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與基層黨組織建設

時間:2022-12-01 11:26:00

導語:以人為本與基層黨組織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以人為本:繼承、反思和突破

近些年來,我黨我國正在大寫“人”字:

2000年2月,同志在廣東省考察工作時,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六大修改黨章時,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一起,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本質在于堅持執政為民,在于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01年7月1日,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對什么是共產主義社會作了深刻闡述:“共產主義社會,將是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社會。”共產主義社會的落腳點,是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2003年10月,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

在學習以上論述的過程中,我曾多次發表了這樣一個觀點:鮮明地提出以人為本的理念,是我黨我國與時俱進的一個重要標志。為什么這樣說呢?

——提出以人為本,是對我黨優良傳統的繼承。雖然我黨明確提出以人為本只有三年多時間,但是黨在八十多年的奮斗歷程中,在為人民服務方面有著相當深厚的理論和實踐積累。黨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在《為人民服務》中指出:“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黨為中國人民乃至整個中華民族的解放,進行了舉世罕見的艱苦卓絕的長期奮斗;為中國人民的幸福乃至整個中華民族的復興,進行了相當曲折的堅韌不拔的長期奮斗。雖然“為人民服務”與“以人為本”不是等同的概念,但是為人民服務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以人為本。以人為本與為人民服務,是一脈相承的。

——提出以人為本,是對我黨歷史錯誤的反思。在充分肯定黨的歷史主流的前提下,我們永遠不能忘卻黨所犯歷史錯誤的教訓,特別是“”這一全局性、長時間、災難性錯誤的教訓。黨的歷史錯誤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背離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背離民心和人性。早在、反右斗爭擴大化中,對人的漠視就相當嚴重,有的已經到了令人難以想像的程度。而“”中那種愚弄人、傷害人甚至摧殘人的現象,更是觸目驚心。在“”三十多年之后,我黨提出以人為本,證明黨保持了歷史的清醒。

——提出以人為本,是我黨順應時代進步的突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實現了全黨工作重點從“階級斗爭為綱”向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歷史性轉移,代表了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平反了大量冤假錯案,把大批無辜的人們,從被迫害的狀態中解救出來。改革開放以來,我黨在造福于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由于過重的歷史包袱仍在起阻礙作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異常艱巨,現實社會仍然存在不少違背人民利益、違背人本的問題。令人憂慮的是,其中有些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甚至愈演愈烈;有些領導干部以冷漠的、甚至麻木的態度對待這些問題。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親民、愛民、為民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同志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做到“心里裝著群眾,凡事想著群眾,工作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在人類社會邁進二十一世紀后不久,黨中央以巨大的創新勇氣,站在歷史潮流前頭,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基礎上,鮮明地提出了以人為本,把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務,與以人為本結合起來,形成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中期,我國“國內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而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1956年9月,黨的八大作出“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的論斷,強調“發展黨內民主和人民民主,加強黨和群眾的聯系”。但是,黨的八大的正確路線很快被改變,被“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路線所取代。“階級斗爭為綱”不僅嚴重阻礙了經濟發展,而且嚴重阻礙了社會進步。對社會進步的阻礙,集中體現在人民利益受損害,人的地位下降。正因為如此,對“階級斗爭為綱”的撥亂反正,不僅要從“階級斗爭為綱”轉移到經濟建設為中心,而且要從“階級斗爭為綱”轉移到“以人為本”。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正是這樣做的。積執政五十多年之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特別是積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之歷史經驗,我黨高舉起“以人為本”的旗幟,具有無可估量的價值。

以人為本:基層黨組織的工作方向、對象和方法

基層黨組織工作與以人為本是什么關系呢?我認為,如果用最簡潔的語言,可概括為一句話,那就是:以人為本,應當成為基層黨組織的工作方向。基層黨組織工作是為黨的政治路線服務的,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應當按照黨的基本路線的要求,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來開展。但是,基層黨組織不應當取代行政組織、經營管理者的職能,去指揮經濟工作或各項行政管理的業務工作,而是應當定位于做人的工作,并且側重于從政治角度做人的工作。通過做人的工作,來促進、保證和監督經濟工作或各項行政管理業務工作任務的完成。必須強調的是,做人的工作,不僅是為完成上述任務,而且是為人本身,是為了促進人自身在社會實踐中的發展。

對基層黨組織而言,明確以人為本的工作方向,按照這一方向進行工作定位,十分重要。這是因為,雖然鄧小平早在改革開放初期就要求各級黨組織“要騰出主要的時間和精力來做思想政治工作,做人的工作”,許多基層黨組織已經在這方面開展了積極探索,并且取得不少成果;但是仍有相當一部分基層黨組織受到見物不見人的錯誤認識的影響,沒有集中主要精力側重從政治角度做人的工作。這又是因為,雖然許多基層黨組織按照“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的要求,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凝聚了黨心、民心,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也促進了人自身的發展;但是也有不少基層黨組織工作并不到位,有的甚至很不到位。1989年政治風波和1999年“”事件,是國外的大氣候和國內的小氣候造成的。反思這兩段歷史,人們普遍認識到,有些基層黨組織渙散和思想政治工作、人的工作、群眾工作薄弱,是風波或事件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來發生的比較大的人民內部的鬧事事件,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由不大的問題引發的。我想,原因是群眾有積怨,一有機會就爆發出來了;而原因的原因則與那里的基層黨組織,在做人的工作方面顯得蒼白甚至空白有關。現在,必須強烈呼喚基層黨組織按照以人為本的方向來進行工作定位,來開展工作。

基層黨組織以人為本開展工作,從工作對象看,主要包括相互交叉的四個層面,即黨員層面(這是根本層面)、領導班子和領導人員層面(這是核心層面)、人才層面(這是關鍵層面)、廣大群眾層面(這是基礎層面)。這四個層面都有大量工作要做。基層黨組織以人為本開展工作是有獨特優勢的。作為執政黨的基層組織,擁有與其地位相應的思想政治工作、組織工作和群眾工作資源,在為人民群眾服務、做各個層面的人的工作中,有很大的工作空間。

基層黨組織以人為本開展工作,要在落實上下功夫。為此,必須解決好工作方法問題。同志指出:“我們經常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從中央到地方為推進事業發展提出的好思路、好政策、好措施不少,但很多事情往往提出來后只是熱鬧了一陣,并沒有真正落實,也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以人為本開展工作,一定要避免這種情況。怎么避免呢?以人為本不能停留在理念層面,也不能處在時緊時松、斷斷續續的工作狀態。從黨和國家的角度看,必須落實到依法治國和黨的制度建設中去。從基層黨組織的角度看,必須在建立健全工作機制上有所突破,把握以人為本中與“人”相關的主要作用因素,來確立基層黨組織的基本工作方法。寶鋼黨委據此提出了建立健全以八個“人”為基本思路的服務職工群眾的工作機制,即以尊重人為出發點,建立健全了解人、關心人、提高人、規范人、激勵人和依靠人的工作制度,達到凝聚人、實現企業和職工共同發展的目標。我們正在為此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