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預案
時間:2022-01-16 09:17:00
導語:落實預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幾年來,我市自然災害頻繁,因災造成的損失很大,嚴重制約了我市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因此,加強防災減災研究和抗災救災管理,對于減輕災害損失,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為進一步加強抗災救災工作管理,根據《天水市人民政府關于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通知》精神,結合我市抗災救災工作實際,制定了《天水市抗災救災應急預案》,已經天水市人民政府批準于2003年4月下發各縣區試行,各縣區也根據本地的實際制定了相應的救災應急預案。救災應急預案的出臺對我市抗災救災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一、進一步明確了抗災救災工作的方針和原則
(一)堅持防御為主、救助為輔、自力更生、生產自救、恢復生產、重建家園的方針。各地各有關部門積極做好自然災害的防御工作,災后要不等不靠,廣泛發動和依靠群眾,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迅速開展生產自救、互助互濟、重建家園。通過多種形式,組織、動員社會各界積極支援災區。
(二)堅持地方自救為主、國家補助為輔的原則。各地確立了自救為主的思想,積極主動地做好抗災救災資金、物資的準備工作。根據歷年的災型損失情況,在年度計劃和財政預算中安排一定比例的抗災救災資金,并根據本級財力逐年有所增加。今后發生特大自然災害所需的抗災救災資金、物資,中央和省給予適當補助;發生較大自然災害所需的抗災救災資金、物資,原則上由市、縣政府負責解決;發生一般性自然災害所需的抗災救災資金、物資,立足依靠當地集體和群眾自行解決。
(三)堅持統籌安排、突出重點的原則。中央和省用于特大自然災害的抗災救災補助資金、物資,市上能統籌規劃、合理安排、突出重點,在逐級核實災情、摸清底子的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救災救濟方案。
二、進一步規范了抗災救災工作行為
(一)明確了報災程序。各地災情統計口徑必須一致,不得任意夸大或縮小,上報災情必須實事求是,統一由各級政府核實后,以文電的形式逐級向上級政府或政府救災辦公室報告,并分別抄送上級政府的有關主管部門,報災文電,必須由政府領導簽發,嚴禁越級上報。建立了災情調查審核制度,對于虛報災情的進行嚴肅查處。
(三)確定了災損補償辦法。當特大自然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占本市、縣上年度國內生產總值一定比例或農作物絕收面積(指減產八成以上)、倒塌房屋間數、死亡人數達到一定數量時,市上根據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綜合救災能力,先由民政部門提出具體意見,再由市政府辦公室負責組織協調,報市政府領導同意后,確定給予適當的資金、物資補助。
(四)歸口救災募捐工作管理。各縣區因救災須在當地開展救災募捐工作,必須報請同級政府同意。所有募捐款應歸口民政部門統一接收、分配,實行專戶儲存管理。
(五)增強了抗災的科學決策能力。各地配置了必要的設施設備,逐步建立災情信息網絡,完善了災情管理制度,提高了災情測報和災情信息處理的能力。氣象、水文、水利、農業、電力、地震等部門加強災情預測預報工作,及時、準確地為當地政府指揮抗災救災提供依據。加強災情資料的收集和分析,建立健全了災情檔案制度,研究和探索自然災害發生、發展規律,總結抗災救災經驗。
三、健全了抗災救災監督管理機制
(一)加強對抗災救災資金、物資的管理??篂木葹馁Y金、物資實行分級管理、分級負責的辦法,做到??顚S?,專項撥付,重點使用,堅決杜絕平均分配或挪用、截留。各縣區健全了科學的救災款物分配制度,建立了嚴格的五保戶、特困戶臺帳。救災款必須用于解決災民無力克服的吃、穿、住和因災引起的傷病治療困難以及緊急搶救、轉移和安置災民,在保障災民基本生活的前提下,適當扶持災民開展生產自救。
(二)確保了救災款物及時足額到位。各縣區政府在接到下撥抗災救災資金、物資的文件后,在20天內將分配使用情況報市政府抗災救災辦公室,并抄送市直有關部門。市政府抗災救災辦公室要定期匯總有關情況并向市政府報告。各縣區對抗災救災款物的分配使用情況及時檢查、全面監督,確保抗災救災款物按時足額發放到災民手中。
(三)建立了救災款物監督處罰機制。各級監察、審計部門加大對本級安排的抗災救災資金、物資使用情況的監察、審計執法力度,每年須向同級政府報告監察、審計結果,并予以通報。對于挪用、截留抗災救災款物的地方和部門進行嚴厲處罰;對直接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并追究其領導責任;觸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四)歸口管理抗災救災宣傳報道和災情信息傳遞。突出報道黨和政府對災區人民的關懷和對救災工作的支持,報道災區廣大干部群眾、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廣大民兵奮力抗災、生產自救和各級各部門互相支援的先進典型和事跡,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振奮精神、團結抗災。公開報道災情不道聽途說,實事求是,掌握分寸,有利于社會安定和抗災救災工作,防止產生消極影響。重大災情在國內報道,由省新聞中心或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核實后方可發稿;局部災害一般只在當地報道;災情在境外報道,一律由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負責管理和審稿。各地災情信息傳遞,必須嚴格經當地防汛抗旱指揮部審核后方可逐級上報,不越級濫報。
四、加強了對抗災救災工作的領導
抗災救災工作時效性強,涉及面廣,任務艱巨,各縣區政府統一部署,加強綜合協調。
(一)成立了抗災救災工作領導小組。市政府由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市直有關部門的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市民政局辦公)。有關具體工作以市民政局為主,有關部門積極配合,共同組織實施,市政府辦公室負責協調各部門的工作。市直各有關部門負責各自職責范圍內的抗災救災工作,分配和管理各項抗災救災資金、物資,指導、檢查本系統的抗災救災工作,積極主動地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爭取對我市的支持。
(二)加強了抗災救災工作綜合協調。各縣區政府明確了承擔抗災救災綜合協調工作的機構,負責做好組織協調、監督檢查和服務工作,加強對抗災救災的綜合管理。各縣區對每年的抗災救災款物的分配使用情況進行一次系統的檢查,對全年的抗災救災工作全面進行總結,并于次年1月底前書面報市政府辦公室和市政府抗災救災辦公室及市直業務主管部門。
(三)立足于抗大災、打惡仗。各級各部門牢固樹立長期與自然災害作斗爭的思想,不斷增強全民的防災減災意識。任何時候都不可麻痹大意,任何情況都不能持僥幸心理,把防災、減災和抗災、救災工作與國民經濟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密切配合,各負其責,共同做好抗災救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