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善治工程情況調研報告

時間:2022-01-25 04:12:04

導語:鄉村善治工程情況調研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村善治工程情況調研報告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精神,進一步鞏固黨在藏區的執政基礎,認真落實中央治藏方略和省委藏區工作思路,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來川視察重要講話精神,州委決定迅速在全州推行鄉村善治工程。鄉村善治的目標是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這是一種符合中國國情特點,更加完善有效、多元共治的新型鄉村治理體系。自治是鄉村治理體系的基礎,村民是鄉村治理的重要主體,鄉村自治做好了,就能充分激發廣大農民的積極性;法治是鄉村治理體系的保障,鄉村治理必須實現法治化,自治只有在法律的框架下進行,才能有法可依,有條不紊;德治則是鄉村治理的支撐,有利于提升自治與法治的效能,提高鄉村治理的水平和質量。自治、法治、德治有機結合,相互銜接和補充,最終實現農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由于鄉村善治是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新舉措,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有亮點,但難免會出現偏差,為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我分別到縣、縣、紅原縣、若爾蓋縣四縣進行調研。

一、調研總體情況

此次調研的4個縣均地處川、甘、青三省交匯處,幅員面積共3.61萬平方米,占全州總面積42.8%。轄59個鄉鎮、3個牧場、273個行政村、11個社區居委會。有藏、漢、回等民族24萬人,占全州總人口數25%。共有各級黨組織709個,其中:基層黨委74個(含鄉鎮黨委59個、3個牧場黨委),基層黨支部635個(村黨支部273個、社區黨支部11個)。目前,共有黨員14499人,少數民族黨員11614人、占80%;婦女黨員3315人、占23%,農牧民黨員6543人、占45%。先進村63個、一般村181個、后進村29個,發展農村集體經濟84個,成立專業合作社368個。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鄉村自治方面主要問題及原因:一是農村管理體制機制落后。主要表現在農牧民群眾辦事不能一次性在村上或者鄉鎮辦理完畢,增加農牧民群眾辦事成本;農牧民群眾大多不認識漢文,辦事終端沒有藏文提示,增加了辦事難度等。二是村民自治機制沒有得到落實。主要表現在村務監督委員會形同虛設,兩務公開不按時按要求,村民議事會、村民代表會形式多于內容等等。三是沒有組建紅白喜事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禁賭禁偷會等有益組織。這些有益組織未組建,致使我們“四好村”建設效果不明顯,尤其是“好習慣、好風氣”建設推進緩慢。鄉村德治方面主要問題及原因:一是受傳統男尊女卑思想的束縛,婦女地位低下。比如不同程度存在“鉆帳篷”、“爬墻墻”等走婚陋習,致使“單親家庭”存在;二是感恩意識不強。長期受宗教意識的影響,農牧民群眾對寺廟僧侶奉如神明,而對黨委、政府的惠民政策泰然處之,不存感恩之心,不懷抱恩之情;三是文化陣地作用發揮不夠。主要表現在農家書屋、娛樂設施、健身器材形同虛設,廣播站、文化室沒有發揮作用。鄉村法治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一是“鄉霸”、“村霸”在少數地方存在。他們控制境內資源,強買強賣;他們糾集無知人員,阻工擾民;二是宗教影響社會事務管理的現象還未根除。受傳統習俗的影響,全民信教的草地縣民眾對寺廟的盲從依然存在;三是鄉村干部的法治觀念和法治意識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在脫貧攻堅的壓力之下,部分村干部處理問題簡單粗暴,不依法依歸推進工作,只求完成任務而不求任務質量等。

三、鄉村善治的建議

(一)鄉村善治必須要求基層善政。對農牧民來說,“給錢給物,不如建個好支部”。切實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把黨的領導放在樹立健全現代鄉村治理體系首位,著力構建“說話有人聽、辦事有人跟、服務群眾有能力”的村級黨組織班子。暢通村后備干部培養渠道,嚴把政治關,注重從帶頭致富和帶領致富人、優秀青年農牧民、復員退伍軍人、大學生村官中發現優秀人才,作為村兩委會班子后備人選進行重點培養。(二)鄉村善治必須全面推動鄉村依法治理進程。深入實施“掃黑除惡”專項行動,依法查處阻工擾民、欺行霸市、強買強賣等突出問題,嚴厲打擊農村黃、賭、毒、盜、拐、騙等違法犯罪和非法宗教活動、境外滲透活動,依法制止宗教干預農村公共事務管理、濫塑宗教造像等問題。強化鄉村干部的法制觀念、法治為民意識,將各項涉農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深化“以戒管僧”工作,持續推進重點寺廟集中整治,堅持法律法規和戒律教規雙管齊下對僧尼進行教育,使其法律和信仰同時入腦人心。通過有重點多形式的普法宣傳,進一步提高村干部、群眾和僧尼的民主意識和法律意識,增強其積極參與村務管理,自覺守法并利用法律維護自身權利的能力。高度重視村干部和黨員學法用法,建立村干部學習制度,征訂各類涉法書籍,設立法律書柜,為村干部學習法律知識創造條件,村干部的法律素質和依法辦事的能力要有明顯提高。組織具有文藝專長的村民編制法制文藝節目,使村民和僧尼辦事依法、遇事靠法、平時學法用法的良好氛圍逐步形成;同時引導廣大宗教教職人員愛國愛教、守法持戒,維護宗教正常秩序,推動宗教活動健康發展,促進全縣和諧穩定、長治久安。村里重大決策和重大事務都要請司法工作者參與,以保障依法決策、依法管理。確保實現“無黑惡、無毒害、無賭博、無刑事犯罪、無治安案件、無邪教、無群體性事件、無重大安全事故”的“八無”目標。(三)鄉村善治必須全面提升基層明主管理能力。創新農村管理體制機制,整合優化公共服務和行政審批職責,把資源、服務、管理下放到基層,打造“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綜合服務平臺,運用網絡手段逐步完善鄉村便民服務體系,推動鄉村治理重心下移。健全村民自治機制,加快推進村規民約全覆蓋,建立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推行村級事務陽光工程,完善“一定兩議三監督”村務公開和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議事會、村民理事會村民監事會等制度,注重發揮新鄉賢積極作用,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多層次基層協商格局。加強群眾自治組織的領導,以黨組織引領發展紅白喜事理事會和道德評議會、禁賭禁毒會等有益組織,規范管理農村公益慈善類、農村服務類社會組織,大力培育服務性、公益性、互助性農村社會組織,積極發展農村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維護村民委員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特別法人地位和權利。(四)鄉村善治必須全面構建鄉村社會新型道德規范。大力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開展感恩奮進教育主題活動,聯系實際以“知恩感恩報恩愛黨愛國愛家”為主題開展感恩文化活動。組建村民文體隊伍,舉行農閑運動會,開辦節日聯歡會,豐富群眾精神生活。深入推進“孝善和儉”道德模范活動,加大鄉村道德模范典型事跡宣傳力度。深化推進文明村鎮建設。制定農村村規民約,提倡尊老愛幼、鄰里和睦、愛護環境、遵紀守法的文明風氣,以貧困弱勢群體作為幫扶的重點,廣泛開展扶貧獻愛心活動。積極開展“五美”文明家庭、“五美”文明村寨評選活動,塑造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大力開展農村綜合環境衛生教育活動,美化鄉村人居環境,改善村民居住條件,讓農民住得安心、活得開心。構建特色鄉土文明,加大對本土文化人才的培養,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本土文化,開辦貼近群眾、貼近生活,打動人心的優秀電視節目,不斷豐富農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強教育文化衛生等基礎設施建設,辦好農村廣播站,利用好各村的文化院壩和文化活動室,添置健身器材,增設娛樂設施,創建好村民集體活動場所。要提升農牧民的文化知識水平,充分發揮農家書屋的作用,增添對農民生產生活有用的書籍,組織農民在空閑時間到農家書屋閱讀書籍,增長見識。要有計劃地對群眾進行民族團結教育,增強群眾的民族情懷,以此激發村民互幫互助互親互愛的熱情,增強他們之間的親近感和友誼情,讓美麗鄉村處處洋溢著濃厚的鄉情和記得住的鄉愁。提高干部的精神境界,充分發揮黨員隊伍的帶頭作用,采用黨員干部帶頭的方式,組織村黨員干部學政策、學科技、學法律,提高基層干部自身素質,提高黨員干部的組織管理能力,提高干部群眾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振興鄉村、發揚文明鄉風。鄉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單元,既是產生利益沖突和引發社會矛盾的重要源頭,也是協調利益關系和化解社會矛盾的關鍵環節。鄉村治理的好壞不僅決定著鄉村社會的發展、繁榮和穩定,也決定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敗。因此,貫徹落實鄉村善治工程既是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創新動力,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舉措。相信在州委的堅強領導下,州鄉村善治工程一定會走在全國民族地區的前列,一定會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充不竭的動力,一定會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