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穩步發展調研匯報

時間:2022-05-11 05:05:00

導語:中小企業穩步發展調研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小企業穩步發展調研匯報

眾所周知,工業經濟發展緩慢、后勁不足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發展速度和產出效益不僅遠遠落后于省內發達地區,而且與省內欠達縣市及兄弟縣市的距離也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工業經濟發展的相對滯后已嚴重影響縣域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一直以來,要不要發展工業,如何發展效益工業,這是困擾全縣上下的一個老大難題。據統計,我縣在全市工業經濟總量中所占的份額呈逐年遞減趨勢。近年來,全市的工業發展速度平均在20%以上,等縣發展速度在30%左右,而近年發展速度平均僅在12%。2011年前三季度,我縣的工業經濟依然位居全市末尾。

造成這么大差距的原因在哪呢?我認為以下幾個原因不能忽視:一是解放思想還不夠,合力扶工氛圍不濃。在工業發展的歷程中,由于歷史條件的原因,人們對工業的發展信心不足,認識不到位,發展氛圍不濃厚。二是瓶頸制約尤為嚴重。這既是一個全國的共性問題,又有的個性問題。在土地要素上,由于山多地少,農保率高,工業發展空間明顯不足;在資金要素上,經濟總量小,金融部門的放貸規模也小,企業融資難,使工業企業很難從金融部門取得貸款,而且金融部門工業貸款80%投放給水電行業。中小企業擔保公司也沒充分發揮其擔保的功能。這些因素都極大地制約了招商引資工作的有序開展,限制了企業進一步發展和技術改造。三是政策拉力還不夠。作為重點欠發達地區的我們,政策的拉動力對產業的發展是相當重要的。盡管我們也出臺了一些政策,但沒有突出扶優扶強。當然,企業自身也存在許多問題,許多企業缺乏專業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能力普遍不強。如的竹木加工業雖然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但長期以來大部分企業都是在原地踏步,除了幾家企業生產成品外,基本上還是生產半成品。

結合本土企業之一的博士園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縱觀全縣工業發展遲緩的綜合原因,我就如何加快推進我縣中小企業穩步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一、飽滿的信心是加快企業發展的強力劑。

發展現代生態工業是實現集聚發展、跨越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支撐之一。大的意義我不講,我想單是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就業問題,促進增收這一點來說就是最現實的。因此,我們要看到機遇和優勢,進一步增強信心和決心。我們有過成功的探索和實踐,比如,我縣的水電工業得到了迅猛發展,并獲得了“中國農村水電之鄉”的稱號就是很好的例子。只要我們樹立信心、真抓實干、揚長避短,立足實際,主動調整產業結構,制定出臺一系列符合實際的政策措施,不折不扣的加以貫徹落實,的工業經濟一定也能取得突破性的發展。同時,作為全國唯一的畬族自治縣、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縣,以及全省重點欠發達縣和革命老區縣,在享受一般地區對外開放、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的同時,還享受民貿政策、少數民族區域自治優惠政策和國家、省市對重點欠發達縣扶持政策的強力支持。因此,全縣上下務必搶抓機遇、凝聚共識,把發展生態工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現代工業理念來引領發展,形成合力扶工、合力興工的良好局面。

二、積極的應戰是企業迅速成長的原動力。

做實業,光有信心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深入分析各種情況,善于破解難題,主動迎難而上。我認為,首先要正確認識幾大制約因素,并積極研究對策。

關于發展空間問題。工業發展空間的主要問題就是土地問題,由于自然條件等客觀因素影響,我縣的土地制約比其他縣市更為突出。經過幾年的發展,當前初步形成了“一區一園多塊”的工業發展空間布局。在工業發展過程中,按照“內優外拓、內外并重、錯位發展、做大總量”的工作思路,繼續強化“一區、多塊”的工業基礎、優化產業結構,大力拓展工業發展空間,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做到“內優”、“外拓”兩手抓。“內優”主要是充分利用土地總體規劃(2005-2020)修編的機會,結合城鎮規劃,做好土地指標的調整,重新完善工業的空間布局和產業發展規劃,適當加大工業用地的比例。重點抓好外舍王金垟工業區和110工業區塊的開發。同時,以青沿線和景泰路沿線鄉鎮為重點,積極開發利用公路沿線的可利用空間,尋求新的工業經濟增長點,提高鄉鎮工業對全縣工業發展的貢獻。要通過合理配置資源,全力解決中小企業用地問題。“外拓”主要是全力以赴的做好麗景民族工業園的開發建設工作,依托麗景民族工業園的政治、政策和區位優勢,破解要素制約,加快平臺建設,立足高起點、高標準,積極吸納高新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產業,充分發揮麗景民族工業園作為我縣中長期縣域經濟發展的主戰場作用,努力使麗景民族工業園成為我縣加快經濟發展、實現“三大目標”的重要平臺。

關于鼓勵技術創新問題。創新是發展的要訣。沒有創新就很難有發展。因此,我認為要大力鼓勵中小企業開展技術創新,縣財政也要安排專項資金支持中小企業技術改革,激勵企業技術改造和創新,積極鼓勵企業利用高新技術和先進的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高裝備和工藝水平,提高技改的科技含量,提升產業層次。要以項目庫建設為抓手,加強產業政策導向,深入市場調查研究,認真編制、研究、儲備、包裝工業發展項目。要集中力量,解決技術難題,在技改投入上重點支持上規模、成長型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促進企業經營規模、科技含量等方面向更高水平發展。

關于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要加強協調服務,進一步推進銀企合作,重視解決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暢的問題,防止適度從緊政策執行中的偏差。堅持有保有壓,盡可能協調好重點企業必備的流通資金貸款,加強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重點投資項目的資金扶持,著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關于加強中小企業管理問題。要完善激勵機制,積極引進企業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加強企業管理人員和技術工人的培訓,抓好企業技術工人的培養和引進工作。通過強化管理,提高人員素質,提升企業技術水平、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還要大力推進企業信息化,對企業信息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不斷提高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決策的效率和水平,使的中小企業能緊跟信息化時代的步伐,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三、優質的服務是推動企業發展的助力器

沒有好的環境,就吸引不了外資和人才,還會導致各種生產要素外流。近幾年縣委縣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減輕企業負擔、規范收費、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的舉措,很大程度上對優化經濟發展環境起到積極作用。但實事求是地講,我們的經濟發展還不容樂觀,必須切實有效地優化企業服務環境。我認為,一是要切實轉變政府行為。樹立“環境就是生產力”、“管理就是服務”的意識,提高辦事效率,轉變工作作風,實實在在為投資者、經營者、生產者提供優質服務,建立規范高效公開的辦事程序,營造合力扶工的良好軟環境。二是要深化對涉工部門的評議。由縣政府組織人員對涉工部門進行評議;對評議不合格、不滿意的部門領導或直接責任人采取撤換、免職、調離等切實措施,為營造良好的軟環境努力不懈。通過對涉工部門的評議,促進部門對企業服務的質量和服務水平的提高,切實優化的工業發展環境。三是既要有創新意識、又要有實干精神。要克服畏難思想,不能把發展工業講在口頭上、停留在會議上、文件上,各級領導干部必須振奮精神、求真務實、當好表率,帶頭投身于工業經濟建設的主戰場。四是加強輿論宣傳力度。一方面要加大宣傳工業經濟發展的現狀和經驗,讓社會了解并為工業發展出謀劃策,另一方面加強社會監督,勇于曝光破壞發展環境、阻礙經濟發展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