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婦女生存狀況調研匯報
時間:2022-09-13 09:44:26
導語:老齡婦女生存狀況調研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人口狀況:截至2011年底,全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為46.2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16.6%。全市7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8.92萬人,占總人口的6.8%,其中女性人口10.26萬人。全市老年人口中城鎮8.78萬人,農村老年人口37.44萬人。據測算,農村老年女性人口約為20.3萬人。女性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多數,而農村老齡婦女由于受教育程度低,社會地位較低,相對來說是一個比較弱勢的群體.
(二)我市農村老齡婦女生存狀況
1、婚姻狀況
受傳統思想影響,大多數農村老年婦女“從一而終”、婚姻穩定,由于性別差異等因素的影響,婦女壽命一般比男性長,所以健在的老年婦女人數明顯多于老年男性人數,喪偶后再婚的老年婦女比例較小。
2、收入狀況
絕大多數農村老年婦女擁有土地,通過子女耕種能夠從土地上獲得相應的收益。由于農村老年婦女大部分在家中從事家務勞動或喪失勞動能力,所以個人直接獲得收入較少甚至貧困。老年婦女的收入來源也有多種,靠配偶收入和兒女資助收入所占比例很高。
3、醫療狀況
由于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的全面實行,農村老齡婦女小病不看有之,但得重病、大病后均到醫院醫治。同時,村級紛紛建立起衛生服務室,有些地方還開展健康體檢和疾病普查等,惠及和方便了農村老年婦女看病問題。
4、住房狀況
由于近幾年來新農村建設逐步推進,各村在道路、衛生環境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觀,農村老年婦女的住房條件普遍有所改善。二老健在的,一般選擇兩人一起生活;喪偶老人相當一部分和子女住在一起,也有少數自己單過的;還有子女全部在外打工,成為留守老人,甚至還幫子女帶著孩子;屬五保對象的,一般安排到鄉鎮敬老院集中供養;還有少數家庭經濟條件較好、失去自理能力的老年婦女,自費進入公辦或民辦養老機構養老。
5、生活及文化娛樂狀況
由于受經濟發展制約,農村老齡婦女總體收入偏低,生活一般者眾多。很多老年人與兒女同住或住在一個村,子女的孝順程度,決定老年婦女晚年生活的幸福程度,大多數兒女都能夠經常探望父母和贍養老人。由于廣泛宣傳教育,農村老年婦女權益基本上能夠得到關注和保障。隨著電視、手機的普及,老人的信息渠道逐漸暢通,精神文化生活逐步豐富起來。各地受自然環境和經濟條件的影響,老人參加文體活動的程度有很大差異。有的是因村沒有活動場地,而不參加文體活動;有的是自己不去參加文體活動。老年婦女日常休閑娛樂活動大多以看電視、打撲克、聊天、看戲為主。
二、我市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做法
(一)多措并舉,農村老齡婦女生活能得到較好保障。
1、建立健全老年人社會養老保障體系。我市高度重視老年人社會保障工作,近幾年來,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和完善,保障水平不斷提高。一方面建立起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2011年7月1日起,我市全面實施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即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能領到60元養老金(寧國市65元/月),8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能領到90元養老金。2011年全市領取養老金人數有37.8萬,養老金支出1.8億元。另一方面建立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從2003年10月開始,我市的寧國市、廣德縣作為全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首批試點,現已在全市城鄉居民中全面實施,醫療費用報銷比例也不斷提高,使農村老齡婦女“看不起”病有效緩解。2005年起,我市農村獨(雙)女家庭60周歲以上人員(孩子父母),享受國家計劃生育獎勵扶助政策,現人均每月領取80元獎扶金,獨女90元/月,2011年全市對農村此類婦女共發放436萬元資金。
2、不斷完善農村老年人社會救助體系。一是建立起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對生活困難符合條件的農村困難對象全部納入低保救助范圍。2011年,全市農村低保年平均保障標準1557元,人均月補差112元。二是繼續實行農村五保供養制度。全市有五保戶16920人,其中集中供養7085人,分散供養9835人,根據市委的部署,到2013年,我市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將達到90%,新增床位數6000余張。將使農村五保對象的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三是城鄉醫療救助制度的建立,使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農村五保戶、重點優撫對象、城鄉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等得到救助。此外,我市還建立臨時救助制度。對符合條件的臨時救助對象,原則上每戶每人按城市低保標準全額一次性救助3至6個月。
3、豐富農村老齡婦女精神文化生活。積極推進老齡活動場所建設。在農村,一些鄉鎮(街道)和村(居)委會結合新農村建設修建適合農民休閑的場所。據統計,全市建有適合老年人健身活動場所的鄉鎮(街道)數有59個,占鄉鎮(街道)總數62%,全市建有適合老年人健身活動場所的居委會95個,占居委會總數的82%。建有老年活動室的村(居)委會數701個,約占村(居)數的80%。分散在我市各村的文體活動隊伍,以老齡婦女為主,她們健身娛樂,豐富生活。此外,各級各部門于春節、重陽節等重大節日,開展重老、愛老、敬經等活動,在全市營造濃厚的為老服務氛圍。
(二)強化維權工作,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一是強化贍養責任。對有兒女不愿承擔贍養義務的,簽訂家庭贍養協議書或通過老年維權方式解決。2011年,全市共簽訂家庭贍養協議書411份。二是提供法律援助。2009年底,市老齡辦與市司法局聯合成立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各縣市區也比照成立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站,鄉鎮(街道)設立老年維權崗。據統計,2011年全市有老年人維權機構209個,專兼職工作人員212人,維權達50起。三是婦聯組織積極維護老齡人權益,市婦聯成立市維權服務中心,并在市區8個律師事務所成立“婦兒法律服務中心工作站”;在全市所有鄉鎮(街道)和80%的村(社區)設立婦兒維權站,成立婦女維權志愿者隊伍,將維權工作納入鄉鎮綜治維穩工作中心;在市、縣(區)法院成立婦女維權合議庭;為農村老齡婦女在贍養、繼承、家庭暴力以及老年婚戀等方面提供法律幫助。
(三)發揮老有所為作用,維護社會穩定。工作中,一些基層單位積極發揮老年人經驗豐富,德高望重的優勢,組織老年人參與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收到較好效果。如宣州區文昌鎮在日常工作中發現,一些留守的、覺悟高的老齡婦女在化解家庭矛盾糾紛中能夠發揮特別的作用,收到特別的成效。該鎮婦聯今年初會同綜治辦在施田村試點成立“夕陽紅調解室”。調解室的工作實行分散和集中相結合的方式化解矛盾,將全村劃分為四個大片區,調解員每人負責一個片區,工作中,各自負責化解自己區域的矛盾,出現較大、較難的矛盾采取集中聯合化解方式。同時對調解員每化解一起矛盾糾紛給予一定的補助或獎勵。半年來,“夕陽紅調解室”化解鄰里、宅基地、家庭婚姻等矛盾糾紛達15起,把諸多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村調解組織僅受理調解矛盾糾紛1起,真正做到了小矛盾不出組,大矛盾不出村的工作目標,有效維護基層社會和諧穩定。又如,宣州區貍橋鎮綜治辦、司法所、婦聯等基層組織在各村建立“五老協調理事會”,將農村老干部、老黨員、老村民組長、老教師、老退伍軍人組織起來,其中包含老齡婦女群體,充分發揮“五老”多年積累的政治優勢、經驗優勢、威望優勢、時空優勢和親情優勢,宣傳法律政策、反映社情民意、調處矛盾糾紛、關心少兒成長,協助做好社會事務,在加快新農村建設,維護社會穩定,助推和諧社會建設上發揮了積極作用。
(四)以家庭為陣地,營造尊老、敬老、愛老氛圍。市婦聯將“尊重母親”這一優秀的傳統文化理念注入“美德在農家”、“五好文明家庭”、“平安家庭”等各項主題創建活動中,開展以創建“五好文明家庭”為統領的各類特色家庭創建活動及“孝老愛親好媳婦”評選活動。近五年來,全市共評選表彰縣級以上五好文明家庭20000多戶,雙文明戶、和諧家庭示范戶、平安家庭示范戶等各類特色家庭累計2000多戶,“孝老愛親好媳婦”50多戶。其中市級“五好文明家庭”842戶,推薦24戶獲國家和省表彰。
(四)關愛老齡婦女弱勢群體形成合力。一是設立特困婦女兒童救助資金,四年來,共救助84人,救助金額達51萬。二是連續五年于“兩節”期間組織“送溫暖”活動,市本級共籌措資金205.16萬元,使貧困婦女兒童得到及時救助慰問。三是2009年以來,我市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其中包括為65歲以上老齡人提供保健服務。截止6月底,全市累計農村65歲以上老齡人健康登記133890人,開展健康體檢、健康評估和隨訪等規范管理126371人,規范管理率達95%。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及下步工作安排
一是隨著人口老年化的到來,重視老齡問題已成為各級關注的重點,但舉措有待進一步增強。二是老齡人怕孤獨、寂寞,子女外出打工或工作在外或單獨生活,使他們缺乏親情。三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市農村老齡人口生活基本有保障,但如重病、大病在醫療救治方面還存在經費上的不足。
1、在今后工作中,我們將繼續發揮婦聯組織優勢,加強尊老、敬老宣傳教育,加強調查研究,積極向黨委、政府和各有關部門反映老齡人生活保障、精神需求問題。
2、繼續大力開展以五好文明家庭創建為統領的各類家庭創建活動,發揮婦女在家庭中的主導作用,宣傳表彰“好媳婦”,促進家庭關系融洽和睦。大力開展文體健身活動和健康知識講座,為老齡人身心健康、快樂生活做好服務。
3、積極參與社會管理創新,參與養老服務活動,指導村(居)發展老年事業,創辦養老服務中心等。同時,繼續做好維護老齡婦女的合法權益工作,為老齡人安度晚年不懈努力。
- 上一篇:全縣女大學生村官調查與研究
- 下一篇:婦聯困境兒童生存狀況調查報告
精品范文
10老齡化現狀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