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體制 機制 制度建設
時間:2022-01-08 04:56:00
導語:加強體制 機制 制度建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的十7大報告指出:“要把反腐敗寓于各項重要政策措施之中,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腐敗問題。”中央紀委在十7大的報告中也提出:“要深化改革,創新體制,不斷拓寬從源頭上預防和解決腐敗問題的領域。”這些論述,不僅要求反腐敗要加大源頭治腐工作的力度,而且進一步明確要創新體制,從體制機制制度上著手,加強體制機制制度建設,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同時對經濟發展環境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必須加以解決,因為它既涉及黨風政風問題,也涉及體制機制制度問題。因此,只有堅持體制機制制度創新,標本兼治,綜合治理,從源頭上鏟除干擾經濟發展的腐敗現象和不正之風,營造一個良好的廉政環境,才能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的服務環境、法制環境和市場環境。
一、轉變政府職能,營造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
行政管理體制、政府運作模式和施政方式上的變革和創新,是從源頭上防止腐敗的治本措施,也是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根本措施。
一是要深化和完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立“服務政府”。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轉變政府職能、防止政府“越位”的突破口,也是健全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解決改革與發展深層次矛盾的切入點。從黨風廉政建設角度看,行政權力對經濟活動的廣泛干預,即“權力尋租”環境的存在是腐敗產生的重要根源。減少行政干預和行政審批,是鏟除“權力尋租”活動的治本措施。對行政審批制度進行改革,應可能地以市場機制來替代權力的運作,最大限度的取消審批范圍。對確需保留的要加強監督,要制定程序嚴密、制約有效的監管措施;要按照現代政府勤政廉潔高效的要求,著力解決行政過程中有意無意的拖、卡、壓和推諉、扯皮等服務不到位的問題,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
二是建立綜合審批機制,努力營造綠色通道。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基礎上,建立行政服務中心,實行“窗口式辦事”、“一站式審批”、“一條龍服務”和“進一道門辦成,蓋一個章辦好,繳一次費辦完,按承諾時間辦結”的目標。
三是大力發展和規范中介機構及行業協會,充分發揮其監督、服務作用。發展規范中介機構和行業協會,是適應政府職能轉變的要求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要抓緊規范和發展中介機構,抓緊培育一批熟悉并自覺遵守國際慣例和市場經濟規則,具有較強自我約束和自我調控能力,能體現經濟發展優勢的行業協會。充分發揮社會中介組織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服務、監督和紐帶作用,逐步建立起政府統一監管、協會自律管理、中介機構依法執業的社會監督服務體系,形成平等競爭、優勝劣汰的機制,使中介機構和行業協會成為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重要一環。
二、依法行政,規范執法,營造公正嚴明的法制環境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同志指出:“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法制,只有法制完備,社會和經濟秩序井然,才能使經濟發展快、效益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站得住腳?!碑斍埃ㄖ骗h境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主要是,一些部門受利益驅動,“三亂”現象時有發生;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執法司法不公的現象;少數執法人員素質不高,濫用職權,執法犯法,徇私枉法。這些問題經過多年的懲治還不斷有反復,說明還存在體制機制制度方面的深層次問題。解決問題的根本出路是加大改革力度,落實治本措施。
要依法辦事,依法行政。依法辦事,依法行政,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是各級政府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各級政府和政府部門要嚴格執行法律、法規,堅決克服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的現象,堅決懲治亂執法、濫執法、不按程序執法的行為。要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的司法環境。公正執法、嚴格執法是實現有法必依的重要環節。實踐中大量事實告訴我們,執法不嚴將會造成人們對法規規章的權威性產生懷疑,進而動搖對法規規章公正性的信心,以致造成社會法度嚴重廢弛的嚴重局面。因此,強化行政領導和行政機關的法制觀念、提高執法人員素質、改革行政執法方式、完善執法手段,是保證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重要措施。
要源頭治理,釜底抽薪,鐵心硬手治理“三亂”。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曾是糾風專項治理的重點項目,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是屢禁不絕,因而必須從源頭上抓好制度的落實。要進一步加強“收支兩條線”規定的落實,嚴格執行預算外資金財政專戶制度。要按照中紀委第二次全會的要求,繼續推進財政管理體制的改革,加快推行預算管理改革,實行部門預算。從根本上杜絕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這種無異于攔路打劫的行為,從體制機制制度上防止利用“三亂”來“改善辦公條件”、“彌補經費不足”、增加小團體的福利等不正之風和貪污受賄的腐敗問題。
三、推進“陽光工程”,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市場經濟的最基本原則是等價交換、公平競爭。維護這一原則,保障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發揮基礎性作用,必須通過制度創新,實現市場的開放、統一和有序。
1、建設統一開放的市場,保護公平競爭。要按照中央的要求,繼續完善并嚴格執行建設工程招標投標、經營性土地使用權出讓招標拍賣、產權交易進入市場和政府采購等四項制度。建立和完善有形建筑市場,不斷擴大工程項目進入市場的覆蓋面,加快重點和專業工程進入統一市場交易的步伐,堅決杜絕場外交易、規避招標等現象的發生。同時要嚴歷查處違紀違規案件,要開展針對這些項目的執法監察,督促相關政策法規的貫徹落實。做到關口前移,防范在先,防止任何個人和單位違規操作,使市場主體獲得法律上和經濟負擔上的平等地位,都能機會均等地在市場上取得生產要素。
2、規范市場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市場秩序是市場環境的重要一環。要糾正市場交易當中的違規行為和不正之風,例如藥品集中招標采購,要求縣以上和國有企業所辦的非贏利性醫療機構都有要對國家規定列入招標采購范圍的藥品實行集中招標采購。堅決糾正和查處規避藥品集中招標、違規操作、向投標企業亂收費等行為。要加強藥品招標后合同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總結藥品招標工作經驗,完善藥招標各項制度,使藥品招標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又如政府采購,都要采取招標采購,并使之制度化、規范化。
3、利用政府職能,整頓市場秩序。要利用政府保護職能,通過合理政策引導,幫助企業規避市場風險,努力實現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利益最大化。同時按國際慣例加大對生產者、消費者的保護,對農業產業給予扶持,保護知識產權,查處假冒偽劣,打擊偷稅騙稅、經濟欺詐等不法行為,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四、努力提高社會道德水平,營造誠實守信的信用環境
要充分認識建設信用環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一個信用缺失的社會或國家無論如何是不能夠建立起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的。因此,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大力建設社會信用體系勢在必然。
要進一步維護好政府形象,鞏固政府的公信力。建立信用政府是整個社會信用體系建立的基石,各級政府和政府部門都要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真心實意為群眾謀利益,說話算數,取信于民。要充分認識取信于民與取信于商的高度一致性。因此,當前要繼續堅持和健全政務、廠務、村務“三公開”制度,自覺接受群眾監督。
要堅持糾建并舉,重在建設的原則。這是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一個重要原則,也是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原則。要利用法律和輿論的力量對那些廢馳政府信譽、企業信譽和社會信譽的人和事進行懲治和鞭撻,同時,要進一步加強以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宣傳教育,并通過相關制度的建設,強化全民的信用意識,引導公眾在習慣、道德、意識形態等方面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信用要求,以誠信守法、崇尚文明來規范和調節人們的行為關系,營造出誠實、守信、和諧的人文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