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合作體系建設調查報告

時間:2022-05-03 09:12:00

導語:農村合作體系建設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合作體系建設調查報告

2010年省委省政府根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需要,在全省各類合作經濟組織蓬勃發展的情況下,提出了積極探索建立農民專業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體”農村新型合作體系的工作部署。是年12月,在全省發展農村新型合作經濟工作現場會上,時任省委書記習作了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在新的形勢下發展農村新型合作經濟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需要把握的原則,提出了切實加強農村新型合作經濟發展的各項工作要求。由此,全省18個縣(市、區)“三位一體”農村新型合作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扎實開展。區作為試點地區之一,市、區供銷社和有關部門發揮自身優勢,整合資源,搭建平臺,調整農業經營機制,著力服務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試點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三位一體”新型合作體系建設試點的主要做法及取得成效

自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市供銷社加強與市有關部門和上級社的聯系溝通,爭取相應政策和資金扶持,協調、指導試點工作開展。區供銷社深入農村調查研究,積極向區委、區政府匯報,提出工作方案。區成立了農村合作“三位一體”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下發了《區關于推進農村合作“三位一體”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確定了試點工作的目標、任務和相關部門工作職責。爾后,區政府又連續兩年召開全區“三位一體”建設工作推進會,確保試點工作有效開展。經過大量扎實工作,區成立了由區農辦、區農林局、區供銷社、區信用聯社和區科技局共同發起,吸收全區各涉農部門、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農村部分種植、養殖、營銷大戶共67個成員參加的區農村合作協會,作為“三位一體”新型合作體系的協調運作機構,并逐步建立生產、流通、金融、信息、科技等的服務體系,開展多方位的合力扶農服務。

㈠加強專業合作社建設,提高漁農產銷組織化程度。近幾年來,區農民專業合作社有較快發展,農林、海洋漁業等部門積極利用各自資源,把農戶組織起來,以領辦種植、養殖、加工各類專業合作社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供銷社更是利用“三位一體”綜合服務平臺,加快推進專業合作社建設。一是充分發揮自身組織體系、經營網絡和相關人才優勢,區和基層社聯動,圍繞各地特色農產品的產銷,做好對一家一戶農戶的宣傳發動,以投入資金產權連接著力領辦各類專業合作社。到目前全區供銷社已領辦專業合作社14家,擁有入社和帶動農戶2800余戶,社員股金536萬元。同時,加強規范化建設,有4家被評為市級示范性專業合作社。二是專業合作社針對一家一戶經營規模小、產品市場競爭力弱的狀況,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強種植、養殖、加工基地建設,提高產銷能力。積極向全國供銷總社、省、市社爭取專業合作社建設專項扶持資金,用于基地建設。引導、扶持有一定實力的入社農戶和周邊農戶發展不同主導漁農產品種植、養殖基地面積。龍頭企業則加大投入,建設規模大、生產加工技術先進、對農戶帶動力強的基地。如馬目泥螺專業合作社的泥螺養殖加工基地,皋泄香柚專業合作社的種植基地,翔羽鴨子養殖專業合作社鴨子養殖基地等已形成了相當規模。全區供銷社專業合作社已擁有種植養殖基地面積6550余畝。三是大力引進、研發和推廣漁農產品新品種,種植、養殖新技術、加工新工藝,提高生產加工科技水平。如興達果蔬食品專業合作社開發的以水果、蔬菜為原料的系列休閑食品,金塘李子貝母專業合作社開發的有較高營養價值的李子酒,滃山高地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引進種植的玉米新品種市場前景看好。在提高科技水平的同時,注重推進標準化生產,做好產品綠色、無公害等認證,打造品牌,共有5家專業合作社產品獲得注冊商標。其中馬目泥螺、皋泄香油、滃山玉米被評為省、市優秀農產品,形成了較強的市場競爭力。2010年1-10月份,全區供銷社專業合作社產品銷售收入2860萬元。

㈡著力抓好農產品的經紀人協會建設,拓展農產品營銷。供銷社是立足城鄉商品流通的合作經濟組織。在“三位一體”新型合作體系建設中,區供銷社加強聯合與合作,注重系統內日用消費品連鎖經營、農業生產資料經營企業、農副產品交易市場與農業種植、養殖、加工生產主體的連接,在化肥、農藥等農資供應,各類農產品營銷方面不斷擴大雙向流通。尤其是抓好領辦的區農產品經紀人協會建設,充分發揮在“三位一體”新型合作體系中的重要載體作用。一是把舉辦職業技能培訓班、培育農產品經紀人作為基礎工作抓好。區供銷社積極與鄉鎮政府聯系,做好各地農產品經紀人的調查摸底和宣傳工作,于2010年上半年舉辦了全市首期供銷社特有工種農產品經紀人職業技能培訓班,經省供銷社職業技能培訓鑒定老師系統授課,學習相關專業課程并經考核,有58名學員取得了由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認證的農產品經紀人職業資格證書。2012年7月,又組織參加了市供銷社舉辦的農產品經紀人職業技能培訓班。至此,全區獲得國家農產品經紀人職業資格證書的已有74人,使廣大經紀人更好地掌握了理論知識,提高營銷本領。二是加強對協會工作的協調和支持、扶持。為使農產品經紀人協會有序、有效運作,區供銷社加強與政府部門及有關單位的溝通、協調,解決經紀人在農產品的收購、儲存、運輸、銷售中的各種實際問題,爭取工商、金融、稅務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和相應資金支持。區供銷社還每年召開經紀人協會年會,交流工作、增加合作。做好對經紀人業績考核,自行出資對協會成員按年農產品營銷額給予相應獎勵和運輸費用補貼,近3年達12萬元,充分調動了廣大經紀人的營銷積極性。三是提供各類農產品綜合信息和供需交易平臺服務。區供銷社設立以農產品供求信息為主要內容的“農產品供銷信息網”,建立與本島蔬菜、果品交易市場聯系制度,做好與區內各類專業合作社、農產品生產大戶、經紀人的信息溝通,并與“農民信箱”聯網,實時收集、農產品供求信息,提供產品行情、技術指導、市場拓展、合作交流等信息服務。同時,多次組織農產品經紀人參加省、市農產品博覽會、展銷會,展示推銷名優特農產品。2009年,區供銷社還與全省13家縣級供銷社在蕭山共同建立名優特農產品流通網絡平臺,組織農產品經紀人擴大農產品市外營銷。由此,區農產品經紀人協會隊伍不斷壯大,功能更加完善,溝通產銷、助農增收作用顯著。協會的金塘農產品經紀人陸兆祥在金塘貝母營銷中發揮了龍頭作用,2011年出席在北京召開的全國供銷總社領辦的中國農產品流通經紀人協會成立大會,被選為理事;2009年又被評為“全國百佳農產品經紀人”。2012年馬岙鎮蔬菜、水果種植戶因“和邦化工事件”引發農產品銷售困難,農產品經紀人協會充分發揮各方面營銷渠道作用,著力幫助農戶推銷各類農產品,受到了當地政府好評。據統計,協會自2010年下半年成立至2010年10月底已累計推銷水果、蔬菜、藥材、畜產品等各類農產品26860噸,銷售額達10590萬元。

㈢建立農信擔保公司,積極探索面向農業的金融服務。隨著農村金融商業化、市場化改革進程推進,農業生產經營融資難仍然是一個未能有效解決的問題。在推進“三位一體”農村新型合作體系建設中,區把拓展面向農業生產經營的金融服務作為重點,組建農信擔保公司,專門從事為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種植、養殖農戶提供農信貸款擔保服務。2011年7月,由市供銷社、區國資委和區供銷社共同出資200萬元(分別占25%、25%和50%),成立了區為民農信擔保有限公司,核定最大擔保額度為注冊資本的6倍,即1200萬元。自運行以來,公司堅持穩健經營,注重規范運作,著力以有效的農信擔保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一是逐步擴大擔保授信范圍。農信擔保公司利用分布在全區農村的基層供銷社人員做好調查摸底,掌握各類生產經營戶經營動態和對資金需求情況,對有發展前景生產經營項目的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種植、養殖農戶等進行貸款信用擔保,自運作以來,擔保授信范圍不斷擴大。2012年起還把“農家樂”經營列入貸款擔保范圍,扶持其發展。二是不斷推進優質服務。在信貸擔保運行中,注重根據各類經營戶的需要,積極與農村金融部門協商,改進擔保業務流程,簡化手續,方便信貸,并實行優惠貸款利率和擔保收費,降低經營戶資金使用成本。三是注重防范風險。遵循“到戶調查”、“眼見為實”的原則,對每筆擔保項目進行實地調查核實,并在操作中采用他人信用、無形資產、其他物權反擔保等手段防控擔保風險。對已授信經營戶加強跟蹤管理,及時掌握資金使用和經營狀況,進一步控制風險。公司成立3年多來,已累計提供農信擔保96筆,為1711萬元農信貸款提供了擔保,且擔保損失為零。帶動被擔保的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社和種植、養殖農戶實現產值5300余萬元,助農增收顯著。如永興葡萄專業合作社在擴大基地面積及建造大棚中遇到資金困難,擔保公司及時為其提供貸款擔保,使項目順利推進,合作社產品質量穩步提高,經濟效益大幅增加。馬岙鎮白鵝養殖戶利用獲得的擔保貸款,對屠宰房、冷藏室等硬件設施進行改造,并購優良品種母鵝,促進了生產銷售發展。

二、“三位一體”新型合作體系建設試點存在的主要問題

㈠成立的農村合作協會服務功能有待進一步發揮。作為運作機構,區農村合作協會如向在“三位一體”新型合作體系建設中發揮好組織、協調作用缺乏有效舉措,使參與各方沒能更好地利用自身工作職能,發揮好合力助農的功能,且現有提供的服務,不管是內容或是方式都比較單一,亟待完善。

㈡專業合作社建設規模和質量需切實提高。專業合作社建設是“三位一體”農村新型合作體系建設的基礎。盡管專業合作社發展較快,但由于受農業自然資源制約等主客觀因素影響,存在著生產經營規模小,產品加工技術含量低,市場競爭力不強的情況。且專業合作社依法規范化建設須不斷加強,對農業生產的帶動力和自身經濟效益有待提高。

㈢農信擔保尚處于初創階段,進一步拓展有一定困難。為民農信擔保有限公司由于自身規模小,使貸款擔保的輻射面狹、總量小,且由于公司以服務為目的,擔保收費較低,在運作中又有一定的費用產生,造成自我盈利、發展能力弱。同時如果長期不建立風險補償機制,很可能會出現公司股本金由于擔保出現風險而虧空的情況。

㈣“三位一體”新型合作體系建設尚缺乏資金投入保障機制。推進“三位一體”新型合作體系建設涉及有關部門流通網絡建設、

農民職業技能培訓、科技服務、金融服務、生產經營扶持等方方面面工作,但由于是注重社會服務效益,如沒有統籌建立相應資金投入保障機制,則會出現工作力度不大或難以為繼的情況。

三、對進一步推進“三位一體”新型合作體系建設的建議

推進農民專業合作、供銷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體”農村新型合作體系建設從我省先行一步并取得較好成效的瑞安等地實踐看,“三位一體”新型合作體系就是構建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基礎,以供銷合作社為依托,以農村信用合作社為后盾,以政府相關部門的服務和管理為保障,為強化為農服務功能、擴大服務供給、提高服務質量而結成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功能齊全、分工明確的服務聯合體。所以,這是市場經濟加快發展新形勢下發展農村合作經濟,推進農業經營體制創新,溝通城鄉經濟交流,提高農民參與市場競爭能力的必要舉措。從我市區的試點情況看,在我市推進“三位一體”新型合作體系建設既有實際需要,也有現實的條件,為此對進一步推進這項工作提出如下建議。

㈠加強組織協調,明確工作職責,形成推進合力?!叭灰惑w”農村新型合作體系建設是推進現代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一項系統工程。要把構建“三位一體”綜合服務平臺作為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改善漁農業公共服務的良好機遇,按照逐步將公共服務交給社會中間組織承擔的要求,加強對各類合作經濟組織的支持和扶持,在不斷完善區試點工作的同時,在我市穩步推進“三位一體”建設。要注重指導協調,按照省要求,建立由市漁農辦牽頭,相關部門參與的發展漁農村新型合作體系工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強對“三位一體”工作的調查研究,進一步探索符合實際需要的組織形成和運行機制,扎實有效推進。建立“三位一體”運作協調機構——漁農村合作協會要在相關部門設立精簡的工作機構,明確參與各部門、有關單位的工作職責,建立定期議事協商和日常工作協調制度,做好為漁農提供綜合服務的組織、協調工作,開展切實有效的多方位服務。

㈡深化供銷合作和信用合作改革,強化為漁農服務功能。供銷合作社是立足城鄉流通的綜合性為漁農服務組織,要大力推進體制機制和經營、服務創新,重點是以發展現代流通服務和專業合作社建設參與新型漁農業社會化服務。要統籌謀劃制定我市供銷社新一輪流通服務網絡建設5年規劃,面向系統內外發展以資本、品牌、管理等為紐帶的合作,培育龍頭企業,并積極采用現代營銷方式提高網絡運行水平。著力做好農業生產資料供應,通過農超對接、供銷合作、訂單生產等方式,積極搭建漁農產品流通平臺,拓展漁農產品的高效流通。農村信用合作機構是“三位一體”的金融支撐,要進一步把漁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的經濟活動納入到信貸支持范圍,在貸款授信、優惠利率、農信擔保、結算方式等方面進一步為漁農業產銷提供優質服務。

㈢切實形成專業合作社建設的合力,提升辦社層次。專業合作社建設是新形勢下發展現代漁農業的有效組織載體,要切實納入“三位一體”新型合作體系建設之中,加強領導和工作協調,改變各自為政的狀況,統籌利用各涉漁農部門和鄉鎮組織多方面優勢和資源,合力引領和扶持各類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根據我市推進漁農產業化經營需要和現有專業合作社實際,要注重規范化建設,依法建立民主管理、風險防范、利益分配等機制,通過龍頭企業和生產經營大戶的帶動,進一步提高組織化程度,完善服務功能,提升發展水平。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圍繞主導漁農產品的發展,不斷提高生產、加工的科技水平,積極做好各項漁農業認證工作,打造有影響力的產品品牌,做強做大。

㈣加強農信擔保服務,拓展服務廣度與深度。農信擔保在市場經濟發展和漁農業現有經營體制下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從我市實際出發,做大農信擔??梢詾槊褶r信擔保有限公司為基礎,增資擴股,爭取政府部門和供銷社注資,增加資本金,提升公司實力,利用供銷合作社在全市的經營服務網絡,把農信擔保面向全市輻射。將貸款擔保的方向和結構向規模和效益漁農業項目傾斜,向在漁農業生產經營中積極創業的漁農戶傾斜。要積極探索適合我市特點的擔保運行機制,開展多形式的反擔保業務,爭取合作的金融機構更優惠的貸款利率,防范好擔保風險,使擔保信貸資金在助推漁農業增產增收中發揮更大作用。

㈤加強政策支持力度,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推進“三位一體”新型合作體系建設是一項涉及面廣,內容多的創新性工作,需要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加強政策支持力度,在流通網點建設用地、注冊登記、科技指導、稅收征收、組織培訓、輿論宣傳等方面給予支持和幫助。要建立資金投入保障機制,做好對各項工作的資金扶持。重點要增加專業合作社發展專項扶持資金額度,以助漁農增產增收為目的,對專業合作社扶優扶強扶項目。建立農信擔保風險補償機制,由政府財政出資建立農信擔保專項風險補償基金,專項用于農信擔保公司出險后的風險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