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大力開拓農村市場
時間:2022-06-24 10:48:00
導語: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大力開拓農村市場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市政府常務會議上工作匯報提綱
市供銷合作總社
(2006年4月日)
尊敬的市政府各位領導:
市供銷社長期以來一直堅持服務三農宗旨,充分發揮在農村流通中主渠道作用,深入開展為農服務工作。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關心支持下,市社黨委班子帶領全系統干部職工發揚“攻堅克難,艱苦創業,開拓進取,奮力拼搏”的供銷社精神,一手抓發展,一手抓改革,各項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2006年,我們積極響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加快農村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要求,結合自身工作和發展實際,提出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實施“四大行動”即:實施農村連鎖經營網絡的構筑行動;龍頭企業的培育行動;村級綜合服務社的示范行動和合作經濟組織的推進行動。并通過這些行動,重點發揮“五大作用”,即:以現代流通促農業生產發展、以農業產業化促農民增收、以誠信經商促鄉風文明、以購物環境促村容整潔、以合作制原則促管理民主。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實施農村連鎖經營網絡的構筑行動,發揮現代流通促進農業生產發展作用。
市社根據農村消費特點,發揮傳統優勢,利用經營網絡,按照“多元化投資、規范化管理、市場化運作、連鎖化經營”的工作思路,以農村市場為重點,以龍頭企業為主體,以農村綜合服務社為載體,運用連鎖經營等現代流通方式,推進生產和生活資料下鄉進村,構筑連鎖經營、商品配送、質量可靠、價格合理的農村現代流通網絡體系。截止2005年底,市社已在全市范圍內建成日用品資料連鎖店120個,生產資料連鎖店86個,生產生活資料連鎖配送龍頭企業2家。今年以來,市供銷社系統按照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以“三得、三融洽”,即:黨委政府得民心、農民群眾得實惠、龍頭企業得市場;政府與農民的關系融洽、黨員與組織的關系融洽、干部與群眾的關系融洽為目標,全面加快生產生活資料連鎖化進程。一是責任明晰。市社認真貫徹落實劉永忠市長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快發展以連鎖經營等為支撐的商貿流通業,重點培育大型連鎖企業,推進社區服務體系建設的指示。同時,按照朱浩副市長要求全市供銷社系統加快發展連鎖配送經營、農村綜合服務社和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意見,于2月16日,請省供銷總社王永根副主任帶領蘇果、蘇農大型流通連鎖企業負責人和相關業務部門同志來我市指導連鎖經營工作,各縣區供銷社也迅速采取措施,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責任。贛榆縣專門成立了由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縣委辦、政府辦、組織部、農辦和供銷社等15個部門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同時設立資金籌集、建設推進、經營指導三個工作組。試點鎮及村也都成立了相應的工作機構,明確專人負責。二是目標明確。按照規劃,全市今年將建成村級兩個連鎖店400余家,發展連鎖配送龍頭企業6家,形成縣有龍頭企業、大賣場、配送中心,鎮有中心店,村有連鎖店的三位一體農村現代流通網絡體系。市社要求各縣供銷社年內至少培育3個村級生產生活資料連鎖樣板店和1家連鎖配送龍頭企業。三是效果明顯。贛榆縣生活資料連鎖龍頭企業天惠公司已在工商部門注冊結束,在縣城改擴建的日用消費品連鎖超市和配送中心,正在請縣建設規劃部門進行設計。贛榆縣政府墊付50萬元建設資金的第一批10個試點村基建工期總體過半,4月20日前完成主體建設,5月底投入運營。連鎖經營者的招聘辦法,也按照“本土化、公開、公平、公正”的理念正在制訂中,并將用“走出去、請進來”辦法,加大對經營者現代連鎖經營和誠實守信經營等方面能力和知識的培訓,確保把這10個村的連鎖經營建成樣板店和示范店。
二、實施龍頭企業的培育行動,發揮農業產業化促農民增收作用。
通過更新思路,大力打造一批供銷社龍頭企業。以專業合作社(協會)、基地、市場為基本環節,以農戶為終端的產業化鏈條,構建“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協會)+基地+市場+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與農民社員聯利聯心,建立農民增收的利益分配機制。依托我市農副產品的優勢,大力發展水晶、畜禽、糧棉等加工企業。抓住省政府提出加快紡織品產業向蘇北轉移,建設連云港、徐州等新的紡織品基地的戰略機遇,充分發揮新蘇豫公司棉花專業保稅庫的優質資源作用,使之盡快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集棉花儲運、交割、進出易于一體的大型現代物流中心。以引進做強市農資公司、潤民農資等社屬企業和聯大靠強辦法,利用供銷社網絡優勢,加盟蘇果、蘇農等大型流通連鎖企業,為農村生產生活資料連鎖配送體系建設提供強力支撐。加大綠灌禽業、永吉食品等畜禽加工企業規模,增強輻射帶動能力,提高農戶養殖積極性。發展灌南新金花棉業有限公司等傳統優勢農產品加工企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提高農副產品的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三、實施村級綜合服務社的示范行動,發揮誠信經商促鄉風文明和購物環境促村容整潔作用。
按照延伸服務到農村、完善綜合配套服務體系的要求,加大對經營者工作能力和業務知識的培訓,加強各項制度建設,構筑誠信經營和質量保障體系,提高服務社的服務水平、檔次和質量,抓好萬村為農服務社建設。今年,全市供銷系統將從滿足農民生產生活需求出發,開展以農資供應、日用品消費、農產品購銷為主,逐步拓展到運輸、科技、文化娛樂、市場信息等多方面服務的鄉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在功能上充分體現“綜合”特點,讓農民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同時,享受到規范優質的服務,把為農綜合服務社逐步建設成為農村的農產品集散地和農民的文化娛樂中心。力爭發展農村綜合服務社100個,使全市總數達到270個,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強力支撐。
四、實施合作經濟組織的推進行動,發揮合作制原則促管理民主作用。
近年來,依托我市主導產業、特色農業、優勢農業及優質農產品,利用供銷社資產、經營、人才和農產品收購等方面優勢,組織成立了柳編、生豬、福磊凌霄花等各類農民經紀入和農產品協會22個,將千家萬戶農民和農產品與千變萬化的市場緊密相聯,壯大了農民經紀人隊伍,形成了一支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力量,推動了農產品與市場的對接,提高了農民組織化、市場化程度,提升了我市農業產業化水平。今年,全市供銷系統還將著手組建棉花、煙花爆竹和水晶等行業協會和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社8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