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女童教育與新農村調查匯報

時間:2022-07-20 11:31:03

導語:貧困女童教育與新農村調查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貧困女童教育與新農村調查匯報

按照省、市婦聯工作安排,區婦聯對近年來我區資助貧困女童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相關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幫扶貧困女童情況

我區經濟的發展,為兒童的生存發展提供了物質保證,但仍有一部分家庭的子女因天災、疾病等各種原因成為特困兒童。1998年,區婦聯與區關工委聯合對特困兒童生活學習等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走村串戶,歷時一個多月,共摸排出特困兒童235人。這些特困學生,有的父母雙亡,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有的父母殘疾沒有勞動能力,有的因生病或其它意外事故經濟窘迫,很多兒童面臨失學。為此,區婦聯與關工委在全區倡導了“用你的情,我的愛,托起明天的太陽”獻愛心活動,得到區機關和各鄉鎮干部的響應,共收到捐款3.4萬元,衣物2593件,108名特困兒童收到了捐助,每人收到捐款400元,解決了當年特困學生的學習經費和穿衣問題。

為徹底幫助困難學生走出困境,完成學業,區婦聯和區關工委專題向區委常委會提出并匯報了“關于百名領導干部聯系百名特困兒童的請示報告和方案”,建議百名正科級干部聯系幫扶百名特困兒童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這一提議得到區委區政府的肯定,區委〔1998〕45號文件正式下發了“關于百名領導干部聯系幫扶百名特困兒童的實施意見”。首批落實131名領導與131名特困兒童結成幫扶對子,這一活動被稱為“雙百德政工程”。1999年區婦聯、關工委對“雙百德政工程”實施情況進行了檢查,并向各幫扶領導發了一封感謝信,感謝他們情系兒童、關心未來,向特困兒童伸出愛的雙手,讓他們沐浴著愛的陽光雨露健康成長。每年,我區根據人員變動情況,及時對幫扶對象情況進行調整。2000年將這一活動擴大到副科級以上干部,100名副科級領導與100名特困兒童結成幫扶對子,再次將“雙百德政工程”推向縱深,全區共有231名領導干部階段幫扶231名特困兒童。區委及時轉發《關于“雙百德政工程”實施情況的報告》中的通知,并將繼續開展“百名領導干部聯系百名特困學生”活動寫入了《關于區級領導干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的若干意見》中,對這項工作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和支持。

2002年初,鑒于區劃調整和機構改革,聯系幫扶特困學生工作發生變化的情況,區婦聯及時對全區5個鄉鎮、3個街道及區屬企業中的特困居民職工家庭學生進行重新摸底,共摸排出特困家庭學生123名,他們在新學期開學時又得到區領導、區直49個部門干部職工的救助。2005年,區關工委對“雙百德政工程”活動實施以來取得成效、存在問題及下一步工作如何推進等進行了一次調查,摸底登記特困家庭學生288名,并向區委常委會提交了《關于進一步實施“雙百德政工程”的意見》。新《意見》經區委常委會研究討論一致通過,由區委、區政府“兩辦”轉發執行。

目前,我區“雙百德政工程”已歷時9年,15個學期,期間區委、人大、政府、政協及區直機關、單位部門的領導已為2378名特困兒童幫扶合計資費捐助金額95.7萬元。

隨著“雙百德政工程”的不斷深入開展,我區歷來捐資助學的優良傳統得到了很好的繼承和發揚,從區級領導到區直機關領導干部,從企業家到退休教師,從鄉鎮到學校,全區各級各部門、單位和社會各界及個人,紛紛通過“濟貧思廉”、結對幫扶、建立基金會、捐款助學、減免學費、以獎促學等多種形式,參與到幫扶特困學生工作中來。

區級領導和區直部門、單位領導高度重視,率先垂范,聯系幫扶任務到位率較高。區四大班子領導在幫扶人數、資助金額、聯系幫扶特困家庭脫貧致富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區直部門及其領導多數都能積極主動地實施聯系幫扶,分別給予每名特困學生每學期200-500元不等的資助,多數街道、鄉鎮在班子領導干部中開展了“一幫一”結對幫扶.。今年以來,全區各級領導領導干部和區直各部門單位共計出資15.7萬元幫扶特困生378人。

街道、鄉鎮基金會幫扶成效顯著。2004年以來,常青、駱崗、義興、寧國路等街道、鄉鎮相繼成立了關心下一代基金會,募集資金20萬元,重點幫扶特困學生,實際效果非常明顯,僅2005年上半年一學期就解決了115名特困學生近8萬元學雜費。

社會幫扶有了新進展。社會各界齊獻愛心,捐資捐物幫扶特困學生,使聯系幫扶工作增添了新的力量。省、市婦聯,團市委,常青房地產公司等多單位、個人對我區特困學生進行捐款幫扶;二中、四中、九中、屯小、外國語學院等多家院校為特困學生減免學費。據初步統計,近年來共有24家社會單位及個人資助我區特困學生86名,資助現金實物價值近3萬元。

以獎促學取得成效。我區部分經濟條件較好的村(居)非常重視關心下一代工作,以獎促學,取得很好的效果。常青街道曙光社區設立“金榜題名獎”以獎促學,對轄區出國留學和考取研究生、大學本科生、專科生的學生分別給予1.5萬元、1萬元、0.5萬元等獎勵,并敲鑼打鼓送上門。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6年6月底,我區共有2678名特困學生得到聯系幫扶,到位幫扶資金(含實物折現)95.7多萬元。

二、成效顯著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受助女童在學習成績、思想品德方面較受助前均有明顯進步,在性別平等意識和公共意識方面也有明顯提高。駱崗街道分路口社區的吳國翠父親病故,母親殘疾,家庭貧困,該社區累計資助7萬元,供吳國翠兄妹讀書。目前,哥哥大學研究生畢業后已就業,吳國翠本人為中醫學院研究生在讀。兄妹二人對社居委的幫助十分感激,吳國翠本人在大學期間通過勤工儉學減輕家庭負擔,并經常參加公益活動、志愿活動,以回報社會對她的一片愛心和無私幫助。義興鎮衛鄉村女童龐蘭蘭父母離異,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因家庭貧困,本來沒有心思好好學習,成績平平。在接受幫扶后,她振作了精神,樹立了信心,成績躍居優秀生行列。她的爺爺奶奶也轉變了“女孩子少讀點書沒關系”的想法,認真培養她成才。

三、貧困女童繼續教育與新農村建設

在對各鄉鎮的調研中,我們發現,目前留守家中的大部分是婦女兒童。因此,農村女童受教育程度越高,在其成年后可能對新農村建設做出的貢獻越大。同時,女童受教育程度提高、收入提高后,對于其自身男女平等意識、自我保護意識的提高將起到促進作用,有利于基本國策的真正落實。

四、建議

1、因地制宜,拓展資助面。“春蕾計劃”建立之初,是為了救助由于自然條件的限制、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不平衡、特別是傳統習俗的原因而失學的女童,幫助她們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在我區,符合這樣條件的失學女童是不存在的,因此,對貧困女童的救助存在偶然性、一次性,沒有形成制度。所以,建議“春蕾計劃”的對象應擴大到城市貧困女童,并從資助義務教育階段的春蕾女童延伸到資助高中、大學的貧困女生。

2、建立監督、激勵機制,確保助學資金用在刀刃上。“春蕾計劃”的健康持久發展,離不開有效的監督和激勵機制,即監督受助女童的學習情況和家庭情況,對用功讀書、奮發向上的受助女童,要繼續支持,并采取激勵措施,加大幫扶力度;對不思進取、不求上進的受助女童,要馬上停止資助。同時通過學校、社區進行定期回訪,如果有些女童家庭經濟條件好轉,達到一定標準后,應停止助學款的資助。此項監督工作建議由婦聯組織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