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源控管精細化調查報告

時間:2022-04-12 01:20:00

導語:稅源控管精細化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稅源控管精細化調查報告

企業所得稅是地方經濟景氣度的晴雨表,是落實國家產業政策、理順國家、地方、集體和企業財富分配、做大做強地方財政的重要工具。做好企業所得稅征管意義重大。近年來,市地稅局以促進地方經濟產業優化配置、積極反映地方經濟發展成果、維護國家所得稅分享制度改革的高度,積極拓展思路,大膽推進企業所得稅稅源管理的科技和機制創新,使企業所得稅稅源管理逐步走向科學化、精細化的軌道,促進了企業所得稅的高速增長。2006年和2007年,全市地稅系統分別入庫企業所得稅10333萬元和16887萬元,同比增長55%和63.4%,增幅分別比同期地稅收入增幅高35.7個百分點和33.1個百分點,收入份額達到地稅總收入的12.76%,成為僅次營業稅、個人所得稅的第三大稅種。

一、依靠科技創新,讓所得稅稅源可“視”

隨著企業所得稅征管范圍調整的逐步到位,以及投資方式的多元化趨勢,地稅機關負責征管的企業所得稅的稅基呈現逐步萎縮的傾向。突破傳統的人工靜態跟蹤方式,增加企業所得稅稅源管理的科技含量,以提升信息化運用和管理水平來抓住主體稅源、保障收入,成為地稅機關抓好企業所得稅稅源管理的必然選擇。針對房地產和建筑安裝項目企業所得稅所占份額逾半的現狀,以及房地產和建筑安裝項目納稅主體復雜、流動性較大、持續變化性強和點多面廣的特性,市地稅局自行研發了一套“GIS稅源定位可視管理系統”,實現了對房地產和建筑安裝項目的信息化、動態化、精細化管理新模式。“GIS稅源定位可視管理系統”,集“地理信息、屬性信息、征管信息”于一體,通過與省局統一開發的“稅收征管系統”的功能對接,只要對房地產和建筑安裝項目進行“地理信息形象圖文標注”和及時的“屬性信息錄入”,便可在全市范圍內實施“對每個房地產和建筑安裝項目、每個樓盤、每套商品房的具體地理位置及預售情況、稅款繳納情況”等的“多維信息比對”和“多層次密集監控”。依托“GIS稅源定位可視管理系統”,2007年度比上年增加所得稅管戶231戶,由此增加企業所得稅稅源2850萬元,其中,房地產和建筑安裝項目稅源1390萬元,占入庫所得稅總額的15.4%,保障了企業所得稅的持續穩定增長。

針對鐵礦、煤炭行業普遍存在的產量和銷售的監控雙難問題,為避免稅基受到侵蝕,市地稅局又依托科技創新手段,在重點鐵礦、煤炭開采企業的礦井出口處安裝“遠程電子礦產品產量監控系統”。該系統能通過“攝像頭”和“軌道式傳感稱重器”,實時記錄井口出車量和礦產品重量,并將記錄的信息自動傳送到稅務機關的電腦監控系統,實現了礦產品開采企業生產產量的可視化監控,達到以產控銷、以銷控稅、源泉控管的目的,解決了一直以來困擾煤炭企業收入無法核定,行業企業所得稅無法有效管理的問題。從2007年8月到年底系統安裝以來,全市煤礦企業申報產量達到140多萬噸,同比增加30萬噸,增長了58%,入庫企業所得稅381萬元,同比增長67.5%。通過系統的監控,使征管效率得到了極大提高,采礦企業自覺納稅意識明顯增強,依法治稅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二、注重數據分析,讓所得稅稅源可“控”

企業所得稅管理要求高,檢查難度大。而如何去發現管理上存在的問題,是解決企業所得稅管理難的關鍵所在,只有發現問題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市地稅局幾年來一直注意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通過做好數據分析這篇文章,讓所得稅稅源了然于胸。一是重視宏觀數據分析的經常化。定期將全市的工業增加值增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企業職工工資增速等主要經濟指標,與的企業所得稅征管指標進行比對,同時經常將自己的企業所得稅征管指標與同經濟發展水平的相當的地市進行橫向比對,努力將全市企業所得稅的“增減變化情況”掌握在一個可控的范圍之內。二是重視客觀數據信息的平臺化。市地稅局自行研發了“征管資料電子化管理系統”,凡年納稅額超5萬元的企業資料全部錄入該資料管理系統,結束了長期以來征管資料只能依靠手工操作的歷史,實現了納稅人財務數據及納稅信息的市、縣、分局三級共享,拓寬了企業所得稅的稅源監管渠道。截至2007年,通過征管資料電子化管理系統查出有問題的企業168戶,補繳所得稅859萬元。三是重視微觀數據分析的預警化。為提高企業所得稅的納稅評估水平,市地稅局通過多年的技術積累,建立了以“因素分析、邏輯分析、差異對比、推理判斷法”為技術手段,以分行業的“成本費用變動率、資本收益變動率、利潤稅負變動率、主要生產原材料變動率”等15項指標值為預警技術指標,以實地核查為技術輔佐的“所得稅征管數據評估指標體系”。通過對具體企業的收入、成本、費用、申報稅款等相關指標的比對分析,以及同類型、同規模企業成本利潤率、毛利率、所得率等指標的系統評估,及時發現企業存在的問題,特別是“久虧不倒”、利潤率、稅負率明顯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的企業,對其進行深入分析稅基管理的薄弱環節,及時調整征管措施,有效地將每個具體企業的費用列支和收入實現情況,以及所得稅的申報、繳納情況掌握在可控范圍之內。如對萬安氯酸鹽有限公司2007年財務數據進行評估,2007年度管理費用變動率/2007年度收入變動率=7.8,2007年度管理費用增長率46.75%>20%,按照該指標預警值應在20%以內,說明企業可能存在多列管理費用,少繳稅款的情況,應作為查案的重點,經檢查,企業果然存在多列招待費、錯列罰款等現象。通過注重數據分析,讓所得稅稅源可“控”,確保了企業所得稅收入的穩步增長。2008年1-6月份,全市累計完成企業所得稅13203萬元,比上年同期增收3186萬元,同比增長31.8%。

三、規范行業辦法,讓所得稅稅源可“增”

企業所得稅分享體制改革和投資方式的多元化,地稅機關所轄企業所得稅納稅人在“量”上的增長受到一定的制約,挖潛堵漏,走內涵式增收道路是地稅機關的做大做強企業所得稅稅基的一個有效途徑。按照企業所得稅分類管理要求,市地稅局通過不斷完善稅源管理的各項制度,促進了企業所得稅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細化管理的趨勢化轉變,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企業所得稅的穩定增長。一是改革、規范了一些重點領域和行業的所得稅征管。針對建筑業、房地產業和交通運輸業三個行業收入費用難以監控、企業所得稅稅基受侵蝕嚴重的狀況,經提請市政府批轉出臺了“關于規范市建筑業、房地產業和交通運輸業三個行業稅收征管意見”的三個規范性文件,開創了“定率和查帳結合”、“預繳和匯繳結合”的行業稅收征管新局面,改變了過去那種對核定征收戶只“定”不“管”,“一定了之”的簡單征管模式,規范和細化了三個重點行業的所得稅征管。2007年三個行業自行匯繳補繳企業所得稅678萬元,稅務機關通過評估和檢查補繳企業所得稅549萬元,與上年同比分別增長21%和36%。二是鞏固加強了一些新興行業的所得稅征管。由于地方上小水電開發權力的開放,小水電投資成為當地的一個新興產業。針對小水電行業投資主體分散,各地征管寬嚴度不一,企業所得稅增量與投資增量不太協調的狀況,市地稅局緊緊扣住水電行業電量、收入和耗費規律性強,各項經濟指標容易控制的特點,組織專門人員對全市小水電進行了深入調研,從小水電站建設到投產的全過程的耗工、耗材進行測算,出臺了《市小水電開發行業稅收征收管理辦法》,較科學合理地制定出相關定量分析指標,全面加強了小水電建設期和生產期的稅收管理,取得了強化管理的突出成效。2007年度全市共征收小水電企業所得稅367萬元,同比增長了51.1%。三是規范了行業薄弱環節的征管。對礦產品開采企業,市地稅局除利用前文提到的運用科技信息化手段對其產量實施“遠程電子產量監控”外,另對其礦產品銷售價格、費用開支的監控出臺《市鐵礦、煤礦行業稅收征收管理辦法》,對礦產品開采企業的銷售價格、重要費用支出如采礦費、排污費、運輸費等大宗費用實行報驗登記,從收入、成本、費用進行精細化的源泉控管。2007年全年入庫采礦業企業所得稅686萬元,同比增長38.5%,實現了產能、銷售無增長的情況下,所得稅增幅遠高于價格增長的良好格局。

四、加強機制建設,讓所得稅稅源可“挖”

稅源管理說到底是對人的管理。所得稅分享體制改革,客觀上強化了稅收管理員的危急意識,但由于管轄權的交叉性,難免出現國地稅稅收管理員覆蓋不到位的現象;基層稅收管理員數量配備、能力配備一時難以完全到位,也使地稅稅收管理員隊伍的素質與現代企業經營方式多元化、產業集團化、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存在一定的差距。為保證企業所得稅征管的相對到位,市地稅局不斷從機制建設上尋求突破,通過“人力資源上的挖潛”從而實現對“企業所得稅稅源管理上的挖潛”。一是建立激勵機制,實行目標導向。為強化各級地稅機關和稅收管理員的責任意識,在做好稅源調查的基礎上,堅持按稅源分布狀況和產業經濟發展走向,逐年逐級下達企業所得稅收入考核計劃,逐季逐級分析計劃執行情況,納入單位和管理員績效考核體系,強化工作責任心。二是探索稅收管理員制度改革,實行能力保障。市地稅局嘗試從改革稅收管理員制度入手,試行“集中辦公、分類管理、交叉巡查、全面評估、無域征收”的稅源管理新模式。其主要內容是穩定現有的基層分局設置,穩定基層分局以及稅收管理員在轄區范圍內日常管理責任、組織收入責任和納稅服務責任,每月征收期間,由分局的稅收管理員實施日常管理,征收期后,將稅收管理員集中到縣局進行統一調度,化散為整,化弱為強,優化人員資源配置,打破分局區域界限,根據各基層單位稅收業務管理的需求,有針對性配備企業稅收和個體稅收巡查巡管員,有效彌補了基層分局企業稅收管理員數量配備和業務素質上的不足,盡可能為深化企業稅收管理提供人力資源保障。三是突出執法檢查,強化執法監督。為建立“內防不廉、外防偷逃”的執法監督體系,市局推行“一案雙查”制度。即對重大稅務案件審理由法規、監察、征管、稅政、稽查等部門參與,既審查納稅人的依法納稅情況,又審查稅收征管單位和稅收管理員,并對查實的問題一并進行處理。最大限度地發揮查辦案件的治本功能和綜合效應,營造規范執法的良好氛圍,確保了企業所得稅堵漏增收目標的實現。

稅源管理是稅務機關與納稅人之間一場永無終點的博弈。現代企業的投資多元化、產業集群化、方式多樣化和經濟的全球化特征,注定了企業所得稅稅源管理任務的艱巨性和復雜性。市地稅局將進一步強化企業所得稅的管理意識,以更開明的態度、更開闊的思路、更有力的措施、更到位的改革,不斷在理念、制度、機制、技術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創新,推進企業所得稅稅源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和精細化,努力實現地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