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員工作匯報

時間:2022-02-20 02:55:00

導語:科技特派員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技特派員工作匯報

我市從1999年開始已先后六批從市、縣、鄉三級涉農部門選派了科技人員6790人次,進駐1447個村(場、廠),占行政村總數的88%以上,目前全市共有1028名科技特派員安排到875個村(廠、場、基地)開展科技服務工作。廣大科技特派員活躍在農村基層,積極為農村引進實用新技術和農業新品種,開發農業科技項目,建立農業科技示范基地,推動了科技與經濟、科技人員與農戶和基層經濟組織的結合,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現將近年來科技特派員工作的主要情況匯報如下:

(一)抓選派,保質量。我們堅持科技特派員選派工作的“雙向選擇”原則,做到選擇有所長之人、派往有所需之處,從起始環節為增強科技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供了保障。在做好供需雙方意愿對接,找準農民科技需求與科技特派員技術專長、農村產業特色和科技力量優勢的最佳結合點的基礎上,體現了“三結合”:一是與科技特派員已建科技項目相結合,確保項目實施的延續性;在今年的下派隊伍中就有745名科技特派員因有項目在實施而繼續下派。二是與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相結合,帶動相關產業的規模發展;今年共有342名科技特派員派駐到產業化基地和重點村。三是與其他下派干部隊伍建設相結合,全面落實“互動聯動、一體運作”;近幾年來,凡有下派村支書的村都至少配套派駐一名科技特派員。同時,根據工作發展的要求,對選派工作進行了兩項改革:一是改一年一派為一派三年,以利科技特派員制定和實施駐村工作更穩定的目標和更長遠的計劃,也使之與下派村支書工作更好地配套協調;二是改統一要求為分類選派,按服務范圍和駐村時間分為駐點為主兼顧面上、跑面為主點面結合和季節性駐村三種類型選派,工作要求各有側重,使各類型的工作重點更加明確。

(二)抓服務,促發展。廣大科技特派員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找準工作的切入點開展科技服務。一方面,積極組織開展科技培訓和實地指導工作。科技特派員下村后,堅持“實用、實地、適時”的原則,積極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班,服務到田間地頭,有效地提高了農村廣大農民群眾的科技文化素質,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幾年來,全市共舉辦果樹、食用菌、大棚蔬菜、毛竹等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班、講座等10241期,分發技術資料91.8萬份,參訓農民達88.4萬人次。同時,在科技特派員行業服務組的組織下,廣大科技特派員還積極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班,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和運用實用農業科學技術勤勞致富的本領。各地在組織開展培訓活動中不斷創新方式和方法,如建甌市科特辦按產業劃分組織專業人員制作了15片技術培訓資料光盤,并刻錄發放;松溪縣科特辦與縣電視臺合作設立固定欄目定期播放農業科技知識;武夷山市在全市范圍定期給每一個農戶發《致全市農民朋友的公開信》,分農事季節把收集的大量實用種養技術刊登在《公開信》上。另一方面,身體力行進行示范、引導。廣大科技特派員帶頭引項目、建基地、搞示范、接龍頭,對農民增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幾年來,全市科技特派員共實施農業科技項目5100多項。科技特派員在抓項目示范帶動的同時,積極通過利益共同體建設建立與農戶和基層經濟組織之間更加緊密型的合作關系,增強項目的拉動作用,在促進農民增收的過程中“一條心、同步走”。據統計,幾年來累計有1827名科技特派員與農戶或基層經濟組織建立了經濟利益共同體,實施項目1125項,總投資1.89億元,其中科技特派員個人投資2459萬元,并從中贏利1169萬元。今年新建利益共同體項目191項,總投資633.9萬元,其中科技特派員個人投資287.28萬元。此外,科技特派員還積極協助駐點村(廠、場、基地)做好一些臨時性、突發性的工作。如在今年的抗洪救災期間,我辦及時下發了《關于做好抗災救災工作的通知》,各縣(市、區)科特辦也及時制定了抗災措施和做好災后恢復生產的方案,廣大科技特派員積極發揮技術優勢,深入駐點村(廠、場、基地)開展救災和生產自救,迅速調集經濟作物種苗補插、補種,大力開展科技培訓和技術服務,盡量將受災損失降到最低程度。

(三)抓示范,樹典型。為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的整體功能,確保這項工作落到實處,在工作中重視培育典型,以點帶面,點面結合,全面推動,促進科技特派員工作協調、有效開展。其中,著重抓好五個層次的示范典型培育工作:一是科技特派員駐點村或基地科技服務工作的典型;二是科技特派員個人典型;三是示范農戶典型;四是行業服務組工作典型;五是鄉鎮科技特派員工作站整合運作典型。幾年來,共培育示范典型6975個,示范基地面積24.5萬畝,為全市科技特派員工作的整體推進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在科技特派員典型方面除了詹夷生、謝福鑫、方金妹、劉瑞壁等等這些耳熟能詳的老典型之外,近年來還涌現出了許多新典型。如,建陽市莒口鎮科技特派員李榮正,連續6年的科技特派員工作經歷,使他越來越增強和顯現不凡的帶領群眾致富的本領。在他的指導、推動下,該鎮飼養內三元母豬從2000年的300頭,到現在2000多頭的規模;從自己出資引進了波爾山羊優良羊種,結果全軍覆沒,到現在莒口鎮擁有南江黃羊種群48個3600余頭,并且南江黃羊繁育技術還榮獲建陽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從一個為鴨子打疫苗的普通技術員,發展到現在年銷售母鴨120萬羽以上的閩北著名的后備母鴨協會的負責人。又如,武夷山市科技特派員高國仁,2001年底,他把在蘑菇大省山東經營得很不錯的弟弟高國揚引回武夷山發展蘑菇后,他就成了武夷山市蘑菇推廣的編外顧問,在他的積極推動下,全市蘑菇種植面積從2001年僅星村鎮紅星、楓林兩個村示范種植15萬平方尺,推廣到今年的覆蓋星村、嵐谷、洋莊等7個鄉(鎮)的240萬平方尺的種植規模,成為武夷山市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再如,順昌縣水南鎮新屯村科技特派員池茂連,為了更好地為農民群眾服務,2002年5月,他把自己原先建在城郊的珍稀食用菌開發試驗基地搬到了新屯,帶動農戶多方投入,建立利益共同體項目,進一步發揮和擴大示范服務作用。經過幾年的發展,現在他已經建成占地16畝、擁有冷庫3600平方米、生產規模達年生產300萬袋、年創產值580萬元的“神農珍稀菇業有限公司”,成為行業內知名的珍稀食用菌生產基地,也是順昌縣食用菌產業的龍頭企業,并在北京、上海、南京、廣州、深圳等10多個城市建立了20多個銷售網點,部分產品還銷往日本、香港等地。

(四)抓創新,促深化。我們積極鼓勵科技特派員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與農戶或基層經濟組織建立利益共同體項目,在農村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有效地促進農民增收,逐步實現利益共同體項目的做大做強。近年來,各地都加大了對利益共同體的扶持力度,出臺了一些有效的措施保障利益共同體的健康運作,利益共同體項目總體規模擴大、檔次不斷提升、合作關系更加深化。如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將科技特派員利益共同體建設作為建立長效機制、抓好科技特派員工作、促進農民增收的主要措施,在財政相當困難的情況下,撥出5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扶持科技特派員利益共同體建設,極大地調動了廣大科技特派員和農戶發展利益共同體項目建設的熱情。

為進一步增強科技特派員行業服務組在我市相關產業發展中的帶動作用,近年來,我們結合各行業服務組實際情況,對行業服務組設置和內部組成進行了兩次調整,加強了部分行業服務組的力量,同時,也撤并了幾個產業規模小的行業服務組。再度整合后,共設立14個市級、789個縣鄉級行業科技服務組。在此基礎上,積極引導和推動行業科技服務組向行業協會發展轉型,目前全市由行業科技服務組發展而成或由科技特派員牽頭組建的行業協會已有763個(其中市級2個、縣級71個、鄉級300個、村級390個),會員總數達63700人(戶)。結合鄉鎮機構改革開展的鄉鎮科技特派員工作站整合工作已暫告一段落,全市鄉鎮都已設立科技特派員工作站,根據“三農服務中心”建設的要求,工作站的職能和管理方面進一步理順,工作站在承擔原有鄉鎮農業技術部門的各項服務職能的基礎上,負責對所在地下派科技特派員的日常管理工作,使原有分散在各部門的科技人員和下派的科技人員更緊密地結合和協作,最大限度滿足轄區內農民對科技的需求。

在與高等院校的合作方面,省農科院與我市在農村科技攻關項目上保持長期的合作關系,共派出了46位科技特派員長期在我市農村駐點開展工作。目前,還有15名科技人員長期在我市農村一線開展科技服務工作。去年,在建陽市麻沙鎮江坊村試種的搭載衛星返回水稻品種航優Ⅰ號于去年底通過專家驗收,千畝示范片畝產量達600多公斤。省農科院與我市共同合辦的科技特派員進修學院堅持系統性地開展現代農業科技知識的培訓和傳授工作,大大加強了我市科技力量。科技特派員進修學院共舉辦各類培訓班57期,培訓人數4603人。

(五)抓督查,促落實。為了加強隊伍管理,促進工作落實,根據選派工作的改革,我們加強和改進了科技特派員隊伍的管理制度,與分類選派相對應,建立了分類管理和分類指導制度。各縣(市、區)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本著充分調動科技特派員工作積極性的原則,對科技特派員的駐村考勤制度、工作目標責任制度、獎罰制度進行了修訂。同時,進一步加強了科技特派員駐村情況的督查力度,市、縣兩級科技特派員辦公室采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及時掌握科技特派員駐村情況,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武夷山、建甌、建陽、浦城、光澤等縣(市)對原有科技特派員管理辦法進行修訂和完善,并加強了督查力度,對科技特派員駐村工作情況進行跟蹤反饋。為更全面地掌握全市科技特派員工作動態,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市、縣科技特派員辦公室還組織了幾次較大規模的科技特派員行業服務組和協會工作情況調查和科技特派員工作站建設情況的調研活動,較真實地掌握了整體工作的情況。

(六)抓整合,促聯動。各級黨委、政府按照“長期堅持、重在抓實,不斷完善、重在有效,有所創新、重在聯運”的要求,重視運用適當的組織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措施,保障和推動工作的開展。市委、市政府于2004年上半年出臺了《關于創新農村工作機制若干問題的通知》,對今后一段時期的科技特派員工作做出了明確的要求。各縣(市、區)科技特派員辦公室進一步加強了科技特派員工作的組織領導力度,繼續深化創新工作方法和管理措施。如浦城縣委、縣政府將科技特派員工作納入“五捆綁兩掛鉤”互聯互動工作機制,充分發揮五支下派隊伍的整體優勢,形成合力,推動農村工作順利開展。順昌縣正式掛牌成立“農村發展服務中心”,中心隸屬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主任由縣委副書記擔任,下設辦公室和科技工作、流通工作、勞動力轉移工作、金融工作、綜合工作等五個服務組,并從相關部門抽調10名干部集中辦公,中心的主要職責就是整合力量整體推進農村各項工作的發展。為解決農業技術推廣“最后一公里”的問題,我市于去年恢復了村級農民技術員的選聘工作,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我市的農業科技推廣隊伍建設。科技特派員隊伍與村級農民技術員隊伍相結合,對其進行“傳、幫、帶”,加強了農村科學技術的普及,提升了村級農民技術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服務水平。

我市的科技特派員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許多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還有待進一步改進和完善。一是科技特派員隊伍的管理有效性有待加強。由于科技特派員是一支來自各個不同單位、不同層面的人員構成的松散型的隊伍,加上市、縣兩級科特辦受職能和人力、物力、財力等因素的限制,難以對全縣(市)科技特派員工作進行及時、有效的管理和監督,而派出單位和鄉鎮科技特派員工作站對科技特派員工作所應負的職責不夠明確,從而影響了整個科技特派員隊伍管理的嚴密性和運作的協調性。二是鄉鎮科技特派員工作站建設中的體制上遺留問題不容忽視。上下關系不理順的問題普遍存在,對鄉鎮科技特派員工作站業務工作的開展乃至整體工作的運作都有很大的影響;有的科技特派員工作站存在多個鄉鎮副職領導分管的現象,不利于工作的正常開展;有的工作站并未從人、財、物等方面進行實質性的整合;鄉鎮科技特派員工作站成員的職稱評聘無法正常進行。三是縣、鄉科技特派員工作經費嚴重不足。造成有的管理工作以及業務工作無法有效開展,有的甚至連基本的差旅費都無法解決,影響了科技特派員工作的順利開展。四是部分科技特派員沒有很好地處理原單位工作與下村服務的關系。有的下村服務的時間很有限,有的服務措施不落實或服務不主動,工作的實效不明顯。五是行業科技服務組工作開展不平衡。行業服務組的工作雖較前幾年有較大進展,大部分行業服務的工作更加扎實,有的行業服務組已轉型為農村中介組織或初步具備了向行業協會等農村中介經濟組織過渡的條件,但是,也有一部分行業服務組工作很少開展,各行業服務組之間的工作很不平衡。

今后,我們打算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加強全市科技特派員工作:

一是加強科技特派員工作的管理。市、縣、鄉三級修訂和完善科技特派員工作管理辦法,建立一套與工作相適應的的管理措施,進一步加強科技特派員工作的管理。縣、鄉兩級從科技特派員工作任務落實入手,抓好科技特派員駐村考勤、項目實施、服務指導等方面的管理工作,鄉鎮科技特派員工作站著重負責科技特派員日常工作的組織和管理。對科技特派員的工作按年度為時間單位進行量化,建立量化考評體系,建立科技特派員實施項目考核制度,加強對科技特派員實施項目的跟蹤和管理。

二是加大市場化運作的力度。在原則上堅持一派三年的前提下,根據基層實際需要和科技特派員的正當要求,適當調整部分人員、派駐點;同時推行科技特派員服務合約制度,由科技特派員與駐點村(場、廠、基地)等簽訂合同或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進一步推動“利益共同體”建設,積極鼓勵農業科研機構和科技特派員通過技術承包、有償服務等方式獲取合法報酬,增強科技特派員工作的內在動力。引入市場運作機制,組織和引導好有條件的行業服務組適時向行業協會等中介組織過渡,逐步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提高生產效率和市場競爭力。

三是著力提高集約化聯動服務水平。重在整合力量、加強協調,使科技特派員隊伍充分發揮整體優勢,增強服務實效。一要主動加強與其他幾支下派干部隊伍的結合,大力推進互動聯動工作的開展。特別是派駐到省下派和市、縣下派村支書村的科技特派員,要積極與所在村支部書記配合,加強協作,大力推進駐點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二要加大與村級農民技術員的合作,壯大農村基層科技工作力量。三是結合鄉鎮“三農”服務中心的創建工作,深化鄉鎮科技特派員工作站建設。在“穩定公益性、放活經營性”的原則下,放手鄉鎮科技特派員工作站的發展。四是規范行業科技服務組的活動,使之進一步發揮在產業經濟發展中的引導、服務和帶動作用。

四是抓緊科技特派員知識更新和農民培訓工作。重視科技特派員的知識更新,組織針對科技特派員知識更新的培訓活動,選送科技特派員參加有關教育培訓,使之不斷汲取和提高。繼續深入開展各種面向農村、面向農民的培訓、咨詢和技術指導工作,全面提升農民群眾的知識技術水平。重視發揮農業科研機構和相關院校的作用,經常性地邀請市外專家、學者到閩北講學;同時,也要挖掘和發揮本地人才包括鄉土人才的潛能。

五是加強科技特派員項目建設工作。加強科技特派員項目的開發和引進,鼓勵科技特派員建設以引進和推廣新品種、新技術等為主要內容的項目,以項目建設帶動科技特派員示范基地建設、農副產品基地建設和利益共同體建設,通過大力開發和引進切合農村實際、在農村經濟發展中有較強拉動作用的項目,著力培育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促進農民增收,增強科技特派員的服務實效和示范、輻射、帶動功能。

六是健全完善科技特派員信息網絡。加快科技特派員工作的信息化建設進程,對全市現有的科技特派員信息網絡站進行全面的資源整合,各縣(市、區)科特辦都必須建立自己的科技特派員信息網,加快鄉鎮科技特派員工作站信息化建設,并努力向村、戶延伸網絡,為當地農副產品的生產和流通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務。健全科技特派員人才信息庫,建立農業遠程病害防治數據庫,增強對我市農業的服務功能。

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