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銷社系統合作與聯合發展調研報告
時間:2022-04-11 08:48:00
導語:供銷社系統合作與聯合發展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供銷合作社是農民群眾集體所有的合作經濟組織,農民社員之間的相互合作組成了基層供銷合作社,基層社之間及其逐級合作與聯合,構成了縣、市、省聯合社和全國總社,從而形成了遍布城鄉、上下貫通的供銷合作社網絡和體系。
由于我國特殊的歷史原因,長期以來供銷合作社被作為執行計劃經濟體制的分配工具,按照“發展經濟、保障供給”的方針,上級社與下級社之間的聯系紐帶是商品分配的計劃、重要物資的調撥,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業務聯合與合作關系,導致了“合作社不合作、聯合社不聯合”,“大系統、小企業”的頑疾。改革開放以來,雖然也曾經嘗試過開展業務合作與聯合,如20世紀80年代曾經探索過“工業品聯購分銷、農產品分購聯銷”的合作與聯合模式,但由于觀念、體制、機制和利益分配的原因,也都夭折了。
隨著近幾年來供銷合作社企業改制任務的逐漸完成,供銷合作社發展業務,重筑經營網絡,重新體現自身價值的愿望已經擺上了重要的議事日程,反映日逐強烈。201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發1號文件明確提出“供銷合作社要推進開放辦社,發展聯合與合作,提高經營活動和市場競爭力。”2012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發1號文件又進一步重申“供銷合作社要加快組織創新和經營創新,推進新農村現代化流通網絡工程建設。”這足以說明黨中央國務院對供銷合作社工作性質和職能的充分認可。供銷合作社因此要怎樣通過業務經營活動來滿足廣大社員的經濟、社會等各種需求,立足服務“三農”,實現辦社宗旨,體現自身價值,已是供銷合作社合作與聯合的題中之義。
一、系統內合作與聯合
在逐漸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公平的競爭條件下,依靠單個供銷合作社企業的單打獨斗已經無法適應,尋求系統內的合作與聯合既是客觀需要,又符合主觀愿望。在這樣的背景下,供銷合作社系統如何推進“合作與聯合”,在發展戰略和思想認識上要有所提高,在合作與聯合的意識和觀念上要有所創新,在業務經營和資產經營為重點的系統內部聯合上要邁出實質性的步伐,只有這樣,就能初步形成了相互合作、聯合發展的新格局。
(一)商品經營上合作與聯合
近幾年來,全省供銷合作社按照省政府和全國總社的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圍繞黨中央國務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決策,認真組織實施了“新網工程”,積極參與了商務部的“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為大力發展現代流通網絡,做了大量的工作,系統內商品經營上的聯合得到較快的發展。聯合經營的商品涉及到了農資、日用消費品、農產品、再生資源、煙花爆竹等幾大類,漸漸現出供銷合作社聯合社的緊密聯系。這是一個好的發展勢頭,要怎樣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合作與聯合的實體,形成省、市、縣、鄉四位一體的合作與聯合新格局。聯合經營的載體既有通過產權聯結、組建連鎖經營龍頭企業、發展現代流通網絡,又有松散聯合,通過整體加盟,開展業務合作,實現共同發展。其聯合經營的模式可采取:
1、縱向聯合
(1)以省級骨干企業為龍頭與市、縣供銷合作社企業聯合,發展現代流通網絡。龍頭能起到綱的作用,綱舉目張。目前全省已經在農資、農產品、日用消費品、再生資源等商品經營領域已初具規模,要利用優勢形成省級龍頭企業。通過省級龍頭企業向各市縣發展連鎖經營網絡,重點形成四大骨干網絡:一是以省農資有限公司為龍頭,發展農資現代流通,建立省、市、縣、鄉四級農資連鎖網絡。同時,在此基礎上對有條件的市、縣要求建立農藥、化肥冬儲基地。按照農資“四統一”的要求,(即:統一采購、統一標識、統一價格、統一服務)規范農資市場,杜絕哄抬物價,保護農民利益。農資經營不僅是政府十分關注的涉農經營項目,也是供銷合作社為農服務的形象。二是以省供銷社領頭組建供銷超市培育為省供銷超市有限公司,成為省級龍頭企業。“供銷”作為特殊字號,唱響“供銷”品牌,全省系統共用。以其龍頭公司為依托,與自身沒有發展連鎖企業的市、縣供銷合作社合作,共同發展農村連鎖經營。成為全省供銷合作社日用消費品本土化連鎖經營銷售規模最大的企業。三是以省供銷社再生資源有限責任公司為龍頭。與各市、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發揮系統整體優勢,變各自分散回收經營為行業整體聯合,實行分購聯銷。市、縣回收利用企業網點立足本行,服務社區,構建新型的社區回收服務體系和資源分類回收網絡,擴大回收品種,增加資源利用,重塑供銷合作社回收企業新形象。四是以省集團公司為龍頭,在全省供銷系統內發展農產品購銷網絡,大力推廣“行業協會+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的四位一體產業化經營組織形式,把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連成一體,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
(2)以市、縣級骨干企業為龍頭,開展市(縣)基聯合,發展連鎖經營。近幾年為鼓勵發展連鎖經營,根據本省實際情況,省社一直堅持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在培育發展省級龍頭企業的同時,鼓勵發展市縣區域性龍頭企業。如在煙花爆竹經營網絡中,以區域性骨干企業為龍頭,開展縣(市)基聯合,發展連鎖經營。在日用消費品經營網絡中,各地可以區域性連鎖骨干企業為龍頭,通過市、縣、基聯合發展農村連鎖經營。加快農村日用消費品連鎖經營網絡建設,積極推進市、縣、基三級供銷合作社的聯合發展。要求各級供銷合作社把發展超市作為開拓農村市場,重塑供銷合作社形象的重要措施,把縣城和鄉鎮最好的網點用于發展連鎖超市,采取多種形式廣泛開展聯合與合作。除主要集鎮開辦標準型超市外,都必須在縣城建辦1000多平米以上的超市中心店或百貨商廈。
2、橫向聯合
系統內實行合作與聯合的另一種方式是橫向聯合。
(1)跨省聯合。打破區域封鎖,與外省、市供銷合作社系統農資企業聯合與合作,如以農資為例:我們可以發揮省農資集團有限公司龍頭型連鎖經營企業的優勢,形成省、市、縣三級聯合與合作,凝聚強勁的實力,通過直接設點、控股、參股、加盟、特約經銷等多種形式,加快對臟、小、亂、差、分散經營的農資網點整合力度,帶動小型農資經營企業的發展,建設農資連鎖經營網絡。
(2)跨市聯合。市供銷合作社可自身發揮經營、技術、服務和管理的優勢,積極發展跨區域聯合與合作,通過參股和控股、加盟等方式,共同組建合資公司,發展連鎖經營。
(3)跨縣聯合。如以農產品流通領域為例;在省、市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各縣市社參與,組建農產品有限公司,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加強自身配送,推銷地區性農產品。建立連鎖配送網絡,發展連鎖經營。
(4)跨鄉聯合。積極參與“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雙百市場’建設,搞好生活資料和農業生產資料的配送,合理布局、整體規劃,建立鄉、村連鎖經營服務網絡,方便滿足農村、農民的需求。以點帶面,讓農民在家中就能享受到城市超市購物一樣方便的服務。
(二)、資產經營上的聯合
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近年來各地供銷合作社都是通過處理部分資產安置職工,企業的改制已逐步到位,還有部分存量資產,利用價值并不是很高,有待開拓。也就是說資產經營方面的聯合也成為了供銷合作聯合的新課題。怎樣充分利用當地存量資產,共同開發房地產業務取得雙贏。
一是整合存量資產。根據各基層社存量資產較多,而自身又無力開發的現實,也可采取由市社牽頭,組織力量將各基層供銷合作社存量資產進行整合,形成產權優勢互補。組建投資公司,聯合開發房地產業務的辦法。
二是組建資產投資公司。資產整合后,可利用整體優勢,發揮整體效益,也可以開展合作與聯合,充分利用當地存量資產,聯合開發房地產業務,使供銷合作社實力增強,形象提升。
(三)、資金運作上的聯合
對部分基層社閑散資金充裕,自身信息不靈,不能充分發揮效益的情況,采取由市供銷合作社牽頭,由各基層社入股,共同組建財務公司,吸收基層供銷合作社閑散資金,統一運作,調劑發放給急需資金的社有企業。為避免資金運作造成損失,財務公司向企業發放資金時,一律采用土地、房產或股權抵押的辦法,既規避風險,又較好地發揮了資金的整體效用。
(四)、重大項目上的聯合
對具有區域規模優勢和發展潛力巨大的項目,也可發揮市社的主導作用,與縣(市、區)社聯手合作,共同投資發展,共同完成多項重大建設項目。這樣才能有力地支持縣(市、區)供銷事業發展。
二、推進系統合作與聯合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于“合作社不合作、聯合社不聯合”是幾十年的頑疾,由于思維和工作的慣性、利益分配的難度,決定了推進系統合作與聯合工作不會一帆風順,更不可能一蹴而就。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合作與聯合尚未成為普遍理念。近幾年來,盡管全國總社和省供銷合作社反復強調要加強系統合作,促進聯合發展。大家也都深切感到合作與聯合的重要和必要。但是,就總體而言,目前全省供銷合作社系統內尚未形成普遍理念,更沒有把理念變成實實在在的行動,看的多,動的少。“寧為雞頭,不做鳳尾”,盡管自身發展實力不足,也不愿加盟大型連鎖企業。已經開展系統聯合的企業,由于聯合雙方在理念、思路上的差異,導致聯合不聯心,聯合不能持久深入。有的龍頭企業缺乏戰略胸懷,難以起到龍頭帶動作用;一些小企業則想占便宜,注重眼前利益,一味追求看得見的好處,合作缺乏誠意。
(二)農資政策放開后,企業受挫,無力競爭。如農資商品的經營,前幾年由于化肥價格一路下滑,企業經營連年虧損,原供銷合作社農資企業紛紛改制。經過市場經濟的洗禮,不少企業陷于困境。近幾年隨著政府對“三農”工作的重視,農資商品經營政策扶持力度可望加大,而逐于目前無力競爭的縣級農資企業如何應對,怎樣才能真正的使我們的農資流通網絡得到有效的重組整合和連鎖經營的發展,提高供銷系統農資經營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使企業之間的利益之爭得到有效的抑制。
(三)體制上存在“兩張皮”的矛盾。供銷合作社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是由許多子系統所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現行的組織體系中,縣及縣以上供銷合作社是聯合社。每一級聯合社,都應當是實實在在的經濟聯合體。但由于復雜的歷史原因,上級社與下級社資產分級所有,資源分散占有。聯合社與成員社“兩張皮”的矛盾十分突出,遠遠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經濟聯合體,除了行政上的工作指導關系和政策性業務外,基本上是相對獨立的買賣伙伴關系。
(四)人才缺乏,組織工作乏力。發展供銷合作事業,人才是關鍵。從供銷系統的現狀看,普遍存在缺乏人才的問題,連鎖經營的專門人才問題就更不用說了。目前,供銷合作社連鎖經營龍頭企業,一般都是由老企業轉型的。傳統商業搞了幾十年,對新的經營業態知之甚少,難以適應現代商業發展的要求。人才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我系統連鎖經營順利開展的“瓶頸”之一。同時,多年來推進業務經營聯合的辦法大多是停留在一般號召和常規推動上,缺乏深入到市場經濟中去,研究恰當的運作方式,從而下大力氣做好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行之有效的組織工作。在計劃經濟條件下,系統上下一呼百應靠的是重要商品的計劃分配計劃調撥。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取消了計劃分配,商品流通發生了巨大變化。推進聯合,不能指望單純的行政推動,必須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和價值規律辦事,充分體現互助合作的原則。需要根據不同商品特點,如農資、再生資源、日用消費品、土特產品等不同商品的流通運作,怎樣才能適宜市場的運作方式?怎樣才能確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怎樣才能通過強有力的組織手段?聯合經營才能取得穩步推進,都值得我們去深思。
三、進一步推進合作與聯合發展戰略實施的思考與建議
供銷合作社的合作與聯合發展戰略,要從供銷合作社系統的整體和長遠利益出發,堅持合作制的基本原則,圍繞經營服務目標和內部資源及其與環境的積極適應等問題,從聯合發展的角度進行謀劃和決策,并依靠供銷合作社內部能力和社會力量,將這些謀劃和決策付諸實施。它著眼于供銷合作社系統聯合發展的全局,即從整體出發把握具體,目的在于解決供銷合作社長期性、決定性和帶有方向性的問題。推進系統合作與聯合,供銷合作社最缺乏的不是經營服務資金,也不是經營服務者的知識和經驗,而是聯合發展戰略的統一理念和聯合發展戰略的實施能力。全市上下要堅持把聯合發展作為重要的指導思想,貫穿于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的全過程。由過去注重單個企業的改革發展,轉到同類企業間的聯合、系統之間的聯合發展上來,進一步推進供銷合作社事業的全面發展。加強聯合,既要靠工作推動,更要靠市場化運作,按市場規律辦事。如何推進合作與聯合發展戰略,本人因來到供銷社的時間不長,對供銷合作社的發展思路還理解不透徹,只能提幾點不成熟的建議,僅供參考,但愿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積極推動合作與聯合理念的轉變。供銷合作社的根本優勢是網絡,聯合與合作是供銷合作社的靈魂。要切實解決聯合與合作觀念淡薄的問題。必須看到,在社有企業改制時,已經失去了一次利用產權多元化實現合作與聯合的良機。供銷合作社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只有加強各級聯合社之間的聯合與合作,打造全市、乃至全省性的經營網絡,并與基層社對接起來,才能充分發揮系統優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從客觀上來說,供銷合作社推進聯合已具備組織、網點、實力和人才等基本能力和條件。因此,供銷合作社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存和發展,務必要在思想上牢固樹立聯合的觀念,樹立合作互利,聯合發展的思想。要積極幫助社有涉農企業增強合作與聯合的意識,將系統聯合變成企業的自覺行動。建議市社圍繞合作與聯合的關系制訂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運作措施和獎勵辦法,推動合作與聯合真正意義上的發展。
(二)舉辦經濟協作交流活動,進一步推進業務經營的聯合。現階段,推進系統內部聯合的重點是認真抓好業務經營的聯合。業務的開展是供銷合作社服務“三農”的具體體現,以業務經營為依托推進聯合,抓好供銷合作社優勢商品的購銷合作,有利于促進業務的快速發展,擴大經營規模,增加盈利能力。因此,推進業務經營的聯合是供銷合作社做大為農服務事業的現實要求。“新網工程”確定的以農資現代流通網絡、農副產品購銷網絡、日用消費品現代經營網絡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為主要內容的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建設,應該成為供銷合作社推進業務經營聯合的重點。全市供銷合作社系統經過前幾年的努力,絕大多數縣以上企業和基層社完成了改制任務,雖然還有不少的遺留問題,但都已在逐步實現減人減債卸負的目標,這樣就可保留好部分可觀的社有資產。供銷合作社系統的社會形象將會有所改善,為今后集中精力抓發展,開拓經營服務領域,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奠定了基礎。為進一步推動全市供銷合作社系統的聯合與合作,促進合作事業的發展,建議適時舉辦全市供銷合作社系統經濟協作會議,為各縣、市供銷合作社和省、市公司推出項目招商引資洽談合作提供平臺。
(三)著力培育龍頭企業,加大扶持力度。“龍頭”在一定區域范圍內是老大,在市場競爭中具有實力、品牌、技術、管理、融資、營銷等諸多優勢,是供銷合作社推進聯合的重要依托力量。依托龍頭推進聯合,可以減少風險,降低成本,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發展現代流通,帶動相關產業。因此,供銷合作社推進聯合要積極培育骨干龍頭企業。建議各級社要積極幫助重點龍頭企業爭取政策支持,使其做大做強。督促和指導重點龍頭企業制訂長遠發展規劃。要突出重點,適當給予政策傾斜。同時,在實際工作中,要堅持開放辦社,既要鼓勵競爭,適度競爭,又要防止過度競爭,惡性競爭,形成大中小龍頭企業配套,協調發展的格局。
(四)因企因地制宜,多種方式并進,加快資源整合,整體推進合作與聯合。在推進系統內合作與聯合過程中,必須因企因地制宜,漸進式發展,不能一刀切,搞一個模式。有的可以實行控股,有的可以先參股,有的則實行加盟。從長遠的觀點看,從科學發展的角度講,必須不拘一格地邁出合作與聯合之步,形成縱橫交錯的網絡。
(五)擴大聯合與合作的領域和空間。供銷合作社要適應“三農”需求變化,尋找新的聯合對象,組建新的聯合載體,開拓新的業務聯合領域,開展信息、加工、科技、文化娛樂服務等等。
(六)增強省、市、縣供銷合作社組織指導的權威,強化行業協會、聯合會的自治協調功能。合作、聯合雖然會取得雙贏、多贏的可能和結果,但不同的主體有不同的利益分配結果,這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合作與聯合的過程一定是矛盾不斷出現、分化、解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省、市、縣供銷合作社要增強對系統實施合作與聯合發展戰略組織指導的權威,個人服從集體,局部服從全局,眼前服從長遠,合理分配利益。同時,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聯合會的自治協調功能,遇到業務紛爭時可通過協會、聯合會仲裁的辦法,在行業內妥善協調解決,以維護供銷合作社系統的整體形象。
- 上一篇:農村流通服務機制調研匯報
- 下一篇:一拆三改攻堅月活動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