、編制旅游交通圖、設計制作旅游紀念品、制作大型旅游宣傳廣告牌、獎勵扶持旅游發展以及鼓勵發展會展旅游等工作。

二是提出全縣旅游宣傳口號,唱響生態旅游品牌。現代旅游業的發展已進入品牌競爭時代,許多全國著名的旅游景區都沒有“坐食老本”,而是在全國各大強勢媒體大做品牌宣傳,提高品牌知名度。我縣旅游業起步晚,基礎溥,更沒有品牌優勢,目前急需提出一個定位準確的宣傳口號,如:“天然氧吧,養生福地”、“生態,養生福地”等。可通過向全社會公開征集的方式來提出,這樣一方面可以集思廣義,廣納民意,另一方面可以在全社會宣傳發動,營造良好的氛圍。

三是加大旅游宣傳推介力度。充分利用本地和上級媒體,結合各種大型節慶活動、宣傳推介活動,提升旅游的知名度。整合媒體資源,積極與各客源地媒體進行旅游節目和廣告互換,擴大縣內外旅游宣傳覆蓋面。主動融入長珠閩旅游圈,重點是要加強與上級旅游部門和周邊市、縣的旅游部門建立一種長期的聯系,形成合力助推旅游事業的發展。

4、控制污染,保護生態,打造休閑養生的“森林氧吧”

一是抓好規劃,整合資源。要著眼長遠,對生態保護進行專項規劃。規劃建設兆坑縣級自然保護區、中灘省級森林公園和社逕生坑省級濕地公園,加快省級桃江源自然保護區建設步伐,力爭5年內升格為國家級。要積極創造條件,建設中國南方最大的芳香產業基地、中國“彩桂之鄉”、全省乃至全國的重點生態示范縣和林業科技示范縣。集中力量培育縣厚樸公司、高峰公司等龍頭企業,將其打造成集種質資源、苗木繁育、種植基地、產品研發、芳香精油提煉加工、旅游觀光等“六位一體”的綜合生態示范基地。

二是依靠科技,科學發展。加快林業科技的推廣應用,提高林業科學經營水平。充分利用高峰林木良種繁育中心設施和技術,實行組培育苗、扦插育苗、營養杯育苗,培育一批具有比較優勢和自主知識產權的芳香植物產品研發技術,創造特色品牌企業和品牌產品,尤其是具有原產地特色的產品企業和品牌,發揮其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拓展重點生態公益林多種功能,提高生態公益林綜合效益。充分發揮我縣南亞熱帶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的資源優勢,建成全國南亞熱帶天然闊葉林資源基因庫,并在高速公路出口周圍建設集品種收集、展示、苗木交易、農家樂、農業觀光、生態旅游為一體的南亞熱帶天然闊葉林綜合利用展示園。

三是要加強有水污染的工業企業的環境監管。要提高環境保護門檻,對有廢水、廢氣排放的企業要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嚴格限制新上稀土開采、畜禽規模化養殖等涉氨項目。要督促所有企業完善污水、污氣治理設施并保持正常運行。對污染治理設施不完善、超標排放或超總量排放的企業要責令限期整改,對偷排、直排水和氣污染物的違法行為要嚴厲打擊。對涉氨類企業如經治理仍不能達標排放的要堅決予以關閉。鼓勵礦產品企業由單純擴大生產規模的橫向粗放型發展模式轉變為向礦產品精深加工的縱深高科技發展模式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