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04 03:58:31
導語: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集體經濟的好壞,關系著村“兩委”干部在群眾中的威信高低。2014年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鎮村作為貧困村,將壯大村集體經濟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并將其作為2017年貧困村摘帽的核心指標之一,只有將村集體經濟壯大了,村民受益了,村“兩委”干部的威望就會越高,村級事務管理才會更加和順。
鎮村地處鎮東南部,東北與縣鄉相連,西南與鄉接壤,西北與鄉相望,幅員面積118余平方公里,距縣城114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年平均氣溫1.3°c。境內草場水草豐茂,盛產蟲草、貝母、大黃、秦艽等名貴藥材,棲息著巖羊、狐貍、狼、旱獺、天鵝、鼠兔等野生動物及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但長期受交通條件制約,村集體經濟薄弱。
該村下轄7個村民小組,2016年有農牧民195戶、人口962人、勞動力462人,人均純收入10000元,經濟總收入1053萬元。現有共青團員8名,民兵應急隊伍一只共7人。村是一個牧放藏系綿羊、牦牛為主的純牧業村,是鎮產業發展畜牧業的重要基地村之一。有天然草場17.8萬畝,禁牧面積52708畝、休畝面積23397畝。各類牲畜33715混合頭,其中牦牛10076頭、馬692匹、羊22947只。
一、發展現狀
2016年村集體經濟主要靠國家投入,自己創收辦法不多、收入來源單一。該村為充分使用1800畝共有草場,經村民一致同意,通過幸福美麗家園項目購牛105頭,其中:牦母牛100頭,種公牛5頭,在村集體公共草場飼養,預計每年產成活仔可達40頭,初步估算年產值可達40000元。所得盈余利潤30%用于貧困戶幫扶扶持,40%用于全村群眾分紅,剩余30%用于村集體積累或者公共事務。2017年,該村為規范管理村集體經濟,在2016年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成立了諾央牦牛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1個,再次引進種公牛10頭,修建暖棚10個共計800平方米,為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打下了堅實基礎。
二、經驗做法
(一)科學制定村集體經濟發展規劃。“凡事預則立”,該村“五個一”幫扶力量充分深入村組和農戶家中進行調研,認真分析該村的資源優勢和不足,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協助和實到村“兩委”班子選好牦牛養殖路子,因地制宜地制定集體經濟發展期規劃,明確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具體措施。
(二)整合資源夯實村集體經濟基礎。該村以實現2017年貧困村退出和提高村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為出發點,以增加群眾收入為立足點,充分整合公有草場1800畝、牦母牛100頭、種公牛15頭、暖棚10個800㎡等資源,通過村集體經濟專業合作社,引導牧民積極投入生產,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增加群眾收入。
(三)切實加強村集體經濟資產管理。一是全面推行“村財民理鄉監管”機制,建立健全村級財務預決算、現金管理、開支審批、經濟合同管理、固定資產管理和使用、專項資金管理、收益分配等制度,確保支出科學合理、收入不折不扣。二是加強民主監督。認真抓好“四議兩公開一監督”工作法,落實村級財務公開制度,提高村財務公開質量和效果。三是開展村級集體資產核查工作,建立產權明晰的資產管理制度,防止集體資產流失。
三、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
該村的村集體經濟在近三年中取得一定的成績,村集體經濟有了一定的規模,但是在發展方式上較為單一,草場少,收益周期較長。為此,在下一步發展中,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提高草場質量。對村1000畝沙化草場進行助理、圍欄封育,遏制沙化草原擴大;對全村質量較差草場8萬畝進行全面補播。
(二)加大畜種改良。在現有的牦牛基數上,優化畜種結構,通過引進種公牛實行品種改良,提高牦牛養殖效益。
(三)強化教育引導。要充分利用農牧民夜校、現代遠程教育平臺等渠道,邀請農牧技術專家,加大現代畜牧養殖技術培訓,提高農牧民群眾的致富本領。
(四)以鎮集鎮建設、唐熱路建設為契機,發展旅游服務業。計劃在2018—2019年建全村旅游合作社,建牧家樂、旅游營地2處,吸納就業人員16人。
隨著黨惠民政策的不斷深入,村的集體經濟達到了貧困村退出標準,村容村貌得到了極大的改觀,村級活動陣地條件得到明顯改善,村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我相信,村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在全村農牧民群眾的奮斗拼搏下,今后的發展將會越來越好,人民的生活將越來越幸福。
- 上一篇:城管局廉政風險防控自查報告
- 下一篇:鄉黨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