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盡快享用節能“免費午餐”

時間:2022-03-06 05:59:00

導語:應盡快享用節能“免費午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應盡快享用節能“免費午餐”

《“十一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考核辦法》獲得國務院批轉,節能減排正式成為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的重要依據。但節能減排除了決心、技術和資金,還需要一種行之有效的市場化機制。盡管早在十多年前,我國就引進了EMC機制(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然而目前,國內的節能服務產業并沒有實現預料中的發展壯大——現實中,它仍面臨諸多掣肘。(12月10日《中國經濟周刊》)

EMC機制,被稱為是“目前解決能源問題最好方案”的雙贏模式,由于在該種模式中,用戶不必投入額外的資金,只需要和專業的節能服務公司簽訂一份合同就可以達到節能的目的,故而被業內人士稱為一道“免費午餐”。既然是節能“免費午餐”,作為用能單位理應享用“免費午餐”,而且越快越好,那為什么還面臨諸多掣肘呢?是用能單位看不上“免費午餐”,還是“免費午餐”會“咬人”?

其實,都不是,而是我們的制度設計掣肘了“免費午餐”的享用。今天,節能減排已經成為國策,節能減排事關用能單位的效益和環境保護,應該說任何一個用能單位都不會拒絕“免費午餐”。然而,在我國享用“免費午餐”者少,節能服務產業并沒有成陽光產業。一邊要亟須節能減排,一邊卻是“免費午餐”白白浪費,這是何等的尷尬啊。此種尷尬與節能減排的迫切形成鮮明的對比,令人深思啊。

業內人士分析說,政府財務制度、稅負壓力與融資困難掣肘了節能減排,掣肘了節能服務產業的發展,我以為這種現象的出現與我們要建設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格格不入的,因此我們應該加快改革步伐,越早打破掣肘節能減排的制度越好。GEF中國節能促進項目辦公室執行主任王樹茂說:“目前不少發達國家的實踐表明,通過節能服務公司完成的節能降耗量,占到了節能降耗總量的35%以上。”我國節能減排任務繁重,應該盡快享用節能免費午餐”。

在節能減排已經成為國策的今天,一切有利于節能減排的產業都應獲得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節能服務產業本應享受優惠的稅收政策,但目前不僅沒有享受到優惠的稅收政策,而且本應該是服務稅的部分變成了增值稅,這是不合理的,更無助于節能服務產業的發展。再說融資困難。節能服務產業是節能公司單方投資雙方獲益的服務產業,這就需要節能公司單方提供包括能源審計、節能方案設計、設備采購、安裝和維護等一體化服務,因此節能公司需要大量的資金,而國內商業銀行在節能融資市場上幾乎是一片“空白”,國內節能市場盡管很大,但節能公司也無法施展節能“抱負”。而政府財務制度制約了財政撥款單位享受節能“免費午餐”,更是不應該的。

國家“十一五”計劃綱要提出,到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期降低20%,并被列為約束性指標。業內人士指出,如果這一指標能夠實現,中國每年節能市場的規模將遠遠大于1000億元,潛力十分巨大。節約1000億元是節能公司的商機,但更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需要。所以,我們應該從政策上大力扶持節能服務產業,使之真正成為陽光產業,比如改革政府財務制度、減輕節能服務產業的稅負、開通綠色融資通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