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難群眾生活安排情況
時間:2022-01-18 03:30:00
導語:困難群眾生活安排情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05年,我市五縣兩區不同程度地遭受了干旱、低溫霜凍、冰雹、暴洪、泥石流和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給城鄉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嚴重損失。據統計,全市因災造成經濟損失共計2.08億元。面對嚴重的災情,我們把安排好災區群眾生活,特別是冬令期間城鄉困難群眾生活提到講政治、保穩定的高度來認識,精心組織,認真安排,狠抓落實,較好地落實了中央和省上關于做好“兩節”期間困難群眾生活安排的指示精神。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積極組織開展城鄉困難群眾生活安排工作
接到中央和省上關于切實做好受災困難群眾生活安排工作的緊急通知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從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落實科學發展觀和維護社會穩定的大局出發,認真研究和安排部署冬令期間困難群眾生活安排工作。市委、市政府12月初就進一步做好受災困難群眾生活安排工作發出緊急通知,把安排好災區困難群眾冬令期間生活和做好2006年元旦、春節期間城鄉困難群眾生活救濟作為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周密組織,統籌協調,認真研究制定困難群眾生活救濟、走訪慰問等工作方案,加強檢查督辦,保證各項措施落實到位。各縣區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委領導批示精神和省委十屆九次全體會議精神,進一步增強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把安排好困難群眾生活作為義不容辭的職責,緊急動員,迅速行動,認真安排部署。真正體現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體現了中華民族扶貧濟困、團結友愛,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美德;進一步鞏固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成果,以實際行動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二、摸清底子,掌握實情,積極做好困難群眾生活探視工作
前不久,我們從密切黨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和維護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出發,充分認識關心群眾生活、解決好困難群眾生產生活的極端重要性,把摸清群眾生活困難的底子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組織人員,帶著深厚的感情認真做好摸底工作。一是各級民政干部不管秋雨霏霏,道路泥濘,還是冬季寒風凜冽,雨雪紛飛,都能輕車簡從,走村串戶,深入農村、街道、居民院落,與困難群眾親切交談,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逐戶進行登記,做到心中有數。經調查摸底,目前全市農村約有“三無戶”8.54萬戶、26.38萬人,有城市低保對象3.6萬戶8.2萬人。二是進一步落實災民生活定期探視制度。進入冬季以來,全市有2717名干部(其中縣級干部209名,科級干部2357名,民政系統干部151名),聯系了2095村的9301戶41527人,對重點鄉鎮、村和社區,實行定人定點定時探視,了解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情況。通過對困難群眾生活的探視和實施救助,不僅使救濟工作做到了及時有效,而且還能夠全面掌握困難群眾生活的整體情況,為全面實施救濟提供科學依據。三是層層建立了工作責任制,使城鄉困難群眾生活安排責任到人,不走過場。充分體現了“上為黨政分憂,下為百姓解愁”的工作理念。
三、多方籌資,加大投入,確保冬令期間城鄉困難群眾生活不出問題
一是及時安排下撥救災資金和冬令口糧款750萬元,主要用于2月底前農村困難群眾的口糧救濟。五縣兩區在本級財政中安排資金100萬元(其中秦州20萬元、麥積20萬元、秦安15萬元、甘谷15萬元、武山10萬元、清水10萬元、張川10萬元)與市上下撥資金一起統籌使用,并根據資金數量和需救濟情況,分段實施,重點安排重災戶和特困戶。
二是市、縣區多方籌集資金1400萬元,用于2006年元至2月份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補助資金。截止目前,各縣區已足額發放到戶。確保低保對象過上一個歡樂、祥和的節日,維護“兩節”期間的社會穩定。
三是全市上下認真貫徹中央領導同志批示精神,深入開展社會捐助,以省上開展的“扶貧濟困送溫暖慈善捐助月”活動為契機,精心組織,廣泛發動,組織和動員黨政軍機關、企事業單位及廣大干部帶頭捐助,幫助受災困難群眾、貧困地區困難群眾順利過冬。據統計,全市各級民政部門共接收捐助款物折合人民幣320多萬元,其中捐款91.5萬元,募集衣被8.6萬件。各縣區已于12月25日前全部發放到重災戶、農村特困戶手中。每當運送捐贈衣物的車輛到達受援地區時,許多地方都張貼標語,燃放鞭炮,像迎接親人一樣歡迎運送捐助物資的車隊,把這看作黨和人民政府的關懷,看作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體現。張家川縣馬鹿鄉的一位村民,含著眼淚深情地說:“黨和政府在天氣日漸寒冷的時候給我們送來了衣服,我們穿在身上,暖在心里。”真正使弱勢群體得到了實惠。
四是認真開展農村和城鎮醫療救助工作。12月初,市上下撥農村醫療救助專項經費526萬元,城市醫療救助經費133萬元,用于解決試點縣區部分患重大疾病困難群眾無錢就醫的問題。
五是嚴格落實殘疾軍人、“三紅”人員、“三屬”人員、在鄉復員軍人等對象的優待政策,按時足額發放優待金。
六是認真組織開展“兩節”慰問活動。市財政列支60萬元購置慰問品,由四大組織領導帶隊赴各縣區走訪慰問城市低保戶、農村特困戶、五保戶、老復員軍人、西路紅軍老戰士、特一等傷殘軍人、百歲老人、特困企業、失業工人,給他們送去慰問金和年關生活物資,充分體現黨和政府對受災困難群眾的關心。各縣區也自籌資金,慰問城鄉困難群眾,以保證城鄉困難群眾過上一個詳和的新春佳節。
四、嚴格制度,規范管理,真正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困難群眾家中
為了減少救濟款物發放的中間環節,徹底杜絕鄉村擠占、挪用、私分、滯留救濟物資和一些干部侵占、貪污、優親厚友等現象。我們重點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嚴格落實城市低保、救災救濟資金專戶管理、封閉運行制度。各縣區堅持低保資金實行社會化發放,確保低保資金按時足額發放到戶;農村救濟資金堅持專款專用、重點使用、救助到戶的原則,不平均分配,不截留、挪用、擠占、轉移,不擅自擴大使用范圍。二是嚴格救濟款物發放審批程序。把救濟款物發放納入政務、村務公開內容之中,重點保證重災戶和“三無”戶。實行“災民申請、村委會公示、鄉鎮審核、縣區民政部門審批”的工作程序,以及公開上級下拔救災款數額、公開拔發放救災款數額、公開救濟對象及數額,接受群眾監督的“三公開一監督”制度,將救濟款物全額發放到被救助災民和貧困群眾手中。三是認真落實救濟款物發放證制度。目前,全市被救濟對象家中都有了《救助證》。縣鄉村每發放一次救濟款物,必須由鄉鎮民政助理員填寫到《救災救濟款物發放證》上,并蓋上鄉鎮及發放人印章,做到救濟對象對所領款物心知肚明。進一步規范了救災款物發放工作,提高了救濟款物發放的時效性,增強了發放程序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