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制造業發展調研匯報

時間:2022-06-28 05:21:53

導語:先進制造業發展調研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先進制造業發展調研匯報

“十二五”時期,是先進制造業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和趕超突破的關鍵發展時期。當前,全球經濟形勢復雜多變,工業經濟特別是制造業發展面臨諸多不穩定因素,為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中央、省出臺一系列拉動經濟增長的措施,尤其是半島藍色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市要緊緊抓住這一歷史機遇期,以打造千億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為目標,統籌產業布局,加大科技投入,破解發展瓶頸,強力組織推進,實現全市先進制造業的跨越式發展。

一、我市先進制造業發展現狀

近幾年,我市大力培植四大主導產業戰略,以造船及海洋重工業、汽車及零部件加工業、葡萄酒加工業等優勢產業規模不斷壯大,逐步實現產業優化升級,制造業已經成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骨干支撐力量。到2010年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350家,完成工業增加值199.8億元,比上年增長17.2%,高于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65億元,實現利稅114億元,利潤總額98.55億元。其中工業企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369.7億元,增長11.9%,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44.3%,比年初高0.25個百分點。

造船重工產業。全市船舶工業企業已發展到22家,擁有30萬噸級船塢1個,萬噸級以上船臺5個,可生產集裝箱船、散貨船、化學品船、全回轉拖輪、工程駁船、大型導管架、海洋工程模塊等產品,全市造船能力達到100萬載重噸、海洋工程裝備加工能力15萬噸,我市已成為全省重要的船舶工業基地。2011年1-5月份,造船重工產業預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8.3億元,利潤1.15億元,稅收7231萬元。同比分別增長32.6%;20.7%;36.3%。

汽車及零部件產業。依托北方奔馳分公司和蓬翔汽車兩個產業龍頭,加快項目引進和建設,大力發展整車生產和配套項目,努力打造省重型汽車及零部件生產基地。現有整車及零部件企業88家,產業規模不斷壯大。2011年1-5月份,汽車及零部件加工產業生產重卡12170輛,改裝車3718輛,車橋36156萬根。預計實現銷售收入38.5億元,利潤1.8億元,稅收1億元。

葡萄酒加工產業。我市把葡萄酒加工產業作為“百年立市”產業來培育,先后引進了天津王朝、新天國際、華東百利酒莊、香格里拉、意大利羅迪公司、法國奧賽斯公司及英國馬丁可利投資管理公司等國內外著名企業,目前葡萄酒生產企業達67家,葡萄酒年銷量12萬噸,擁有2個國家馳名商標、1個中國名牌產品、5個省名牌及7個省著名商標。我市葡萄酒加工已發展成為規模較大、運行規范、效益顯著、輻射性強、具有鮮明特色的產業集群。2011年1-5月,全市葡萄酒行業實現銷售收入12.5億元,同比增長13.6%,稅收1.6億元,利潤1.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6%。

以新材料、生物技術、新能源為主的新興產業。我市新興產業立足基礎,優勢先發,在新材料、生物技術、新能源等領域具備了區域性競爭優勢。新材料領域,以康愛特維迅()化學有限公司、超硬復合材料有限公司為代表,對精細化學品、超細及納米粉體及粉末冶金新材料工藝進行研究及生產。生物技術領域,以諾康藥業、北大高科華泰制藥等企業為重點,研發新型生化藥、醫用制劑新輔料等高新技術產品。新能源產業,以能源綠色化為目標,加快推進風電項目建設,目前華潤平頂山48MW風電場、華潤徐家集48MW風電場、華潤大柳行風電49.8MW一期工程等項目建成投入運營,建成裝機容量約15萬千瓦,年上網電量可達3.3億千瓦時。另外華潤大辛店、香港中電、國電虎山等風電項目正在抓緊推進,今年新增裝機容量約20萬千瓦。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和薄弱環節

雖然我市制造業保持快速發展勢頭,但與科學發展觀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

一是產業總量不夠大,產業集成度仍不高。龍頭企業規模偏小,不論數量還是規模,都遠遠不夠,去年我市納稅過千萬的企業達到28家,過億元的才2家,其中中糧長城稅收過2億元,而廣饒縣的華泰集團去年利稅就達20多億元,榮成市的黃海造船有限公司實現利稅10億多元。榮成市比我市晚一年獲得“省船舶工業聚集區”稱號,但榮成市的造船重工產業已形成12家大型修造船企業、近百家零部件配套企業的產業集群,而我市船舶工業企業總共才22家。

二是科技投入不足,產品技術含量低。先進制造業屬于技術密集型工業,我市真正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先進制造企業少。大多數企業受資金、人才等因素制約,科技投入很少,無力采用高新技術,產品更新換代慢,科技含量較低,適應市場能力比較薄弱。自主創新能力匱乏,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也不足。

三是技術創新對產業增長的貢獻率不高。目前,我市在國家級企業技術/工程中心建設方面是空白,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僅有3家(2008年京蓬藥業、2009年蓬翔汽車、2010年京魯漁業),巨濤重工、中柏京魯造船、萬壽機械、康愛特維迅化工等重點企業僅為市企業技術/工程中心。而市全市共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0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近50家。應該說提升科技創新對產業增長的貢獻率已成為當務之急。

三、推進先進制造業建設的思路和建議

總體思路:堅持集中布局、集約發展,堅持大公司進入、大項目帶動,以培植發展銷售收入過50億元、30億元、10億元骨干企業和大項目為工作重心,以體制機制創新與科技創新為動力,以多元化投資為支撐,強化工業園區載體建設,堅持市場導向、企業主體、政府引導,把造船重工、汽車及零部件、葡萄酒加工等產業集群作為招商引資和有效投入的重點,以產業集群帶動新興產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等相關產業發展,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建成技術先進、功能完善、優勢明顯、具有較強區域競爭力的制造業集群,努力形成“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基地”的發展格局,推動全市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的升級。

(一)打造優勢產業集群。

1、造船及海洋重工產業集群。造船重工產業依托北溝鎮和經濟開發區發展船舶工業的天然港灣和完備的配套基礎設施,堅持船舶制造和海洋重工、船舶配套并舉,優化產品結構,推進產業加快聚集,實現產業跨越式發展。重點推進京魯造船、渤海造船、巨濤重工、大金重工等企業發展和項目建設,鞏固發展集裝箱船、多用途散貨船、三用工作船、海洋工程輔助船、冷藏集裝箱運輸船、全回轉拖輪、海上吊機、導管架、浮式生產儲油輪(FPSO)等優勢產品,加快引進大型海洋工程、修造船、中低速船用柴油機、船用齒輪箱、海洋石油天然氣鉆探設備、大型鑄鍛件等船舶制造與海洋重工項目。爭取到2015年,全市造船能力達到200萬載重噸,海洋工程加工能力達到40萬噸,培育年銷售收入過50億元船舶及海洋裝備企業1家、過30億企業2家、過10億元企業4家。

2、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依托北方奔馳、蓬翔汽車兩大產業龍頭,著力促進重卡、改裝車生產規模化,推進屬地化配套步伐,重點推進萬壽機械、興華工業、孚瑞克森剎車片、天日聚氨酯、永進傳動機械、九星機械、杰信車用空調、星葉汽車座椅等項目建設,鞏固發展重卡、改裝車、車橋總成、汽車貨箱、懸掛總成、制動鼓總成等整車及零部件系列產品,加快引進變速箱、離合器等大部件、大總成及轎車零部件產業項目,促進整車向高附加值、重型化、多品種方向發展,汽車零部件向專業化、精品化、大批量方向發展,將我市打造成繼濟南、青島之后的全省第三大重型汽車及零部件生產基地。爭取到2015年,全市重型汽車生產能力達到5萬輛、改裝車達到3萬輛、其他車型1萬輛、各類車橋50萬根、懸掛30萬套,零部件生產企業突破200家。

3、葡萄酒加工產業集群。推進葡萄基地標準化、優質化建設,引導企業積極培育和引進適合產區的優質釀酒葡萄品種和砧木,優化本地主栽的赤霞珠、蛇龍珠、霞多麗等品種,引進適合本地生長的新品種。通過舉辦中國葡萄酒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世界七大葡萄海岸高峰論壇等各類大型活動,加強對“產區”的宣傳,強化消費者對“產區”的認識。依托葡萄與葡萄酒產業的集群效應,積極發展酒瓶、制蓋、木塞、印刷、包裝等本土配套企業,全面提高產業的整體配套能力。爭取到2015年,全市釀酒葡萄基地面積達到20萬畝,葡萄酒生產企業發展到80余家,葡萄酒產量達到25萬噸,建設30多個特色突出的精品酒莊,成為可與國外著名產區相媲美的中國優質葡萄酒產區。

(二)改造升級傳統產業

要積極運用高新技術加快黃金、建材、水產食品加工等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步伐,引導傳統產業通過產品技術的換代升級,由依靠資源消耗向創新驅動轉變、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轉變、粗放式經營向集約化經營轉變。

1、黃金工業。圍繞黑嵐溝礦區、大柳行礦區開展基建技改工程,促使產業規模不斷膨脹,規模競爭實力不斷增強。重點做好金銀冶煉公司金精礦綜合回收、甘肅拉爾瑪礦業、新疆龍和礦業的技改擴建工作。加大地質探礦力度,在深部探礦、新區找礦取得突破,重點開展新疆龍和礦業礦區普查、地表鉆探工作。同時,力爭在銀、鉛、鋅、銅、鎳等多金屬領域獲得重大突破,改善資源儲備結構和產業結構,增強發展后勁。到2015年全市黃金產量達到20萬兩,形成以黃金生產為主,多種有色金屬礦山并存的發展局面。

2、水產品食品加工業。依托國家級中心漁港,發展水產品加工、貿易流通、休閑漁業等產業;以提高水產品質量作為工作重點,不斷完善水產品質量保障體系,加強對企業標準化體系認證管理。通過標準化生產推動、外向經濟拉動,全方位提升水產品加工業整體水平,加大對擁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產品出口企業的扶持力度,重點推進匯洋食品等企業爭創國家、省級出口名牌,積極建設水產品加工出口基地。到2015年,形成一批以京魯漁業、匯洋食品、華光漁業為龍頭的水產品加工企業群體,水產品加工能力達12萬噸,年實現產值8億元,利稅3億元。

(三)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1、生物醫藥產業。依托豐富的海洋資源優勢,大力引進海洋保健食品項目,加強深海生物活性物質提取利用,加快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海洋新藥品,重點推進諾康藥業擴建、北大高科二期等項目。鼓勵引導企業通過加大投入、引進戰略投資者等形式加強研發機構建設,大力開展技術創新。到2015年,基本構建起全市生物技術創新體系的框架;中藥提取、精制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生物藥品的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

2、節能環保產業。以節能減排為抓手,大力實施海水淡化和循環冷卻產業化示范工程,積極推進海水綜合利用,推動海洋污染物處置、生物與化學制劑產品以及污染物處理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重點培育黃金開采、電力、釀酒、海產品加工、汽車生產廢棄物、農業廢棄物等6個具有特色的循環經濟產業鏈條。加快推進金正建材、興隆建材、龍馬欣盛、蓬建混凝土、東鋒混凝土、民和生物科技、碧海污水處理等企業的技術改造,不斷壯大產業規模。到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節能環保企業實現增加值3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達到75億元,利稅15億元

四、主要措施

1、強化組織領導保障體系。成立先進制造業發展領導小組,由市主要領導任組長,各有關部門為成員單位,定期召開先進制造業發展座談會、調度會,聽取相關部門和重點企業的匯報,了解先進制造業發展的形勢,解決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建立市級領導包重點企業制度,每位市級領導分包一戶有發展前景的先進制造業企業或者重點項目,經常了解企業的經營情況和項目進展情況,對其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幫助協調解決,扶持重點企業快速發展,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

2、強化投融資保證體系。鼓勵各金融單位加大對產業龍頭企業支持力度,在貸款方向上,向龍頭企業和重點項目傾斜。鼓勵和引導企業戰略合作和公司制改造,走資本運作、跨越發展之路。大力推行股權多元化,積極推進股權轉讓、交叉持股等合作方式。抓好上市資源儲備,拓寬上市融資渠道,鼓勵有條件的企業積極運作,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本市場的融資作用。鼓勵重點企業積極探索信托基金、私募基金、投資銀行基金等多元化融資的新途徑,按照法律法規要求,規范完善內部機制,不斷提高企業自我創新、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積極向國家和省提報推薦先進制造業重點項目,爭取專項資金扶持。今年我們也做了一些這方面的工作,先后篩選提報了巨濤重工重型海上采油生產平臺模塊設計制造項目爭取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資金1000萬元;萬壽機械汽車整體式驅動橋殼擴產項目爭取國家產業振興專項資金200萬元。

3、強化科技創新支持體系。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利用市場經濟調整的倒逼機制,把項目、資金、技術、人才等創新要素更多地投向企業,鼓勵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大力開展節能減排和自主創新活動。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建設自主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術、站在產業前沿的創新型企業。重點推進蓬翔汽車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中糧長城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以及中柏京魯造船、巨濤重工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和萬壽機械、康愛特維迅化學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建設。注重完善創新平臺。加快建設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落實好科技創新“三百工程”等相關政策,選擇對推動產業技術升級有重大作用的共性、關鍵性技術,推動企業和科研院所、高校聯合,實現科技成果創新與轉化的新突破。

4、強化人才支撐體系。一是創新人才引進機制,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大力引進一批先進制造業發展必需的經營管理人才和工程技術人才。二是聘請專業技術人才,以聯合技術攻關、培訓人員、技術咨詢、技術承包、技術入股、辦講座等形式解決人才短缺問題。三是建立人才激勵機制,對引進的人才要給予優厚的待遇、提供發展的空間,營造創業留人的良好氛圍。要通過對人才不懈的培養和引進,著力培育一支素質高、善經營、懂管理、適應國際競爭需要的企業家隊伍,培養和造就一大批中高級技工和熟練工人,為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5、強力推進基礎設施一體化。按照海陸統籌原則,全面加快港口和腹地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高東港區、欒家口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擴大港口的吞吐能力和客貨流量,爭取到“十二五”末,全市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3700萬噸。東港區,加快推進10萬噸級航道、5萬噸級通用泊位、4個萬噸級客滾泊位和防波堤建設,規劃建設30萬噸原油專用碼頭及120萬立方米儲油罐區,滿足腹地臨港經濟發展及船舶大型化發展需求。欒家口港區,重點抓好10—20萬噸級航道、4個5—20萬噸級的大型散雜貨和油品專業碼頭、大型油品裝卸封閉港池建設。全力配合、積極參與潮水機場、龍煙鐵路段、渤海海峽跨海通道等重大工程規劃建設,進一步健全平臺支撐機制。

6、強力招引大項目、大企業。打造千億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就必須要有大項目和大企業做支撐。因此要以引進“國內外500強企業、中央企業、高等院??蒲性核睘槟繕耍瑖@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挖掘、包裝一批產業補鏈、擴鏈、提鏈項目,聚焦國內外重點區域,加大推介力度,積極引進產業層次、科技含量、投資強度和產出效益高的項目,以投資結構的調整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推動全市工業經濟走上以質量擴數量、以層次擴規模的發展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