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產業發展調研報告
時間:2022-10-11 04:19:44
導語:柑橘產業發展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基本情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農業農村發展步入新的歷史階段。黨的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引起社會各界熱烈反響。它不只是一句簡單的口號,產業興、鄉村旺是所有農民的奔頭,也是實現農民富裕的關鍵。在這樣的時代背景和契機下,鄉結合精準扶貧產業發展國策和我鄉柑桔產業大發展為規劃,依托黃金三角洲的區域優勢,抓住產業發展、退耕還林、農業產業化開發等機遇,在鄉轄范圍內實施整體推進,整村推進,宜栽則栽,宜改則改的工作舉措,大力發展“紅美人”柑橘產業,目前全鄉柑橘種植面積約1500畝,主要分布村、村、村、村、村、村一帶,覆蓋農戶635戶2164人。
二、發展優勢
1、環境適宜?!笆苊贿w,生南國兮”。橘樹的生長,離不開地理環境?!笆苊贿w”是因為離不開“南國”。即便是在“南國”的橘樹,要想能生長出好的柑橘,則更需要好的立地條件和優良品種相匹配。大自然總是恩賜于有信仰、有追求的環境地域:山區的特殊亞熱帶季風氣候,為“紅美人”柑橘提供了良好的生長條件。再加之鄉無工業三廢、無重金屬污染,森林覆蓋率高達79%,秀美的山川更是成為生產綠色食品的理想之地。
柑橘種植要求生長年均溫在17℃以上,極端最低溫-3℃;年平均相對濕度70—75%,尤其在開花座果期的相對濕度65—70%為好,有利于座果率的提高,年降雨量在800毫米以上,年日照時數1400小時以上,晝夜溫差大,結合我鄉實際,我鄉是柑橘生產的最適宜區域,并且我鄉存在不少宜林荒山可供開發,其土壤為石灰嵌或變質砂頁巖發育的微酸性土壤,pH值為4—7,土壤自然肥力較高,理化性較好,適宜柑桔生長發育。
2、政策支持。近年來,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產業的發展,結合精準扶貧產業發展國策,因地制宜地調整產業結構,鄉把柑橘產業發展列入本鄉的重大項目,促使柑橘產業也將走上發展的快車道。
3、農戶積極性高。70年代以來,人們的思想還處于原始的農耕文化之中,廣大農民還存在“靠天吃飯”的傳統意識中,還并不知道發展集體產業是怎么回事?在國家農業更新時代來臨后,人民政府通過積極調整當地農村產業發展形態,通過政策的宣傳、技術的講解,大部分農民在種植柑橘和種其它經濟作物進行價格比較后選擇了發展柑橘,如鄉的村、村、村的不少農戶已不再種植糧食作物,用好田好土種植柑橘。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果價格上漲,農民發展柑橘產業的積極性將會更高。
4、前景廣闊。鄉利用得天獨厚的黃金三角洲地勢發展柑橘產業,不但可以避免產品銷售滯后,并且市周邊西安、達州、重慶、成都等大中城市還有很大市場空間,目前得駟路黑化改造全面進行,已經將鄉融入了20分鐘高速圈,運輸環境得到很大改善,市場前景廣闊。
三、存在的問題
1、職能部門服務不到位,果農不掌握技術。大多數果農沒有掌握科學施肥、整形修剪、病蟲防治等常規管理技術,多數果園都存在嚴重失管,導致產量下降、效益減收、果樹誤退甚至干枯死亡。果農在生產中遇到技術問題,找不到咨詢的地方,只有購買農藥、肥料時向農資門市詢問,很多農資門市的從業人員沒有掌握果樹田間管理技術,導致投資花了但沒有效果。
2、資金短缺,產業發展舉步艱難。柑橘種植是一個周期長、高投入、見效慢的產業。由于勞動價格、生產資料價格上漲,農業生產成本上升,棄農經商,外出打工增多,老弱病殘管果園,帶有普遍現象。想發展的農民又沒錢投入,農戶向銀行、信用社等部門貸款存在一定難度,加之鄉財政力薄弱,對產業化的資金投入較為困難,民間資金沒有真正啟動,未形成一套聚集收攏社會閑散資金的機制,目前柑橘產業發展舉步維艱。
3、病蟲危害給柑橘產業發展構成威脅。由于長期無性繁殖,病毒病源體在植株體內一代一代積累。病毒對環境逐步適應,柑橘衰退病、裂皮病和碎葉病等病毒病和類似病毒病害及桔實蠅蚊等病蟲害的發生也給我鄉柑桔產業的發展構成了一定的威脅。
4、基礎設施損壞嚴重。多年來鄉雖然在道路、供電、灌溉等基礎設施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但設施運行時間長,人為或自然損壞嚴量,加之年久失修,現已不能滿足正常生產生活需要。部分村社柑桔發展良好,但如果在成熟季節多雨,銷售柑橘全靠人力將柑橘背到鄉場上來再賣,往往會錯失良機,導致果農對柑橘發展沒有興趣。
5、承包土地零散,規模效益不明顯。土地承包過程中,農戶的承包土地較為分散,對產業發展帶來不便,并且受長期以來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生產經營的傳統模式影響,產業規模小而分散,很難形成種植大戶,客觀上制約了產業化發展。
7、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農戶缺乏與龍頭企業、龍頭公司和中介組織之間聯系,還未形成規范、完善的服務體系。銷售渠道不暢、造成增產不增收等現象,不同程度上挫傷了群眾發展生產的積極性。
四、下一步的工作及建議
1、準確定位特色主導產業。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找準優勢主導產業,把發展柑橘產業提升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高度來認識,增強緊迫感,樹立扶持柑橘產業就是扶持地方特色農業的觀念,走出“好的不多,多的不好,樣樣有點”,“不調不多、一調就多”的結構調整怪圈,堅決克服“小而全”、“大而散”的思想,為發展農業產業化掃清思想認識障礙,力爭做大、做優、做強特色產業。
2、科學規劃特色產業??茖W規劃是發展生產的第一步。在規劃中要綜合考慮耕地和勞動力等資源現狀,做到四個注意。一要注意突出重點。要堅持“發揮優勢,突出特色,相對集中,高產高效”的原則,以提高質量,優化結構為重點,重點打造優質柑橘主導產業。二是注意長短結合。柑橘為多年生經濟林木,規劃發展地點時要適當分開,每地選擇一種配以一年生的蔬菜等短效作物即可,長短結合,以短養長。三要注意相對集中成片。集中成片便于科學管理和產業化經營。四是注意科學搭配品種。在突出優勢品種的前提下,要注意品種的合理搭配,以提高規避市場風險的能力。
3、立足高起點做好柑桔產業的發展工作。一是優化區域布局,建立種植生產基地。按照鮮銷與加工“兩條腿走路”的發展思路,合理布局鮮食、加工果園基地,實現柑橘種植規模化、生產專業化、經營集約化,服務社會化;二是合理搭配品種,提高質量檔次。必須加大品種結構調整力度,積極引進推廣高產優質新品種,逐步形成以橘類為主,鮮食和加工品種協調發展的理性局面。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品種,以良種促進我鎮果品質量上檔升級;三是改善生產條件,提高生產能力。我鄉大部分果園處于“望天收”狀態,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我們要充分利用基本農田建設和農田水利建設等項目,加大投入,加快以灌溉為中心的果園基礎設施建設,確保旱澇保收。果園建設要按照運輸機械化、土壤改良深翻熟化、排灌系統化、種植規范化、管理科學化的目標進行。同時要兼顧果園建設和柑橘生產與自然環境的相互協調,盡可能利用現有的山、水、園、林、路等自然條件,保留池、塘和成塊的林地等水土保持系統,增加必要的水土保持設施,確保柑橘生產的可持續發展;四是實行標準化生產,確保產品質量。要切實加大柑桔產業科技推廣、科技創新、科技開發的力度,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步伐,建立健全柑橘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為柑橘產業持續發展提供支撐。要嚴格按照柑橘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對品種選擇、土肥管理、病蟲防治、整形修剪、果品采收、商品化處理等各項技術實行定性、定量、定時處理,做到標準化生產,提高果品優質率,產品質量要向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方向發展;五是抓好商品化處理,提高產品附加值。往往柑橘質量差距不在內質,而在外觀,即商品化程度或品位上,主要表現為果實均勻度、果皮光潔度、著色度及包裝材料精美度的差異。因此,我們要在相對集中的生產基地建立一批柑橘果實采后處理初加工廠,要推廣使用采果袋采果,塑料箱或標準紙箱裝果,改變以前用竹簍、編織袋裝運銷售的習慣,提高鮮果外觀品質;六是依托名優品牌,提高產業化經營程度。依托鄉優質名牌農產品——“紅美人”柑橘,強化基地建設,壯大我鄉柑橘名優產品規模,搶占市場。七是通過有意識地組建經濟合作組織、中介組織、專業市場,將產業發展的諸多環節連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確保產業按照一體化的方向順利發展。建立和壯大不同層次的果農協會和運銷協會等中介組織,為柑橘生產和營銷提供服務;積極發展季節性、臨時性集散地,加強產地批發市場建設;采取“公司+基地+農戶”和訂單農業等方式,加強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八是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鼓勵龍頭企業以資金、技術形式參與基地建設、生產加工和市場銷售等方面的開發,通過龍頭企業,引導農民有組織地走向市場,有效克服農民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全面推動產業化經營。
四、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要緊緊以精準扶貧產業發展為契機,加快農村水利、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農民發展柑橘的積極性,從而為柑桔規?;l展和銷售運輸提供重要保證。
五、加強扶持引導,強化保障機制。政府主要工作是搞好規劃和政策扶持,幫助解決產業化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重點要做好引導、支持和推動三個方面。加大產業宣傳力度,定期產業信息,引導特色產業發展。通過培訓、參觀等方式,進一步強化農民的管理水平,使柑橘品質上檔升位,占領市場份額,增加農民收入,防止盲目生產給農戶造成損失。要通過資金投入、政策傾斜等方式支持特色產業發展。搞好科技服務和技術指導,為產業化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真正實現產業的規模經營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 上一篇:微傳播時代醫學編輯角色轉變及素養
- 下一篇:醫學院女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現狀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