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星火科技示范縣建設匯報
時間:2022-01-09 10:09:00
導語:食用菌星火科技示范縣建設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
**縣地處魯北平原黃河三角洲對外開放區,版圖面積1357平方公里,轄10鎮四鄉,人口63萬,是**的故里。我縣食用菌生產歷史悠久,上世紀60年代來廣大農村就開始利用棉籽殼生產平菇,自2003年被省科技廳確定為食用菌星火科技示范縣以來,食用菌生產健康快速發展,連續三年來先后被省市有關部門評為食用菌工作先進單位。現將食用菌星火科技示范縣建設情況匯報如下:
一、星火科技示范縣建設現狀
在省市科技、財政等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我們按照食用菌星火科技示范縣建設的總體要求,強化措施,狠抓落實,項目進展順利。至目前全縣已建成食用菌大棚21000個,種植面積500萬平方米,食用菌產量達1.8億斤,產值2.1億元,純收入1.26億元。已形成10個食用菌生產重點鄉鎮,種植專業村320個,菇農1.8萬余戶,種植戶年人均增收2000余元。縣內現有食用菌加工企業6家,年加工能力5000噸。建有食用菌菌種場6處,配套完善達到一級菌種場標準的3處,年產食用菌菌種50萬袋,建立了種質資源庫,引進開發了14個適宜當地種植的食用菌品種,主要有香菇、白靈菇、小白平、灰平菇、木耳、金針菇、銀耳、靈芝、杏鮑菇、雞腿菇等。
市場和龍頭企業建設得到了提高和加強。在食用菌交易大市場原占地30畝的基礎上,今年春季又投資30多萬元將二期工程擴大到60畝,并硬化市場路面,規范市場管理,現已成為魯北最大的食用菌批發交易市場。現建有**等6家食用菌加工企業,開發生產的食用菌保鮮真空包裝、食用菌罐頭、食用菌醬菜、食用菌飲料等產品,已銷往京津滬等近百個大中城市,部分產品已銷往俄羅斯。
示范園區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在**鎮占地100畝的中心園區內,已建成高標準食用菌大棚110個,投資40萬元為種植戶提供建棚用磚、水泥立柱、竹桿、大棚操作間等,投資30萬元在園區內架電、打井、修路、建橋等。園區現已成為集科研、成果轉化、生產、技術培訓于一體的省級示范園區。
二、項目組織實施情況
為保障食用菌星火科技示范縣項目的順利實施,縣政府成立了由分管縣長任組長,縣科技局、蔬菜辦、財政局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食用菌星火科技示范縣建設領導小組,負責項目的總體規劃、組織協調、指導監督等。三年來,共舉辦各種類型的食用菌技術培訓班12期,培訓菇農7000余人次。連續三年舉辦食用菌經貿洽談會和賽菇大會,評比蘑菇狀元,并大張旗鼓地進行獎勵表彰。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各級領導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和關懷,省科技廳、財政廳、農業廳、農科院的領導多次來**縣指導工作,省食用菌專家顧問團蔡德華教授、宮志遠研究員等專家多次來**進行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解決食用菌生產中遇到的各種技術難題,有利地促進了項目的順利實施。
在食用菌產業發展過程中,我縣以山東省農科院、省食用菌工作站等為技術依托單位,以實施省科技廳各類計劃項目為動力,與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緊密合作,建立健全了食用菌技術推廣體系,大力組織科技攻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根據我縣食用菌生產以香菇為主導產品的實際,為解決香菇生產原料資源持續化的問題,我們于2004年進行了棉籽殼、桑桿、棉桿、玉米芯、雜木屑、果樹木屑等各種原料的配方試驗,取得良好效果。經我縣多次實驗并成功推廣的用塑料膜封閉高溫滅菌代替磚體滅菌灶技術、雙層栽培袋替換用膠布封接菌口技術,大大減少了投入,降低了雜菌污染率,節約資金80余萬元,增加經濟效益1000萬元。2003年在香菇越夏反季節栽培試驗方面取得成功,2005年種植反季節香菇大棚500多個,增加農民收入300多萬元。試驗推廣了桑菌、菌菜、菌菌輪作栽培模式,特別是利用8萬畝的桑蠶生產基地優勢,成功探索和推廣了符合惠民實際的以桑促菌、桑菌結合的“3+1”發展模式,即每發展3畝桑園配套建一個高標準蠶菌兩用大棚,實現了冬春養菇、夏秋養蠶、桑稈養菌、菌糠肥田的良性循環。我縣利用這一模式發展了5000個蠶菌兩用大棚,增加經濟效益5000萬元。引進推廣白靈菇大棚800個,增加社會效益400多萬元。
三、項目建設總體目標及今后工作打算
實施食用菌星火示范縣建設三年來,廣大農民群眾得到了實惠,嘗到了甜頭。縣委、縣政府已把發展食用菌生產作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實施“科技富民”工程的重要手段列入工作日程,發展目標是到2005年底全縣建成食用菌大棚24000個,栽培面積600萬平方米,總產量8萬噸,產值2.4億元,菇農年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消化農作物秸稈、木屑等8萬噸,有機肥還田5.5萬噸;培植壯大加工企業3家,年加工能力1萬噸,利稅1000萬元。為保證任務目標的完成和實現,今后我們將努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投資40萬元,完成中心園區的后期建設工程。增建80個標準化大棚,使園區示范棚達到180個。啟動一處標準化菌種場建設,盡快解決園區周圍3000個大棚的菌種供應問題。
2、目前全縣尚有各種農作物秸桿、果樹木屑等下腳料5萬余噸沒有得到轉化。通過項目實施的逐步推進,爭取每年增加利用原料1萬噸,增加經濟效益2000萬元;同時通過食用菌生產,實現種養結合,減少環境污染,優化生態環境。
3、通過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帶動木屑加工業戶200家以上,食用菌運輸專業戶200個以上,從業人員達到3萬人,為農村剩余勞動力提供新的就業方向。
4、2005年底,總投資1億元、以食用菌加工為主業的**公司一期工程上馬投產。投產后,實現加工能力5000噸,產值5000萬元,利稅500萬元,可帶動全縣食用菌產業上一個大的臺階。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食用菌星火科技示范縣”項目實施三年來,得到了省科技廳和省食用菌專家顧問團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導,項目合同規定的各項任務均已得到了完成或超額完成。借此機會,我們表示衷心地感謝。今后我們決心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強化措施,加快發展,把食用菌科技示范縣創建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努力把我縣建設成品種優質化、種植規模化、質量標準化、設施現代化、管理科學化、生產加工產業化的無公害食用菌科技示范縣,為實現農民增收、財政增長做出更大貢獻。
謝謝大家!
**縣食用菌建設領導小組
二○○五年十二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