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企業團組織在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中的作用”調研課題的情況匯報

時間:2022-10-30 05:11:00

導語:關于“企業團組織在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中的作用”調研課題的情況匯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于“企業團組織在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中的作用”調研課題的情況匯報

團委關于企業團組織在國有企業改革

發展中的作用調研題的情況匯報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青工是企業機體健康的晴雨表,從今天的青工狀況可以預期企業今后中短期的發展前景。回顧一年來我廠團的工作,對照年初制定的任務目標,認真找差距,查不足,并結合我廠青工的實際情況,特別是針對團組織在國企改革中面臨的新情況,早準備,早謀劃為明年各項工作的開展打好基礎,為上級團組織的總體部署提供第一手的材料。

一、一年來的工作回顧

今年,我廠團組織按照廠黨委及團市委的工作部署及有關決定,本著服務青年,展示企業形象的共青團工作方針,從多層次多角度開展工作,用多種形式的活動豐富青年職工的文化生活。

⒈積極參加上級團組織的政治活動。月—日,參加省第十二屆團代會,這是新世紀我省召開的條一屆團代會,也是黨的十六大后召開的第一次團代會,是全省團員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并代表我廠廣大團員投下了莊重的一票。會后及時把大會的精神傳達到企業的每個青工,使大家認識到要志存高遠,刻苦學習,在自己的崗位上奮發成才,甘于奉獻永做朝代先鋒。

⒉不斷加強團干的素質教育。月份參加團市委組織的中央團校教授宣講十六大精神報告會,認真學習領會十六大精神,深刻領悟文件精髓,不斷加強團干的自身理論素質。

⒊為了貫徹落實在廣大團員青年中認真學習黨的十六大文件精神,月份組織我廠團員青年積極“學習十六大”青年知識競賽答題活動。共發放答題卡余份,并組織廣大青年擠時間學習答題,及時完成參賽活動。

⒋月份組織我廠團員參加團市委組織的“五助進萬家”活動啟動儀式,并于月初組織部分青年到總督署廣場參加團市委統一組織的“學雷鋒日”宣傳活動,使廣大團員青年認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同時也展示了我廠青年熱愛社會、奉獻社會的風采。

⒌積極參加廠部統一組織的“紅色風暴”活動。為了進一步提升我廠的品牌形象,加強新品特醇紅玉蘭的宣傳力度,從月日至月底余名團員青年投身到銷售一線,參加了廠部組織的“紅色風暴”宣傳活動。在活動期間,他們認真按照銷售部的統一部署,從張貼宣傳畫、店鋪品吸開始,到廣場宣傳、售后服務,一點點學習,在活動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期間雖受“非典”的影響,但從認識上高度重視,每日保證按班前會計劃進行,保障了工作進度,在近五個月的活動中較好地完成了廠部交辦的工作。

⒍選樹旗幟,推選先進。為了使廣大團員青年牢固樹立立足崗位,為企業建功立業的信念,于月份開展五四先進個人評選活動,向團市委推薦先進青年。

二、存在的問題

⒈團的組織建設弱化。隨著企業改革的深化,逐步實現定員定崗,企業團組織的地位和作用的下降,不少單位都把團組織作為精簡對象,或撤銷或合并,團的組織機構設置簡化,對青年越來越缺乏吸引力。團員青年對團意識淡薄,對團活動漠不關心,部分團組織成為有名無實的“空殼支部”青工自主傾向增強,但亟需引導青工克服浮躁情緒。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為青年創造了一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寬松的社會環境和企業環境,享有充分的自主和多元的選擇。他們愿意獨立思考和決定自己的事情,而不愿別人干涉或強加于自己。。

⒉團的工作內容單一。團內活動的單一化和團員青年價值取向的多元化形成一定落差,團組織活動不能吸引青年參加,更談不上服務青年、教育青年;機構改革的深入使團組織傳統的“拾遺補缺”拿手好戲逐漸失去舞臺,傳統“集團軍式”的組織大量團員青年離開工作崗位開展活動與企業改革“精簡人員、提高效率”不相適應;團組織一年工作沒有自我規劃,且受活動經費拮據的局限,只搞一些臨時性、小型化的活動,存在盲目性、被動性、滯后性而缺乏獨創性和靈活性。

⒊團的工作環境未能改善。當前在國企中普遍存在著共青團工作“說起來重要、干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共青團工作存在被重視程度有所下降,削弱組織力量、撤并團組織、減少專職團干等現象。團組織缺少應有的地位和待遇,缺少必要的活動經費和場所,團干部政治經濟待遇沒有很好的落實。

⒋團的干部隊伍下滑。機構改革中的“人員分流”導致原有的專職團干部大為縮減。團干部身兼數職后,工作精力相對分散,做團工作全靠個人的主動和平時的奉獻。有些團干想做一些事情,而苦于對團工作無法投入必要的時間和精力,使工作處于停滯狀態;有的團干因業務工作繁忙將團工作停留于表面,停留于應付,工作缺少主觀能動性,拔一拔,動一動,不拔不動;有的團干思想認識不到位,。另一方面,團組織吸納優秀人才的機制尚未建立,共青團作為“人才庫”、“后備軍”的優勢弱化,優秀人才不愿進入團干部的行列,而在崗位的團干部也不安心,輕視團的崗位,注重業務工作。

三、建議和對策

要搞好新形勢下企業團工作,團組織要主動地適應機構改革,按照“有作為,才有地位”的思路開展工作,在改革中找準座標,尋求新發展。

⒈理順工作關系,發揮“大政工”的優勢,堅定青工的理想信念。長期以來,國有企業形成了組織嚴密、人員眾多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廣大政工人員積累了豐富的政工經驗。新時期,“大政工”優勢不能削弱,相反要進一步加強。不僅政工人員要努力做好青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廣大行政人員也要肩負起青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更多人參與、更多人受教育的、廣義的“大政工”工作格局。要充分認識到,目前正處于新舊體制交替的過程中,企業內的有些運行機制還不可能一步到位,部分青工的頭腦中還未真正形成“上崗靠競爭、競爭靠技能”的意識,需要引導青工切實轉變觀念,增強青工的憂患意識和機遇意識,克服浮躁情緒,使青工緊張起來,行動起來,“干一行,愛一行”。

⒉發揮“以人為本”的優勢,增強青工對企業的歸屬感。青工身上蘊藏著無窮的智慧與創造力,是企業快速發展不竭的動力源,為此,國有企業要繼續發展和完善“以人為本”優勢,提高青工對企業的歸屬感。正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企業團組織首先要關心青年的生活、情感,要舍得投入,給青年人建造舒適的工作、生活環境。企業出臺和制定各項改革政策時,要兼顧到青工的意愿,統籌考慮青工的長遠利益和短期利益。

⒊發揮“新企業文化”的優勢,推動青工思想觀念的大轉變。每一個有著較長發展史的國有企業,都繼承和發展了某些優良的光榮傳統,形成了良好的企業文化。同時,也要告訴我們的青工,目前,不論是個體、還是整體,我們與全國、與世界級的先進企業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我們唯有不斷加強學習,努力提高整體素質,以團隊的力量在改革發展的年代充分實現社會價值和自身價值。

⒋發揮“團建創新”的優勢,延伸青年工作的手臂。當前,國企需要使團的部分工作職能化。因為,近幾年,大多數國企執行著“把住入口、放開出口”的政策,國企團員比例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使團的工作范圍日益變窄(雖然從理論上來講,共青團組織還可以兼顧周歲以下的青年,但作為一個企業內的群眾組織,實際工作中往往名不正、言不順,很難對這部分青年進行管理,而從青年這方面出發,離團以后部分青年也很想加入到如團組織一樣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組織,但考慮到自己已不是團員有些不好意思參加團的活動)。因此,在企業中存在這樣一種必要:建立青年工作部或青年工作處,與企業團委合署辦公,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成為企業黨委下面的一個職能部門。另外,國企要支持共青團廣泛建立團的外圍組織。在客觀上形成了企業對青年教育的有效控制度下降的狀況:在正常的工作時間里,青年活動在單位越來越難以開展;在業余時間里,大多數青年按照各自的興趣愛好和追求投入社會或社區生活。現實要求盡快成立更多的,以青年的興趣愛好為紐帶的團的外圍組織,通過團的外圍組織組織的活動來滿足青年的興趣愛好,豐富青年的業余文化生活。

社會大發展、大變革、大轉型時期,青工狀況已經發生了許多根本性的轉變。如何把握這些轉變,進一步激發青工的工作積極性、創造性,尤其是增強這些青工中團員的先進性;努力擴大青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蓋面;鞏固黨在青工中的群眾基礎,是我們新時期很嚴肅、很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我們堅信,國有大企業自有獨特的優勢,能繼續發揮傳統優勢,能創造新優勢,為青工提供大舞臺,激勵青工在大舞臺上干出大事業,創出大成就。