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權力的變異--學習“兩個條例”有感
時間:2022-02-15 06:25:00
導語:淺論權力的變異--學習“兩個條例”有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權力”可以用來為人民謀利益,也可以用來為個人謀私利;權力可以造就人,也可以腐蝕人。
權力變異背離社會公共權力的性質;造成運用權力追逐個人私利;給黨和人民的事業帶來嚴重危害。
權力變異是產生腐敗的重要因素,預防權力變異是當前廉政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當權力具體成人民警察手中的權力時,我們就要慎之又慎地對待它。當然,首先我們得認清權力的特性。
一、權力具有雙重性
權力作為現代政治學的基本范疇,是一個內涵和外延廣泛的概念。權力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對社會、國家管理的權力,也可稱為統治權、領導權、政治權,是一種公共權力;一類是個人享有的權力,如財產權、肖像權、隱私權等,是人類的生存權力。人民警察手中所掌握的權力就是第一種,即是人民賦予我們的公共權力。對權力概念的定義,從“力量”、“能力”、“關系”三方面進行表述。從力量方面表述,權力是指政治上的強制力量和職位范圍內的執行力量;從能力方面表述,權力是特定的主體將其意志強加于客體,產生一種壓力,繼而使客體服從的能力;從關系方面表述,權力是一個人或許多人的行為使另一個人或許多人的行為發生改變的一種關系。可見,權力滲透于人類社會的各種社會關系之中,它既是有形的,又是無形的;既是客觀存在的,又是主觀界定的。,從“分享”的角度將權力劃分為三大類型:獨享式權力?即權力只能被一個人或一個集團占有;共享式權力?即權力為多數人所共有;混合式權力?前二者的混合物。
我國是實行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國家權力是共享式權力。國家憲法規定,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所有。這表明人民警察手中的公共權力具有鮮明的內涵,要求行使社會公共權力者把權力看作是人民賦予的責任和義務,始終站在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場上,代表人民管理國家事務。然而,在實際運行中,許多警察背離了權力的人民性,把人民賦予的權力視為個人的等級和特權,視作謀取個人私利的資本和籌碼,高高在上,以權壓人,隨心所欲地濫施濫用,千方百計地運用手中的權利為自己謀取私利。這樣,權力就發生了變異。這種權力變異有幾個特點:一是背離了社會公共權力的性質,二是運用權力追逐個人的私利,三是給黨和人民的事業帶來了嚴重危害。可見,權力所具有的“雙重性”,決定了權力運行中的不確定性,即權力可以為人民謀利益,也可以為個人謀私利;權力可以造就人,也可以腐蝕人。
二、權力變異及根源
當前,社會公共權力的變異,無論發生在哪個領域、哪個部門、哪個層次,其核心都表現為權力腐敗。權力變異的表現形式是多樣的,主要表現形式為:以權代法、以權謀私、權錢交易、徇私枉法、濫用職權等。警察中的那些權力變異的典型,往往是某些職位上的掌權者,有的不擔任領導職務卻掌管著一定的權力。濫用職權和權力變異通常發生在個人職權能夠管轄和影響到的范圍領域內,當然也有人越職越權,或與他人勾結合伙最高人民法院核準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對江西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胡長清受賄、行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一案的終審裁定。胡長清3月8日在南昌被執行死刑。新華社發濫用職權問題發生最為普遍的。
權力發生變異的危害極大:一是嚴重損害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威信,制造干群矛盾,削弱人民民主專政的根基;二是影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由于腐敗分子從中作梗,許多正確的方針政策不是走形就是變調,即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三是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的規則和內在要求,吞噬勞動者辛勤創造的勞動成果,干擾政府的經濟政策,阻礙社會經濟的發展;四是給人們思想觀念帶來巨大的毒害,污染社會風氣,防礙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五是斷送一個人的政治生命。一個人落入權力腐化墮落的深淵,受到傷害的還有其家庭和親友。
當權者自身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扭曲,這是產生權力變異的思想根源。我們始終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宗旨,并明確要求要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依法行政,一心為公。但由于有些同志,受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沿襲下來的“官本位”思想和社會上各種錯誤思潮的影響,放棄自身思想改造,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發生動搖,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及權力觀發生扭曲,錯誤地把自己置身于人民群眾之上,把手中的權力視為撈取個人私利、追求奢華生活的資本,脫離群眾,私字當頭,為所欲為。
三個錯誤心理作祟。一是不滿足心理。許多警察認為自己加班加點,任勞任怨,結果不如某些企業老板的動動嘴皮子來的錢多,心理嚴重失衡。受這種心理支配的人會不擇手段、不計后果地利用職權謀取私利和錢財。二是攀比心理。這與不滿足心理猶如一胞姐妹,相伴而生,攀比是不滿足的前提和誘因,在沒有原則沒有節制地比安逸、比富有、比闊氣中,致使心理失衡,越發地不滿足。有的人則為自己能在這些錯誤的攀比中出人頭地、占居上風而無限度地追求個人名利,進而驅使自己不斷走向腐化墮落的深淵。三是僥幸心理。黨和政府對警察的行為規范和工作紀律都作出了明確的規定,所有的腐化墮落者都是明知故犯,其中僥幸心理起著決定性作用。僥幸心理使某些警察一意孤行,鋌而走險。“三個心理”一旦集中地體現在一個人身上,就必然使其背離黨的根本宗旨,背離人民警察的行為準則,背離人民群眾的期望,最終腐化、墮落、變質,成為罪人。
管理不到位。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乃至各個政府部門,制定的規章制度不可謂不多,從字面上推敲不可謂不嚴謹,應該說在制度建設上有了較大的進步。但在執行中,往往是停留在嘴上,貼在墻上,成了一紙空文,未能真正落實到每項工作、每個環節中,其后果必然是造成管理不到位,許多單位和部門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漏管地帶”和“漏管人”。管理失之于寬、失之于軟的現象較為普遍,給以權謀私者以較大的活動空間。
監督不力,查處不嚴。從監督運行狀況來看,一些單位仍處于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狀態,缺乏科學、有效的權力監督方法,對全方位監督工作部署少,方法簡單,對零星事項、單項監督多,抓某些環節的檢查多,對共性問題綜合分析和綜合治理少。同時,有的單位對一些腐敗分子和腐敗行為打擊不力,查處不嚴,懲治腐敗未能產生最大的威懾力和震懾力。
三、從嚴治黨依法治國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從嚴治黨,加強黨的建設。鄧小平說過:“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關鍵是共產黨內部要好。”懲治腐敗,防止權力變異要從黨內抓起,從黨的各級干部抓起,立足教育,加強黨內監督。
關鍵是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要切實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要加強黨員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用鄧小平理論武裝全體黨員,把總書記提出的“三個代表”的要求落實到從嚴治黨中去。結合公安隊伍建設的具體實際,正確解決好參加工作為什么、掌握權力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問題。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觀念,在黨員干部中筑起一道思想道德防線,增強廉潔自律的自覺性。要健全黨內生活制度和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領導班子集體領導制度和決策制度,凡是重大決策、重要建設投資和干部任免,都必須按照原則和規定的程序辦事,防止個人或少數人專斷。要進一步嚴明黨的組織紀律、工作紀律和廉政紀律,增強透明度,明確責任,對出現問題的單位和個人,要嚴格按照廉政責任追究制的要求,該處理的處理,該撤職的撤職,使責任和權力更加緊密結合在一起。
建立全方位的權力監督網絡。一是黨內監督,二是輿論監督,三是社會監督,四是內部監督,通過這四個層面的監督,可以實現對權力運行全過程的監控。權力運行到哪里,監督就跟到哪里。權力監督不僅限于8小時以內,工作領域、生活領域、思想領域、社交領域,都應納入權力監督的范圍。要實行政務公開,變暗為明,變隱蔽為公開,把警察種種行政行為真正置于廣大人民群眾的有效監督之下。同時,充實和加強紀檢監察隊伍力量,真正將那些政治過硬、業務過硬、作風過硬,具備較強組織協調能力、豐富的辦案經驗,勇于吃苦、敢打硬仗、不畏權勢、一身正氣的同志充實到紀檢監察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