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年初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匯報
時間:2022-10-18 03:01:00
導語:縣年初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年初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通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縣經濟社會呈現出加快發展的良好態勢。尤其是以**集團30萬噸馬鈴薯精深加工項目為代表的項目建設、以“引諾入*”供水工程為代表的“利民行動”、以構建新農技推廣體系為代表的事業單位改革,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截止8月末,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2881萬元,同比增長13.96%;新口徑工業實現總產值2.1億元,同比增長30%,實現利稅1084萬元,同比增長34.7%;農村勞動力轉移實現4.92萬人。
一、以園區建設為牽動,加快發展工業經濟。牢固樹立工業立縣、工業興縣思想,堅持以工業園區為載體,大上項目,大上工業,推動工業經濟提檔次、上水平。一是大力辟建工業園區。在**路兩側規劃辟建了總占地3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已完成征地70公頃,入駐企業8戶,實現合同引資4.7億元,到位資金1.5億元。在工業園區的牽動下,全縣招商引資成果不斷擴大,截止目前,共運作投資百萬元以上的項目46個,合同引資11.6億元,到位資金1.7億元。其中投資超億元的項目3個、5000萬元以上2個、千萬元以上20個;生產加工型項目36個,占項目總數的78%;35個項目有資金到位,合同履約率達76%,引資到位率達27%。二是積極抓好新項目建設。重點抓了六個項目:(1)30萬噸馬鈴薯精深加工項目。該項目由嵩天集團投資3億元建設,達產后年可生產馬鈴薯精制淀粉5萬噸、變性淀粉1.5萬噸、馬鈴薯蛋白5000噸、蛋白飼料1萬噸,實現產值5億元,安排就業上千人,實現稅金超千萬元,帶動馬鈴薯種植面積30萬畝。一期工程將于10月份竣工投產。(2)慶東集團的木材深加工項目。該項目投資近億元,主要生產高檔家具及中高密度板,項目達產后,年產值可達2.4億元,年上繳稅金1200萬。目前正在與慶東集團進行項目洽談。(3)秸桿發電項目。國電環保集團擬投資5億元上馬生物質能發電項目,項目達產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6億元,實現利潤6000萬元。(4)陶粒頁巖加工項目。哈爾濱龍電集團和我縣鑫秀實業公司分別投資3684萬元和5000萬元,建設了兩戶陶粒及砼制品加工企業,目前企業正在進行土建,設備正在采購中,預計明年初可開工生產。(5)石材開發項目。由山東東大集團投資5000萬元,進行碎石開采、火燒板和石材加工。(6)冷飲食品加工項目。引進大連鵬宇冷食品有限公司投資7100萬元建設的高檔冷飲食品項目,預計11月份投產,達產后年產值近億元。三是突出發展老工業企業。對糧辦工業,借助董氏集團實力進行改造,開發新產品。集團擬投資2.5億元,上馬米糠油加工項目。同時,對艾斯精細化工、纖維板廠等企業也進行了扶持發展。首批列入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計劃的艾斯化工四氫噻吩項目,總投資5500多萬元,投產后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05億元,目前土建工程已竣工,并一次試車成功。
二、突出**特色,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堅持從群眾最企盼解決的“六難”問題入手,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是強化組織領導。確定縣黨政領導和人大、政協主要領導每人聯系一個村,縣直部門、中省直單位分別包扶全縣76個村,一定三年。從縣直機關和鄉鎮機關事業單位中選派了62名干部到村任黨組織第一書記、副書記,任期三年。對任職期間超額完成任務目標、業績特別突出的第一書記可直接作為鄉鎮長人選,任副書記的一般干部可提拔為副科級。為調動村級黨組織負責人的工作積極性,年初我們將實績突出的3名村黨組織書記上掛為鄉鎮黨政副職,并提出利用5—10年時間,使業績特別突出的村黨組織書記,全部納入財政編制,或代交養老保險,享受“退休”待遇。二是制訂建設規劃。制定了全縣新農村建設五年規劃和2006年實施方案。規劃突出了“五新”目標,著力構建“五個體系”。即發展新產業,構建質量效益型農業生產體系;拓寬新渠道,構建促進農民增收的長效體系;打造新村鎮,構建功能齊全的公共服務體系;倡導新風尚,構建鄉風文明的和諧發展體系;健全新機制,構建務實高效的組織管理體系。同時全縣各部門、試點鄉村也研究制定了各具特色的規劃及實施方案。三是著力解決“六難”問題。把解決農村“增收難、吃水難、行路難、入學難、就醫難、養老難”等“六難”問題作為突破口,促進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在解決增收難上,突出培育種植業、養殖業和勞務業三大產業。全縣按綠色食品標準組織生產面積100萬畝,各類畜禽飼養總量達121.54萬(頭)只,轉移勞動力4.92萬人,勞務總收入達到1.2億元,取得了超歷史最好水平、超額完成市里下達的任務、戶均轉移超1人的可喜成績。在解決吃水難上,投資700萬元新打人畜飲水井20眼,解決40個村屯1.2萬人的飲水難問題。在解決行路難上,開工建設通鄉通村公路250公里,總長46公里的**路已竣工通車,結束了**農村沒有白色路面的歷史。在解決入學難上,投資820萬元新建了5所農村中小學;投資320萬元,為縣一中新建4800平方米的教學樓,全縣高中毛入學率已由2002年的26%提高到60%。爭取上級支持,將“九校合一”的縣職業技術學校建設成為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星火遠程培訓基地。在解決就醫難上,投資300萬元武裝了縣醫院,達到省內縣級醫院先進水平。投資465萬元對5個鄉鎮衛生院進行改造,增添大型設備,改善醫療條件。在7個鄉鎮衛生院設立了平價門診、平價病房,對30種常用藥品實行了“零加價”。在解決養老難上,將鄉鎮敬老院院民的生活標準提高到3000元;為全縣85歲以上的老人發放營養補貼5.78萬元;投資320萬元,建設了面積為3480平方米、可集中供養200位老人的高標準老年公寓,主體工程已完工。四是強化試點村建設。通過省市縣三級部門的幫建和農民主體作用的充分發揮,11個試點村確定的各項工程進展順利,大部分已完工。其中省財政廳為諾敏河村確定幫建項目16個。其中,綠化造林已經結束,共栽植楊樹、柳樹、云衫3.5萬棵;修建白色路面6680延長米,打深水井3眼,建設超市127平方米,9戶危房得到改造,校舍重建380平方米,6500平方米的休閑廣場已接近尾聲,千畝園區參與農戶達71戶,引資25萬元建設的草繩廠已開工生產。
三、深化“利民行動”,努力讓廣大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在全面推進經濟建設的同時,我們不斷轉換思維,創新措施,著力發展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各項社會事業,努力讓全縣群眾共享發展成果。一是加大了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為解決城市供水問題,上馬了總投資2700萬元的引諾入*供水項目。該項目9月末即可開栓向工業園區供水,12月末可向城鎮居民供水。水質經過處理將達到國家飲用水標準,保證**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內用水無憂。投資333.06萬元,整修城鎮道路11170延長米。其中,總長1030延長米的中心路罩面工程、為民路火燒板鋪裝二期工程已完工。鐵東路北段白色路面配套工程及64條居民巷道紅磚鋪裝,本月底可全部完工。在連續三年城鎮綜合樓開發超10萬平方米的基礎上,今年又開發建設工程19個,建筑面積達到了11.34萬平方米。投資100萬元,在植物園184.5畝綠色區內植樹17368株。二是逐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參保企業離退休職工養老金按月足額發放。認真落實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城鎮低保擴面210人,城鎮低保人數達到了9917人。農村低保試點全面展開,13000多農村貧困人口享受到了低保政策。三是積極推進扶貧濟困工作。開展了“包村聯戶”、“扶貧濟困送溫暖”活動,全縣機關干部共幫助農民謀劃增收項目474個,并與650名困難職工結成了幫扶對子,捐獻生活物資13.8噸,總計為城鄉貧困群眾捐款22萬多元;貧困村的整村推進工作全面啟動,已落實開發項目6個,落實扶持資金158.5萬元。投資64萬元為城鎮77戶無房或住危房的老勞模、老教師、老復員軍人,以及鰥寡孤獨戶重建或維修房屋。四是切實提高群眾文化生活水平。投資400萬元建設了面積為4865平方米的老年大學和老干部活動中心;恢復了傳統黑陶生產,產品達100多個品種;投資800萬元實施了農村有線電視網絡光纖化建設工程。為了解決群眾的活動場所問題,對縣機關及企事業單位,尤其是城鄉中小學的文體設施實行全方位對外開放,努力實現社會共享。
四、創新體制機制,切實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層次問題。一是推進農技推廣體系改革。按照“優化縣級、強化區域、取消鄉級、完善村屯”的原則,跨鄉鎮建立了重點研究水稻、大豆、瓜菜的3個農業技術推廣區域中心站,以村為單位成立了76個農技推廣協會,以屯為單位發展了307戶科技示范戶。縣中心對區域中心站實行垂直管理,所在鄉鎮協管,解決了都管又都不管的難題。同時在機制上推行了死編活人、競聘上崗、合同管理、工資活發,極大地調動了農技人員的積極性。二是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實行了城鄉教師工效掛鉤和津貼活發制度,根據考核結果年終一次性兌現活發的津貼部分;出臺優惠政策,鼓勵城鎮教師到農村支教。三是加快衛生體制改革。在全縣范圍內公開競聘了鄉鎮衛生院院長,選拔了20名縣級醫療骨干到農村衛生院擔任名譽院長。建立了中級以上職稱定期輪崗支援鄉鎮衛生院制度,規定今后晉升中級以上技術職稱必須要有一年以上的農村支醫經歷。四是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全面推行國庫集中收付,對全額撥款的113家預算單位實行了集中核算,集中管理,節約資金100多萬元。加快推進政府采購,截止到目前,實行政府采購15次,項目金額450萬元,比預算節約55萬元。加快推進部門預算,正在衛生局、黨校等四個部門開展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