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創新課題研究報告
時間:2022-07-06 09:17:00
導語:黨建創新課題研究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年起,***區***街道黨工委對社區內單位黨組織狀況進行了摸底調查,其中各類單位黨組織共有1***個,黨員***名。根據社區網絡化的結構特征,街道黨工委積極探索在社區各類黨組織間建立比較密切的組織聯系和工作運行的機制及活動方式,以“社區黨建工作會議”這一組織載體為紐帶,形成了適應本地區實際的共駐共建、資源共享的社區黨建工作新機制。
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各種資源、各種力量在社區重新整合,特別是隨著管理重心下移,大量的社會事務正從企事業單位剝離出來,向社區空間轉移,越來越多的地區性、社會性、群眾性、公益性工作(以下簡稱“四性”工作)要由社區來承接。一方面社區的發展迫切需要匯聚黨在社區的政治資源,更廣泛地動員和組織單位黨組織參與到社區活動中來,通過對單位黨組織政治資源的組織、整合,使之成為推動社區建設和發展的核心力量;另一方面社區單位也正處于行政一體化體制向功能分化的社會化組織體系轉變過程中,良好的社區工作、投資、經營環境直接關系其自身的生存與發展,因此,單位與社區有著共同的需要和利益,實現社區的政治資源整合不僅必要,而且可行。湖南街道黨工委從社區實際出發,堅持以“四性”工作為抓手,以共同的政治目標、共同的社區利益、共同的發展需求為基礎,以“社區黨建工作會議”為紐帶,旨在理順社區黨建工作各組織載體間的關系,明確各載體功能,進一步發揮單位黨組織優勢,形成強大的黨建工作合力。
“社區黨建工作會議”是社區各類黨組織和黨員參與社區建設的新型組織形式。湖南街道黨工委在廣泛征求單位黨組織和其他方面黨員代表意見的基礎上,分別建立了相配套的四個工作制度。一是定期征詢意見反饋制度。即在每年的社區黨建工作會議期間,必須安排一定的時間,直接聽取與會單位代表對社區黨建工作報告的意見,發放《征詢建議書》,征求對年內社區重大事項及活動的建議和要求,并在規定期限內將意見處理情況反饋給單位。二是信息傳遞制度。街道黨工委通過“社區黨建工作會議”,把當年本社區建設和發展的重大事項、工作思路,及時向單位黨組織通報;把市委、區委有關社區黨建工作會議的重要精神等,及時向單位黨組織轉達,加快信息傳遞,實現資源共享。三是社區情況分析制度。街道黨工委在單位和居民區建立起信息網絡,加強與單位黨組織間的經常聯系,每季度對信息員提供的社區黨建工作情況、社區不穩定因素等進行分析、處理。四是評選表彰制度。每兩年一次組織評選參與社區活動的先進單位黨組織和黨員積極分子,在“社區黨建工作會議”上予以宣傳表彰,以資鼓勵,三年來共表彰了71個先進單位及個人。
***街道黨工委通過新機制的建立,使同一地域內不同系統、單位的黨組織和黨員共同關注本地區的大事,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是增強了街道黨工委組織、指導和協調的能力,進一步提高了為社區群眾服務的質量。三年來,湖南街道黨工委以社區黨建新機制的創建為契機,根據社區單位的不同專業、特點,協調各類組織間的關系,動員、引導他們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活動,共建立了***支志愿服務隊伍。在服務的組織力量上,從單位的黨組織,擴大到共青團組織和職工群眾;在服務類型上,由修車、理發、上門送貨的體力型服務發展到教授英語、法律咨詢、醫療講座等智力型服務;在服務對象上,由原來的扶助孤寡、老人、殘疾人為主延伸到資助單親、特困家庭的孩子,為下待崗人員提供再就業崗位等;在服務內容上,既有物質的,如人員、資金、場館、車輛和各種設備等,又有精神的,如參加表演、參與策劃、組織活動等,從而滿足了不同層次居民群眾的需求,大大提高了為居民群眾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二是改進了社區黨建工作的活動方式,進一步發揮了轄區單位黨組織的資源優勢。社區黨建新機制的建立打破了以條塊分割為主要特征的傳統黨建工作格局,形成了縱橫交錯的社區黨建工作網絡化組織。思想工作聯做——在居民與單位之間發生矛盾時,各有關單位和社區黨員共同配合,作好思想疏導、引導,化解矛盾;公益事業聯辦——單位與居民共同參與幫困助學、賑災募捐、為民服務等活動,為有困難的人和地區奉獻愛心;社會治安聯防——單位黨組織不僅支持各居委會創建安全小區,幫助安裝鐵門、電控門、共同出資聘請門衛等,還聯手共同創建淮海中路技術防范安全一條街;文體活動聯誼——每年四次的大型社區文化藝術活動,單位都派出最強的陣容,推薦最好的歌(樂)手,并無償提供在室外使用的音響、場地、幕布甚至地毯等。在單位黨組織的參與、支持下,社區工作從過去的“單兵作戰”發展為“兵團作戰”,力量壯大、質量提高、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三是擴大了黨組織在社區的工作力量,進一步增強了黨組織的活力。從數量上看,新機制的建立擴大了社區黨組織的工作力量。參與社區活動的單位黨組織數增加,除了街道直屬基層黨組織外,還有單位黨組織和新建的各類新經濟組織黨組織,總共有1***多家。參與社區活動的黨員數明顯增多。除街道黨工委直屬的***名黨員外,還有在職黨員***名以及居民區在職黨員***名,分布更廣、人數更多、力量更強。從內容上看,新機制的建立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自身建設,加大了對黨員的教育、管理力量。其一,黨員教育共抓。針對不少單位黨組織規模較小,單獨組織上黨課、培訓積極分子、舉辦時事政治報告等有一定的困難,社區黨校把服務對象從以退休黨員為主擴大到為各單位黨組織服務,每年組織四次黨課教育,每次都通知單位黨組織參加,擴大了黨員教育的覆蓋面。其二,黨風建設共促。社區黨風廉政監督站聘請的義務監督員,定期對社區的“窗口”單位進行明察暗訪,監督檢查,實行評議,使單位黨組織能夠直接聽到群眾的呼聲、要求,有利于改進工作,提高質量,推進了黨風、政風、行風的進一步好轉。其三,黨的工作共議。圍繞黨員普遍關心的熱點問題和存在的思想困惑,街道黨工委與單位黨組織開展中心組聯組學習,統一思想,互助共進。
***區**街道社區黨建新機制的建立與實踐說明,社區黨建,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