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銷社農資經營調查報告

時間:2022-05-03 09:23:00

導語:供銷社農資經營調查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供銷社農資經營調查報告

農業生產資料經營是供銷社傳統的主導業務,也是供銷社為農服務的主要工作。計劃經濟時代,供銷社農資經營一統天下,為農業生產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然而,最近一些年以來,供銷社農資銷售徘徊不前,市場份額下降,究其原因,有客觀和主觀方面的因素,認真查找原因,提出解決之辦法,促使供銷社重拾失去之市場份額,繼續占據農資市場的主渠道是我們目前應做的一份工作。

一、主要農資商品經營態勢

2010年,縣供銷系統所屬農資供應點共銷售了化肥1602噸,農藥45.6噸,農用薄膜8.3噸,農資商品供應總額234萬元,到2012年,全年供應化肥1529噸,農藥62.2噸,農用薄膜20.9噸,農資商品供應總額388.4萬元。五年間,其中化肥銷售下降了0.95%,農藥上升了13.6%,農用薄膜上升了25%,農資商品供應總額雖有上升,但剔除價格上升因素外,則相差無幾。2012年,全縣農資商品銷售總額620萬元,供銷社僅占60%的市場份額。

二、農資銷售徘徊不前的原因

近幾年來,縣供銷系統農資經營徘徊不前,市場份額下降主要有以下幾大原因:

1、以往化肥主要使用對象的水稻種植面積遂減是化肥銷售量減少的主要原因,近幾年來,農村的水稻種植面積逐年減少,由原來的雙季稻變為單季稻,從2011年起,政府號召“水改旱”,大批稻田改種經濟作物,到2012年,全縣水稻種植面積僅3.7萬畝,化肥銷售量隨之減少。

2、農資市場放開是供銷社市場份額下降的原因之一,農資市場放開后,供銷社一統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一批個體經營戶介入農資經營,目前,除供銷系統外,尚有8家個體農資經營點,年銷售農資額約200萬元,與供銷社搶奪市場份額。

3、計劃經濟時代以及以后一個階段,供銷社經營農資商品政府都給以一定的財政補貼,這對于供銷社在農資經營中進行靈活調節、物資儲備和平抑價格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以后,農資補貼取消,優勢消失,供銷社的市場競爭能力逐步減弱。

4、農業并非是的主導產業,農業生產規模有限,農資商品總體需求量不大,利潤空間小,這從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供銷社農資經營的積極性。目前,縣供銷系統所屬的15家農資經營點的經營場所大都年久失修,設施設備陣舊,門面老套過時,整體形象欠佳,也是影響農資經營的原因之一。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和辦法

鑒于上述原因,要想有效控制農資經營下滑態勢,奪回失去的市場份額,保持農資供應主渠道地位,需要采取以下幾項措施和辦法。

1、從近幾年主要農資商品銷售結構的變化來看,化肥下滑,而農藥及農膜的銷售卻呈上升態勢,這是因為水稻種植減少而經濟作物種植增加所致,這就要求我們在今后的農資經營中正確把握,調整結構,根據市場需求增加農藥及農膜的規格和品種,擴大農藥和農膜及其他農資商品的經營規模。

2、加大農資連鎖經營力度,完善現有農資連鎖經營網絡體系,進一步發揮農資配送中心作用,真正做到“統一進貨,統一經營,統一價格,統一質量,統一標識”,集中力量參與市場競爭。

3、適當投入資金,改變農資經營點破舊狀況,增添必要的設施設備,更新店面裝潢,改善整體形象。

4、爭取政府扶持,給予適當的財政補貼,尤其是供銷社目前實行的化肥儲備機制(為應對可能出現的農資市場波動),政府應對供銷社的農資儲備給予貼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