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山區農業保險調研報告
時間:2022-12-17 08:41:06
導語:貧困山區農業保險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為調動廣大農民生產發展積極性,降低農民在生產發展中的風險,增加農民的收入,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結合中國農業大國特點,相繼出臺了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的相關政策,受到了廣大農民群眾的擁護。從2008年起,縣立足縣情,對具有地方經濟發展潛力的經濟作物開展農業保險工作,同時,對繼續拓展工作進行思考和探索。
一、立足縣情開展農業保險的基本情況
(一)縣情
1.縣位于盆地南緣。2012年完成因向家壩大型水電建設形成的一城五鎮整體搬遷。幅員面積105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16882公頃(田6150公頃),有森林62498公頃,森林覆蓋率60%。
縣轄8鎮7個鄉(含2個彝族縣),261個村,13個居民委員,人口30993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2946人。1997年列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2012年列為國家級烏蒙山區連片扶貧開發重點縣。
2.農業保險開展情況。
2007年國家財政撥出10億元專項補貼資金,通過地方財政資金的配套,對六省區五大類糧食作物保險予以補貼,積極為農業安全生產提供保障。這項措施有力地改變了農險經營的外部環境,農業保險由此出現了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全國農業保險當年實現保費收入51.8億。2008年,國家穩步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范圍,加大了對糧食、油料、生豬、奶牛生產的各項政策扶持,支持發展主要糧食作物政策性保險。分析農業政策情況,可以發現,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持續加大支農惠農力度,將是今后一個時期的長期國策,而農業保險作為其中的組成部分,正迎來了發展的大好時機。
2007年市開展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試點以來到2014年已開展8年了,作為傳統農業縣,縣一開紿就積極響應市政策性農業保險試戰點工作領導小組的號召,從2007年開始試行政策性農業保險的能繁母豬試點工作。2008年擴大試點品種,共承保了能繁母豬、育肥豬、水稻、玉米,2009年增加油菜、2011年增加了馬鈴薯和森林,到2012年共開展能繁母豬、育肥豬、水稻、玉米、馬鈴薯、油菜、森林保險。結合縣農業實際情況,形成了“以種植業、養殖業保險為重點,地方特色農業輔助發展”的農業保險工作思路。
截止2012年底,政策性農業保險歷年保費年收入共計為3397.84萬元,各級財政補貼資金2657.18萬元(縣級配套124.80萬元),保險賠償:2500.88萬元、受益農戶達:145132戶。
二、特色農業保險工作發展的特點
(一)領導重視、認識到位。一是縣委成立了以縣長任組長、相關領導為副組長和有關職能部門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并要求各鄉鎮成立相應領導小組,切實加強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的領導,從組織上確保我縣政策性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順利開展。二是狠抓政策及業務培訓,縣領導小組每年召開了全縣農險工作培訓會。使各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級有關部門始終把政策性農業保險作為服務“三農”,改善民生,促進農民抵御風險,增加收入的一項民生工程來抓。
(二)、宣傳到位、分工明確。縣上通過電視及發放宣傳資料強化宣傳,鄉鎮政府工作人員、農村保險工作站的同志和各村的協保員采取多種方式宣傳政策性農業保險政策,讓每一位農戶明明白白了解農業保險的保額、保費以及發生災害后如何理賠等政策,做到了家喻戶曉。為了確保農險工作落到實處。縣領導小組把任務目標落實到鄉鎮、到部門,納入年度目標管理,實行業績考核。縣領導小組辦公室強化督促檢查,做好了鄉鎮、部門經常性的協調配合工作,使全縣整個農險工作穩步發展、有條不紊地運行。
(三)機構健全、服務到家。為了確保農險查勘理賠及時高效,服務農戶,人保財險支公司和鄉鎮人民政府共同考核15個鄉鎮農村保險工作站工作,做到了機構落實、人員落實、工作適應。為了使工作站人員盡快適應工作需要,縣財產保險公司還專門集中進行了多次業務培訓。
(四)強化管理、依法合規。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自主自愿、協同推進的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工作的基本原則,注重從承保、查勘、理賠各個環節狠抓工作落實,全年全縣農險工作管理規范,無弄虛作假行為。農險賠案零訴訟,維護了穩定大局。
(五)服務到家,理賠及時。縣上和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服務和理賠工作。鄉黨委、政府工作人員和農村保險工作站的同志和各村的協保員積極主動配合,主動挨家挨戶主動上門收取保費。對理賠工作做到了透明、公開、公平,讓老百姓真正感受到農業保險給自己帶來實惠,農戶滿意,有效地推動了我縣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的開展。
三、開展農業保險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存在的問題
1.農戶保險意識淡薄,自身存在僥幸心理,對自然災害缺乏足夠的認識,認為自然或人為災害不是每次都會發生在自己身上,而保險費卻是每年的一筆開銷,尤其是作為國家級貧困縣,貧困人口眾多(2011年統計數據:共21060戶,68575人)對保險的認識更有待加強。
農戶對農業保險沒有足夠深入的了解,農業保險政策、農業保險品種宣傳力度不夠,離家喻戶曉距、深入人心還有很大的差距。
2.農業保險面窄,參保率偏低。農業保險覆蓋面窄,保費,尤其是養殖業保費偏高,由于是農業縣,養殖業(肉牛、雞、山羊、肉兔、水產品)是農業傳統項目,加上來縣委、縣政府大力推進養殖業發展,幫助廣大貧困戶脫貧致富,但是整體經濟水品還不發達,農戶在政府的幫助下開展養殖活動本身就要自籌一部分資金,如果農業保險保費偏高,農戶尤其是廣大貧困農戶將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主觀上不愿意出錢參加農業保險,同時保費偏高客觀上造成參保面窄、參保率低下。
3.農業保險品種還不能滿足市場需求。
(二)對策
1.加大宣傳力度,特別是宣傳政府對農業保險的財政補貼補政策,最低達到保費的70%(育肥豬保險),最高達到100%(農房保險),農戶只需較少的投入就能在受災后獲得相應的補償,對防止因災致貧、因災返貧有極大的遏制作用。同時,要讓農戶知道才加農業保險后自己農作物牲畜受災后有要求補償和理賠的權力。
農業保險對大多數農戶來說還是一項新鮮事物,農民參保積極性還有個逐漸提高的過程。保險公司和縣鄉兩級政府應加大宣傳力度,有效提高農民參保意識。一是由農業保險公司印發宣傳資料,分發至鄉村和農戶,及時宣傳農業保險的政策和意義;二是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農業科技下鄉、扶貧等有效平臺大力宣傳農業保險政策,深入鄉村開展農業保險知識講座,具體講解農業保險相關知識,引導農民自愿參保投保,使農業保險工作穩步向前推進。為了穩步推進農業保險工作,三是從講政治的高度來認識農業保險工作,要充分認識到民生工程無小事,農民利益無小事,增加農民群眾對農業保險的知曉度,提高農民群眾對農業保險的滿意率,以宣傳促農業保險規范化操作,以宣傳促農業保險查勘定損精細化,以宣傳促農業保險理賠時效性和準確性更上一步臺階。
2.合理調整農業保險的保費收取,通過政府相關部門和保險公司積極對上爭取政策,考慮國貧縣的特殊情況,協調解決保費偏高的問題。
適當提高理賠標準。農業保險的費率、費用與賠付回報矛盾已成為農業保險推廣的瓶頸。建議提高農業保險的賠付標準,提高農民參保積極性,
根據特色,增加相應的保險品種如:肉兔、山羊、肉牛、水產、椪柑、枇杷、梨等,提升農戶參保積極性。
加大對參加農業保險的財政補貼的力度,在國家大的補貼政策范圍外,根據財力提高農業保險財政補貼力度,尤其是對貧困戶參加農業保險的補貼力度。
3.搞好特色地方農業保險工作。在原有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基礎上,根據特色,推出特色農業保險。縣有著悠久的水果、茶葉、養雞、肉牛、肉兔、水產種養歷史,這些種養殖業,是農民增收的主要項目,是縣的優勢特色產業,其產業已經發展成規模成為是農業的經濟支柱。爭取將上述特色農業項目列入地方特色農業保險,是廣大農戶都能找到合適自己發展致富的保險品種。
- 上一篇: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調研報告
- 下一篇:交通運輸執法考核自查報告
精品范文
10貧困生申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