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預防腐敗調查報告
時間:2022-04-08 02:26:00
導語:發改委預防腐敗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有效預防腐敗是反腐倡廉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深入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必須不斷探索和研究的重大課題。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明確指出,在堅決懲治腐敗的同時,加大教育、監督、改革、制度創新力度,更有效地預防腐敗,不斷取得反腐敗斗爭新成效。結合近年來市發改委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實際分析,我們認為,預防腐敗能否取得最終成效,關鍵在于建立健全倡廉教育、制度運行、典型引導和領導示范、權力控管、執法監督、部門綜治、法紀懲處機制等一整套拒腐防變長效機制。
一、健全倡廉教育機制。廉政教育作為一種思想引導,對于提高一個單位、一個部門或者一個人的拒腐防變能力起著重要作用。一是加強正面教育。把黨風廉政教育與弘揚系統“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結合起來,樹立拼搏奮斗、積極進取的意識;把黨風廉政教育與爭先創優活動結合起來,培養干部職工良好的職業道德、法制觀念和公仆意識;把黨風廉政教育與經常性的作風紀律整頓結合起來,樹立“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常在冰上跑,就是滑不倒”的清廉意識,要求黨員干部在抓項目審批過程中把好權力關、金錢關、人情關。二是搞好超前教育。針對元旦、春節、中秋節期間容易發生的違紀行為,搞好節前教育。杜絕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風;要求領導干部以身作則,廉潔自律,正確使用手中權力,為群眾做好樣子。三是抓好集中教育。針對每一個時期帶有傾向性的問題,抓住不放,開展作風紀律整頓,集中時間、精力,搞好集中教育。四是實施重點教育。對重點科室關鍵崗位人員的教育作為重點,時時提醒大家用好手中的權力,做到遵紀守法不貪贓,秉公盡職不謀私,吃請不到、送禮不要、賄賂不收成為全體人員的自覺行動。
二、健全制度運行機制。建章立制,規范權力運行,是預防腐敗的一項有效措施。近年來,市發改委根據自身實際,不斷建立、修改和充實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堅持用制度規范每個干部的行為,努力探索出一條強化規章制約機制。該委先后建立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黨風廉政教育談話制度》、《優質服務承諾》、《干部職工八小時以外自我公約》、《首問責任制》、《一次性告之制審批審核事項制度》、《財務管理制度》、《車輛管理制度》、《領導干部重大事項報告制度》、《聘請行風監督員制度》等一系列廉政制度,有效規范了干部的行政行為,提高了干部拒腐防變能力。當然,需要注意的是,建章立制是基礎,執行才是關鍵。制度決不能當成一種擺設,假如制度上了墻,干部卻放了“羊”,那么這種制度再好也是沒有意義的。因此,在廉政制度的執行過程中,要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把“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各負其責”的責任制一級一級地落到實處,切實改變一些地區和單位存在的“一手硬、一手軟”的狀況。
三、健全典型引導和領導示范機制。典型是時代精神的具體化、形象化,推出一個好典型,就能使廣大黨員干部學有榜樣,干有目標,產生廣泛、積極的影響。過去常說“撥亮一盞燈,映紅一大片”就是這個道理。要發揮典型的引導作用,一是領導要善于發現典型,要用公正的眼光看待典型,不能以個人的好惡為標準去衡量周圍的人和事,投其所好的典型是站不住腳的。二是要總結典型能指導現實的經驗,樹立站得起、立得住的典型。三是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去宣揚典型,切忌走過場。在典型的宣揚上,要滿腔熱情、理直氣壯地宣傳廉潔奉公的精神,支持廉潔奉公的行為,保護廉潔奉公的干部。決不能讓廉政勤政的干部吃虧、受氣、被打擊,更不能出現“好的不香、壞的不臭”的狀況。與此同時,要健全領導示范機制。“上不正何以正下,已不正何以正人”。實踐證明,如果領導干部不解決自身的廉政問題,不但抓不好本部門的廉政建設,而且對群眾思想行為及價值取向產生消極影響。領導干部身正行端,就是大家的一面旗幟,就是無聲的命令,就可以對群眾產生巨大的說服力、推動力,不僅可增強群眾對領導的信任感,同時可煥發無法比擬的工作熱情和工作干勁。
四、健全權力控管機制。控管權力的最有效方法是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按照規定的工作程序辦事,不能以任何借口個人決定重大問題。凡屬重大決策,都必須經過集體的充分討論,不準個人或少數人專斷。不能自視特殊,超越權限,把個人的意見強加給下級組織,更不能讓下級違反原則辦事。其次要建立結構合理、配置科學、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權力運行機制,保證權力沿著制度化、法制化的軌道運行。再次,不能把具有互相制約的職責和權力集中于一個部門或一個人。對要害部門、實權部門和重要崗位的權力一定要進行適度的分解,合理分配權力;實行職能交叉使單個部門、單個人不能對權力形成壟斷;以避免權力過大和過于集中,減少以權謀私、權錢交易的機會。對重要崗位的工作人員實行定期輪換,可以減少各種非正常關系的延伸和輻射對權力運行造成的影響。
五、健全執法監督機制。行政執法監督可分為法律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和派監督。通過多方位、多渠道的監督,可以制約消極因素,調動積極因素,推動各項工作的開展。一是實行內部監督。機關內部工作人員相互學習、工作、生活在一起,彼此間接觸多,最了解內情,相互監督更直接,更準確。實行內部監督,需要打開情面,克服老好人思想,需要有嚴肅認真的態度和對工作極端負責的熱忱,需要對內部情況掌握的準確、細致。二是接受社會監督。通過設置“舉報箱”、“舉報電話”以及設立舉報郵箱;聘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作為行風監督員;深入基層服務對象征求意見,實施科級干部末位懲戒制;制定便民措施,建立領導信訪值班制度等,積極主動接受群眾監督。三是搞好家庭監督。黨員干部的家庭成員積極投身于廉政建設上,將會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積極開展樹文明家風、建文明家庭、做廉政夫妻活動,發動家庭成員一起監督,共同遵紀守法,抵制腐敗現象,筑起拒腐防變的第二道防線。
六、健全部門綜治機制。腐敗問題是一個社會問題,有著深刻的思想根源,歷史根源和社會根源。要加大反腐力度,推進反腐進程,取得反腐斗爭決定性勝利,光靠一個單位、一個部門,效果是有限的,需要在黨委統一領導下,黨政一齊抓,部門協力抓。要充分發揮紀檢監察、司法、行政執法監督等專門機關的作用,并且做好協調配合工作,發揮整體作用。部門之間要經常通氣,下級部門要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情況,以取得上級的工作指導。就是一個單位內,光靠紀檢監察人員也是不夠的。需要動全員參與、管理的積極性,使全員的反腐熱情化為反腐動力,奪取反腐斗爭的勝利。
七、健全法紀懲處機制。對于腐敗分子、腐敗行為,必須繩之以黨紀國法,決不能手軟。然而在一些部門和單位仍存有誤區,有的領導自身不干凈,害怕“拔出蘿卜帶出泥”;有的怕“家丑外揚”,損害形象,抹煞政績;有的礙于“關系網”、“說情風”,害怕得罪人;有的認為懲治腐敗有損本地區本部門經濟利益,搞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有的認為有些腐敗分子曾經是“功臣”,是“能人”,有過貢獻,心慈手軟,這都嚴重影響著腐敗的懲治。存有片面認識的部門領導,要進一步提高認識,轉變看法,采取有力措施,同一切腐敗現象作斗爭。“誅一鄉之奸,則一鄉之人悅;誅一國之奸,則一國之人悅”。要在全黨全社會形成“老鼠過街,人人喊打”之勢,決不能讓腐敗分子順順當當搞腐敗,太太平平過日子。
- 上一篇:食品產業發展調查報告
- 下一篇:發改委產業結構優化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