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工作匯報
時間:2022-07-24 11:45:00
導語: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工作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各位領導、各位同志:
首先,我代表*縣委、縣人民政府向全國、自治區愛衛會各位領導、各位專家不辭辛苦到我縣對創建國家衛生縣城進行考核驗收表示熱烈的歡迎!
*縣地處素有“塞上江南”美譽的銀川平原腹地,是自治區首府銀川市的轄區縣。東臨黃河,西依賀蘭山,南與銀川興慶區為鄰,北接平羅縣,總面積1599平方公里。全縣下轄4鎮1鄉2個農牧場,一個街道辦事處,6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17.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3.7萬人,占80.8%。
近年來,縣委、政府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和實施“大銀川”戰略機遇,大力推進富民、強縣和現代化衛星城建設三大系列工程,務實創新,開拓進取,縣域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2004年,完成地方生產總值13.66億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56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80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5億元。
在加快經濟建設的同時,我們始終堅持把創建衛生縣城、打造最佳人居環境、普及億萬農民健康教育活動以及城鄉改水、改廁作為愛國衛生工作重點,組織動員全縣人民深入開展了創建衛生縣城活動。2003年8月成功創建自治區衛生縣城,并不斷予以鞏固和提高。在此基礎上,縣委、政府結合工作實際,又提出創建國家級衛生縣城的宏偉目標,開展了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衛生整治為主要內容的創建國家衛生縣城活動。經過全縣上下不懈努力,縣城基礎設施建設邁上了新臺階,衛生綜合管理能力再上新水平,市民居住環境和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有力促進了社會經濟快發展、大發展。
一、各項指標完成情況
(一)愛國衛生組織進一步加強
近年來,我縣始終堅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愛國衛生工作的決定》和《寧夏回族自治區愛國衛生條例》精神,加強各級愛國衛生組織建設,全縣愛國衛生工作實現了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管理。縣政府制定了愛國衛生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將愛國衛生工作納入目標管理。成立了由分管衛生工作的副縣長任主任,衛生、城建、街道辦主要領導任副主任,教育、工商、環保等32個部門為成員的縣愛衛會。愛衛會主任每年親自部署、檢查、指導愛國衛生工作。愛衛會成員部門分工明確,盡職盡責,切實落實愛衛會布置的各項任務。全縣各單位、各部門都成立了愛國衛生組織機構,配備了與工作相適應的專(兼)職工作人員。縣愛衛辦為正科級建制,編制為6人,其中縣愛衛辦班子3人,經費單列,辦公用房、交通工具、愛國衛生經費均能滿足工作需要。愛衛辦每年組織開展愛國衛生月和衛生先進單位、衛生村鎮評比活動,在愛國衛生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健康教育工作全面開展
縣政府把健康教育工作納入了愛國衛生發展規劃,全縣各鄉鎮、各部門均成立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配備了專(兼)職工作人員,形成了完善的健康教育網絡。縣愛衛會下設健康教育所,編制2人,原創:落實了人員、設備、經費,確保了健康教育的經常化、制度化。
一是認真開展社區健康教育工作。各社區、物業小區均設立了健康教育專欄,并定期開展健康教育培訓。目前,縣城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和行為形成率分別達80%以上和75%以上。
二是全縣中、小學全部開設了健康教育課。各學校均做到了“教員、課時、教材、教案、效果評價”五落實,依據《學校健康教育評價方案》,85%的學校自評得分87分。中小學生健康知識知曉率和行為形成率分別達90%和85%以上。
三是醫療機構健康教育扎實開展。全縣各醫院、鄉鎮衛生院的門診、病房均設有健康教育專欄,定期更換內容,并采取設立健康教育咨詢臺、印制健康教育處方、播放健康教育錄像片等多種形式,對病人及其家屬進行健康教育知識宣傳,住院病人相關衛生知識知曉率達81%以上。
四是行業健康教育深入開展。縣城各工礦企業均有勞動保護制度和勞動保護措施,并能定期舉辦有害作業崗位防護知識培訓和女工保健教育,縣城職業衛生、女工保健知識培訓率達96%以上,知曉率達85%以上。
五是大力普及健康知識。各新聞媒體均開設了健康教育專題、專欄,每周更換一次內容,廣泛普及健康教育知識。嚴格按照《銀川市關于禁止在公共場所吸煙的通告》和《關于禁止在公共場所設置煙草廣告的通告》規定,各公共場所設置了醒目的禁煙標志,有專人負責禁煙工作。縣愛衛會堅持開展無煙單位評比活動,積極做好吸煙有害健康的宣傳,依法取締了各類煙草廣告宣傳畫、掛歷、圖片及燈箱煙草廣告。
(三)市容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邁上了新臺階
近年來,我縣新建了一批高標準環衛設施,縣城公廁、垃圾中轉站以及主要街道果皮箱覆蓋率均達到100%,縣城現有水沖式公廁26座,水沖公廁比例達70%以上;現有垃圾中轉站4座,環衛運輸車輛19輛,日清理垃圾60噸,做到日產日清。積極推進生活垃圾袋裝化,縣城居民垃圾袋裝率達92%,垃圾、糞便無害化處理率達100%。縣城綠化面積達196.3萬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11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6.2%,綠地率達32.4%。
(四)縣城及周邊農村環境衛生面貌明顯好轉
建立健全了市容環境衛生管理隊伍,完善了縣城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機制,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在加強縣城環境衛生治理的同時,加大縣城周邊環境衛生治理力度,以改水改廁為重點,帶動農村環境衛生根本好轉,動員干部群眾對縣城周邊農村莊點環境衛生進行了大規模的整治,“臟、亂、差”現象得到了徹底改變。實施農村人畜飲水工程和改水項目,全縣五個鄉鎮797個自然村實施改水工程24處,興建水塔24座,受益人口3.9萬人。農村居民自建手壓井2.5萬眼,受益人口10萬人。對全縣農村1250戶農戶實施了“一池三改”項目,80%的農戶用上了衛生廁所。目前,全縣累計改造衛生廁所2005戶,習崗鎮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0%以上。
(五)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新進展
通過強化環保機構建設,大力開展環境綜合整治,環保綜合指標實現了達標。目前,我縣大氣總懸浮微粒年日平均值每立方米小于0.117毫克,縣城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為98%,城區環境噪聲平均值低于56分貝,煙塵控制覆蓋率為100%,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為92.9%,工業廢氣處理率達96%,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為99.02%,縣城污水處理率達80%以上。
(六)食品、公共場所、飲用水衛生全面達標
全縣現有食品生產經營單位1021戶,從業人員3540人,衛生許可證有證率達98%,食品從業人員體檢率、“五病”調離率均達100%,食品抽檢合格率達90%,抽檢餐具消毒合格率達80%。連續15年無食物中毒事件發生。副食品經營單位做到了證件齊全,標志明顯,符合要求。
縣城共有旅店業、理發美容業、公共浴池、商場224家,從業人員512人。公共場所衛生許可證有證率、從業人員健康證、衛生知識培訓率、五病調離率均為100%。各單位堅持開展行業衛生知識宣傳,強化經常性衛生監督與管理,室內外環境整潔,主要衛生指標合格。
縣城現投入使用2個水廠,供水人口3.2萬人,供水作業人員73人,體檢率、衛生知識培訓率、健康證有證率和“五病”調離率均為100%,縣城飲用水末梢水四項指標檢測總合格率均達100%。
(七)傳染病防治效果明顯
認真貫徹《傳染病防治法》,強化了日常管理。各類醫院嚴格落實疫情報告制度,建立了腸道門診。近年來,我縣無甲、乙類傳染病暴發流行。建立以鄉鎮為單位的集中接種制度,兒童計劃免疫單苗、四苗及乙肝疫苗全程接種率達98%以上,安全注射率達100%,對流動人口兒童實行“三證一卡”制度,建卡、建證率均達100%,全縣傳染病漏報率控制在3.5%以下。
(八)除“四害”工作成效顯著
堅持對除“四害”工作實行目標管理,做到組織健全,分工明確,責任落實。先后榮獲了自治區“滅鼠先進縣”和“滅鼠達標縣”稱號,縣級有專兼職除四害人員10名,先后投入鼠藥9000余斤,投入滅蚊蠅藥10460公斤,鼠、蚊、蠅密度得到了有效控制。
(九)單位和居民區衛生達標
縣城單位和居民區均有專人負責愛國衛生工作,衛生制度健全,工作落實。有固定的衛生宣傳欄,積極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室內外環境整潔,綠化、美化及單位“門前三包”責任制得到有效落實。單位及居民區內廁所均為水沖式,管理良好。垃圾收集容器密閉,日產日清。單位內部食堂及居民區內食品經營符合食品衛生要求。全縣共有自治區級衛生先進單位19個,市級衛生先進單位46個,縣級衛生先進單位58個,獲得各級衛生先進單位稱號的占全縣單位總數的80%以上。
二、主要做法
(一)統一思想,創新工作思路
近幾年,縣委、政府高度重視環境衛生事業,從增強居民衛生意識,改善生態環境,塑造城市形象,振興賀蘭經濟的戰略高度出發,牢牢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大好時機,堅持把創衛工作作為一項戰略任務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并納入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制定下發了《賀蘭縣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實施方案》,把創衛工作作為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推進現代化衛星城建設的重要舉措,堅持“誰主管,誰負責”、“政府組織、分級負責、部門協調、全民參與、科學治理、社會監督”的愛國衛生方針和“以塊為主、條塊結合、屬地管理”的原則,通過開展創建衛生縣城、園林縣城、環保模范縣城等活動,加快硬件建設,提升管理水平,做到“三創”并舉,重點突出。
(二)加強領導,健全工作機制
一是成立機構,健全組織。為加強對全縣創衛工作的領導,我縣在借鑒2003年創建自治區級衛生縣城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充實了領導力量,成立了“賀蘭縣創建國家衛生縣城指揮部”,縣委書記任總指揮,縣四套班子有關領導任副總指揮,指揮部設立“一室八組”,明確工作重點,嚴格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為了全面落實創衛任務,又成立了8個專業督導組,全面負責創衛工作的組織實施和協調督導,建立健全了檢查、評比、獎罰機制,強化了督查落實。按照縣委、政府的統一要求,各部門也建立了相應的組織,強化了對創衛工作的領導。
二是精心組織,統籌協調。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愛衛會對創衛工作的要求,結合我縣實際,縣委、政府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創衛工作,并制訂創衛實施方案。各責任部門都制定了具體實施計劃,對創衛工作進行詳細部署。縣創衛指揮部每月召開一次指揮部辦公會議,具體部署階段性創衛工作,使整個創衛工作健康、高效、扎實開展。
三是實行領導分工負責制。將創衛工作和部門年終考核相結合,縣四套班子主要領導親自掛帥,進行經常性的督促檢查,并實行現場辦公,解決了一批重點、難點問題。
四是實行目標管理。始終堅持把創衛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逐級簽定目標責任書,及時兌現獎懲,增強了各級領導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局面。
五是健全制度,強化督導。健全了創衛工作匯報、公示、達標等一系列制度,層層督查,狠抓落實,保證了創衛工作緊張有序運行。
(三)廣泛宣傳,營造濃厚的氛圍
創建國家衛生縣城是一項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是一場告別愚昧、走向文明、樹立新風的社會工程。這場工程的廣泛性、全面性、長期性要求我們必須依靠廣大群眾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近年來,縣委、政府始終把創衛宣傳作為一項重要工作,采取多種形式,廣泛進行宣傳發動。
一是召開高規格、大規模的創衛萬人動員大會。縣委書記王紫云作了重要動員講話,號召全縣人民和社會各界增強創衛意識,積極參與創衛工作。各鄉鎮、部門、單位也逐級召開動員會議,在全縣形成強大的創衛宣傳聲勢。
二是開展新聞宣傳。縣委宣傳部、縣創衛指揮部宣傳組制訂創衛宣傳實施方案,組織各新聞媒體利用報紙、電臺、電視、網絡等媒體,設立創衛專欄、專題,堅持經常性宣傳報道創衛動態,及時表揚先進,曝光落后,多次掀起宣傳高潮,擴大了社會影響,充分發揮了輿論的引導和監督作用。共播發、刊登創衛宣傳稿件200余篇,印發創衛宣傳材料8萬余份。
三是開展社會宣傳。各社區、各部門、各基層單位堅持把創衛的宣傳工作作為一項硬任務,采取辦創衛專欄、板報及散發宣傳單、召開座談會等方式深入宣傳。各社區居委會和有關部門多次組織廣大干部職工和中小學生走向街頭,利用設立咨詢站、散發宣傳資料、開展義務勞動等形式進行創衛宣傳。
四是開展文藝宣傳。近年來,我縣堅持開展以宣傳創衛為主要內容的“廣場文化季”和多種形式的群眾性文藝活動,舉辦了“熱愛家鄉、建設賀蘭”大型廣場文化季活動,利用歌曲、舞蹈等文藝節目生動形象地宣傳創衛工作,進一步擴大了創衛宣傳的覆蓋面。
五是開展健康教育宣傳。為了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創衛意識、健康意識,我縣堅持以健康教育為切入點,組織參加了銀川市“五創知識競賽”,開展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專家咨詢等活動,并在新聞媒體開辟了億萬農民健康教育促進行動、健康之友、創衛快報等專欄,在大街小巷設立健康教育專欄150塊,建立健康知識櫥窗68處,廣泛宣傳群眾日常生活健康知識,收到了良好效果。共印發《生活與健康》、《傳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問答》、《禽流感防治工作資料匯編》等衛生知識宣傳冊(單)10萬余份,舉辦各類健康教育培訓班、座談會70場次,在社區、醫院、機關、學校、工廠等行業深入開展健康教育活動,提高了全民衛生保健意識。
六是營造整體氛圍。在縣城進出口和繁華地段,設立了4塊創衛宣傳公益廣告和120多處創衛宣傳欄,烘托了創衛氣氛。通過多層次、全方位的宣傳活動,形成了強大的社會輿論氛圍,使創衛工作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有力地推動了創衛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加大投入,加快縣城基礎設施建設步伐
近年來,我縣緊緊圍繞鞏固提高區級衛生縣城成果、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工作,舉全縣之力,多渠道、多形式籌措資金,加快了縣城基礎設施建設,以大投入換取大變化,提升了縣城品位,提高了縣城的輻射帶動作用。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投資1.7億元,大力實施“道路硬化、縣城綠化、衛生凈化,街道亮化和安居”等五大工程,縣城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走在各縣市前列,榮獲全區“明珠杯”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競賽第一名。新建、改建、擴建主次干道路16條,總長31公里,縣城六縱六橫的道路格局已全部形成。鋪設排水主管道14.5公里,安裝路燈1338盞;改造硬化巷道82條,面積12萬平方米。新建欣蘭、朝陽、文化、馨園四個集休閑、娛樂、集會為一體的多功能廣場,占地11.8萬平方米。新建蘭山、星光兩座公園,占地307.86畝,綠化覆蓋率達88%。建成11個花園式住宅小區,居住總面積達107.2萬平方米,縣城人均居住面積達到25平方米。拆除各類違法建筑42萬平方米,縣城主干道路實現了供電、電信、有線電視“三線入地”。各交叉路口共設置18盞景觀燈,提升了亮化檔次。在公園、廣場等處安裝了186套426件健身器材,為群眾創造了良好的健身條件。建成中、西區兩個集中供熱站,縣城集中供熱面積達到80萬平方米。縣城日供水量達10000立方米,燃氣普及率達到60%。投資180萬元,新建垃圾中轉站4座,日處理垃圾60噸。投資130.9萬元,改造單位、居民區旱廁11座,改造建設水沖式公廁26座;投資7.8萬元,設置果皮箱420個、垃圾箱30個,環衛基礎設施逐步改善。
二是積極推進環境保護工作。加大污染源限期治理力度,積極引進新技術、新成果,重點開展了污水、大氣、噪聲污染治理工作。對美潔、化肥、水泥等老企業污水排放嚴格實行監督管理,縣屬6家老企業污水全部實現了達標排放;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列入十一五規劃重點建設項目,現總體規劃已通過國家發改委批準,選址已確定,計劃近期開工建設。大力推進電、天然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使用,大氣煙塵得到有效控制。新開發小區全部安裝天然氣,縣城內餐飲娛樂業逐步改用天然氣清潔燃料,天然氣供氣面積達到30萬平方米。加強對建筑揚塵的管理,對縣城運輸沙石、土方、垃圾等易產生揚塵的運輸車,采取密閉和其它防塵措施。加強縣城內噪聲控制,在縣城主要街道安裝禁鳴標志,嚴格限制載重汽車、拖拉機、機動三輪車在縣城主街道通行,加大對載重汽車超速走禁行路線、亂鳴笛、擅自在摩托車上加裝音響設備等違法行為的糾正處罰力度。對縣城噪聲控制區的企業噪聲污染源進行限期治理。
三是加大縣城綠化力度。2002年以來,共投資1226萬元,建成了一大批規模大、品味高的城市園林綠化項目。先后實施了蘭山公園、縣城寬幅林帶綠化工程、精品游園、庭院綠化等工程。分年度營造了長8.7公里,總面積達1134畝的環城寬幅林帶,植樹20.3萬株。
(五)強化管理,提高市容衛生水平
一是加強衛生監督檢查。堅持周末衛生日制度,特別是在節日前夕,縣愛衛辦經常性組織對全縣所有機關、企事業單位進行拉網式檢查,確保日常衛生的整潔。
二是城鄉聯動,加強環境衛生整治。嚴格落實道路清掃和垃圾、糞便清運責任制。今年以來,全縣累計出動人員1200余人次、各種機械車輛1500余臺,對縣城背街小巷、城中村等垃圾死角進行整治,清理建筑、生活垃圾、雜草3000余噸。在抓好縣城衛生工作的同時,本著“以城帶農,以農促城,城鄉聯動,協調發展”的指導思想,堅持城鄉聯動,協調發展。與各鄉鎮簽定了目標責任書,明確考核細則,并在各鄉鎮開展了以治理亂堆亂放、亂搭亂建、亂貼亂畫的“三亂”和環境衛生整治活動,農村環境衛生狀況明顯好轉。
三是認真落實“三包”責任制。以開展“紅旗樣板街”創建活動為契機,對沿街單位及商戶嚴格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沿街各單位衛生整潔、秩序井然。
四是堅持開展市場經營秩序整治活動。對縣城的早夜市和瓜果攤進行了統一規劃,限定了經營范圍和時間,制定了衛生保潔制度;組織工商、城管、衛生、公安等部門,開展集貿市場綜合整治,根據商品種類劃行就市,對農貿市場地攤劃定界線,實行分攤經營;對市場違章占道攤點、機動車、非機動車亂停亂放進行了清理,并設置了固定停車場。2004年以來,共取締38家店外經營和132個占道經營攤點,規范了縣城經營秩序。
五是除“四害”工作扎實開展。原創:強化了除“四害”工作的長效管理,做到定期檢測,查遺補漏,科學滅殺。大力開展“四害”孳生地治理活動,管好廁所、垃圾站(箱)和樓道衛生,清除衛生死角,保持室內外環境整潔。
(六)嚴格標準,科學指導創衛工作
嚴格標準、科學創建是創衛工作少走彎路、快出成果的有效途徑。我縣嚴格按照創衛標準,強化指導,進行科學創建。縣愛衛會先后印發了《國家衛生縣城標準》300余本,下發到各部門、各單位和門店,使全縣上下明確了創衛的具體要求,便于干部群眾對照標準,找出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做到了心中有數。多次舉辦創衛工作業務培訓班,從區市聘請有關專家作為創衛技術顧問。通過培訓的方式,使業務人員掌握了標準,明確了考核細則,提高了對創衛工作的指導水平。先后12次分組對創衛工作有關領導、業務人員、教師和社區干部進行嚴格培訓,培訓人員1600人次。深入開展以食品衛生、公共場所衛生、傳染病防治為主的行業衛生達標工作。開展了對中小型飯店、旅店業集中治理活動,完善了各綜合醫院的硬件設施,健全了管理制度。
通過全縣上下不懈努力,我縣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縣城功能日臻完善,縣城管理逐步規范,縣城環境明顯改觀,各項指標已基本達到國家標準。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們還有不少薄弱環節,還存在財力困難、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需進一步完善等問題,面臨的任務還很艱巨。我們堅信,在全國愛衛會、自治區愛衛會的關心支持和精心指導下,在全縣人民的頑強拼搏和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在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機遇面前,我們一定能夠戰勝困難,把賀蘭建設成為環境優美、經濟騰飛的美好城市,早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