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加工業發展調查匯報

時間:2022-06-04 06:26:00

導語:大蒜加工業發展調查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蒜加工業發展調查匯報

縣轄9鎮4鄉和1個省級開發區,總人口614萬人,總面積886平方公里,耕地82萬畝,是馳名中外的“大蒜之鄉”、“園蔥之鄉”、“金谷之鄉”、“梨瓜之鄉”和“長壽之鄉”,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和省農業產業化經營先進縣、農民增收先進縣。全縣有2000多年的大蒜栽培歷史,常年種植大蒜70萬畝,年產大蒜100萬噸。近年來,縣委、縣政府積極適應現代農業發展新形勢,采取優勢產業帶動、創業輔導基地孵化、科技創新拉動,招商引資推動等措施,促進了以大蒜為龍頭的農副產品加工業的快速發展,形成了獨具特色、享譽中外的“大蒜經濟”,農民因蒜而富、企業因蒜而興、縣域經濟因蒜而強。

一、聚集大蒜產業優勢,大力發展加工企業

經過多年的精心培育,全縣大蒜市場體系更為完備,擁有大型交易市場10個,年交易額達300億元。其中,國際大蒜商貿城全長6公里,占地5000余畝,被農業部批準為“全國定點鮮活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業部菜籃子信息采集點”、“全國農產品加工示范基地”,被評為“中國最具活力的市場”和“省規范化文明市場”,已成為世界大蒜種植加工中心、儲藏交易中心、新產品研發推廣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價格形成中心、農副產品加工企業聚集中心。具體工作中突出抓好了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傾力打造大蒜加工龍頭企業。充分利用上級財政貼息政策,在項目開發、企業嫁接、貸款融資等方面給予傾斜,加大對龍頭企業扶持力度,大力發展大蒜精深加工業。目前全縣發展規模以上大蒜加工企業183家,其中資產總額過億元的6家,5000萬元以上的28家,2000萬元以上的42家,宏昌、宏泰、華光、山陽四家企業2006年被農業部評為全國農產品加工出口示范企業。二是傾力打造大蒜加工品牌企業。注重品牌培育,縣政府每年撥款500萬元作為大蒜加工產品品牌創建獎勵基金,同時幫助企業積極申請國家、省級著名商標,爭創農產品名牌。“宏昌”、“宏泰”商標被評為省級著名商標,“宏昌”、“華光”大蒜被評為首批名牌農產品,“華光食品”、“山陽蒜米”等成為國內外知名品牌,今年年初“宏昌”牌大蒜又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三是傾力打造大蒜加工外向型企業。不斷擴大關貿、稅貿、銀貿協作,努力搭建大蒜加工企業出口平臺。鼓勵企業建設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帶動其他加工企業產品出口,形成了以宏昌、宏泰、華光、東運、山陽為龍頭的出口創匯大蒜加工業集群。目前全縣自營出口企業發展到108家,年加工出口大蒜80多萬噸,出口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出口創匯2億多美元;中國最大的大蒜出口企業縣宏昌果菜有限公司連續六年通過日本AFASSEQ認證,去年對日出口量達6000噸,銷量占日本超市大蒜銷量的70%以上。

二、創新寬松政策環境,打造一流創業基地

成立了農產品加工企業創業輔導基地領導小組,出臺了《關于建設農產品加工企業創業輔導基地的決定》、《關于優化農產品加工企業創業輔導基地建設環境的意見》等文件,統籌規劃了縣東運農產品加工企業創業輔導基地,走出了一條“以大集團公司為依托,以地方產業優勢為基礎,以現代化服務機制為抓手,以孵化創新型企業、解決下崗職工和當地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為目的”的新型創業基地路子。一是堅持高點定位,實施科學布局。在發展定位上,堅持“高起點、高標準、規范化、國際化”,精心構建園區設施。創業輔導基地占地面積40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總資產28億元,分為公共服務區、電子商務區、科技研發區、人文休閑娛樂區、企業生產區等。在發展方向上,按照“高活力的所有制體制、高水準的經營機構、高標準的服務機構、高品位的產品結構、高素質的人才結構”發展定位,強化創業輔導基地孵化功能,力爭到2010年基地企業發展到150家,形成以孵化大蒜深加工龍頭企業、食品加工業、配送服務業、生物制約、化工肥料生產業、機械制造業等高新技術企業的綜合性創業輔導基地。二是健全管理機制,完善各項政策。在機構設置上,基地下設綜合辦公室、物業管理部、咨詢服務部、培訓指導部、企業發展部“四部一室”,著重解決基地建設的發展規劃、培訓輔導、政策咨詢、業績考核、跟蹤服務、信息等方面的問題。在企業準入條件上,進駐企業項目必須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一般以勞動密集型為主,重點是就業型、資源綜合利用型、農產品加工型、出口創匯型企業。在企業畢業標準上,入駐企業應擁有一定規模的固定資產和自有資金,企業的領導核心已經形成,企業的主導產品有一定的生產規模和市場占有率等。在入駐優惠政策上,基地在土地使用、稅費征收、工商稅務登記、擔保融資、中介服務、法律服務、信息查詢、為畢業企業尋找發展場地和合作伙伴等方面,制定了多項優惠政策,為企業營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三是構筑服務平臺,強化孵化功能。基地相繼成立了事務中心、擔保公司、企業培訓中心、農產品檢測研發中心、電子交易市場等服務平臺,為創業企業提供經營、資金、技術、培訓、信息等方面的服務。擔保公司兩年共為入駐企業提供貸款擔保28億元,解決了入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培訓中心先后舉辦企業老板、經理培訓班3期,財會培訓班2期,國際貿易、市場銷售、質量認證、大蒜精深加工等培訓班28期,受訓人數近3000人次。基地還邀請認證中心專家講解良好操作規范(GMP)、良好種植規范(GAP)、衛生標準操作程序(SSOP)及HACCP等相關知識,為駐基地企業聘請各類專業技術人才150余名。基地農產品檢測和研發中心是魯西南唯一具有省級檢測水平的農產品檢測檢驗機構,被授予“省級出口農產品區域檢測中心”和“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大蒜電子交易市場自成立以來,對內輻射蘇、魯、豫、皖等10多個省市,對外影響日本、俄羅斯、美國、韓國、東南亞及港澳等國家和地區,為入駐企業了解世界市場行情提供了便利條件,降低了經營成本。四是體現基地宗旨,發展一方經濟。截至目前,基地已孵化出中小企業103家,從業人員達12600余人,企業總資產達到143億元,被確定為國家級農產品加工示范區。2007年基地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78億元,出口創匯12400萬美元,利稅15000萬元,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12000個。同時,注重與所在村和企業間的互動,形成了“以基地帶動企業,以企業帶動村,以村促企,村、企、基地共贏”的發展格局。2007年,東運公司被評為省級“村企互動示范企業”,基地所在崔口村被評為“村企互動示范村”,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2000多元。

三、創新思路乘勢而上,做大做強創業企業

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我縣農副產品加工創業企業得到較快發展,但在資金、技術、人才、研發等方面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在今后工作中,我們將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思路,強化措施,乘勢而上,將我縣農產品加工創業企業做得更大更強。一是進一步強化領導,努力提高政府服務水平。繼續強化對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監督管理,及時研究解決大蒜深加工企業在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對深加工終端產品單項銷售收入5000萬元以上的企業實行重點扶持、重點保護。二是進一步明確目標,制訂長遠發展規劃。在抓好東運創業輔導基地建設的同時,啟動華光、宏昌、宏泰三個創業輔導基地建設工程,兩年內打造4處高標準、規范化的創業輔導示范基地。到2010年全縣創業輔導基地新孵化企業300家以上,新增就業人數35000人。三是進一步完善政策,切實解決企業發展難題。出臺促進大蒜等農副產品加工業發展的相關政策,設立大蒜精深加工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明確對精深加工企業在規模擴張、科技創新、品牌建設等方面的扶持措施。完善信用擔保體系建設,不斷擴大企業的投融資能力,使企業向精深化、規模化、專業化方向發展。規劃建設大蒜加工園區,引導有實力、有能力、有市場的大蒜深加工項目入園發展,盡快形成規模優勢和集聚效應。四是進一步創新理念,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全完善大蒜終端產品研發機構,加強與國內外科研機構和大企業大集團的合作,努力開發研制大蒜食品、大蒜藥品、大蒜保健品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強競爭力的精深產品,實現大蒜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的新跨越。鼓勵企業走品牌興業的路子,以質量和品牌拓展市場、占領市場。五是進一步強化功能,努力孵化更多的創業企業。進一步完善創業輔導基地功能設施和服務平臺建設,吸引更多的農產品加工創業企業入駐基地,使其發展成為現代化、國際化的大型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帶動縣及周邊地區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和新農村建設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