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福地打造調研報告
時間:2022-04-01 08:40:00
導語:生態福地打造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十二次黨代會上確定打造“三地一城”的發展戰略,即“從工業層面定位,打造礦產品精深加工和產業承接的重要聚集地;從農業層面定位,打造粵港澳優質農副產品的供應地;從生態和服務業層面定位,打造休閑養生的生態福地;從城市和社會民生方面定位,打造贛粵邊際宜居宜業、文明幸福的精致新城。”結合我縣實際,就關于打造休閑養生的生態福地調研報告如下:
一、休閑養生的生活方式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要求
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們告別溫飽逐步走向小康和富裕,對延續生命和提高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養生也就成為人們研究的熱點課題,尋找一個適宜養生的地方去旅游、常住甚至永久性居留,也成為當下的一個熱點。當然,并非什么地方都適宜養生,也并非什么地方都能成為養生佳處。總體來看,一個適宜養生的地方,一定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諧的人文環境、穩定的社會秩序、完善的生活設施、豐富的資源物產。同時,作為旅游休閑養生地來打造,還必須要有便捷的交通條件等。所以,作為一個養生之地,應是一個全方位概念。
二、打造養生之城的必要性
將打造成休閑養生的生態福地的定位和設想,筆者認為主要是基于以下幾方面的要求:
第一,是科學定位的需要。這些年來,為提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進一步促進旅游等發展,形成的獨特品牌效應,全縣在對外宣傳、推介等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比如,“一江兩岸”的打造等,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總體來講,還缺少一個如同婺源縣“中國最美鄉村”一樣的定位,也使我縣在旅游宣傳、項目推介以及對外交流等方面,處于比較滯后的境地。因此,有必要對進行一個科學的定位。而休閑養生的生態福地的提出,則較為全面地反映了地域人文的特質。
第二,是整合品牌優勢的需要。近年來,我縣著力打造“一江兩岸”的同時,各鄉鎮和各旅游景點,也紛紛打出了對外的品牌,如“溫泉度假村”、“雅溪圍屋”等。我們感到,這些品牌從相對的個體來講,確實體現了一定的獨特性。但作為一個縣的對外宣傳來講,相對太過繁多,難以讓外人形成一個對的鮮明印象。并且,品牌多了以后,還可能互相之間形成影響。所以,有必要有一個總體的定位,一個總的品牌和口號,從而有利于對外宣傳、推介。休閑養生生態福地的提出,較好地涵蓋了多種品牌。
第三,是展現比較優勢的需要。目前,在全市旅游發展的整體格局中,我縣旅游處于一個比較尷尬的位置。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在于旅游景點、產品的同質性。單純從自然風光看,難以與鄰縣小武當和九連山媲美;單純從知名度看,也與興國、瑞金存在很大差距。但是,的優勢,在于幾乎所有不同風格的旅游產品都有。所以,我們不應再在“單打”上與其他區縣競爭,而應在整合的基礎上,形成新的比較優勢,簡而言之,要努力去謀取“團體冠軍”。因此,對旅游要重新定位。而生態福地的提出,應該講幾乎囊括了我縣所有旅游產品,也不同于其他區縣旅游產品,在旅游市場細分上,也適應了社會的需要。
三、關于打造休閑養生生態福地的可行性
是一個宜居、宜業的地方,這是肯定的。但是,定位于休閑養生生態福地,則意味著要比其他相類似的地方有更好優勢和更大特色。從實踐來看,我們認為,定位于生態福地,在于有著其他地方所不具有的綜合優勢。
第一,有著稀缺的養生環境。是山區縣,生態環境十分優越。從養生角度看:一是山地資源十分豐富。全縣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79座,1000米以上的有6座,其中地形又以山地、丘陵為主,擁有山林19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82.5%,是南方48個重點林業縣之一。二是氣候非常宜人。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均降雨量1709.5毫米,平均日照時數1554.3小時,年平均氣溫18.8攝氏度,無霜期301天,非常有利于身心健康,這在全國是不多的。二是水好,水質優良率高。水資源豐富,全縣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700.6毫米,春夏兩季為雨水集中季節;特別是水質很好,污染少,沒污染的水對身體健康極為有利。三是空氣好,負離子含量高。由于山好、水好,的空氣相應的也非常好,特別是其中的負離子已成為“人類生命的維生素”。我縣曾獲得“省生態環境狀況指數第六”的榮譽。擁有清新潔凈的空氣和高質量的水體,是久居都市樊籠、備受工業污染、城市噪聲困擾的都市人逃避城市喧囂、獲得身心愉悅的理想凈土。
第二,有著獨特的養生物產。談到休閑養生,如何吃出健康、吃出好身體就是一個不能回避的問題。按照現代養生學的觀點,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是養生的首選。而這,也恰恰是我們的獨特優勢。特別是近年來,我們堅持打生態牌,走綠色路。全縣形成了以綠色蔬菜、綠色果業為主的農業支柱產業,主要農業特色產品有高山蔬菜、西瓜、椪柑、竹筍、臍橙、板栗、香菇等,產品遠銷粵、港、澳地區和北京、上海等全國大城市及東南亞各國。擁有“高山牌”無公害蔬菜國家級商標,是國家級高山蔬菜標準化示范區。同時,還是省重點蠶桑縣和椪柑生產基地縣。茶葉和茶油,我縣也是遠近聞名的,茶葉以高山無公害而聞名。而茶油作為環保的高級食用油,含有不飽和脂肪酸等多種成分,長期食用,對身體有著較好的保健作用,并且不會導致“現代病”和“富貴病”的發生。
第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要打造休閑養生生態福地,還需要有完善的接待、交通等基礎設施為保障。一是地質安全。縣位于最南端,東經114°10′—114°50′,北緯4°30′—25°10′,由于降水豐沛,植物茂盛,溫度適宜,所以這條地帶應該說是最適于人生存的地帶。從有史可查的資料來看,幾乎沒有發生具有災害性的地震以及其他自然災害,地質非常安全,宜人宜居。二是交通便捷,區位優勢突出。縣城處于105國道與106國道、贛粵高速與京珠高速的公路連接線上,距贛州火車站142公里,至龍南火車站45公里,至廣州泛珠三角經濟圈和承接沿海產業轉移的前沿陣地。2009年10月開工建設的大廣國家高速公路途經縣內,通車后將融入珠三角二小時交通圈。三是居行方便。近年來,我縣相繼建成了一些較高品位的旅游接待賓館酒店,特別是希橋賓館,為四星級服務水平;賓館由于位于縣城含江路與壽梅路繁華地段,交通方便,為三星級服務水平。同時,我縣近年來房地產市場發展較快,以江畔灣、明珠新城等為代表的一批旅游地產項目發展趨勢較好,但房價并不高,十分適合外地人來此置業,也適合旅游投資,增加旅游接待量。四是社會和諧。人以客家人為主,而客家人一直以來以熱情好客著稱。同時,民風淳樸,整個社會治安狀況良好,即使在鄉間居住、生活以及漫步旅游,也非常安全。所以總體上講,確實是一個宜居、宜游、宜業、宜人的養生好去處。
第四,有著廣闊的養生市場。緊鄰中國最富裕的經濟圈——珠三角經濟圈。這一經濟圈內,有著中國相對極為旺盛的養生市場需求,包括“銀發階層”、“白領階層”以及“圓領階層”,都對生活質量、生活品位和身體健康有著更為考究的要求。同時,省級重點工程“尋全高速”,東接福建武平,西接,橫向連接廈蓉高速、大廣高速,建成后養生市場將會進一步擴大。如果能牢牢抓住這個重大機遇,無論是對旅游發展,還是對整個經濟社會的帶動,都將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
四、打造休閑養生生態福地需要著手的幾項工作
基于對生態福地的定位,我們要立即著手統籌謀劃,加快推進。當務之急,以下幾方面工作必須加強:
第一要科學謀劃,打造支撐體系。圍繞這一全新定位,我們必須對全縣的旅游、宣傳、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等工作方向進行一個適當的修改和完善。特別重要的是,休閑養生生態福地不能只作為一個口號,而要盡快形成三個層面的支撐:一個是品牌內涵。要系統挖掘并包裝我縣的生態、文化、人文和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并通過拍專題片、專題研討會,請專家論證等方式,使這一定位得到社會各界的認可。二是建設體系。打造生態福地,必須要有一個較為系統的推進體系,包括吃、住、行、游、養等各方面如何去打造,都要有一個規劃和謀劃。三是項目支撐。在明確了建設和打造的思路方向后,把規劃變成行動,重點還是要落實到一批項目上來。目前,我縣的旅游地產項目有待加強,有一些還處于規劃狀態,必須要求業主按照我們這樣的一種定位,來進行項目的規劃設計。同時,要加大對外招商和對上爭取力度,特別是一些大型企業集團、國家部委的休養基地項目,要大力爭取落戶我縣。
第二要圍繞養生,壯大綠色產業。由于世界對綠色食品需要量的不斷增加,我們在推進綠色有機產業發展上還要加快。重點來講,還是要突出“高山、綠色”,著力在壯大規模、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其中,尤其要圍繞休閑養生的主題,對現有綠色產品的保健功能、養生功能和防病抗衰老等功能要大力開發,才能既滿足市場需求,又加快產業發展。
第三要保護生態,保持綠水青山。生態是之所以確定這樣一個定位的重要基礎,所以,一定要把生態保護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來推進:一是要推進植樹造林、封山育林、退耕還林的長期化、長效化,保持公益林建設的成效,結合農業產業化發展,推進林種結構調整,科學發展林業旅游。二是要繼續抓好小流域綜合治理、河道采砂治理、流域禁漁以及保護桃江等活動。三是要繼續抓好工業的環境問題,改善化工安全生產和化學品安全管理體系,增強企業環保意識,提升環保部門的環境管理水平,從而確保生態建設進入一個良性循環的軌道。
第四要創新思路,發展文化產業。近年來,我縣在文化事業的發展,特別是對古圍屋、梅子山以及天龍山的保護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做大文化產業、發展“文化經濟”上,還有所欠缺。為此,未來文化的發展,要以產業化為方向,在養生等新業態上更多著力。要發揮好追求自然的理念,用獨特的客家飲食文化、醫藥文化和養生文化吸引游客來我縣旅游、休閑和購物等。
第五要加大品牌宣傳。要將休閑養生生態福地作為主品牌,將“一江兩岸”作為主要支撐,在我縣今后旅游、招商等各方面的對外宣傳上統一使用,切實加大宣傳力度,并通過在高端媒體等平臺的推介,使之深入人心。
- 上一篇:糧食穩定增產實施意見
- 下一篇:加強孤兒保障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