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游資源考核報告

時間:2022-01-18 05:53:00

導語:鄉村旅游資源考核報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鄉村旅游資源考核報告

加快鄉村旅游發展,總之。著力打造東部門戶,齊心建設和美茶鄉的有效途徑。鎮黨委、政府新一屆班子將凝聚全鎮人民的智慧,匯集社會各界的力量,勵精圖治,自強崛起,為建設富裕文明秀美和諧的新而奮斗。

大力發展鄉村旅游,鄉村旅游是一種新興旅游方式。鎮及周邊(簡稱鄉)獨有的優美景觀、自然環境、建筑和文化等資源。助推農民增收、繁榮鎮域經濟、實現崛起的有效途徑。

一、鄉村旅游發展條件及前景

一)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

海拔972-1086米,鄉位于主城正東部。省道萬云南路橫貫其中,距城區28公里,駕車30分鐘可到距縣城17公里,駕車20分鐘可到交通極為便利,能較好滿足游客“進得來、出得去”要求,特別是對于自駕車游客,可以方便快捷地到達該區域。

二)具有良好的旅游資源

面積達3000余畝,轄區內園是市最大的連片高山茶園。茶園一個山頭一個山頭的相連,一片山坡一片山坡的延伸,好似韻動的音律。千年桂王”據記載,已有1000余年歷史,金桂花開,香飄數里。千層梯田”依山開墾形成,已有千百年歷史,縱坡綿延達3000余米,落差達300余米,景色壯觀。千米高山”垂直落差800余米,山勢險峻,風光獨特,別有風光。司南祠是市98處優秀近現代建筑之一,區17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丁家樓子也是市98處優秀近現代建筑之一,古樸滄桑,令人震撼。三峽庫區惟一的新一代天氣雷達站,建筑獨特,也是開展氣象科普教育的良好基地。

三)具有良好的文化內涵

轄區已有上百年種茶歷史,茶文化悠久。民間依然流傳著“茶葉青又青,嫩芽一顆心”一窩茶葉矮墩墩,就像娃兒胖墩墩”等唱詞,每當采茶季節,云霧繚繞,山歌回轉,別有韻味。古樓文化深厚,兩處遺跡已有165年歷史,修建背景及興衰之路令人浮想聯翩,建筑風格嘆為觀止,古樓之名期待探秘。同時,轄區諸如、鳳凰頭、挖斷山等地名積淀了豐富的文化內涵,殘存的大學士墓、旗桿石、為人民服務碑等勾起了歷史的回憶,都記載了古老的故事。

四)具有良好的發展基礎

區扶貧鄉村旅游在該地啟動,轄區內鳳凰農民新村已初具規模。具備了一定的餐飲和住宿接待能力。有一大批已經建成和正在建設的溝渠、中小型蓄水池等水利設施,核心區內公路路網已基本建成,各主要景觀離現有公路距離較近。同時,鎮是傳統農業大鎮,已初步形成了茶葉、大米、小蒜、百合、板栗、山羊等產業格局,為進一步把農特產品打造成旅游商品奠定了基礎。周邊群眾對發展鄉村旅游認同度較高,核心區內具有較大的土地整理空間,可利用面積近3000畝,為開發建設提供了較好條件。六道溝、六道梁”地貌特征,可以依梁建房、依溝造景,有利于打造高品質建筑風貌景觀。

五)具有良好的消費市場

老百姓消費需求的激增,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周邊黃水等路途較遠或資源單一的地方,度假旅游發展較好,暑期甚至已經人滿為患,這體現了老百姓對休閑度假的渴望,但也表明了老百姓迫切希望有新的區域以供選擇,特別是一些較為高端和理性的游客更想選擇環境幽雅、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的區域休閑。大力開發建設山,可以保證城區客人方便、快捷、舒適實現旅游休閑,由于轄區擁有獨特的資源優勢,除可以滿足納涼需求,做好避暑旅游文章外,還可以形成鄉村旅游特色,做到功能分區鮮明,培育形成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型鄉村旅游景區,滿足游客觀光休閑一體化需要,實現“人在消費”

從另一個角度分析,除可以吸引和承接更多游客外。該地位于縣城南線出行的環線交匯點位置,離縣城最近、海拔最高的地方,而離縣城最近的納涼地清水鄉距離1小時10分鐘才可到目前縣城老百姓已有春節到鳳凰登山、夏季到鳳凰納涼、驢友到鳳凰騎行等習慣的情況下,可以直接承接縣城老百姓的休閑觀光需求,市場優勢不言自明,可以讓“人在消費”

以為核心的鄉村旅游開發,綜上所述。具有較好的條件和廣闊的前景。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通過鎮黨委、鎮政府一班人帶領廣大群眾,科學規劃,精心設計,發揮優勢,形成特色,整合資源,全力建設,這里一定可以成為山青水綠、果蔬豐饒、花香四溢、村容美麗、民風淳厚、社會和諧,城鄉居民都樂意到此觀光休閑度假的好地方。

二、鄉村旅游發展原則及定位

一)立足資源、突出特色

根本條件,旅游資源是發展旅游業的基礎。有什么樣的旅游資源就決定了可以發展什么樣的旅游產品。鄉轄區現有旅游資源多數都與鄉村有關,如茶葉、桂花樹、梯田、農特產品以及古樓等,特別是轄區植被良好,空氣清新,云霧繚繞,宛若仙境。因此,鄉旅游業發展的方向,應以觀光休閑、養生度假為主。

二)科學規劃、打造精品

但是較為單一和零亂,以鳳凰農民新村為核心的區域雖然已經具有發展鄉村旅游的初步條件。建筑風貌、環境美化、設施條件等方面還顯得薄弱,必須通過精心規劃,合理功能分區,培育開發景觀,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條件,才能走上科學發展的路子。要高標準打造旅游項目,體現特色和水平,讓游客能獲得百分百的休閑感受,留下百分百的美好印象。

三)彰顯文化、體現互動

結合農耕文化、茶文化以及科普等本地文化特點,要改變目前城市居民到近郊旅游就打麻將的休閑方式。開發多種多樣讓游客能參與其中的活動項目,提升休閑的品位和檔次,寓教于樂,讓游客獲得充分的體驗和感受。

四)貼近需求、強化營銷

特別是那些本來就出生于農村后來通過某種途徑進入城市的人,城市居民心理上回歸鄉村正在成為一種趨勢。對于鄉村有著強烈的心理回歸感,加之城市生活競爭的日趨激烈,很多城市人都渴望尋一方凈土,讓心靈休息。針對這種心理需求特點,可以開展多渠道的促銷活動,以吸引更多的人群來休閑度假。比如,針對自駕車群體開展宿營帳棚系列活動,針對攝影愛好者群體開展發現鄉村之美攝影活動等等。

五)政府引導、項目帶動

按照總體布局規劃要求,發揮政府統籌協調的作用。一盤棋考慮開發建設,使整個景區成為觀賞性強、特色分明、功能合理、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的旅游休閑區,從而發揮整體良性發展的最大功效。同時,按照“集約、集中”要求,積極引進投資主體開展土地規模流轉經營,進行特色項目開發,以此解決開發資金瓶頸問題,并能增加當地村民的就業收入。

結合資源優勢,按照以上原則。鄉村旅游發展的定位為:休閑村莊,養生茶鄉”這里可以集“吃(吃土鱔魚、土扣碗、土雞、山菌、烤羊以及其他土菜、特色菜)住(海拔高、視野寬、空氣好、熱天納涼住得下來)行(核心區達5平方公里,古樓在東、鳳凰頭在西、茶園在南、古桂花樹在北,空間較大)游(茶園、古樓、古桂花園、天氣雷達站以及景觀農業等)購(大米、小蒜、百合等農特產品)娛(參與農事等活動)等功能于一體,鄉村風味濃厚,典型的觀光休閑養生度假旅游景區,將成為乃至庫區鄉村旅游的一多奇葩。

三、鄉村旅游發展目標及策略

一)特色產業發展目標

以及統籌城鄉發展的總體部署,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轄區內,積極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為鄉村旅游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同時,積極開展土地流轉,合理進行土地整理,特別是農村宅基地復墾以及新農村居民點建設,引導農戶適當集中居住,把騰出來的土地用于旅游接待服務設施建設或者發展特色產業。通過鄉村旅游發展,創造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入,并拉動農副產品銷售,帶動特色產業發展,從而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

二)觀賞景觀開發目標

重點做好茶葉、桂花、松樹、楓樹、火棘、向日葵、油菜等植物景觀文章,按照景觀優美、設施便利、內容豐富的要求打造鄉村旅游。突出“休閑”養生”兩個概念。形成規模或特色,產生震撼力,同時注重利用茶山、梯田的靈動韻律作用,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此基礎上,做好配景文章,包括庭院內外、步道兩邊等細節部位的景觀搭配,營造出一幅優美、和諧、宜人的鄉村風光,讓游客樂在其中、如行畫中。景觀營造上,要注重注入文化元素,提升鄉村旅游內涵。

三)活動項目開發目標

結合轄區資源特色,從游人的需求出發。開發系列項目,讓游人全身心享受。如開展采摘鮮果、茶葉、向日葵;認養果樹、風景紅葉樹;自榨油、釀酒、制茶葉;垂釣、放風箏、自行車騎游;烤全羊篝火晚會、刨豬大會等等一系列活動,滿足多方位需求。同時,舉辦攝影比賽、鄉村特色文化表演等活動,調動游客興致。另外,設置專門交易區域,讓游客購買本地農特產品。

特色的鄉風文化是留住游客的內因,優美的鄉村景觀是吸引游客的動因。多樣而有趣的鄉村活動是讓游客盡興而歸的關鍵。想辦法吸引人、留住人、讓人度過一段愉快而難忘的時光,這是鄉村旅游開發的基本目標。按照以上目標,從健全旅游體系的角度,整體作出宏觀布局,主要應建設好配套服務、觀光游覽、帳棚宿營、商務度假、田園農耕等五個功能區,從而實現合理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